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朱理文 《经理人》2000,(1):82-83
我有一位朋友刘生,在一家香港上市公司任品管部经理已有十年,有一次在饭桌上闲聊,当聊到工作中与人相处的感受时,刘生讲:别人总是说上司好做,下属难当,但我看下属不行,上司亦难做!我问何出此言,于是刘生给我讲了发生在他身上的四个小故事,我听后深觉然也。  相似文献   

2.
下属和上司     
刘澜 《决策》2009,(9):49-49
绝大多数决策者都身兼上司和下属两个角色,对他们来说有两个决策至关重要:我应该做怎样的上司?我应该做怎样的下属?要决定做怎样的上司,先要知道有怎样的下属。一般说来,下属可以分为四种:爱上司的批评者,不爱上司的批评者,爱上司的不批评者,不爱上司的不批评者。第二种下属是为了反对而反对,不管你做什么,他都会反对,但是并没有建设性意见提出来。第三种下属恰恰相反,是为了支持而支持,不管你做什么,  相似文献   

3.
刘澜 《领导文萃》2009,(14):112-114
在现代生活中,每个人都在扮演着不同的角色。对身兼上司和下属两个角色的绝大多数经理人来说,有两个决策至关重要:一,我应该做怎样的上司?二,我应该做怎样的下属?前苏联领导人赫鲁晓夫访美时,在华盛顿记者俱乐部演讲。翻译传来一个问题:“今天你谈到你的前任斯大林的邪恶统治。你当时是他的亲密助手和同事,你在做什么?”  相似文献   

4.
当下属的都渴望被上司赏识,但上司却不会无缘无故地赏识某个下属.在众多的竞争者中,要让上司赏识你而不是别人,关键在于你必须具有值得上司赏识你的"本钱",即要给上司提供足够赏识你的理由.从实践来看,最能引起上司赏识的理由有以下七个方面.  相似文献   

5.
1.应答上司交代的土作:我立即去办。 冷静、迅速地作出回应,会让上司感觉到你是一个工作 讲效率、处理问题果断,并且服从领导的好下属。 2.传递坏消息时:我们似乎碰到一些情况…… 千万不要乱了阵脚,要让上司觉得事情并没有到不可收 拾的地步,并且感到你会与他并肩作战,解决问题。 3.体现团队精神:XX的主意真不错! 善于欣赏别人,会让上司认为你本性善良,并富有团队 精神,从而给你更多的信任。 4.如果你不知道某件事:让我再认真想想,X点前答复您 好吗?  相似文献   

6.
凌文辁  李锐  聂婧  李爱梅 《管理世界》2019,35(5):134-148
本文采用情境实验和问卷调查方法,对中国组织情境下上司与下属之间社会交换的互惠机制进行了探讨。具体而言,研究一(实验1)从上司的视角考察了组织中上司因下属个人才能、上下属关系亲疏以及交换类型的不同而采取的不同互惠法则。结果发现:(1)上司在其给予下属的晋升、奖励等工具性回报上,同时采用公平法则和人情法则;(2)上司在其给予下属的鼓励、支持等情感性回报上,同时采用公平法则和人情法则,但更偏重后者。研究二(实验2)和研究三(问卷调查)则从下属的视角考察了组织中上下属之间进行社会交换时下属采取的互惠法则,并通过引入经济法学中的"对价"理论,探讨了组织情境中公平法则和人情法则的本质。结果表明:(1)在面对上司不等价工具性回报时,下属针对才能采用公平法则;在面对上司不等价情感性回报时,下属针对才能采用人情法则;(2)在面对上司不等价工具性和情感性回报时,下属针对上下属关系采用人情法则;(3)公平法则是一种完全对价,即当双方提供的交换价值完全相等时,交换达成双方均满意的结果,否则会导致一方不满意;(4)人情法则是一种适度对价,即当双方提供的交换价值相差不大时,交换达成双方均满意的结果;若交换价值相差过大,则会导致一方不满意。上述研究结果整合了"公平"和"人情"这两种看似矛盾的社会交换法则,为理解中国组织情境下上下属间不同类型的互惠交换提供了新的理论视角。  相似文献   

7.
一般而言,出色的下属总是容易获得上司的器重.然而,现实中却有不少出众者长期被冷落,以致"怀才不遇".这一方面与某些上司不识"千里马"有关,另一方面也可能与下属自身有关:不善于展示自己或过于张扬、位置摆不正,等等.出色的下属要想赢得上司的器重,必须把握以下四点.  相似文献   

8.
历朝历代,我们都不难发现,一些高明统治者辉煌的背后都有不少贤能下属的功劳.这些下属如唐太宗的重臣魏征、朱元璋的军师刘基等,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善于运用"御上"之术,指的是下属影响支配上司的艺术,即下属通过恰当的方式来引导和警醒上司.  相似文献   

9.
正不同性格的上司往往有不同的办事风格,仔细揣摩每一位上司的性格,在与他们交往的过程中区别对待,运用不同的沟通技巧,才能左右逢源。1.与控制型上司的沟通技巧。这类上司具有强硬的态度,充满竞争心态,实际、果决、旨在求胜,对琐事不感兴趣,要求下属立即服从,做事干脆利索,不拖泥带水,不拐弯抹角。面对这类人,无关紧要的话少说,直奔主题。此外,他们注重权威,不喜欢下属违抗自  相似文献   

10.
<正>外行上司。上司是外行,那么他有的计划和决策执行起来会非常困难,作为下属,应该事先将各种可能性告诉他,提醒他避免失败。如果是重要的、带有原则性的问题,下属可直接阐明观点,或据理力争,或坚决反对。但如果他一意孤行,就只能听从命令,直到他撞墙为止了。倘是无关大局的一般性问题,下属则可灵活对付,尽量避免正面冲突。模糊型上司。有的上司在布置工作任务时含含糊糊、笼笼统统,从来没有明确具体的要求;有的既可以理解成这样,又可以理解成那样;有的前后互相抵触,下属根本无法操作和实施。对经常是这样的上司,在接受任务时,一定  相似文献   

11.
李云 《秘书之友》2014,(9):24-24
正人际交往中,对他人的言语、表情、手势、动作以及看似不经意的行为有较为敏锐细致的观察,是掌握对方意图的先决条件,测得风向才能使舵。在工作中,和上司打交道时,对其眼手的观察能够让我们洞悉其内心。1.上司说话时不抬头,不看人。这是一种不良的征兆——轻视下属,认为此人无能。2.上司从上往下看人。这是一种优越感的表现——好支配人、高傲自负。3.上司久久地盯住下属看——他在等待  相似文献   

12.
服务是换位思考广义的服务是一种理念,是一种意识,是一种思考问题的方式。市场经济的一个最基本的观念之一,就是“我为人人,人人为我”,这样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就变成了服务与被服务的关系——我在为你服务,你也在为我服务;你在为上司服务,同时上司也为每一个下属服务。  相似文献   

13.
假如你的上司很糊涂,而你在具体工作中又经常要与他打交道,为了既不与上司发生尖锐的矛盾,又不影响自己的工作,该怎样对付糊涂的上司呢? 一、与健忘型上司共事 有的上司很健忘,明明在前一天讲过某一件事,可二三天后,他却说根本没讲过,或者在前一天他讲的是这  相似文献   

14.
在传统的自上而下式的组织结构中,人们往往只注重对下属的管理,而忽视了对上司的“管理”。最近的研究表明,高效的经理人不仅花时间和精力来管理同下属的关系,而且在管理同上司的关系上也是不遗余力。“管理你的上司”,指的是为了给自己、上司和整个公司都争取最好的结果而有意识地与上级合作。在企业中,对上司—下属关系误读的现象并不鲜见。一方面,有些经理人觉得上司没必要依赖自己,或者自己不怎么需要依赖上司,而没有意识到双方都需要相互协助与合作才能出色地完成各自的工作。而另一方面,更多的经理人想当然地认定上司会神奇般地知道下…  相似文献   

15.
有人说职场如赌场,输赢全听天命;也有人说职场如战场,输赢全凭实力;还有人说职场如围城,输赢看心绪.其实不然,职场亦如舞台,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 在职场中,上司在某种程度上左右着我们在企业中的职业线,无论是"好上司"或是"坏上司",也许我们无从选择,但我们可以选择做一个"好下属"还是"坏下属".  相似文献   

16.
组织中的上下级关系是依据职位的高低和职权的大小划定的。在人们的一般观念里,组织中上司与下属的关系一定是:上司是指挥者,下属是不得不服从者。  相似文献   

17.
人生而平等,上司可以管理你,让你为之鞠躬尽瘁,下属也可管理上司,令其成为自己每月的提款机、青云直上的阶梯和事业成功的助跑器。当今世界上或者再没有一种关系,要比上司和下属的关系更密切。好的上司,可助我们创业致富,令我们生命之火炽热光亮;坏的上司,同样也启发我们的人生,造就我们。  相似文献   

18.
小非  赵鸿玉 《领导文萃》2005,(7):138-141
不管我们愿不愿承认,大多数上司的职位还是被男人占据着。如果我们想获得提升,必须先过他们这一关。对男上司的喜好和选择倾向有不同的猜测。在一个女员工众多的环境里,男上司怎样看待、评价女下属?他考虑她们升职的标准是什么?女下属的哪些行为被他们称赞?哪些行为会让他把她们列入“黑名单”?  相似文献   

19.
别以为职场中的新人、小人物都是被上司Hold住的,只要能力实力心力达标,下属也能"Hold住上司",而且让上司不仅离不开自己,信任自己,欣赏自己,还能提供发展的大空间.一个素质高有责任心的员工绝对是公司的一宝,即使能力上有缺陷或者做事上有不完善,也总能得到上司的认同;好的工作技巧还能起到拾遗补缺,勤能补拙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与上司为善     
李钢 《领导文萃》2009,(23):118-122
人与人之间都有个气场存在。经营好下属和上司之间的气场尤其重要。与上司为善,便是与己为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