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论裴松之的史学思想李颖科西北大学文博学院裴松之(372年──451年),字世期,南朝宋河东闻喜(今山西闻喜县)人,我国古代杰出的史学家之一。其所撰《三国志注》,内容宏富,独具特色,具有十分重要的史学价值。长期以来,人们相继围绕该注从史籍注释、史学考证...  相似文献   

2.
裴注《三国志》为史学之典范,其中含有大量的韵语材料。本文以裴注《三国志》韵语为研究对象,剖析了与诗歌相比,散文的韵式特点。  相似文献   

3.
试论裴松之的主要史学成就和贡献陈虎裴松之,字世期,河东闻喜人(今山西省闻喜县)。生活于南朝刘宋时期,其鼎盛时期在宋文帝刘义隆统治期间,一生曾做过刘宋的永嘉太守、太中大夫、国子博士,著作除《三国志注》外基本没有留传下来,因此我们现在研究裴松之的史学成就...  相似文献   

4.
《资治通鉴》(三国部分)是继《三国志》和裴松之注后又一座三国史的里程碑,是三国题材由历史到小说漫长演化史中承前启后的关键一环。它对上融陈寿原著与裴注于一体,兼采其长而出之以编年,对下影响到“说三分”与《三国志演义》创作。在思维方式,材料整合,叙事艺术,语言风格以及文化观念等史传与小说相通方面《资治通鉴》对罗贯中创作《三国志演义》也产生了诸多影响,在三国题材演化史上具有突出地位与独特作用。  相似文献   

5.
这篇序文讨论两个问题:一、对一九七九年荣孟源先生和钱远镕先生讨论《李秀成自述原稿》问题两种不同的结论表示个人的拙见;二、对裴松之注《三国志》体例的得失提出看法,并把注《李秀成自述原稿》训诂与事实考证并重的体例提出讨论。前者是有关太平天国史的问题,后者则有关史学的问题,敬请同志们指教。  相似文献   

6.
从《让县自明本志令》看裴松之《三国志注》的史料价值布仁图裴松之(公元372──451年),南朝刘宋时人,乃是著名的史学家,尤以注释陈寿《三国志》而闻名。《宋书》中说他“年八岁,学通<论语>,<毛诗>。博览故籍。”①他同《后汉书》的作者范晔为同一时代人...  相似文献   

7.
刘备“借荆州”一事,陈寿《三国志》和裴松之注均有记载,其后由于小说、戏曲的渲染和传播,遂成为世人津津乐道的谈资。然而,关于这一历史事件的真实性,却历来有两种截然相反的看法:一是信其有,一是疑其无。说有者均无专文论及,只是在讨论其它问题时偶然涉及而已。言无者则有专文论述,其中又以清代著名学者赵翼最有代表性。赵翼在《廿二史札记》卷七《借荊州之非》中力辨其妄,认为“借荆州”一事,实乃“吴君臣之狡词诡说”,属“耳食之论”。刘光亮、陈显远二同志亦有专文质疑、辨正此事,不过他们的见解并未超出赵翼多少。从陈志和裴注中有关记载  相似文献   

8.
官渡之战是以少胜多的战役吗?——曹操官渡之战兵力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曹操官渡之战兵力,自裴松之注《三国志·武帝纪》提出“曹操官渡之战兵力,未应如此之少”的诘疑以来,便长期纷争,迄无定论。笔者不揣浅陋,愿就曹操官渡之战兵力——这个至今仍困扰着史学家们的“斯芬克斯之谜”,勾稽群籍,提供一得之见。一曹操官渡之战兵力,在陈寿撰著的《三国志》及裴松之注引的魏晋典籍中,直接而又明确的材料记载不多。为研究方便起见,不妨一并予以列出。  相似文献   

9.
贾诩是汉末建安时期曹操集团的重要人物,名列曹操"四大谋士"之一。《三国志》将他和著名的颍川士族领袖荀?及其侄子荀攸合传,地位甚高。然而,为《三国志》作注的史家裴松之对此提出了明确的反对意见,认为陈寿对贾诩的评价过高,对其传纪的安排不伦不类,有背史法。陈寿的安排反映了史家个人识见及好恶等因素在史著撰写过程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山阳公载记》是已失传的魏晋时期优秀文史作品。裴注所引《山阳公载记》之处,对于《三国志》原书所录史实有所补正。据裴注所引该书资料可知:《山阳公载记》10卷,晋著作郎乐资撰;记事多发生在东汉灵、献二帝时期,内容涉及军事、政治以及历史人物的逸闻,且语言优美。  相似文献   

11.
马晓年 《家庭科技》2011,(12):18-19
《三国志·魏志·武帝纪》裴松之注引《九州春秋》日:“夫鸡肋,弃之如可惜,食之无所得,以比汉中,知王欲还也(食之无味,弃之可惜)。”  相似文献   

12.
《三国志》 是一部记载魏蜀吴三国鼎立时期的纪传体国别史, 为前四史之一,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对它的研究几乎代不乏人。这里仅对本世纪近百年来 《三国志》 的研究进行一次系统地耙梳整理, 并按编年排列开来。这不仅对 《三国志》 研究意义重大, 而且在中国史学史上也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13.
据《三国志》所载,蜀汉政权的后期出现了宦官黄皓专政,并且导致了蜀汉的灭亡,即《三国志·蜀书·陈祗传》(以下凡引《三国志》均只注某传)所说:“(黄皓)操弄威柄,终至覆国。”可见情况十分严重,它无疑是蜀汉政治上的一件大事。尽管是件坏事,可事关一个偏霸政权的存亡,也是值得注意和研究的。 黄皓算是这件坏事的首恶分子,史书理当备载其恶,以惩奸佞,为后世戒。陈寿作《三国志》没有立宦官传,黄皓的事迹,零星地散见各传,又语焉不详;裴松之作注,对此补充也很少。千余年之后,我们来研究黄皓专政与覆国这件事的历史,就难于了解其本末,自然  相似文献   

14.
毛泽东纵谈三国人物毛应民毛泽东是一位历史知识渊博的大政治家,他一生酷爱读史,尤其喜读人物传记。他对历史人物的文韬武略、是非功过多所议论,从他对三国人物的评说来看,别具慧眼,饶有风趣,给人以深刻的启迪。他在读裴松之注卢粥集解的《三国志》这本书的《魏书·...  相似文献   

15.
空城计     
空城计,在旧剧里是一出三国时的名剧,几于尽人皆知,其实历史上并没有这个史实,而是后人伪造出来的。谁伪造的,一般怀疑是著《三国志演义》的罗贯中,但如果挖根到底,这位伪造者是《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宋裴松之注中所提到的郭冲。郭冲是金城(今甘肃兰州市东)人,曾充晋初坐镇关中的扶风王司马骏(司马懿幼子)的幕僚,和司马  相似文献   

16.
苏芃 《文史哲》2011,(6):81-89
原本《玉篇》残卷中有73条书证材料征引《史记》,其中有27条材料涉及《史记》相关的先唐古注,经比勘判断这些古注是裴骃的《史记集解》的片段,且这些写本材料的底本来自南朝梁代。这些书证引文弥足珍贵,其价值不容忽视,对于《史记》的校理和研究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17.
沈约《宋书》之取材,虽前有所承,却多能钩稽融会、断以己意。其学术价值虽高于同记刘宋史事的裴子野《宋略》,但由于外在的人事关系发生了有利于裴氏的变动,故在梁代的史学地位不如后者。尽管如此,是书无论史书结构抑或史观,皆对当时及后世史学乃至文论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应璩诗论略     
应璩(190——252),字休琏,汝南(今河南省汝南县东南)人。其祖应奉,字世叔,“才敏,善讽诵”,世称“应世叔读书,五行俱下”(《三国志·魏志》卷二十一《王卫二刘傅传》裴注引华峤《后汉书》,“后”字原脱,据《隋书·经籍志》补);从父应劭,字仲瑗,博学多识,撰有《风俗通》、《汉书集解》等书,为世推重;其兄应(王易)(?——217),字德琏,“学优以得文”(《文心雕龙·才略》),建安七子之一;其子应贞(?——269),字吉甫,“善谈论,以才学称”(《晋书·文苑传》);汝南应氏,真可谓“世济文雅”(张溥《应德琏·休琏集题辞》)了。关于应璩的生平,本传(附见于《魏志·王粲传》下)极为简略,但从裴松之所引《文章叙录》中,我们可得一梗概:  相似文献   

19.
诸葛亮夫人及其在民间传说中的形象──兼论诸葛亮的婚姻观戴惠英诸葛亮早已在人们心目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然而,关于他的夫人,却鲜为人知,历史的记载也只留下寥寥几笔。在《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的裴注及《襄阳耆旧传》中,均有这样的记载:“黄承彦者,高爽开列...  相似文献   

20.
历来的研究者讲到曹魏时期租调制度时、大都以为当时的田租征收额是“亩收租四升”。其依据主要是《三国志》卷一《武帝纪》裴松之注引《魏书》所载曹操租调令:“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袁氏之治也,使豪强擅恣,亲戚兼并,下民贫弱,代出租赋,……欲望百姓亲附,岂可得邪?其收田租亩四升,户出绢二匹、绵二斤而已,他不得擅兴发。”其实这“亩收租四升”的记载是不确切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