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贵州农村劳动力外出打工与农民脱贫致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贵州省扶贫工作虽然经过多年的努力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新阶段农村扶持贫困对象多达760万人,并且这些贫困人口多分布于石山区、深山区和边远的少数民族聚居区,扶贫开发面临严峻挑战。从贵州情况来看,农村劳动力外出打工对于农民脱贫致富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一是农村劳动力外出打工成为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渠道,二是减轻了对农村土地等自然资源的压力,实现耕地的规模化经营,三是增加了农业投入,加快了产业结构的调整,四是农村劳动力外出打工,提高了农民自身素质。但是,农村劳动力外出打工还存在一些问题,应采取切实可行的对策。  相似文献   

2.
运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分析方法,对农村劳动力“剩余”与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内涵进行了理论分析,运用统计方法和数学模型对吉林省农村劳动力“剩余”的数量和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数量进行了估算和预测,在此基础上对比分析得出“转移”的农村劳动力未必是“剩余”,“剩余”的农村劳动力未必就“转移”的结论,提出引导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的途径。  相似文献   

3.
当前,我国农村发展进入了新的阶段,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成为带动农村经济发展的一大动力,并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基于甘肃地区农村劳动力样本调查数据,采用Logit模型,对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意愿的影响因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意愿受多种因素影响,年龄、家中常住成年人数量、家庭成员最高文化程度、亩均产出水平、居住地理位置和农业经营收入等多种因素和变量对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意愿都有显著的影响。基于实证研究的结论,提出针对性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农村外出劳动力已占到农民工总量六成以上,剖析农村劳动力外出就业影响因素对破解就业难和用工荒等就业问题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人力资本、社会资本、金融资本和自然资本对农村劳动力外出就业的影响出发,进一步探讨了各种资本整合的资本禀赋与农村劳动力外出就业相互影响作用。在此基础上,就如何提升农村劳动力资本禀赋、促进农村劳动力外出充分就业提出相应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我国劳动力农村非农产业转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人口众多,农村剩余劳动力规模较大,合理引导这部分剩余劳动力从农业中转移出来,对我国的现代化和城市化进程至关重要.发达国家在工业化的过程中,农村剩余劳动力基本上都是流向了城市,文中通过模型对我国2006年农村剩余劳动力规模进行了估算,结果显示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达到1.69亿左右,而通过城市劳动能力容纳的测算,发现我国城市目前存在着1 500万的就业缺口,从而得出了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必须要走农村非农产业转移道路的结论.  相似文献   

6.
农村人力资源开发对社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农村精干劳动力转移之后,留守劳动力的进一步开发变得更加重要。湖南省会同县的农村留守劳动力情况调查表明,仅仅强调职业教育和培训难以满足社会多元化对农村人力资源的需求。根据调查情况分析,以产业化途径和“干中学”的方式开发农村人力资源却有许多优势,能够破解当前以低学历和大龄人员为主体的农村留守劳动力学习困难和学习不积极的难题,加快留守农村人力资源的开发。  相似文献   

7.
湖南省农村劳动力开发对于提高农民素质、促进经济长期均衡发展和全面实现小康社会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但是,开发的成本、未来预期以及劳动力自身的文化状况往往成为制约劳动力开发的关键因素。对此,我们应该探寻这些制约因素背后存在的制度性问题,从而提出合理措施予以解决。  相似文献   

8.
“三农”问题长期以来困扰着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始终影响着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进程。“三农”问题的核心是农民问题,最直接的表象是农民的收入问题,实质是农民的就业问题,根源是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问题,因此,解决“三农”问题关键在于加速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在全面加快产业升级和加快农村工业化、城乡一体化的进程中,如何创新农村劳动力转移思路,  相似文献   

9.
重庆农村劳动力有序转移与农民增收的对策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重庆市现有农村人口2 300万人,农业劳动力1 300万人,但其中却有400万富余劳动力处于失业和隐性失业状态。转移农村劳动力,解决农民就业问题,既是重庆市农村工作面临的巨大压力,也是重庆市农民增收的潜在优势。要把这种潜在优势变为现实优势,只有通过提高农村劳动力素质,调整农业结构,组织劳务输出和发展小城镇战略,促使农业富余劳动力内部转移、就地转移和跨区域转移,并使之充分就业,这对于我市农村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结构性变革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河南省农村劳动力转移与"三化"协调发展存在产业结构问题突出、农村劳动力市民化成本高、制约农村人力资本水平三方面的问题。可从转变观念、改革户籍制度、加速农民市民化等几个方面优化配置河南省农村劳动力资源。  相似文献   

11.
本研究基于劳动时间分配视角对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时间展开分析,首先对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时间分配现状进行描述分析,然后分别对劳动力是否外出务工和外出务工时间决策行为进行了探讨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首先,农村劳动力的外出务工决策受其个体特征(如年龄、性别、人力资本等)、家庭特征(如家庭人均耕地面积)等因素影响;其次,农民工外出务工时间表现出明显的地区、职业类型以及行业差异。  相似文献   

12.
中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制约因素及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国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是亟待解决的问题。目前制度、经济、农业生产力水平、劳动力素质、劳动力供求失衡及情感等因素制约着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以广大农村纵深发展吸收和以城市化(尤其是大城市化)为重要转移方向,扩大国际劳务输出,全面合理规划,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  相似文献   

13.
依据人口学、经济学基本理论,对1985—2009年间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状况进行描述性分析,并建立线性回归模型剖析农村劳动力向城镇或非农产业转移的动因及其对形成农村人口空心化的作用,在此基础上,又通过分析农村人口年龄结构的变化来证实农村人口空心化现象并简述其后果,以期这一现象得到更多关注。  相似文献   

14.
中青年劳动力进城务工引发了农村"劳力荒",从而导致农民主体缺位,并严重影响了新农村建设进程。在反思现状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农民主体缺位的原因,阐释马克思实践主体性理论,探索农民主体复位的途径,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十二五"期间选取合适的重点产业加速发展,是当前江西工业经济发展的重要任务。以江西工业的发展状况为基础,依据经济规模、经济效益等五个标准,选取影响力系数、感应度系数等九个指标进行因子分析,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可以确定出LED等产业为江西省工业的重点产业。基于此,江西必须在财税和人力资源等方面对重点工业产业的发展予以政策扶植,以带动江西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6.
在农村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不仅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题中应有之义,而且直接关系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农村的实现。在农村推进当代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必须提高农民文化素质;以改善民生为切入点,解决农民实际问题;加强和改善党在农村的领导。  相似文献   

17.
浅析凉山民族地区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现状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凉山州有较多的剩余农村劳动力,近年来已有20万人向非农产业转移,并取得了较为可观的劳动收入,但是这部分劳动力占全州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比例还较少,并存在受教育程度较低,职业技能水平低,竞争力低等诸多问题,限制了剩余农村劳动力的转移。本文结合民族地区农村劳动力的转移的调查,论述了民族地区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特点及面临的问题和对策,提出了加强农村劳动力教育和职业技能培训,加强政府的服务、管理、引导的职能等措施,降低劳动力转移的风险,从而鼓励和推动凉山民族地区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  相似文献   

18.
针对如何让农民工共享城市资源这一社会管理中亟待解决的问题,采用问卷调查法对苏州市相城区农民工享有城市公共资源状况进行实地考察。调查发现,实践中存在着农民工对城市公共资源利用不足、城市公共资源惠及农民工不足的问题,其影响因素主要有政府政策偏好、城市资源状况、市民态度以及农民工组织化程度等。据此,提出了改革户籍制度、将农民工纳入城市公共服务体系以及对农民工实行公共资源分层供给等建议。  相似文献   

19.
对信息网络时代经济发展中人力要素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力要素始终是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因素。在信息网络时代,由于知识要素作用不断上升,各种经济发展要素的作用与表现形式发生了重大的变化,人力要素的变化尤明显。对此,根据发展经济学的基本观点,从人口规模、人力资本、人口流动三个方面,对信息网络时代经济发展中的人力要素的新特征、新趋势进行思考和分析。  相似文献   

20.
分析全国人口普查原始数据可以发现,自20世纪90年代启动市场化改革以来,中国农村分家模式发生明显的历史性变动,主要体现在兄弟分家和父子分家两方面:兄弟间的分家模式从"一次性分家"向"多次性分家"转变,兄弟结婚后越来越多地是结婚一个就分出去一个,而不是等所有兄弟都结婚之后再一次性分家;父子之间,原有的父亲选择与独子或者小儿子一起居住的模式也正在发生改变,父亲与所有儿子甚至是独子分家、形成空巢家庭在全国不少地区成为普遍趋势。分家模式的这两种变动趋势是农村家庭规模进一步小型化的直接推动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