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建立城乡统一建设用地市场的法律制度,需要完善集体所有土地财产权利主体制度、责任制度;明确集体建设用地入市流通的程序和范围、征地程序等配套制度,以消除城乡统一用地市场的制度障碍,排除土地交易障碍。  相似文献   

2.
农民增收是农业和农村工作的永恒主题。目前,我国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已进入一种缓慢发展和徘徊状态,这其中不乏有制度设计缺陷的原因。譬如,引起土地经营分散化的农地经营制度,造成农业投资乏力的农业投资体制,"重城轻农"倾向的户籍制度等等。若要农民增收必须进行制度创新:重新组合土地经营方式,充分提高土地的产出效率,降低土地交易费用;加大对农投资力度,制定有效的法律政策,鼓励和吸引城乡居民个人投资;取消现有户籍制度,打破长期形成的城乡分割体制,统筹城乡发展;加大农村税费改革力度,确实落实农民减负政策,积极稳妥推进基层政府配套改革;加快农民社会保障体系的法治化进程。  相似文献   

3.
农村土地集约利用的新制度经济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新制度经济学的视角分析了我国农村土地集约利用存在的现实问题,认为农村土地利用不集约的根源在于现行土地制度的不合理,主要包括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对农业生产率的束缚、土地产权不明晰、土地交易费用过大、村庄的非正式制度以及政府的制度供给短缺,最后对农村土地集约利用的制度安排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相似文献   

4.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深入,城市建设用地需求量增大,政府征收农村土地也越来越多,但由于我国土地征收法律制度的自身缺陷,由征地引发的失地农民问题越来越严重.要想改变此种现状,政府应尽快转变其在土地征收过程中的角色,严格界定"公共利益"的范围,公益性用地领域实行政府征购农村土地,非公益性用地领域开放农村土地交易市场,由农民集体和开发商直接进行土地交易,政府只对在土地交易过程中土地收益的增值部分征收税费.  相似文献   

5.
根据宋代法律及司法判例分析,其土地买卖有较严格的法定程序,表现为对土地交易权利证书的相关法律规定.从法理上来说,土地交易权利证书反映土地物权的登记,即土地买卖的物权公示.物权公示的出现体现宋代物权立法之发展.红契是买主取得所有权合法凭证;到了南宋,砧基籍是田产底账,田产买卖,须准备砧基籍及契书赴县时行批凿,有契书而不上者无效.砧基籍是经过登记的土地物权证书,在司法审判中可起到证明田土产权的作用.批凿相当于不动产物权变动的登记,也起到对抗第三人的作用.宋朝土地交易公示具有独特安全价值和秩序价值.  相似文献   

6.
唐宋时期田宅交易"亲邻优先"从习惯法上升为成文法,反映了中国传统社会具有深厚的文化嵌入经济、影响法律的特质。"亲邻优先权"使田宅交易呈现出人格化交易的特点,大大增加了田宅交易的诉讼风险和违约风险,也加剧了熟人社会的关系张力,从而产生很高的交易费用,耗散社会效率。南宋时期土地交易活动日益增长,因"亲邻优先权"而产生的纠纷不断。面对日益增长的土地交易和人们对交易非人格化的要求,南宋法律及其相应的司法实践逐渐加强了对人格化交易的限定,使亲邻权的权力主体限制在较小的群体范围,并且规定了亲邻权纠纷的诉讼时效。这些法律调适,是降低交易费用的制度安排,它减少了不动产交易风险,也使司法实践更加有法可依、有制可循,对增进社会效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中国大陆当前由政府主导的大规模的征地拆迁引发了大量的矛盾和问题,成为当前社会治理的一大难点.我国台湾地区大规模的土地征收比大陆要早,而且已经较好地解决了这些问题.借鉴台湾的土地征收制度,大陆现行的土地征收制度应该在以下方面进行改革:完善土地征收程序,土地征收应向申请用地单位、被征收土地相关人和社会公开;改革土地征收补偿制度,全面、合理地计算补偿项目和补偿费用;加强土地征收的法律和制度建设,并保障农民在土地征收过程中的参与程度.  相似文献   

8.
成本管理是企业实现可持续增长和竞争力提升的有效途径,成本粘性普遍存在于不同国家、行业的成本项目中,需要在实践中关注其变动规律及产生的经济后果.选择我国2009—2019年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基于委托代理理论,从全要素生产率视角对成本粘性的经济后果进行新探索.研究结果表明:成本粘性对全要素生产率有显著负向影响;管理者过度自信增强成本粘性对全要素生产率的负向影响;管理层持股减弱成本粘性对全要素生产率的负向影响.从企业层面而言,需要完善成本控制和治理体系,约束管理者行为和自利动机,提升企业的全要素生产率.从制度层面来看,需要完善市场监管体系和法律制度建设,为处于转型升级困难期的企业提供政府补助或财政补贴.  相似文献   

9.
内蒙古区域经济差距成因的制度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作者认为,区域经济的发展总体上取决于三方面的因素:一是区域内要有充足的要素投入;二是区域内具有较高的资源利用效率;三是在区际贸易中能获得较多的净收益.在不同的制度约束下,区域经济发展中要素投入的多少、资源利用率的高低和区际贸易净收益的大小都将产生明显的差异,进而导致区域经济差距的形成或扩大.内蒙古经济发展滞后的主要制度原因可归结为:中央政府的制度安排形成的外部约束;区域内市场化取向的体制改革进展缓慢形成的内部约束.  相似文献   

10.
成本管理是企业实现可持续增长和竞争力提升的有效途径,成本粘性普遍存在于不同国家、行业的成本项目中,需要在实践中关注其变动规律及产生的经济后果.选择我国2009—2019年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基于委托代理理论,从全要素生产率视角对成本粘性的经济后果进行新探索.研究结果表明:成本粘性对全要素生产率有显著负向影响;管理者过度自信增强成本粘性对全要素生产率的负向影响;管理层持股减弱成本粘性对全要素生产率的负向影响.从企业层面而言,需要完善成本控制和治理体系,约束管理者行为和自利动机,提升企业的全要素生产率.从制度层面来看,需要完善市场监管体系和法律制度建设,为处于转型升级困难期的企业提供政府补助或财政补贴.  相似文献   

11.
农地经营权流转市场治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完善农地经营权流转市场治理,引导农地经营权的有序流转,是实现农村土地适度规模经营的前提条件。根据诺斯的交易成本理论,对现阶段农地经营权流转市场下交易过程产生的成本进行了分析,并据此从农地经营权流转市场治理制度安排方面提出以下改进建议:第一,完善配套法律制度。在强化农户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同时,完善农地经营权流转监管的法律制度。第二,完善土地流转市场机制。在供求机制上,一方面完善农村社会保障机制,另一方面以农户的利益为出发点创建多种形式的土地托管、股份合作办法,以激活供给侧。在竞争机制上,建立土地价格评估机制,发展土地流转中介组织。第三,完善土地流转制度。建立土地托管和土地股份合作等相关制度。  相似文献   

12.
生态环境损害救济的公私法规范在损害认定和损害责任适用两方面未能实现有序、高效的协作。其原因在于缺少对生态环境损害的类型化分析,忽视了不同类型损害在规制的经济学原理及法律制度需求上的重要区别。通过梳理生态环境损害救济的司法实践经验和污染控制的环境经济学解释,可以发现生态环境损害无法通过市场实现有效控制的原因在于其高昂的交易成本。而不同类型的生态环境损害,降低交易成本所需的经济学方法和法律制度供给并不相同。局地型生态环境损害可以通过明确和激励求偿权利人的私法路径得到有效救济,而行政命令救济制度仅能在相关法律规范明确规定的有限范围内,为局地型生态环境损害提供更及时、迅速的救济。因而局地型生态环境损害的救济需要并存、互补、协调的公私法协作模式。区域型生态环境损害救济的主要方法是命令控制型管制和经济激励方法,因而区域型生态环境损害的救济只应以公法规范为主导。  相似文献   

13.
新制度经济学视角下的中小企业融资制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按照新制度经济学的理论,现实社会中的经济人具有有限的理性认识,容易产生机会主义的倾向,以及社会经济环境的不确定性和交易的垄断性,不可避免地产生交易费用,降低交易效率。而通过制度设定和变迁,可以降低环境的不确定性,提高人们认识环境的能力,从而降低交易费用、提高经济效率。中小企业融资难是金融资源在中小企业之间配置的交易费用过高,资源配置效率低下的表现,合理的制度安排是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4.
国有企业的交易成本总的划分包括企业与政府之间的交易成本、企业与外部企业之间的交易成本及企业内部管理交易成本三大类。从企业管理者处理政府管制所花费的时间、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代理成本对企业效率的影响度量进行分析,可见,国有企业的交易成本非常高,导致总成本踞高不下,经济效率低。为此,应从实行复合产权制度,强化法律契约,规范市场信用秩序和完善企业内部组织制度等方面来降低国有企业的交易成本。  相似文献   

15.
针对当前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和城市化进程中,农村建设用地流转的日渐活跃而引发的一系列新的问题,从考察农村建设用地流转的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着手,在对农村建设用地流转的原因及其合理性进行思考的基础上,通过完善相关法律制度,以期对农村建设用地流转进行合理规范.  相似文献   

16.
影响农村土地流转的原因及其有效途径探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运用比较分析法、归纳分析法和文献资料法等方法,对中国农村土地流转动因进行分析认为:制度变迁的推动、社会经济的发展与经济主体的利己选择是加速我国农村土地流转的重要原因;现行的农村土地制度的不完善与流转过程的不规范、农业生产比较利益的低下与交易成本的居高不下阻碍了农村土地的有序流转;在赋予农民长期稳定的土地使用权的基础上,明确土地的财产权、加强政府管理与形成多样有效的土地规模化利用模式,对促进我国农村土地流转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唐朝均田制度实施成本剖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初政府实行均田制缘于维持政权合法性、获取财政收入以及争夺劳动力的需要。均田制作为一种制度安排,在唐前期相对于其他可能的土地制度来讲是先进的,产生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唐中叶后政府放弃对土地资源配置这一传统职能,不仅是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的必然,更是唐政府在对收益与成本权衡的最终抉择。当均田制度下的交易费用逐渐增大而制度收益却逐渐减少且最终成本大于收益时,放弃旧制度无疑是一种明智的选择。  相似文献   

18.
面临交易成本问题、不确定性和风险约束,现代契约设计的核心是缔约方权利与责任的治理结构安排;有限理性、交易成本、未来不确定性及风险所引致的理性不完全,不可避免地导致了契约不完全,而契约不完全导致的剩余权利与交易匹配是实现经济效率的必要条件。契约经济学本土化发展的不足与挑战是交易费用度量困难、风险对称配置机理模糊、契约履约机制研究薄弱和非正式规则在契约自我实施中的作用机理研究匮乏。如何通过正式和非正式制度协调安排,降低契约实施成本,是中国市场经济实现健康有序发展的重要途径,也是值得研究者重视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9.
土地保障功能下集体林地流转的现实困境与制度完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集体林地有效流转是实现林业规模效益的重要途径,也是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基本目标。受土地保障功能的制约,集体林地流转面临着流转成本高、流转意愿低和流转过程复杂等困境。造成这一困境的制度根源在于集体林地承包经营权的处分权能受到不当限制、林地承包经营权的收益权能无法充分实现。在目前经济社会条件下,中国应将林地的社会保障功能负载于林地所有权之上,通过立法保障集体林地使用权的处分权能和收益权能的充分实现,为集体林业提供可持续的发展机制,促进集体林地高效流转,并为农村耕地制度改革提供经验借鉴。  相似文献   

20.
法定代表人制度是一项具有中国特色的法人代表权制度,是国有企业产权制度改革中提倡的所有权与经营权相分离原则的产物。法定代表人制度具有它自身的优点,但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代表权被滥用的现象大量出现,突显出这一制度自身的不足与弊端。为了维护法人及其相对人的利益,维护交易安全,使法人在新的经济形势下获得更大的发展,对法定代表人制度进行重新构建在当下就显得至关重要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