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11 毫秒
1.
编辑同志: 你刊去年九月号发表的卫兴华同志:“关于效用和价值的关系问题”一文,是一篇提出了不少有益见解的文章,但是其中有个论点我觉得是不对的。卫兴华同志写道: “《神圣家族》一书(写作时间晚于《政治经济学批判大纲》)中,已经否定了价值由生产费用和效用决定的说法。指出:‘最初,价值看起来确定得很合理:它是由物品的生产费用和物品的社会效用来确定的。后来却发现,价值纯粹是偶然确定的,它无论和生产费用或者和社会效用都没有任何关系。’这个提法,与《大纲》中的提法显然是对立的,不过,  相似文献   

2.
论价值范畴的内涵与商品价值量的现实决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许成安  杨青 《江汉论坛》2006,19(8):14-17
我国经济学界在价值理论上长期争论不休,重要原因之一是争论的双方对“价值”这一基本经济范畴的含义理解没有形成共识。根据马克思和恩格斯的有关论述,价值应该从一种“比较关系”中得出,这种比较关系的一方是被考察对象本身的价值(供给价值或费用);另一方则是评价主体消费物品时所获得的满足(需求价值或效用)。商品价值量的最终确定离不开物品本身的“代价”(费用)和人的“需要”(效用)两方面因素的共同作用。  相似文献   

3.
一八四四年,恩格斯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大纲》一书中,提出了“价值是生产费用对效用的关系”的著名原理。一八七六——一八七九年,他在写作《反杜林论》时又重申这一原理说:“在决定生产问题时,上述的对效用和劳动花费的衡量,正是政治经济学的价值概念在共产主义社会中所能余留的全部东西。”本文拟就如何把这一原理运用到经济研究和管理中去,进行一些初步探讨,作为引玉之砖。  相似文献   

4.
陈振羽同志在《社会科学研究》1991年第1期发表了题为《价值的本质不是劳动对效用的关系》一文,读后很受启发。但对其中的基本观点,特别是对恩格斯关于“价值是生产费用对效用的关系”的理解,笔者有不同的看法,特提出商榷就教于陈振羽同志及广大读者。一究竟怎样确立价值的本质陈文认为“价值的本质是物化的抽象劳动,不是劳动对效用的关系”的观点,实际上是  相似文献   

5.
一、经济思想史上的两种价值观点就经济学最为古老也是最难和最基本的理论问题而言,价值问题是交换经济所必然遇到的问题.这个问题就其直接意义而言是解决不同物品的交换比例的.(从一定意义上讲,它仅仅是对这一现象的理解,只有当这一问题与其它经济现象相联系时,价值问题所包含的经济学的深刻意义才能体现出来.)当人们寻求这一问题的答案时,自然会到交换物品中所包含的决定交换价值比例的因素中去寻找,于是在价值思想史上就出现了因果决定论意义上的两种不同的经济价值观.其中之一就是从生产的角度,即从交换物品生产的角度去寻找原因,这一观点导致人们认为生产的要素是价值的原因和尺度.总的来讲,这种角度所得出的价值的观点统称为客观价值理论.从交换物品寻找所包含的决定交换价值比例的因素,在经济学史上还导致另一派别的观点的产生,这一观点是从物品所包含的使用价值即物品对人的效用上寻求交换比例的确定,这一方向的难题是显而易见的.因为不同物品的使用价值或效用是根本不同的.从直观上讲,我们无法判定粮食和衣服对我们来说哪个的价值大.这一认寻方向的困难,还可归结为以下四个方面;一是许多对人有用的东西可以无限制地使用,如空气、阳光,却完全没有价值.二是有很大用处的东西经常比用处小的东  相似文献   

6.
使用价值(效用)与价值的关系,是政治经济学中一个十分重要而又争议颇多的问题。在马克思以前,经济学说史上曾经有过两种错误的观点:庸俗经济学家萨伊把价值混同于使用价值,从而认为价值完全取决于物品效用的大小,这就是庸俗的效用价值论;古典经济学的集大成者李嘉图虽然区分了价值和使用价值,把价值的源泉正确地归结为人类劳动的耗费,但他却走到了另一极端,完全忽视了使用价值在价值决定中的作用。对此,恩格斯评论说:“物品的价值包含两个要素,争论的双方都硬要把这两个要素分开,但是正如我们所看到的,双方都毫无结果。价值是  相似文献   

7.
关于价值问题的若干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济学中的价值主要是指交换价值。从一般的意义上讲 ,价值在本质上表现为费用对效用的关系。效用在本质上是一种主观性的东西 ,但这并不妨碍效用在现实的商品交易中发挥着积极的作用。而对费用的评判则必须建立在各种费用之间具有共同性的基础上。在现实的商品交易中 ,借助于买卖双方或供求双方在费用对效用的关系上的复杂博弈过程 ,商品的价值(交换价值 )在市场价格的形式上得以实现和具体表现。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既有伟大的历史贡献 ,也存在着某些局限。  相似文献   

8.
恩格斯在1843至1844年初写的《政治经济学批判大纲》一书中,提出了“价值是生产费用对效用的关系”这一价值命题。对于这一价值命题,长期以来,论坛上存在着不同的理解,至今尚未有一致的看法。我们认为,必须把这一命题放在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论体系中加以分析,才能得到比较正确的、符合原意的结论。  相似文献   

9.
虚拟物品的真钱交易是指游戏中物品的交易转移到了游戏世界外部,玩家之间用真实世界的货币交换虚拟物品.虚拟物品的商誉来源于物品在游戏世界中的稀缺性及其给玩家带来的效用.因此,商誉是玩家对这些无形资产货币价值认可的结果.在商誉转移中,交易的对象是娱乐价值,货币补偿的实质是对商誉的转移.  相似文献   

10.
青年鲍德里亚与他的《物体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物体系》一书中,青年鲍德里亚把自己的老师列弗斐尔、巴特、德波等人对资本主义社会最新变化的批判转喻成了一种抽象的哲学反思,他将资本主义的物化世界转换为功能性效用构架链接和建构起来的物品系统的本体论。鲍德里亚在这部文本中的理论构境所基于他的理论支撑点,主要不是历史唯物主义,而是列弗斐尔最早所展现的那个远古社会中未被功用性价值逻辑污染的象征性本真存在。  相似文献   

11.
要依据当代科技飞速发展的事实,“科技——第一生产力”规律和可持续发展的规律,应当沿着恩格斯关于“价值是生产费用对效用的关系”的思路重新审视价值的构成要素,在一定范围内突出效用、智力和特殊稀缺资源的作用,同时应进一步分析和运用价格的形成、表现及其配置资源等一系列新机制.  相似文献   

12.
本文说明劳动价值论和边际效用价值论是从不同角度对社会财富和商品价值的度量 ,因此具有相关性 ;并且在量上确定了社会总效用量与社会总劳动耗费量的相关性、商品的边际效用与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相关性和总量与个量计量的相关性。对两种价值论相关性的论证 ,进一步证明劳动价值理论及其作为社会经济结构分析基础的正确性 ;解决了效用的计量问题 ,使边际效用价值论摆脱 1 0 0年来的弯路 ;提出了一个经济学的新研究对象 :效用与劳动耗费之间的关系 ,而这正是恩格斯的天才预见  相似文献   

13.
何伟、韩志国二同志在今年《中国社会科学》第二期上发表的《试论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的全方位开放》一文(以下简称《试论》),探讨了社会主义劳动力市场的开放问题。读后很受启发,在大多数问题上也有同感。但对《试论》中关于劳动力在“社会主义条件下仍然具有商品的性质”,“也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重属性”的观点与分析,我有不同看法。 一、关于社会主义经济中劳动力成为商品的条件是否消失的问题。《试论》认为,社会主义社会由于生产力不发达,劳动力的生产和再生产的费用主要由个人承担,所以劳动力仍然是个人所有,劳动者仍然存在各自的经济利益,另一方面,国家和集体又占有和支配着生  相似文献   

14.
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提出全部要素收入(如工资、利息、利润、地租等)合法化,这是对传统政治经济学中分配理论的重大突破。本文拟通过对生产费用价值论和劳动价值论的再思考,从理论上论证“资本等非劳动生产要素参与价值创造”这一命题,进而为“允许全部生产要素参与收益分配”或要素收入合法化提供理论依据。生产费用价值论是价值理论中的重要派别之一高翔同志在《价值理论反思与劳动价值论争论》(《学术月刊》1997年第9期)一文中,对经济学说史上的价值理论作了较为系统的介绍与评述。高翔认为,价值理论总的说来是沿…  相似文献   

15.
王玉樑 《天府新论》2010,(5):20-24,29
马克思的《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对价值哲学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如《手稿》中关于理论的对立本身的解决,只有通过实践的方式,才是可能的论述,启示我们应从实践出发理解价值问题。《手稿》中关于人的生产不同于动物的生产的两个尺度的论述。启示我们有两种基本的价值尺度,即客体尺度和主体尺度或内在尺度。《手稿》中关于人作为有生命的自然存在物,一方面是能动的存在物,另一方面是受动的存在物的论述,启示我们,价值作为主客体相互作用的产物,既有主体性,又有客体性;只讲价值的主体性,或只讲价值的客体性,都是片面的。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我国经济学界在学术研究和讨论过程中,对于效用和价值的关系问题,存在着一些争论,这不仅牵涉到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理论的根本问题,而且也牵涉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经济建设中的某些具体问题,因而有进一步加以探讨的必要。效用和价值的关系,也就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关系。当我们考察这种关系时,需要区分两个不同的方面:一方面是不同类商品之间效用和价值的关系;另一方面是同类商品內部效用和价值的关系。马克思对于效用同价值的关系的说明,是从前一个方面出发的。因为马克思是从不同商品的交换关系来  相似文献   

17.
慈善经济学面临的危机与范式转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杨立雄 《学术研究》2005,35(7):5-12
建立在公共假设、效用最大化和纳什假定之上的慈善公共物品理论得到的结论与经验明显不符,而建立在放弃效用最大化的假设之上的纯利他主义模型在政府捐赠的挤出效应上存在完全相反的两种结论。在公共物品的总供给是否独立于收入的分配上也存在不同观点,而且理论证明,在较大的经济体中没有人给予公共赠予。因此,慈善经济学只有转向“互惠”假设才能较好地解释慈善行为动机。事实上,在人类行为中,互惠是一种普遍存在的现象,慈善活动也不例外。  相似文献   

18.
“效率”与“公平”之间和之外──读盛庆琜教授的《效用主义新探──一种统一的效用主义及其在分配正义上的应用》万俊人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社会政治哲学、尤其是社会价值伦理和社会道德秩序(规则)问题,自古以来便是哲学研究的中心课题之一。但是,在西方,这一课题却...  相似文献   

19.
价值范畴是政治经济学的核心范畴,而价值形成和分配原理是政治经济学的基本原理。探明并把握这个基本原理是理清价值分配关系从而推进产权制度改革的需要。由于传统价值理论与当代社会实践的偏差愈来愈明显,对许多新问题、新事物不能圆满地加以解释,因而引起了人们的反思。 一、传统价值理论的局限性 在解释商品价值源泉或价值形成问题上,长期以来有两种最具代表性且针锋相对的价值理论,即“效用价值论”与“劳动价值论”。“效用价值论”认为,效用是商品价值的唯一源泉,而商品价值量决定于人们对商品边际效用的估价;“劳动价值论”则认为,人类  相似文献   

20.
《景观社会》一书集中展示了德波对景观拜物教问题的关切与重视。如果说,马克思的商品拜物教是指人与人的关系颠倒地表现为物与物的关系,那么景观拜物教的内部发生机制则是通过消灭事物的真实存在使之影像化,并将其蒸发为一种虚幻的图景。因此,在景观社会中,人的本真需要和欲望消失了,生活中的一切被景观制造出来的光亮物品和伪效用所代替,在这里,人的生存本身成为本体论上的伪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