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名词短语可以分为强名词和弱名词短语。强名词短语预设所指代物体的存在,而弱名词短语不预设所指代物体的存在,指示不明确,只是引入变量于句中,而变量必须受到限制,所以其要满足一定的要求才能使句子符合语法。主宾语位置的不对称,情态动词,谓词性质以及事态句非事态句,这些都是弱名词短语作主语的限制因素。此外,名词短语的强弱之分只是一种程度上的不同,强弱限定词的划分不是一般的双分,而是表现为一种序列。  相似文献   

2.
构造形式不同的名词短语充当句首受事话题的机会是不均等的。对汉语口语中157例名词短语句首受事话题统计分析后发现,简单名词短语在语料中的出现频率远高于复杂名词短语,是无标记话题形式。在简单名词短语内部,含指示词的名词短语、光杆名词以及“定语+名”三种格式的名词性成分出现频率居前三位,是更为典型的无标记话题形式。无标记话题具有认知上省力、易于加工的特征。从语篇一语用角度,无标记话题或表定指或与上文相关成分存在语义衔接关系,使用时较少受到限制。  相似文献   

3.
该论文运用限定词短语假说和光杆短语理论对汉语名词短语的结构进行了较详细、较全面的研究,研究结论是汉语名词短语可以统一描述为限定词短语,通过研究还发现限定词可以分为四类,即具有[+D]值的显性限定词,具有[-D]值的显性限定词,具有[+D]值的隐性限定词和具有[-D]值的隐性限定词。  相似文献   

4.
领属范畴及领属性名词短语的句法作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领属范畴在语义上表现为多种关系类型,在句法上可构成不同形式的名词短语。领属性名词短语对句法结构的制约作用主要表现为造成句法结构的性质变化、复杂变化和例外变化三种情况。从句法结构的种种变化,也可以发现领属性名词短语本身的一些特点。研究领属范畴及领属性名词短语的句法作用和特点,为汉语中一些特殊结构的分析和解释提供了一种观察角度,也有助于对语法研究中意义与形式相结合这一问题的进一步认识。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汉英两类名词短语在内部结构和信息传递功能上的异同进行分析和对比,发现:从结构上看,英语名词短语的中心语可以有补语,但汉语名词短语中心语没有补语;中心语在英语名词短语里的位置灵活多变(前位、后位或居中),而在汉语名词短语里,中心语位置固定且往往位于短语的最右端。从信息传递的角度看,作主位时,汉英名词短语都可作普通主位或突出主位;作述位时,两种名词短语均可作这样或那样的述位部分;汉语名词短语可以独立作述语,而英语名词短语则不能。这表明,汉语名词短语的信息传递能力比英语名词短语的信息传递功能强。  相似文献   

6.
分别选取Nature期刊中美作者55和50篇科技论文自建语料库,采用Biber等人提出的写作发展能力指标,对比分析中国作者和美国作者科技论文名词短语复杂度。研究发现:1)在使用名词短语前置修饰语和后置修饰语的整体模式上,中国作者使用前置修饰语的次数显著高于美国作者;2)受母语迁移影响,中国作者使用关系小句、名词、介词短语做名词短语修饰语的复杂度逊色于美国作者。该研究能够为中国作者科技论文写作提供一定的启示。  相似文献   

7.
Nature论文标题语言特征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统计方法从宏观和微观研究Nature杂志2006年、1981年两个时期论文标题的主要表达式,发现2006年Nature论文标题中句子占50%,均用简单句;非句子占70%,其中名词短语占62%;在名词短语中,中心名词+介词短语结构占90.3%,其中自然名词占48.6%,表明名词短语是论文标题的主要表达式,且自然名词是名词短语中的一大特点。与1981年各项指标相比,2006年Nature论文标题语言结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研究成果预测,在未来25年,Nature论文标题语言表达式和语言特征将不会发生大的变化。  相似文献   

8.
英汉时间指示语都可以通过指示词与时间名词组合而成。指示词与时间名词在组合使用时会有各自不同的搭配方式和指示信息。英语“this/these+time noun”短语与汉语“影这些+时间名词”短语在搭配习惯及词组语义上存在共性和差异,即意义相同的指示词都可以接纳时间名词组合成时间指示语,但后接具体名词并不能一一对应;二者在语义上存在模糊与精确之分,也有模糊度或精确度强弱之分。这些差异本质上源于中西思维模式的不同。对此短语进行语义认知研究有助于对指示词和时间名词的精确理解与使用,有利于跨文化交际、外语教学及翻译实践。  相似文献   

9.
本文探讨的纯名词短语专指那些由名词或相当于名词作用的复合词或名词词组作前置定语 +名词中心词所构成的名词短语。有时这样的纯名词短语前面有定冠词或不定冠词。现代英语纯名词短语高度凝炼 ,意义丰富 ,广为运用。本文将它们所表达的各种意义分成十类作简单探讨 ,以引起英语学习者的注意和重视  相似文献   

10.
名词短语是英语句子的核心组成部分,然而不同名词短语类型的结构用法及其在句子中成分的复杂性一直困扰着英语的机器识别技术。本文以人民日报语料库(1998年)为基础,探讨了基于规则的英语名词短语结构用法、搭配中心词归类算法、词性与语义搭配模式抽取算法,揭示了名词短语类型与其在句子中所作成分的关系,明显地提高了名词短语识别精度。  相似文献   

11.
英语存在句中名词词组的确指限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常认为英语存在句中名词词组应该为非确指性。人们曾提出各种观点来解释这种确指限制产生的原因。然而大量例句表明 ,只要语境允许 ,所有种类的名词词组都可以用于存在句。至于应该有一种什么样的语义或语境条件 ,目前还没有统一的理论阐释 ,要全面系统地解释这一现象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12.
在O2等离子体处理和空气气氛中500℃高温热处理方法的辅助下,简便制备了单壁碳管-纳米金(SWNT—Au)复合网络敏感膜。等离子体处理的SWNTs高密度且均一地组装了正电荷Au纳米颗粒。热处理过程不仅去除了SWNTs表面吸附的所有杂质,使其与又指金电极形成良好的接触;而且导致Au颗粒表面熔化并聚集,残余的SWNTs管束变细。这些变化极大地改变了敏感膜作为换能器的电流-电压行为,放大了其对抗体-抗原相互作用事件的敏感性。利用敏感膜作为换能元件,构建了基于SWNT—Au网络的电信号生物免疫传感器,实现了对李斯特氏菌溶血素的高敏感、快速检测,检测限能达到约2ng·mL^-1左右。  相似文献   

13.
“送”“给”等构成的给予表达如“NP1+(V)给+NP2+NP3”,在特定条件下,会出现参与者的从缺,其从缺等级,一般认为是:主语〉直接宾语〉问接宾语/介词宾语。但这一概括不适用于“给”的参与者的从缺情况:NP2(即间接宾语)从缺为主,占80%,而NP3(即直接宾语)的从缺仅占10%。文章指出,三个参与者及其互动关系所组成的是理想的认知模型。理想的给予可划分为转移次事件和到达次事件,分别由“V+NP3”和“给+NP2”表达。以理想认知模型为基础,受人类思维方式“部分转喻整体”的影响,人们可以通过转移次事件终点次事件认知给予事件,映现在语言表达中就形成了参与者的从缺。  相似文献   

14.
句子中动词以外的成分影响到句子情状类型的最终分类。根据组合性原则,情状类型属于句子层面,句子的情状类型可以通过有界/无界的概念获得统一的解释。  相似文献   

15.
英汉名词性成分的语法化--兼论英语句法语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英汉名词及名词词组的构造、语法化、词序与词序变化过程显示:语言结构从句法到词法的发展过程中,存在语序调整或不明显调整两种情况,并依不同语言的语法特点而定。英语从句法到词法过程中经历语序调整,汉语则呈现词序与句序相互映照的关系。语言间的这种不统一使得以今天的词法构拟远古句法的设想并不能在所有语言中都可靠。另外,某些表面似与句法有关的词语结构并不来自于句法的演变,这是又一使得以上设想不可靠的因素。  相似文献   

16.
以跨语言语料为基础,从语用学视角探讨了基于作论元的名词短语(NP)的语义性质的作格分裂模式。格结构中的论元NP具有指示性。将充当论元的NP按指示性的强弱分为不同的NP类,即为NP指示性等级。调查表明,基于NP指示性等级的作格分裂模式不仅适用于格标语言,也适用于汉语这样的非格标语言。在上述讨论的基础上,分析了汉语的作格分裂模式。  相似文献   

17.
与单宾语结构相比,双宾语结构的独特之处在于其一个动词同时与两个宾语相互作用。研究发现:理论分析无法合理解决直宾与间宾的赋格和题元角色分配等问题,从而导致对双宾语结构本身的质疑;间宾的非刚性、历史证据和类型学证据都不支持双宾语结构的合法地位;所谓的双宾语结构是与格结构中与格介词附缀化的结果。  相似文献   

18.
论同位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了英语对等句中两个名词短语间的双重同位关系,论证了以下两个观点:1、双重同位关系的产生源于同位基的不同,这种同位关系外在地表现在对等句理解过程中的字面理解和错位理解,而后者正是隐喻存在的基础;2、对等句的理解过程是有序的,严格遵循由默认值定义域中取值(现实世界中的理解)再到另设定义域中取值(可能世界中的理解)这一过程。  相似文献   

19.
在摹状词理论框架内,判断构式“NP1是NP2”所表达的语义关系是由NP1和NP2的性质共同决定的。当NP1是摹状词,NP2是专名的时候,该判断构式表达特指关系;当NP1是专名,NP2是摹状词的时候,该判断构式表达归属关系;当NP1和NP2同为专名的时候,该判断构式表达等同关系;当NP1和NP2同为摹状词的时候,该判断构式表达等同或归属关系。只有在表示等同关系的情况下,NP1与NP2颠倒位置才不会影响该判断构式所表达的语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