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三国演义》是历史演义小说的代表作,在战争叙事方面它也创立一种经典模式,对后世小说创作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封神演义》在战争叙事方面对《三国演义》多有继承,如突出英雄主义精神、在战争描写中重视谋略等,对《三国演义》中的一些经典情节也有所借鉴甚至是移植。与此同时,《封神演义》在战争叙事方面也有自己的独特之处,如在战争叙事中增加了更多的神魔因素,在具体的战争描写中更为重视阵法以及宝物的运用,偏重于以法术来取代智谋描写。  相似文献   

2.
《雪山飞狐》在内容上表现了人性的自私,在叙事方式上采用了让多人叙述同一件事的方法,在结尾设置了悬念,这些都是受到《竹林中》的影响。但《竹林中》是表现死亡的小说,而《雪山飞狐》则把死亡、爱情和战争融为一体;《竹林中》通篇采用第一人称的叙述方式,而《雪山飞狐》则把全知视角叙述和有限视角叙述相结合。芥川龙之介受自己独特的人生观的影响,用小说来表现对社会和人生的思考,而金庸则用小说来表现自己的历史观。  相似文献   

3.
孙犁的写作风格曾经被批判,说其美化战争,但在2000年即上个世纪末《亚洲周刊》选的“二十世纪中文小说100强”(长篇中篇放在一起)之中,孙犁的小说被选入两篇,一篇就是《荷花淀》,另外一篇是《铁木全传)。这其实是一个很难得的荣誉。我想,主要原因应该是他那清新淡远富于诗意的风格,给人以恒久的魅力。孙犁写的荷花,那是一种富有中国古典情结的花,孙犁用荷花来写战争,写得清新抒情,残酷的战争和纯洁美丽的荷花融合在一起,让我们感受到了浓郁的人情美,人性美。这不,最平常的被人忽略的菜花,在孙犁的笔下,也能让我们读到深刻的家园之思,父子深…  相似文献   

4.
《第22条军规》是美国反映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最佳小说之一,但是这部作品的意义显然不仅仅局限于战争范畴,作者约瑟夫·海勒想借战争这一残酷而荒诞的极端形式来表现他眼中的美国社会,这在作品的题目、人物两方面都能体现出来。  相似文献   

5.
[摘要]影片《鬼子来了》是根据龙凤伟的小说《生存》改编拍摄的。小说《生存》主要探究的是人在战争下的个体命运,而姜文在原著关注个体命运的基础上,运用其独特的电影叙事手法进行大力改编,形成浓郁的“姜文风格”电影,成为抗战革命题材电影的另类电影,为中华民族百年抗战史增添了一笔以全新角度再现历史真实的文献资料。论文从解读小说开始,过渡到对影片的探究,着重探究姜文《鬼子来了》这部电影的改编策略,进而去研究影片的叙事特征。  相似文献   

6.
文学是生活的反映。而每个作家都不是机械地描摹生活,都是带有一定的倾向性,有选择地来写的。因而透过描写战争的文本,我们可以充分认识与了解作家对战争的诠释——即作家的战争观。德国作家雷马克的《西线无战事》(1929)和美国作家海明威的《永别了,武器》(1929),是两部著名的反战小说,二者从不同角度反映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不同侧面,从而揭露了帝国主义战争给人带来的伤害。特别是这两部作品所描写的都是作家的亲身经历和感受,作品主人公保罗(《西线无战事》的主人公)和享利(《永别了,武器》的主人公)的言行与内心的独白,也就分别是作家雷马克和海明威的思想的映现。  相似文献   

7.
论《三国演义》之“义”——“义”与战争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三国演义》的"义"是与战争描写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小说对战争的起因、发展、结局等都进行了"义"的阐释。本文着重从"义"是衡量战争性质的一面旗帜、"义"在攻守之战中的重要性、"义"关乎主帅性命和军队命运、"义"有感化制服对方的功效、"义"能改变战争形势甚至决定战争成败等五个方面来论述"义"与战争的关系,以充分肯定"义"在小说中的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8.
鲁迅小说的代表作《阿Q正传》和《祝福》的一个重要文学成就表现为两者是完美的合璧之作。小说中的主人公阿Q与祥林嫂分别是封建社会男性民众和女性民众的代表人物 ,两者交相辉映 ,具有整合封建社会民众生存状态本质和民众国民性本质的意义 ,开掘出鲁迅小说社会批判的深刻内涵  相似文献   

9.
《边城》问世半个世纪以来,在其艺术表现方面多数人是肯定的,但就其思想价值看,从《边城》发表伊始,就有两种意见.一种认为《边城》是“一部证明人性皆善的杰作”(刘西渭《咀华集》;另一种则说它“就其所表现的生活虽然令人神往,却远远脱离现实”(汪馥泉、王集丛《一年来的中国小说——沈从文的<边城>》).到了50年代,甚至有的评论家“有意无意回避尖锐的社会矛盾”(唐弢《中国现代文学史》).无论这两种意见是如何的争辩,都存在一个无可非义的前提,即都承认《边城》表现了一种原始的朴素的人性美.  相似文献   

10.
论述了《丧钟为谁而鸣》是美国著名小说大师海明威以西班牙内战为故事背景的一部战争题材的小说,同时也是海明威中期作品中最具有思想性的代表小说之一;主要研究了《丧钟为谁而鸣》这部小说中两名主要人物所呈现出的英雄主义意识。  相似文献   

11.
熊育群的小说《己卯年雨雪》是一部"和平之书",小说从作者家乡汩罗江两岸1939年8月的抗日史实出发,从日本人与中国人交错互动的视角来写当地抗日战争,考察军人与平民在战场中的特定状态和心理,追根溯源地探究了侵略战争的罪恶本质,并建构了自己独特而鲜明的新叙事模式。其中包括采用了双线并行与交叉错综的叙事结构,以此来突围传统战争文学较为单一的叙事视角;借鉴了复调的叙述方式,将对战争的反省,人性的复杂放置在一个独特而丰富的审美空间之中。小说具有可读性、传奇性,颇见作者的用心与用力之处。  相似文献   

12.
汪曾祺的《受戒》发表之后引起了很大的反响,无论是内容还是形式,《受戒》都完全不同于建国以来的作品。《受戒》中汪曾祺建构了一个充满诗情画意的世界,舒展的人性,诗意的空间,这里风光美、人情美、人性美、风俗美,自然环境和人类社会和谐一致。小说自由散漫的结构形式和舒展闲适的生活内容高度融合,是一曲美的颂歌。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伊拉克战争小说逐渐兴起.凯文·鲍尔斯的《黄鸟》就是作家根据自身在战场上的真实经历所描写的一部关于伊拉克战争的小说.鲍尔斯在作品中大量运用黑色幽默的艺术表现手法来凸显战争的荒诞和残酷.本文拟从情节结构、人物塑造和语言运用这三个方面对该小说所蕴含的黑色幽默特征进行微观分析,对于揭示和了解伊拉克战争的真实情况,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永别了,武器》是海明威所著长篇小说,以反对帝国主义侵略战争为主题,通过对小说中的悲剧人物亨利的描述表达了反战的情绪和对人生的困惑。小说揭示了迷惘的一代的悲剧的必然性。《永别了,武器》也是一战之后美国社会众多反战小说中最为著名的一部。  相似文献   

15.
沈从文小说《边城》在内容上通过一个翠色的悲剧表现了湘西一带古朴的民风民俗,讴歌了普通劳动人民伟大的人情美和人性美。在艺术上体现出一种清新隽永的田园诗的风格。  相似文献   

16.
"晚清四大谴责小说"似乎已成学术界的定论,然而对"晚清四大谴责小说"的解构恰恰是从鲁迅开始的。鲁迅命名谴责小说时,因为它们与《儒林外史》艺术表现上的密切联系,认为它们没有达到讽刺标准而堕入"谴责小说";然而,《老残游记》《孽海花》都很少使用讽刺技巧,而是以抒情与浪漫著称。从文类上看,《老残游记》是游记体的抒情小说,《孽海花》则是浪漫抒情式的历史小说。将《老残游记》《孽海花》从"谴责小说"中抽离出去,显然代表着一种整体方向上的估价,即不能以讽刺与谴责的眼光来审视《老残游记》《孽海花》,因为那样会偏离这两部长篇小说的审美特征。  相似文献   

17.
查尔斯·费雷泽的《冷山》将个体的命运置于战争的宏大背景之下,表现了战争给人们的身体和心灵带来的创伤。著名导演明格拉的电影改编用视觉化效果将小说主题进一步强化,将战争的残酷、人性的挣扎更加直观地呈现在观众和读者面前,引起了人们对战争、人性和爱的深思。小说中主要人物在身心上都因战争而直接或间接地受到了严重创伤,留下了无法磨灭的创伤记忆,而爱使人们重新联系到一起,重新面对生活。  相似文献   

18.
主题是小说的灵魂,任何一部成功的小说都有明确而突出的主题,而不同题材的小说主题自是不同。《三国演义》作为历史演义,承继了自先秦以来即已形成的、悠久而厚重的、以史为鉴的历史传统,旨在通过叙述和反映三国时代的历史进程来揭示历史的分合、王朝的兴衰,进而表明统一是历史发展的总趋势,是人心所向。因此,《三国演义》当是表现以歌颂统一为核心,同时也反映历史分合和王朝兴衰的复合主题。  相似文献   

19.
斯塔德纽克的《战争》是苏联全景战争小说的代表作,在战争叙事方面匠心独运,具有论辩反驳性(通过书中的重要人物直接提出异议进行反驳,通过大力描写苏联红军上下一心共御外敌对苏联红军在战争初期作战不力甚至只是溃败的言论进行了反驳,通过斯大林形象进行反驳)、军事科学性(军事科学或军事理论、战略学和战役学、作战艺术或战术的运用)、人物多面性(发展变化且丰富复杂)等显著特征。这些特征的结合使得该作品成为苏联战争小说中一部独具特色的全景战争小说。  相似文献   

20.
沈从文的湘西小说代表作《边城》,以诗意的浪漫笔调,通过少男少女古朴的爱情故事描写,展现了湘西优美的自然风光和充满人性美与人情美的风俗民情,一直以来受到接受者的喜爱.本文对小说的深入解读,试图探究《边城》诗意背后的审美接受价值,给人们带来一些有关“人事”的思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