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社会支持对老年人主观幸福感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量表法以314名老年人为被试研究了社会支持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评估了社会支持对老年人主观幸福感的影响。结果表明:主观幸福感没有表现出性别差异,年龄和文化程度对老年人的主观幸福感存在显著影响;相关和回归分析表明,社会支持的不同方面对主观幸福感的不同方面产生影响;在预测主观幸福感时,不同的社会支持指标的预测力是不同的。  相似文献   

2.
青岛市老年人主观幸福感及相关社会因素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纽芬兰纪念大学幸福度量表(MUNSH),对青岛市257 名老年人做主观幸福感(Subjectivew ell- being,SWB)的调查及相关因素的研究。结论为本组样本总的说来自觉幸福,生活满意。与主观幸福感密切相关的因素有职业、文化程度、婚姻状况和居住社区环境等。就主观幸福感整体程度而言,专业技术人员和干部高于工人;文化程度高的高于文化程度低的;在婚的高于单身的;良好居住社区环境的高于一般居住社区环境的  相似文献   

3.
湖南大学生主观幸福感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主观幸福感是衡量生活质量和心理健康的重要正向指标,是积极心理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以湖南大学生为对象,运用《国际大学调查》(ICS)量表施测,结果表明:当代湖南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得分要比2000年时的中国大学生感觉幸福得多;女生的主观幸福感和满足感比男生更多;学历越高幸福感的程度越高;幸福感高低与经济状况正相关;幸福感高低与集体取向正相关,而与个体取向关系不大。  相似文献   

4.
老年人主观幸福感是衡量老年人生活的一个重要指标。月收入、亲密朋友个数和子女个数的不同会对边疆地区农村老年人主观幸福感产生显著影响。因此,做好基本生活保障、针对农村老年人的特点建立或健全农村老年人的养老保障制和完善农村老年人社会支持体系对于提高边疆地区农村老年人主观幸福感可以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老化态度影响着老年人的生理、心理和行为,而目前国内对老化态度的研究较少。本研究采用《中文版老化态度问卷(AAQ)》《纽芬兰纪念大学幸福度量表(MUNSH)》调查老年人老化态度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分析老化态度和老年人主观幸福感的关系,为老化态度的研究、引导老年人形成积极的老化态度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6.
基于 2017 年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数据,通过构建结构方程模型,考察老年人数字融入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以及社会参与在其中的中介作用。结果显示,数字融入对老年人主观幸福感具有积极作用(b=0.120,P<0.001),同时数字融入对社会参与有促进作用(b=0.509, P<0.001),社会参与对主观幸福感也有显著正向影响(b=0.166,P<0.001)。社会参与在数字融入与主观幸福感之间发挥部分中介作用,中介效应比例为 42.9%。应鼓励老年人主动学习数字技能、积极参与社交活动,并完善数字设施建设,以提高老年人数字素养,减少社交孤立,使其更好地融入数字化社会。  相似文献   

7.
增强老年人参与感、获得感和幸福感是我国老龄事业发展的目标.基于2015年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数据,将社会经济地位划分为客观和主观两个维度并选取相应的指标,采用OLS方法研究了其对于老年人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结果表明:社会经济地位的提升显著提高了老年人主观幸福感.收入、社会阶层和自评社会经济地位越高,主观幸福感越高,该结论通过了稳健性检验;改善公平认知、扩大社会交往、优化休闲娱乐是社会经济地位对老年人主观幸福感产生积极影响的重要渠道.因此,应通过提高老年人的收入水平、缓解社会分层、丰富老年人的社交文化生活的方式提高老年人的主观幸福感.  相似文献   

8.
大学生主观幸福感与社会支持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主观幸福感是评估者根据自定的标准对其生活质量的整体性评估。社会支持具体指包括家庭、亲属、朋友、同学、伙伴等组织给予个体精神和物质上的帮助支援。对大学生主观幸福感与社会支持关系的研究结果表明,男、女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存在显著差异,女生的主观幸福感水平显著比男生的水平高。在得到的社会支持方面,女生得到的社会支持明显高于男生得到的社会支持,二者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9.
随机选取190名许昌市城乡老人进行问卷调查、量表测量和随机访谈,结果显示,老年人主观幸福感水平较高。当老年人遇到问题时采取的应付方式依次是解决问题、求助、合理化、退避、幻想和自责,且存在着性别差异;主观幸福感高的老年人多采用成熟型的应付方式,采用不成熟型应付方式的老年人幸福感则较低。  相似文献   

10.
高校教师主观幸福感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通过对5603名高校教师主观幸福感的调查,发现:1、高校教师生活满意度处于中等偏上水平,所体验到的正性情感相对较多,负性情感相对较少。2、女教师生活满意度显著高于男教师;教师的生活满意度和负性情感都随年龄的增加而增加;高级职称教师的生活满意度显著高于其他教师,负性情感低于其他教师;助教的生活满意度最低;20年及以上教龄的教师的生活满意度显著好于其他教龄的教师,5年及以下教龄教师的生活满意度显著差于其他教龄的教师。  相似文献   

11.
利用2010年北京市朝阳区城乡老年人口状况调查数据,应用Ordinal Logit回归方法分析了社会支持对我国城市老年人健康自评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情感性支持方面,子女孝顺、家庭和睦对老年人的健康自评存在积极影响;在实质性支持方面,社会保障收入高低、看病是否方便和医疗保障状况也都对老年人的健康自评存在影响。作为控制变量的人口社会经济特征和客观健康指标也影响到城市老年人的健康自评。  相似文献   

12.
对南通市1440名城乡老人尊重需求的满足现状及影响因素进行了问卷调查,发现城乡老年人中感受到子女尊重的人数最多,感受到村居成员尊重的次之,感受到村居领导尊重的最少。农村老年人比城市老年人更多感受到来自子女、村居成员和村居领导的不尊重。影响城乡老年人尊重需求满足的因素主要有老年人个人情况、老年人所在村居尊老敬老宣传和实际敬老行为、老年人整体社会保障状况等。社会可改善各相关影响因素,以提高老年人尊重需求的满足程度。  相似文献   

13.
应用症状自评量表等4个国际通用心理问卷对高校贫困大学生进行的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发现,36.5%的贫困大学生存在心理问题甚或心理障碍,其中:个性内向者在强迫症、人际关系、抑郁、焦虑、恐怖5个因子分上高于个性外向者;农村贫困大学生社会支持总分和客观支持分高于城市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者比存在心理健康问题者自觉有更多的主观支持及支持利用,且应对方式积极主动。建议加强对贫困大学生的自立教育,着力塑造他们的良好个性,帮助他们树立进取的社会心态。  相似文献   

14.
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研究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介绍主观幸福感的概念、构成和特点的基础上,回顾了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研究现状及测评工具,并着重分析了影响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相关因素,最后针对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测评工具、状况和影响因素、干预等三个方面提出了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老年社会参与对心理健康影响探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为探寻老年人社会参与与身心健康之间的关系,以增进对社会参与重要性的认识和把握,在南京市3个社区随机抽取238位老年人,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和自编"社会参与基本情况调查问卷"进行调查.结果显示,老年人社会参与率为42.4%;有社会参与老年人的心理健康水平高于无社会参与老年人,二者在SCL总分等8个方面存在明显差异;自评健康、社会参与和心理健康之间呈正相关.由此可见,社会参与对于提升老年心理健康水平具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6.
利用2008/2009年全国老年人口健康状况调查截面数据以及2002—2008/2009年纵向数据,应用有序Logit模型以及固定效果模型方法,分析中国老年人自评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发现,我国老年人的社会人口学特征、经济状况、健康状况、社会参与、生活满意度等因素与其自评健康显著相关,截面数据定序Logit模型和纵向数据固定效果模型均通过统计学显著性检验,而社会参与、生活满意度对自评健康的有益影响在两个模型中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17.
贵州农村老年人生活质量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利用贵州农村老人生活状况调查所得资料、对农村老人生活质量现状及存在问题进行分析发现,农村老人生活质量刚进入中等水平,且生活质量随年龄增加而下降;男性老人的生活质量略高于女性;受教育程度越高的老人生活质量越高;不同婚姻状态和不同居住方式下的老人生活质量存在一定差距,老人拥有儿子的数量对其生活质量有一定影响。针对当前农村老人生活质量存在的诸多问题认为,改善农村老人生活质量应以高龄老人、独居老人和无子老人为重点,在农村居住方式正发生变化的情况下,应当优先关注和改善农村独居老人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湘西地区406名留守儿童的问卷调查,考察了少数民族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弹性影响因素及其与社会支持的关系。认为留守儿童在逆境中的适应情况因其内部心理弹性、外部保护因素的不同而呈现差异,其中心理弹性与社会支持之间存在着显著的正相关。应在积极儿童发展观指导下,建立和完善家庭、学校、社区、政府相结合的具有民族区域性的社会支持体系。  相似文献   

19.
"最美现象"美在朴实无华的道德关切、美在真挚无悔的无私奉献、美在勇于担当的崇高品格。当今社会出现的"最美"现象,折射出国人道德审美取向的生活实践转向。这种转向所表征的道德文化现象其实是人向自身回归的一种必然现象,是社会常态化道德生活的反映。这种转向的内在机理在于人的理性本质与社会本质与当前社会道德实践的契合。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应坚持立足现实与科学引导相统一、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相统一、积极倡导与典型示范相结合以及制度保障等原则。  相似文献   

20.
残疾人社会保障问题探析——以江苏省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残疾人社会保障是整个社会保障的重要组成部分。享有社会保障既是残疾人的基本权利,也是残疾人的迫切需求。根据2006年江苏省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的有关数据以及补充调查,阐述了江苏省残疾人社会保障的现状与存在问题,提出了完善江苏省残疾人社会保障体系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