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有媒体在议论“分享经济”。什么是“分享经济”?美国《时代》周刊载文称,“分享经济”是把人变成公司。比如,你可以开我的车并把车钥匙交给你,我可以住你的房并在房里做生意,尽管你我互为陌生人;如果你用我的车跑出租或我用你的房搞经营赚了钱,大家共同分享。所以“分享经济”又称“共享经济”。据说现在美国这类“共享经济”至少有一万家公司。2014年12月,美国国家经济委员会还邀请共享型经济领袖前往白宫讨论网络安全问题。实  相似文献   

2.
一 领导讲话最好讲解决问题的话,讲操作性的话。大到一个国家,小到一个群体,任何问题全靠操作来解决的。如果人人都只会讲“宏观控制”的“官话”,而没有可操作的语言,那么,我们的所有事情就没有解决的可能。  相似文献   

3.
邓小平同志在1992年“南巡讲话”时曾一针见血地指出:一些机关和部门“会议多,文章太长,而且内容重复,新的语言并不很多.重复的话要讲,但要精简.形式主义也是官僚主义.要腾出时间来多办实事,多做少说”. 2011年3月,习近平同志在中央党校的一次讲话中引用了这样一副对联:“你开会我开会大家都开会,你发文我发文大家都发文”,横批是“谁来落实”.  相似文献   

4.
河之洲     
做戏不是做事演戏有两派:体验派和表演派。其实,两派无法截然分开。体验了内心,若无表演的技术,诚于中无法形于外;有了表演的技术,没有内心的体验,不免会装腔作势。中国舞台上有过一副对联:“是我非我,我看我也非我;装谁像谁,谁装谁谁像谁。”就把体验和表现熔为一炉,角色与自我化为一体。不过,做戏只要求在舞台上成为角色,下台以后依然故我。不然,舞台上的盗贼到生活中也如法炮制,岂不糟糕!做事就不同了,要紧的是做,而不是演。虽然做事之人也常常要在大庭广众之下登台讲演,为了生动、为了鼓动,讲话也一样要抑扬顿挫,也要有激动状、感动状、…  相似文献   

5.
领导工作有没有规律?当然有规律,如果没有规律还叫什么领导科学。可是要问规律是什么,很少有说出几条,又令人折服的。 我认为,“二八律”是一条很好的规律,不妨大家试试或作实际调查验证一下。  相似文献   

6.
李弘 《领导文萃》2011,(23):101-105
我常常想跟大家分享我的一种心境,我觉得在工作中千万不要过于挑战自己。如果你有十分的能力,你尽量争取做九分事,你就会做得非常漂亮。如果你有十分能力,非要做十一分的事,那你会觉得非常累。可能我这样说跟有些人说的“应该挑战自己的极限,永远不知道自己的潜力有多大”这种论调有些不一样。但实际上我一直按照这样的方式做事,  相似文献   

7.
宋志平 《经理人》2023,(10):6-8
<正>做企业有没有硬道理、有哪些硬道理?“硬道理”可以被归纳成六条:做强主业、有效创新、强化管理、资本运营、共享机制、防范风险。我今天跟大家交流的题目叫“做企业的硬道理”,借这个题目跟大家讲做企业我们有没有硬道理、有哪些硬道理?我把这个“硬道理”归纳成了六条:做强主业、有效创新、强化管理、资本运营、共享机制、防范风险。  相似文献   

8.
“精英症”     
南香红  师欣 《领导文萃》2007,(9):156-161
“我每天夜里睡不着觉,到早晨8点还睡不着,看着太阳冉冉升起.大家骑着自行车都去上班,你还没有入睡,你在想很多事情,为什么别人能做,你就不能做,为什么要对自己这样苛刻……”  相似文献   

9.
抛弃旧经验 随着海尔的国际化发展,我们现在在国外有了30多个生产基地,但我的感觉是越来越不会做企业了,原来许多成功的发展模式现在都不好用了。我自己今年以来每个月都要去一些国家,我发现:把国内成功的发展模式移植到国外肯定是不成功的。我有一次到美国去,有一个美国人问我:“你觉得东南亚金融危机对东南亚各国,对亚洲带来的损失是什么?”我说就是经济倒退,很多企业倒闭。其实最大的一个教训就是学会什么叫谦虚。  相似文献   

10.
孟兰英 《领导文萃》2008,(14):70-75
“走出中南海,我丝毫没有讲课的感觉,只是感觉到我通过了几乎是无法通过的答辩。”1994年12月和1998年5月,曹建明就曾两次在中南海怀仁堂为政治局主讲中共中央法制讲座,为全国法学界第一人。如今,曹建明是新中国第八位“高检”检察长,也是当选时最年轻的一位。从一个饮食店学徒到大学生、从法学教授到共和国大法官.直至当选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这位法界精英一步步走来.继续完成着人生的一次次答辩。  相似文献   

11.
林兰 《经营管理者》2004,(11):41-43
<正> 职场奋斗,不管你业绩骄人还是一塌糊涂,都需要再度奋斗。以下是广泛征集职场顾问及企业中高层主管所归纳出来的在工作和人际上必胜的八大美德.也许可作为你制定职场规划的参考。 一是任劳任怨。 假如你的上司要你到干洗店拿回他送洗的衣服,你会怎么办?可能大部分人都会觉得岂有此理: “他把我当成什么了?保姆吗?”但如果你想在升迁路途上一路顺风,最好还是忍下这口气。 在合资公司上班的琳琳就有这样的经历: “我  相似文献   

12.
中原 《经营管理者》2005,(12):32-32
<正>上班族遇到疑似同事留一手的情形, 是最容易会有“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 出”的委屈了,尤其对职场新鲜人而言, 在还没熟悉工作业务时,对于哪些工作需 要自己完成,哪些工作又可以理直气壮寻 求指导,都还搞不清楚的状况下,一旦遇 到较不愿意分享经验的同事,便会不知所 措。问多了还会被认为没有独立作业能 力。  相似文献   

13.
一、威——树权威立威信 领导者,一定要有威严.一是要用好手中的资源,树权威;二是以自己的能力,显威力;三是体贴关心同志,展威信.这样,才能让下属心服口服,在你的领导下做好工作.过分依靠权力,没有能力、不体贴人,只会让下属口服心不服;不会用权力,工作再缩手缩脚,就会让下属瞧不起,口不服心不服 二、利——干与利要结合 在现实工作中.领导干部靠精神力量鼓励下属,坚持一阵子是可以的,但长久不了.工作投入、工作结果和工作效益要挂起钩来,增大个人实际所得与奉献、效益紧密相连的比例,让大家分享到更多的劳动成果.  相似文献   

14.
窦文涛 《领导文萃》2007,(12):136-139
常看凤凰台的人知道,我没有很深的学问,可古人有句话:“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可见丰富的人生阅历对一个人来说同样是重要的。于我而言,能与大家分享的,也许就是我的这点生活经验吧。有人问我:“从无名小卒到名嘴,这一步步行进的过程中,你最大的感受是什么?”我的回答只有八个字:“解开你身上的绳子。”  相似文献   

15.
看到一档电视辩论节目,说的是重庆出租车司机"文跑跑"的事情。有意思的是,节目还邀请了著名的"范跑跑"作为嘉宾。从商业目的看,节目可以说做得较成功,大家争论得面红耳赤,几乎要"拔刀相向"。但是,我感觉节目并没有说明问题,大家在激烈的争论之时,并没有告诉观众他们的结论。或许,这样的争论本来就是没有结论的?  相似文献   

16.
曹林 《决策导刊》2010,(2):13-13
继去年某省出资培训“民企二代”之后.近日某市又传出政府“出资补贴培训民企二代”的消息——设立专门学院.又有高额补贴。而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同样面对“民企二代”成长问题,广东顺德市政府没有直接介入和补贴。而是由行业协会去做。他们说:政府出资培训没必要也做不到。政府有更重要的事要做,比如提供好公共服务,营造公平的市场竞争环境。  相似文献   

17.
《决策探索》2013,(23):87-87
政府系统领导干部要成为改革的行家里手。在改革问题上,不要叶公好龙,不要箭在弦上老是不发,不要似是而非。要做改革的当事者,不做改革的旁观者;做改革的“马前卒”,不做改革的“钉子户”;做改革的行动派,不做改革的幻想家。  相似文献   

18.
<正>不可能把事情做好,不可能赢得别人,不可能把工作做到位,太多的不可能,你将能什么呢?工作中无所谓不可能,只要你认真了,用心了,你就是一个工作有能力的人。不要为自己的工作找理由,因为那只有一千个伤心的理由。所以,要抛弃“不可能”。一个人长期待在一个“不可能”的地方工作,这对公司,尤其对自己是多么残忍的一件事情。没有危机感、紧迫感和责任感,没有目标和自律,不能吃苦和坚持,贪图安逸,事不关己,长此  相似文献   

19.
黎冲森 《经理人》2008,(5):46-47
“但我不是圈养的,我属于从圈里跑出来的。我从小想法就比较独立。我是一个没有压力的人,除非明天要枪毙了。但从长期来看,要把公司做大做强就有压力。”生于1983年的非常在线CEO赵宁接受采访时说,“我不把大家当员工来看,而是当合作伙伴看。我比较佩服牛根生,希望能带领中高层共同致富。不过,只要自己努力去做了,做成什么结果我都能接受。”  相似文献   

20.
语丝语录     
我年轻的时候什么都做过,包括砌墙、掏下水道。——北大校长周其凤代表认为,有的大学生不愿意去乡下做村官,不愿意到西部去,到基层去,不是那里不需要他们,也不是说那里不能很好地发挥他们的作用,而是他们觉得没有面子,这一观念必须改变煎鱼要煎宋楚瑜,喝酒要喝马英九,去动物园要看吴伯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