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基于湖南省"十县百村千户"调查资料,从教育生态学视角研究了农村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和学校教育现状。据此,提出应通过重构中国特色的亲权伦理和社会主流价值观,强化家长责任意识和家庭教育职能,制订约束性政策等来实施家庭教育补偿机制;通过加强社区(村)农村留守儿童关爱服务阵地建设,建立健全村级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组织体系,以乡规民约的方式推行农村儿童监护人监督制度,加强农村文化建设,构建良好的社区成长环境,建立农村留守儿童安全保护预警与应急机制等,加强农村社区建设来实施社会教育补偿机制;大力发展农村托幼事业,全面实行农村留守儿童登记制度,建立家长、学校、社会间畅通的联络机制,建立乡(镇)心理咨询辅导站,全面提升初级中学寄宿制规模和管理水平等,通过学校教育的补偿性措施体系构建学校教育补偿机制,促进农村留守儿童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2.
农村留守儿童学业公平存在着群体内外的差别。留守儿童学习成绩整体低于非留守儿童;留守儿童男生成绩显著差于女生;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相比,女生成绩差异大于男生;母亲外出型留守儿童学习成绩在留守群体内部最差。留守经历是导致留守儿童学习成绩欠佳的主要原因,农村学校布局调整恶化了留守经历对留守儿童学业公平的负面影响。解决留守儿童学业公平问题,要强化父母对孩子学习的指导和监管责任,设法改变家长的出行方式,尽量降低母亲的外出务工出行率;学校教育要在分类指导基础上注意留守儿童不同亚群体学业表现的差异性,针对性地采取补救措施;发展和完善寄宿制学校工程,着力解决学校的文化配套措施和心理健康辅导。  相似文献   

3.
农村留守儿童的“学校代行式”社会工作服务是在缺乏第三方——专业的学校社工介入服务背景之下的权宜产物。基于皖北农村M学校“关爱留守儿童工作”调研,探究这种留守儿童“学校代行式”社会工作模式在相关制度建设、留守儿童心理疏导和档案管理等方面的具体做法,进而对"-5前农村留守儿童“学校代行式”社会工作实施效果进行评估,结论是:由农村学校及其教师为在校留守儿童提供服务是利弊兼有,且弊大于利的,由此呼吁未来农村学校能实现“一校一社工”,由驻校社工承担起在校留守儿童服务任务,这既有利于对农村学校及其教师进行减负,也有利于我国的社会工作职业化发展。  相似文献   

4.
地方政府对解决农村留守儿童问题肩负重要职责。地方政府关注农村留守儿童,提高了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质量,优化了农村留守儿童的生活环境,搭建了农村留守儿童情感交流的桥梁。同时也出现职责不明确,经费不足,心理教育师资缺乏等问题。今后需要明确职责,注重落实;整合多方力量,解决经费问题;完善服务方式;加大农村寄宿制学校的建设力度;...  相似文献   

5.
对江苏省宿迁市农村留守儿童进行了调查,针对农村留守儿童存在的问题:家庭情感缺位、监护状态令人担忧、学习状态不容乐观等,认为在农村建立寄宿学校是解决好留守儿童生活、教育问题的一种有效尝试.寄宿学校弥补了留守儿童的感情缺失,培养了留守儿童的集体意识和感恩意识,为留守儿童的全面发展搭建了平台.  相似文献   

6.
农村留守儿童中心寄宿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越来越多的农村劳动力进入城市,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越来越引起各界的关注。留守儿童中心寄宿制周期短、师资强、投资少,与寄宿制、代理家长制、留守儿童之家制、留守儿童家长学校制相比,更具可行性。  相似文献   

7.
借助有序logit回归,运用中国教育追踪调查数据探讨了寄宿制对农村留守儿童学习成绩的影响。结果发现,对于父母一方外出的留守儿童而言,在校住宿对他们的学习成绩有着显著的积极影响,但对于双亲外出留守儿童而言,在校住宿给他们的学习成绩带来的影响并不显著。究其原因,主要是双亲外出留守儿童自身较差的心理素质在某种程度上抵消了住校在学习方面给他们带来的正向影响。因此,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过程中,有必要从当地学校中挑选部分教师,对他们进行专门的心理学方面的培训以承担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以此达到预防和化解学生心理问题的目的。  相似文献   

8.
农村寄宿制学校学生的适应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设农村标准化寄宿制学校,是由我国当前的农村人口布局和经济发展状况决定的,是提高农村教育质量,推进教育均衡发展的必然选择。举办寄宿制学校必须解决好学生尤其低龄儿童对学校生活等方面的适应问题。我国应在完善政策保障体系、优化学校建设与管理、推动家校合作的基础上,增强学生自我教育与自我管理能力,以提高农村寄宿制学校学生的适应性水平,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9.
为探讨教师支持对农村留守儿童学校适应的影响,研究采用农村留守儿童学校适应量表和农村留守儿童教师支持量表, 对659名农村儿童进行问卷调查,其中323名为留守儿童。研究发现农村留守儿童的学校适应性并没有因性别而产生显著差 异,但会因与父母联系频率和看护人的受教育程度而产生显著差异。农村留守儿童的教师支持和学校适应总体及各维度之间 的相关性有显著差异,且具有正向的相关关系,说明教师支持对农村留守儿童的学校适应产生一定的影响作用。因此,提出通 过加强教师情绪性和工具性支持,营造班级和谐氛围,来促进农村留守儿童的学校适应。  相似文献   

10.
亲情缺失、教育缺失、权利受损、安全失保是留守儿童群体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文章从学校社会工作的专业理念和工作方法出发,指出学校社会工作介入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必要性与优势,并建议学校社会工作者以学校为依托建立留守儿童档案,同时加强与家庭、社区、政府各种资源的联系,使农村留守儿童问题在学校社工的介入下得到有效解决。  相似文献   

11.
以重庆市巴南区农村留守儿童为例,对留守儿童成长教育现状及其需求进行实证研究。采用问卷调查和半结构访谈法对留守儿童的生活状况、学习教育状况、心理健康状况等进行研究。留守儿童的生活状况的主要影响因素来自于国家、社会、学校、家庭和留守儿童自身等多方面。政府、社会、学校以及留守儿童家庭都应承担起相应责任,共同监管、解决留守儿童成长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并加强对留守儿童的自我教育和引导。  相似文献   

12.
家庭教育是儿童成长过程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寄宿制学校的大背景下,农村寄宿制小学生在时间和空间上,与其家长接触减少,其家长对儿童家庭教育的责任意识减弱。受隔代教育、家长文化水平、家庭教育的传统观念,以及家庭教育的功利性等因素的影响,农村寄宿制小学生家庭教育问题日益凸显。  相似文献   

13.
农村地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存在农村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存在失学未成年人教育被忽视;外出务工家长对留守子女物质生活的过分满足与家庭道德教育严重欠缺的矛盾;家长及社会上的"钱"、"势"观,对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成长形成冲击;不良的影视、网络、出版物,造成未成年人思想道德观混乱;法律对未成年人的不良行为处罚过轻,满足了未成年人心理上的刺激等的问题。应采取成立专门机构,整合各职能部门,共同打造未成年人成长的良好环境;增加政府投入,建设青少年活动场所;加大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力度、建立农村留守儿童托管机制等措施,提高对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实效。  相似文献   

14.
农村地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存在农村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存在失学未成年人教育被忽视;外出务工家长对留守子女物质生活的过分满足与家庭道德教育严重欠缺的矛盾;家长及社会上的“钱”、“势”观:对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成长形成冲击;不良的影视、网络、出版物,造成未成年人思想道德观混乱;法律对未成年人的不良行为处罚过轻,满足了未成年人心理上的刺激等的问题。应采取成立专门机构,整合各职能部门,共同打造未成年人成长的良好环境;增加政府投入,建设青少年活动场所;加大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力度、建立农村留守儿童托管机制等措施,提高对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实效。  相似文献   

15.
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农村大量剩余劳动力流向城市,导致了他们的孩子留在农村,从而引发了农村留守儿童的出现及他们成长、教育中的突出问题。农村留守儿童这一特殊群体的教育问题关系到我国新农村建设目标和构建和谐社会使命的实现,已引起全社会的关注。笔者结合文献和调研,发现要解决留守儿童的问题,关键是要加强家庭、学校以及政府和社会的责任感。  相似文献   

16.
农村留守儿童已成为我国备受关注的一个群体。因缺乏完整的家庭关爱和呵护,也由于学校教育中德育的偏弱以及社会环境的不良因素影响,在其成长过程中出现了思想道德、心理障碍等问题。要做好留守儿童的思想道德教育,促其健康成长,需转变留守儿童家长的家庭教育理念,加强亲子沟通与联系,树立良好的家风;加强校园德育,提高教师素质与责任感,建设优良的校风;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创造和谐的社会风气,发展社会帮服组织。  相似文献   

17.
正农村留守儿童问题是当前我国社会存在的一个突出问题,而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更是存在诸多问题,要解决这些教育问题,需要社会、学校、家庭等各方面的共同努力。作为站在教育第一线的教师,最头疼的就是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孩子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而在他们成长的道路上缺乏家庭的温暖,与父母聚少离多,祖辈的隔代教育又有诸多不近人意之处,从而导致留守儿童在亲情、心理、性格等方面出现偏差,学习受到影响。农村留守儿童教育存在的问题表现家庭教育环境的缺失农村贫困家庭不能为儿童的教育提供良好的学习条件,而且由于留守儿童的监护人大都是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他们的文化素质普遍偏低,无能力辅导儿童的学习,其家庭也缺少文化氛围,从而造成留守儿童的受教育环境较差的局面,另外,父母的长期打工生涯给孩子们造成了一种读不读书都一样的思  相似文献   

18.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是我国农村问题在社会转型过程中的特殊表现,对贵州省大方县部分农村学校进行的调查表明,当前影响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因素主要表现在社会、学校、家庭和留守儿童自身四个方面.  相似文献   

19.
丰富农村寄宿制学校生活,提高学生积极适应能力是寄宿制学校建设的重要内容。当前,由于办学条件、教育观念和师资力量等方面的原因,我国农村寄宿制学校生活单调,难以适应学生对寄宿生活的多样化要求。为了丰富农村寄宿制学校生活,提高学生积极适应能力,促进其身心健全发展,笔者提出了以下措施:国家必须多渠道筹措教育经费,加大对寄宿制学校的扶持力度,改善办学条件,合理设置教师编制;寄宿制学校自身要转变教育观念,准确定位自身功能,提高教师综合素质,开发校本课程,加强校园文化建设;鼓励学生参与学校和班级管理,激发学生生活信心。  相似文献   

20.
本文通过对贵州民族地区特别是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留守儿童情况的实地调查、分析,认为贵州民族地区留守儿童所存在的问题主要是心理、安全和学习方面,提出加强农村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提高监护人素质、提供留守儿童与家长交流的条件、加强寄宿制中小学建设等是解决贵州民族地区留守儿童问题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