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通过考察1910~1953年间三峡地区县级人口地域分布空间格局,初步分析了该时段内三峡地区县级人口分布的影响因素,总结了20世纪前半期三峡区域人口空间变化的基本规律。20世纪前半期三峡地区在人口分布总体态势上,峡西地区往往占到总人口的一半以上,是三峡地区人口分布的重心区,其后依次为峡中与峡东地区,基本上呈现出从西部、中部向东部边缘山区递减的趋势,人口空间分布存在明显的地域差异性、突变性和历史继承性。  相似文献   

2.
该文以人口安全发展为视角,从人口增长、人口地域分布、人口民族构成以及人口素质等方面深入分析了新疆内在性人口安全问题,分析结果表明:新疆人口发展存在高增长率与高增长量并存、人口地域分布不均衡、就业人口高度集中在第一产业以及人口文化素质偏低等问题,未来可能面临着人口规模的持续扩大对资源环境的压力增大,部分地区人口的快速增长与经济发展水平滞后的矛盾加剧,人口素质偏低会削弱社会经济对人口发展的持续保障能力等人口安全隐患。  相似文献   

3.
人口是建立社会与经济之间联系的中介变量,人口空间分布又是全球性问题。当代中国,移民作为城市化的结果,其受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决定;在人口、经济和社会互动发展过程中,城市化则是人口城乡和区域空间分布演变的主要内容。在时间层面上,社会经济发展模式和演化内生于人口数量和结构转变;在空间视阈下,人口地域分布适宜性包括城乡和区域两方面内容。通过梳理相关文献,总结人口空间分布特征事实,发现时空演化规律具有重要的学术创新和实践指导价值。作为第一人口大国,谋求社会与经济稳定发展是解决人口问题的基础之基础,中国人口与发展再次行至十字路口,人口研究不能刻舟求剑;其不仅是重大学术性命题,更是社会、经济性实践难题。研究分析需要立足中国实情,贯穿全文的逻辑主线是人口转变和空间分布,主题是人口、社会和经济协调发展,目标是建构中国人口空间分布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4.
人口是建立社会与经济之间联系的中介变量,人口空间分布又是全球性问题。当代中国,移民作为城市化的结果,其受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决定;在人口、经济和社会互动发展过程中,城市化则是人口城乡和区域空间分布演变的主要内容。在时间层面上,社会经济发展模式和演化内生于人口数量和结构转变;在空间视阈下,人口地域分布适宜性包括城乡和区域两方面内容。通过梳理相关文献,总结人口空间分布特征事实,发现时空演化规律具有重要的学术创新和实践指导价值。作为第一人口大国,谋求社会与经济稳定发展是解决人口问题的基础之基础,中国人口与发展再次行至十字路口,人口研究不能刻舟求剑;其不仅是重大学术性命题,更是社会、经济性实践难题。研究分析需要立足中国实情,贯穿全文的逻辑主线是人口转变和空间分布,主题是人口、社会和经济协调发展,目标是建构中国人口空间分布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5.
在分布于贵州、湖南、云南、广西、四川、广东、湖北等省区的四百三十五万苗族人民中,有二百三十万居住在贵州;其中,又有近百万居住在贵州的黔东南地区,约占全民族人口总数的四分之一,使这一地区成为苗族最大的聚居区。由于地域较为广大,人口也较为众多,这一地区的苗族文学和省内外其他地区比较起来,无论内容和形式都更为丰富,因而也就具有着代表性。所以,探讨这一地区苗族文学的发展状况,对于研究整个苗族文学来说,  相似文献   

6.
略论21世纪中国的人口结构问题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人口发展的现状与趋势预示,进入21世纪后,我国的人口年龄结构、性别结构、地域结构和城乡结构等人口结构问题,将日益突出,如何有效地解决这些问题,优化人口结构,将成为21世纪我国人口研究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7.
集中指数和重心显示浙江人口与经济分布均趋向于不均衡,且经济分布的非均衡性大于人口分布,但二者之间的偏离趋于缩小。集中度显示县域尺度上人口与经济集中分布区面积扩大、集聚程度提高,且集聚与分散变动均形成了核心区;人口与经济集中分布区形成“交叉但不重叠”的地域关系,经济分布对人口分布的解释程度在73%-90%之间;人口与经济空间分布的匹配程度提高,二者主导匹配关系由1982年的经济滞后型转变为2010年的协调发展型。基于浙江人口与经济分布的动态匹配过程,认为实现人口与经济均衡分布的路径是:以产业结构升级及布局分布调整为核心动力,在经济超前型县域继续提高经济发展对就业的创造能力,以吸引人口集中为主;在经济滞后型县域承接产业转移和扩展产业的同时,以转移剩余人口为主;在协调发展型县域促进经济发展的同时,继续保持经济与人口同步增长的协调发展速度。  相似文献   

8.
利用一系列人口分布的测量指标,论文描述了一个半世纪以来中国大陆人口分布的概况。在近代中国,人口大量涌到东北和西北地区,明显地改变了中国人口分布状况,这种趋势一直延续到近年才停止。在近现代中国历史上,战争是影响人口变动的最主要因素之一,这一点也在人口分布的改变中得到反映。一些政策与自然灾害也对人口分布有所影响,在近年,经济发展的地区差异,带来了人口分布的波动。  相似文献   

9.
针对山西省农村人口老龄化空间分布不均匀、地区差异大的主要特点,借助统计学和空间分析学的方法研究了山西省农村老年人口分布的时空变化。时间上选择从2000年到2010年,空间上以县为基本单元结合地级市进行研究,并选取了老年人口系数、老少比、老年人口负担系数、老年人口密度等人口老龄化指标反映老龄化程度、养老负担情况和老年人口分布情况并以图表的形式直观呈现出来,揭示山西省农村人口老龄化随时间变化而呈现的地域分布差异及其变化,进而为应对山西省日益严重的农村人口老龄化问题以及养老政策的科学制定提供一定依据。  相似文献   

10.
借助于人口集中指数、K信息量指数和城市化度等指标 ,对西部地区 1982— 2 0 0 0年间的人口分布和收入分布变化与城市化进程进行了定量分析 ,结果显示 :西部地区的城市化进程与人口的地域分布呈现反向变化 ,与人口的经济分布呈现出正相关关系 ;而且 ,通过分析西部地区 15年间的城市化度和城乡收入差距的数据发现 :西部地区的城市化进程更大程度上是受到相对城乡收入差距而非绝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 ,据此本文提出了通过保持适度城乡收入差距 (城乡收入比在 2 .75至 3.75之间 )来加快西部地区城市化进程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贵州苗族刺绣文化内涵及技艺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苗族是一个历史悠久、人口众多、文化灿烂的民族,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创造出自己独特的刺绣文化,以其绚丽多彩、工艺精美而获得世人赞誉。贵州是苗族居住最多的地方,也是苗族文化保存得最完好的地区,文章从挖掘贵州苗族刺绣文化内涵的角度,致力于苗族刺绣的历史渊源、文化内涵、技艺的研究,并提出了苗族刺绣的开发与保护建议。  相似文献   

12.
利用2005年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数据,考察并描述了全国流动人口的地域分布、人口学特征和就业、权益保障等基本情况。研究表明:流动人口主要来自欠发达的中部省份,流向较发达的东部和南部沿海省份。流动人口的性别结构正在悄然发生变化,女性比例在提高。流动人口的流动时间趋长,且部分人事实上已不再流动。绝大多数流动劳动力从事生产、运输设备操作和商业、服务业,月均收入千元;但劳动合同签约率低,工作时间长,参与社会保险的程度低,其权益保障仍需继续大力加强。  相似文献   

13.
苗族民间文学是苗族先民生活的再现,蕴藏着苗族古代社会发展的诸多信息,其中包括苗族传统文化。从历史的角度研究苗族传统文化,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及价值。  相似文献   

14.
研究民族产生发展过程中的人口规模变迁及分布情况,将为了解民族历史演变提供新的背景。文章阐述了哈萨克族人口规模变迁和分布的基本内容与历史过程。  相似文献   

15.
通过ARCGIS9.3空间统计平台,结合相关人口指标,利用2000年、2010年安徽省人口普查数据,对安徽省人口分布的全局与局部相关性、人口分布时空演变特征以及人口分布与自然、经济的空间联系进行了实证分析。分析发现,安徽省人口分布存在空间自相关;自然要素,如地形、河流对安徽省人口分布影响较大;人口重心与经济重心的移动轨迹不一致。据此认为,该结论对安徽省的人口经济发展具有对外加大劳动力转移力度,对内加强新农村和家庭农场建设3大启示。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以小坝寨苗族"绕花树"的信仰习俗及其祭祀舞蹈中的深刻含义为主,对照比较布依族的婚俗和汉族的婚烟,揭示出苗族与布依族婚恋习俗中的合理成分,以及它对于我们建立和谐社会的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7.
建国后 ,我国人口再生产先后经历了两次历史性转变。目前 ,在经济和社会转型期 ,我国正面临新的“人口革命”。新人口革命的过程更长 ,任务更艰巨 ,面对的人口问题更复杂、多元化。新人口革命是实现“两种生产”的协调统一 ;是实现人口宏观调控与市场配置的统一 ;实现人口数量、素质、生活质量的统一。它呼唤观念的上突破和理论上的创新 ,呼唤对人口发展战略、人口与计划生育的运行机制做出新的调整和改革  相似文献   

18.
哈尔滨市人口分布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整个市域来看,哈尔滨市人口分布具有不平衡性,为圈层结构。从城乡人口分布来看,市区与市辖市县之间形成了二元结构。在城镇规模结构体系上,表现为不够协调。哈尔滨市的人口分布对在土地利用效益、人居环境和城市的区域影响力等方面都构成了一定影响,因此,改善人口分布状态是哈尔滨市未来人口发展中必须着重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利用宝鸡市2003年9月21日至2004年12月21日全国流动人口计划生育信息交换平台进行交换的数据进行分析,勾勒出宝鸡市当前流动人口已婚育龄妇女流向、分布、年龄构成及相关要素、基本状况,指出目前流动人口计生管理中的薄弱环节,并提出相应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