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进行,我国全民所有制的国营企业开始拥有了自有的固定资产和流动资产,这些资产属于什么性质,应当有什么新的改革措施,已经成为目前亟待研究的一个问题.一我认为,目前国营企业的自有资产是属于企业集体所有的公有财产,而不是归国家  相似文献   

2.
(一) 处理好责权利关系,调整好利益分配关系,是集体企业深化改革的主要任务,是调动职工积极性,增强企业活力和实力的关键。莆田县二轻机械厂在围绕利益分配关系进行经营机制的改革是一个较好的范例。 该厂是1974年创办的县办集体企业,主要产品木工机械。由于沿袭国营企业的模式,经营机制不灵,分配关系不公,企业,职工端着“大锅饭”,各方面的积极性调动  相似文献   

3.
一、国营企业管理体制改革没有取得象农村经济改革那样明显效果的原因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在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启发和带动下,我国全民所有制的工、商、建、交企业也推行或试行了一系列改革措施。如扩大企业自主权、建立经济责任制、试行经营承包制,以及广泛推行利改税等等。这些改革措施都从不同方面和不同程度上取得了提高企业管理水平的效果,但是总的看来,国营企业管理体制改革的效果,不象农村经济改革那样明显。其主要有三方面原因: 第一,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是全面的治本性的改革,而国营企业的改革则大都是从生  相似文献   

4.
县办国有企业是县城经济的支柱,其布局结构及营运状况如何,对实现区域发展战略,保持经济良性循环和持续增长,促进社会进步关系极大。面对当前县办国有企业进退维艰的困境,我们要进一步解放思想,从国有经济整体发展着眼,从产权制度改革入手,对县办国有企业进行战略调整,着力解决深层次矛盾,在改革的思路、方式和方法上实现新的转变和突破。(一)产权重组是克服县办国有企业固有弊端的根本途径。县办国有企业在历史上曾有过自己的辉煌,它们掌握着县城经济的命脉,承担着地方财政吐入和办社会的主要任务,安置了大批社会劳动力就业…  相似文献   

5.
国营企业的动力问题,是关系到国营企业的性质、地位与作用的重要问题,同时也是关系到用什么思想、以什么样的精神境界来办国营企业的重要问题。因此,正确认识国营企业的动力特别是主要动力,有助于在国营企业中贯彻党的十二大的精神。 (一) 什么是国营企业的主要动力? 业务部门有些搞实际工作的同志和国营企业的部分职工,往往把追求本企业和职工个人的经济利益作为推动企业的主要的甚至唯一的动力。有些理论工作者,也把这看成是国营企业有无内在动力的标志。这样的看法是值得商榷的。  相似文献   

6.
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是以增强企业活力为出发点的。在当前,国营企业除了普遍进行经营方式的改革之外,更主要的就是对企业的劳动、工资、保险这“三大制度”进行改革。本文拟就深化“三大制度”的配套改革问题谈一些看法。一、对当前“三大制度”改革形势的估计近些年来,国营企业普遍推行了经营承包责任制,企业承包经营者为实现承包期内的经济责任目标,选择了企业内部的劳动用工、工资、保险制度的改革,作为经营方式转轨的突破口,从而向社会提出了改革“三大制度”的要求,并在实践中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相似文献   

7.
国营企业的改革是经济体制改革中最困难最复杂的问题,特别是大中型企业怎样改革关系着整个经济改革的成败。赵紫阳同志在十三大报告中指出:“实行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把经营权真正交给企业,理顺企业所有者、经营者和生产者的关系,切实保护企业的合法权益,使企业真正做到自主经营、自负盈亏,是建立有计划的商品经济体制的内在要求。”通过什么形式的两权分离才能使国营企业成为真正独立的商品生产者?由此而产生的后果,即国营企业两权分离后的发展方向是什么?本文想对此作些探讨。  相似文献   

8.
搞活大中型国营企业是我国“八五期间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内容。90年代的税制改革应该围绕这个核心,从而进一步深化企业改革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促进企业改革。本文试图根据国家“八五”期间国营企业组织制度和运营机制的改革的构想,对税制改革提出一些设想和建议。  相似文献   

9.
1985年,河北省有县办工业企业4,800多个,占全省工业企业总数的26.5%,工业产值占全省工业总产值的22.5%,上交利税占县级财政收入的三分之一.县办工业企业搞得好不好,是衡量一个县的经济状况好坏的重要标志,也直接影响着全省的财政经济状况.因此.省、地、县三级在组织经济活动中,切不可忽视县办工业.河北省的县办工业企业是建国初期到五十年代末在手工业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六十年代,  相似文献   

10.
社会主义企业领导体制,指的是企业行政管理体制中的领导制度。目前我国国营企业实行的是党委领导下的厂长(或经理)负责制。城镇的“大集体”工业也实行类似的领导体制。随着整个国家领导体制改革和经济管理体制改革的进行,企业的这种领导体制也需要改革。改革的关键在于整个经济改革扩大和确立企业自主权以后,企业的自主权由谁来行使和如何行使的问题。本文拟就这个问题作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11.
随着经济改革的不断深入,在理论上从各方面揭示和阐明社会主义国家与国营企业的经济关系,已成为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一项重要的研究课题。近年来,我国经济学界就是否存在“两个层次按劳分配”(即按劳分配是国家对国营企业,国营企业对劳动者两个层次的分配)的问题展开了讨论。这场讨论,涉及到在理论上如何理解马克思提出的按劳分配原则,尤其涉及到在实践中如何认识和把握按劳分配规律在现阶段发生作用的具体形式和特点,意义重大。在这里,本文准备对国家与国营企业之间客观存在着的按劳分配关系作一力所能及的粗浅说明。为了叙述的方便,文中所说的企业,专指社会主义全民所有制的国营企业。  相似文献   

12.
最近,湖北省体制改革办公室,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和石首县联合组织讨论会,就县级经济改革中出现的一系列理论与实践问题进行了讨论。下面是讨论问题的综述。一、县级经济及其综合改革的必要性1.县级经济的定义主要有四种观点:①县级经济是县作为一级地方政权机构所具有的经济职能。②县级经济即县城经济。③县级经济是以县城为中心、以集镇为纽带、以广大家庭经济为基础的经济网络,④“县级经济”这个概念不确切,应由含义较为明确、科学的“县经济”概念代替;县经济就其主要内涵来说,应属农村经济。2.县级经济综合改革的必要性,大家认为:我国农村经济已经进入从自给半自给经济向较大规模的商品经济转化的新的历史时期。农村经济体制改革获得了巨大成功,但也遇到一系列问题,包括流  相似文献   

13.
改革国营企业管理体制,进一步打破企业“大锅饭”,增强企业活力,这是以城市为重点的整个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围绕这一中心环节需要采取强有力的改革措施,包括经济的、行政的、法律的措施,制定企业破产法就是增强企业活力所必须采取的法律措施。  相似文献   

14.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随着多种经济形式的发展,在我国出现了劳动者私人资金入股分红的经济现象。吸收劳动者资金入股的有城镇待业人口集资经营的合作经济;也有国家机关、国营或集体企业为安排待业子女而办的集体企业;还有一些国营企业。这种经济形式一出现,就在  相似文献   

15.
一、国营企业改革的困难 我国国营企业改革走过了曲折的道路,不能说没有成绩,成绩是不少的,但改革的目标还远未达到。现在国营大中型企业困难重重,说明改革的成绩确实不够理想。为什么改革没有取得预期的成绩?原因很多,除主观原因外,还因为企业改革存在着很多客观困难。 现在人们已经看到国营企业改革的困难。但对存在哪些困难说法甚多。有一种说法,主要难点在于;①大中型企业处于“一肩双挑”的超负重状态,既有企业经营目标,又有社会目标;②企业积累与财政增收存在突出矛盾;③改善内部管理受企业经营条件很大的制约。另一种说法认为,国有企业搞不活  相似文献   

16.
今年是我们全面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第一年,也是党中央确定在各方面进行全面而系统的、坚决而有秩序的改革的第一年。改革是一个长期的任务,也是今年工作的重点。今年上半年,我们新疆要力争完成自治区一级和地、州,市的机构改革,今冬明春要完成县一级的机构改革,明年要完成公社的机构改革。经济和文化教育等领域的改革也正在逐步展开。改革的春风正在吹遍祖国大地。改革已经成为一项突出  相似文献   

17.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之初,我们就已在理论上确立了把国营企业改造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商品生产者的改革目标,在实践中国营企业活力不足的问题不仅没有解决,反而日趋严重。本文试图从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大进程的宏观角度对国营企业之命运作动态考察,分析国营企业在以往改革大进程中充当的历史角色,阐述国营企业在当前改革大进程中的现实地位,并提出在深化改革过程中国营企业走出困境的若干设想。  相似文献   

18.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使停办了20年之久的国内保险业务得以恢复办理。从1980年到现在短短几年间,国营企业财产保险有了迅速发展。以广东为例,1980年企业财产保险仅承保2121户,保险金额15.7亿元,至1988年已达31637户,保险金额625.2亿元。增长幅度分别为14.9倍和39.82倍。从复办国内保险业务以来,国营企业对保险的需求,随着体制改革的深化,认识日益提高。但仍有相当部分的国营企业  相似文献   

19.
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是以增强企业活力为出发点的。而在当前,国营企业围绕企业活力问题,除了普遍进行经营方式的改革之外,更主要的就是对企业的劳动、工资、保险这“三大制度”进行改革。“三大制度”是社会主义经济体制这一系统工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它本身  相似文献   

20.
国营企业改革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把企业推向市场”是企业改革进程中质的飞跃,是解决国营企业,特别是大中型企业经济效益不高、活力不足的根本出路.“把企业推向市场”的战略决策,贵在一个“推”字,体现了彻底割断政府和企业间父子关系的艰巨性和让企业自觉投入市场,适应市场,在竞争中自求生存、自我发展的迫切性.十四年的改革,已经打破了政府直接经营企业的旧的经济体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开始形成.企业依靠国家的程度大大减少,国家对企业父爱式管束已经淡化.但是,溺爱意识的冲动还时有发生,企业没有真正从政府主管部门的附属物地位上解脱出来.另一方面,企业虽已行使自己已有的自主权,开始以市场为导向组织生产经营,但一遇困难还要向政府伸手,“等、靠、要”的娇惯心态并未消除,依然留恋政府的怀抱,窒息和压抑了企业活力.为此,不下大的决心,没有政府部门的强大推力,是不可能把企业从政府的翼下拉出来的.同样,没有足够的推力去启动企业自主运行,国营企业也不能在市场经济的大海中生存发展.这种推力启动的直接意义是创造条件,促进企业在市场环境中建立维持机体良性循环,有自我调节功能的市场应变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