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天人关系是中国古典哲学的基本问题,它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天命(道)与人事的关系问题;一是理性与情欲的关系问题。与之相应,中国古典哲学可被分为“人事论”和“人心论”两大部分:先秦两汉哲学以“人事论”为主,着重从客观方面探讨天道(命)与人事的关系问题;宋元明清哲学以“人心论”为主,着重从主观方面探讨理性与情欲的关系问题;魏晋隋唐哲学则显示出“人事论”与“人心论”并重的特点。以人事论和人心论为基本内容的天人关系论,本质上是探讨人的物质活动(“事”)和精神活动(“心”)及其相互关系的生活哲学。这种哲学以追求理想的自制生活为基本精神,它与以追求理想的外制生活为基本精神的西方哲学应可相互融合,并由此形成一种新生活观,即理想的生活之道是自制与外制的统一。  相似文献   

2.
宋儒哲学以“理”为终极关怀,故称之新儒教哲学。理论建设可上溯李翱的“复性”论,它是宋代新儒教哲学分辨理欲、变化气质学说的先导。张载提出“气”本体论,并分别“天地之性”和“气质之性”,将天理人欲之辨植入新儒教哲学系统。程颢、程颐把具有神学目的论的“天”,变成抽象的哲学本体的“理”,建立起“理”本体论,完成了新儒教哲学本体建设的使命。朱熹继承并深化了二程的“天理”论,把“心统性情”的心、性关系肯定为“心统万物”的心、物关系和心性本体,使新儒教哲学具备了完整的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老子“道”论的理论旨趣及其思辨特性的疏析,指明老子“道”论乃中国哲学史上第一个本体论哲学形态,其体(无)用(有)合一的本体论思辨特性奠定了中国哲学思辨的理性传统;提出由“道”论展开的哲学认识乃是不同于西方哲学逻辑认识论的精神认识论,它不是逻辑范畴的认知,而是精神范畴的体认,并指明老子“道”论内涵着天人合一的哲学(而非宗教)理念。  相似文献   

4.
陆王心学心物论刘泽亮陆王心物论从哲学史来说,围绕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而展开的哲学论争,不论中酉,演变到后来都集中到黑格尔所谓“哲学的三项”,即“逻辑理念、自然界和精神”。这三项在宋明时期则表述为“气”“心”“理”。因此,心物之辩也就成为突出的问题。陆...  相似文献   

5.
陈怀平撰写的《政治主体论:基于马克思主义主体哲学的分析》(以下简称《政治主体论》)一书,以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思想遗产为理论根据。以人类哲学文明为理论营养,以完善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的理论体系为研究目标,在系统阐释政治主体的“本质规定”、“历史演进”、“逻辑形态”、“张力结构”、“价值诉求”和“实践生成”等理论命题中,  相似文献   

6.
柏拉图的“艺术摹仿说”是其理念论与目的论的大一统的产物。但是在其“艺术灵感说”中,诗神仍有着理性神所无法解释的原始宗教风范。他的“艺术摹仿说”与“艺术是灵感说”的相互背离,正是诗与哲学古老争论的投影。亚理士多德为诗辩护的立场是哲学的。他从哲学立场出发构建了目的论的诗学体系。他为诗学所下的定义中,摹仿是艺术之“属”,以行动为主干的悲剧之成分是“种差”,——悲剧便成为一个形而上学小王国。  相似文献   

7.
苏轼文艺理论批评和创作思想的核心郑荣基宋代是一个谈“理”成风的时代,哲学的尚“理”自然也反映到文艺中来。苏轼就是一位热衷于“理”的文艺家。“理”贯串着苏轼的整个哲学思想、文艺理论和创作实践,是其文艺理论批评和创作思想的核心。不过,苏轼论“理”,并不同...  相似文献   

8.
《彖传》之所以能在诠释《易经》的过程中实现“哲学突破”,关键在于它创建并运用了新的适当的诠释方法,即诠释卦象以为先导、诠释卦名以定基调、诠释卦辞以明义理、揭示文本隐含诠释空间以引申义理的诠释方法。而《彖传》诠释对《易经》“哲学突破”,主要表现为它立足时代前沿,在诠释过程中建构起了一系列新的重要的哲学理论,即“天施地生”论、“顺天应人”论、“与时偕行”论、“刚柔皆应”论。  相似文献   

9.
通向至善之路———苏格拉底的人生境界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向至善之路———苏格拉底的人生境界论何仁富苏格拉底(公元前468—前399)是西方哲学史上第一位人生哲学家。作为希腊启蒙运动的旗手①,他一反早期自然哲学家对天地之理的穷究,“至于他自己,则愿意不时地讲讲与人类有关的事情。”②他第一个把哲学从天上请到...  相似文献   

10.
孔子管理思想概说(续篇)李才远本文上篇(见《西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3年第2期)概述了孔子的管理目标论、管理原则论和专项管理论中的前两项——论行政管理、论经济管理;续篇要论述的是孔子专项管理论中的后两项——论军事管理、论人才管理和领导素...  相似文献   

11.
康德“物自体”概念涵义辨析兼论其对现当代西方哲学的影响李远行(安徽大学哲学系合肥230039)关键词康德物自体主体创世论渎神科学主义人文主义“物自体”概念是康德批判哲学中较复杂的一个概念,它和批判哲学展开过程有着内在联系。具体分析“物自体”概念涵义是...  相似文献   

12.
鉴于朱子美学思想的历史重要性、对朱子美学系统研究的空白性,以及对朱子及其艺术哲学思想的误解性,我们有重视研究朱子美学思想的必要。艺术哲学是朱子美学体系中的主导部分。朱子艺术哲学建立在他的“理本气具”的哲学本体论基础上,主要由“文从道出”的艺术本体论“感物道情”的艺术发生论、“托物兴辞”的艺术特征论、“气象浑成”的艺术理想论、“涵泳自得”的艺术鉴赏论及“远游精思”的主体修养论等几部分构成。理论的系统性、矛盾性和伦理性是其主要特色,其主要影响表现在“顺承影响”、“逆反影响”和“文化影响”三方面。中国古典美学史中应有朱子艺术哲学的地位。  相似文献   

13.
针对现代西方哲学不绝于耳的主体死亡论,武汉大学哲学学院段德智教授新近出版了《主体生成论——对“主体死亡论”之超越》一书,提出了主体生成论与希望人学的观点。这是一部纯哲学的书。大凡谈及死亡的问题都有其宗教背景,但“主体”似乎是一个纯哲学的概念,本书在不同意义上使用“主体”、“意识”、“自我”、“个性”等哲学术语,又使用“我”、“我们”、“人”等日常术语,内容宏大广博,关系错综复杂。  相似文献   

14.
一、国内“经济哲学”界说十九家关于经济哲学,国内目前已经出现了许多说法,其中包括界定经济哲学是——(一)哲学的分支学科,应归属于哲学(见《社会科学报》1994年8月18日曹立群文。以下不注者同此);(二)经济学的“元理论”,应归属于经济学;(三)元经...  相似文献   

15.
晚期谢林哲学在批评黑格尔以“逻辑学”为基础的概念思维还只是单纯“否定的哲学”,没有回到实事本身,没有达到“实定的东西”(Positive)基础上,提出了哲学要不被边缘化,就要回到实事本身(zur Sache selbst),成为“实定的哲学”之口号。但哲学如何回到“实事”本身与“实定的东西”呢?实际上就是回到原初的生活本身。这种生活既是“自然的”也是与“神”联系在一起的(超自然的)。“神话哲学”(Philosophie der Mythologie)以“多神论”(Polytheismus)揭示了人类这一“原初生活”的本相,而“天启哲学”(Philosophie der Offenbarung)的“一神论”(Monotheismus)作为神话哲学的结果,将人类原初的生活从本原的“存在结构”中直观为人格的、历史的活动,因而“是历史哲学的最高凯旋”。“天启哲学”于是既是人类生活之原初的存在论,这种“存在论”以人神共有的“面向未来”的“我将是我将要是的”为其生存路向,从“将是什么”(was sein wird)出发把“自为的东西自在地存在着”的“完善的精神”把握为纯粹的存在本身,绝对的本原,先于一切可能性的绝对现实性,一切存在着的绝对在先的“潜在势力”(Potentialitt)。于是从中可以区分出作为“第一潜在”(erste Potenz)的能在(sein Knnen);作为第二潜在的“必在”(sein Müssendes)和作为第三潜在的“应在”(sein Sollendes)。这样的“存在结构”将能揭示出实存进程中一切可能的存在关系,于是也就构成了神的“三位一体”之结构。自为自在的“能在”(自由)存在论也就成为天启神学之“神”所“启示”出来的“完善精神”的生命历程。对此“神”的信仰的确实性与存在本身的“实事”之开启,共同构成了人类生存的“实定性”,进入了人类生活本真的现实性。  相似文献   

16.
8月20日至21日,由教育部“985工程”科技与社会(STS)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基地、国家重点学科——东北大学科学技术哲学研究中心、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技术哲学专业委员会和科技与社会(STS)专业委员会联合主办的“国际技术哲学暨STS暑期学院(2010)”在东北大学举办。  相似文献   

17.
冯友兰先生的“新理学”体系中,包含着丰富而深刻的和谐哲学思想。就丰富而言,“新理学”体系既有社会生活方法论中的人与人和谐;又有“天地境界”说中的“天人”和谐。就深刻来讲,以“理”为主要范畴的“新理学”形上学体系,通过其心性论为“境界说”和“社会生活方法论”提供了“最哲学”的形上学依据。  相似文献   

18.
段德智教授长达55万字的新著《主体生成论——对“主体死亡论”之超越》近来问世。这是段教授主持的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从主体性到主体间性——当代现代西方科学主义与人文主义研究”的最终成果,在2008年的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评比中被评为“优秀”级别。  相似文献   

19.
本文主要探讨了胡塞尔完成现象学内涵及其研究的基本方法。胡塞尔认为有两种,超越论还原(先验还原)与本质还原,也叫“中止判断”或“悬置”(中止判断指对传统的,未经判断的观念不做肯定,把它放起来)。只有通过超越论还原和本质还原建立起的本质现象学即第一哲学,然后才有可能建立在其指导下产生的超越论事实的现象学即第二哲学。  相似文献   

20.
瞿秋白的历史哲学及其现代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历史哲学是瞿秋白哲学思想中十分重要且富有特色的组成部分。瞿秋白的历史哲学主要是围绕着历史发展中的客观规律与意志自由、历史有定(决定)论与历史无定(非决定)论、历史的必然与自由等方面展开的。瞿秋白的历史哲学坚持了唯物主义基本立场,对于反对唯心史观具有重要意义,但是也存在着对主体的选择作用和能动活动比较忽视的缺陷。瞿秋白历史哲学的主要贡献和失误,对当代中国哲学界关于“人的活动与社会规律”、“历史决定论与历史选择论”的讨论,都具有一定启迪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