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释张载哲学中所谓神——再论张载的唯物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五十年代之初,我曾写过一篇《张横渠的哲学》(载《哲学研究》1955年第1期),论证张载的哲学基本上是唯物论,之后,又和一些同志辩论过张载哲学是否唯物论的问题(俱载《哲学研究》,收入拙著《中国哲学发微》),到现在已经三十来年了。一九七八年应中华书局编辑部之约,为《张载集》的出版写了《关于张载的思想和著作》,由于体例和篇幅的限制,对于张载哲学的许多问题没有进行详细的论证。最近,《成都大学学报》1983年第2期发表了周清泉同志的《张载的哲学思想是唯物的吗?》重新提出张载的哲学思想是唯物论还是唯心论的问题,对于我和任继愈、  相似文献   

2.
一九三七年七月至八月,毛泽东同志在延安的抗日军事政治大学作《辩证法唯物论(讲授提纲)》的系列哲学讲授时,《实践论》是作为其中一个重要章节而精彩演讲。后来这一部分以《实践论》为名公开发表,一九五零年十二月,《实践论》在《人民日报》显著版面上重新公开发表,引起全国、全社会轰动。它显示了中国共产党人在政治上和指导思想上的进步和成熟。  相似文献   

3.
毛泽东同志的《矛盾论》是中外著名的一篇哲学论文.但是《矛盾论》这个题名是何时有的呢?学术界的说法并不一致,有的说是原来就有的,有的说是后来改加的.据查阅有关文献获知,《矛盾论》原先并不是一篇单独的文章,而是毛泽东同志一九三七年在给延安抗日军政大学上哲学课时写的《辩证法唯物论(讲授提纲)》第三章中的一节,当时的标题叫“矛盾统一法则”,即现在所说的“对立统一规律” 或  相似文献   

4.
哲学的解放     
毛泽东同志经常教导我们:要尊重唯物论、尊重辩证法,他号召所有的干部都要学点哲学。在延安时,他曾亲自向干部上哲学课,以后又陆续地写了《实践论》、《矛盾论》、《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等著名的哲学著作。毛泽东同志是一贯提倡干部学习哲学的。干部学习哲学,的确是一个很重要的任务。什么是哲学?哲学就是世界观。各个阶级有各个阶级的世界观,无产阶级的世界观就是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论。这种世界观反映自然  相似文献   

5.
M·邦格是加拿大麦吉尔大学哲学教授和科学基础与科学哲学部主任。他的《科学唯物论》一书即将在我国翻译出版(湖南人民出版社出版)。 邦格是当代西方著名的唯物论哲学家。邦格认为,具有两千多年历史的唯物论哲学在当代也需要发展,而不能停滞下来。他强调唯物论哲学应当依据逻辑、数学、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技术的最新发展,使自己现代化。邦格把建立科学的唯物论作为自己一生的主要目标之一,并且取得了积极的、重要的成果。 邦格于1981年出版了《科学唯物论》一书。在该书中,邦格致力于使唯物论精确化、系统化和科学化,并且提出了许多新的见解。我国学者张华夏认为,“邦格的唯物论十分系统地概括了系统科学所揭示的本体论原理和范畴,所以他可以视作是当代系统论唯物论的代表人物。”邦格的唯物论也具有战斗性,他对当代一些哲学家,科学家对唯物论的种种责难进行了认真的分析和批评。 近年来,邦格进一步将他的哲学思想系统化,并出版了八大卷《基础哲学》。其中有:(1)《意义与指涉》(语义学一);(2)《说明和真理》(语义学二);(3)《界世的  相似文献   

6.
伟大领袖和导师毛主席的光辉哲学著作《人的正确思想是从那里来的?》总结了哲学斗争和三大革命实践的经验,提出了物质变精神、精神变物质的科学理论,它在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中的重大意义,这是大家一致承认,没有什么不同看法的。但是,物质变精神、精神变物质是否也是唯物论的重大问题,是否也是哲学的基本问题,则有不同的意见,从一开始就存在分歧。  相似文献   

7.
今年是孔狄亚克逝世二百周年,兹撰此文,以资纪念。 一 十七到十八世纪,欧洲发生了资产阶级反封建制度的革命,而“哲学革命也作了政治变革的前导”(恩格斯:《费尔巴哈与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 十八世纪法国启蒙思想家和唯物论者是法国大革命的先驱。他们比他们的前辈更坚决地贯彻了唯物论的路线,成了资产阶级革命时期机械唯物论中最彻底的形式,是当时最先进的哲学派别,在唯物论发展史上有着特殊地位和重大功绩。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恩格斯书信论哲学》一书选录了马克思恩格斯全部书信中有关哲学问题的重要论述。全书分为辨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和哲学史三编,共十二章。该书系统、全面地反映和介绍了马克思恩格斯书信中的唯物论、辩证法、认识论、社会历史哲学、经济哲学、政治哲学、军事哲学、精神哲学等方面的光辉思想,以及有关哲学方面的宝贵资料。有许多重要的理论观点、宝贵的研究成果、珍贵的历史资料都是马  相似文献   

9.
《矛盾论》是毛泽东哲学思想的一部代表作。它是一九三八年八月毛泽东同志给中国抗日军政大学讲授《辩证法唯物论大纲》中的对立统一规律部分,单独发表时题名为《矛盾论》。在这部著作中,毛泽东同志紧密结合中国革命实际,集中地、系统地论述和阐发了唯物辩证法的核心——对立统一规律的各个方面,特别是对矛盾特殊性问题进行了深入精辟的分析,创造性地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和辩证法思想。可以说,《矛盾论》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珍品。  相似文献   

10.
近来,广东哲学学会就如何完整、准确地理解毛主席关于“物质可以变成精神,精神可以变成物质”的思想,进行了讨论。在讨论中,有些同志对张江明同志的《物质变精神、精神变物质是毛主席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大发展》一书的主要观点提出了非议:认为“物质可以变成精神,精神可以变成物质”的思想“并不包含关于世界本原的意思”,不应从“本体论”方面来理解。认为《人的正确思想是从那里来的?》是唯物论、认识论和辩证法的统一的论点“是缺乏充足理由的”。我认为上述论点不符合毛主席的原意,也不符合马克思主义的原理,因此我不敢苟同。现提出我的不成熟的意见,谨向同志们请教。  相似文献   

11.
延安是我国的革命圣地。自从以毛主席为首的党中央进驻到那里,延安就象黑夜的灯塔一样照明着中国革命的道路。毛主席以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真理与中国革命的具体情况相结合,高瞻远瞩,对革命前途了如指掌,因而当时的一些方针政策不仅在那个具体的历史阶段发挥过巨大作用,赢得辉煌的胜利,而且它们在今天,甚至于在将来,仍是全国人民由胜利走向胜利的指南针。毛主席的《在延安交艺座谈会上的谈话》就是这样。延安文艺座谈会是一九四二年为文艺界整风  相似文献   

12.
艾思奇《大众哲学》的思想内涵及其对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贡献,除了从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视域来解读外,还需要从20世纪中国哲学视域来解读。20世纪30年代的唯物辩证法论战,凸显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形态问题;艾思奇对论战的参与和对这一问题的探讨,深刻影响了《大众哲学》的思路、结构与内容。正是在这场论战中,艾思奇通过批判张东荪、叶青的哲学思路和思维方法,形成了阐发辩证法唯物论体系的思路,并根据这一思路在《大众哲学》中对辩证法唯物论体系作了大众化的阐释,开启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的方向。只有看到《大众哲学》的多方面贡献、意义与影响,才能对《大众哲学》在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史上的价值作出深刻而全面的了解。  相似文献   

13.
一九四七年十二月,我们伟大领袖毛主席发表了《目前形势和我们的任务》这篇光辉著作。毛主席运用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结合中国革命战争的实践,科学地总结了我军的作战经验,提出了十大军事原则。毛主席的十大军事原则坚持了在战争问题上的唯物论的反映论,反对了唯心论的先验论,是马克思主义的军事辩证法,是正确路线战胜错误路线的产物,也是我们批判资产阶级军事路线的锐利武器。在批林批孔运动朝着普及、深入、持久方向发展的今天,我们重温光辉的十大军事原则,对于深入批判林彪  相似文献   

14.
1937年,毛泽东在延安抗日军政大学做了以《矛盾论》、《实践论》为主要内容的演讲,并散发了《辩证法唯物论讲授提纲》,“两论”便问世了。“两论”是对中国革命实践的总结,是毛泽东哲学思想形成的标志,也是对马克思唯物主义的辩证法、认识论的重大发展,它作为中国共产党的哲学对“一国两制”的形成和确立具有指导意义。一:“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认识论与“一国两制”的形成。毛泽东的《实践论》是建立在马克思主义唯物论基础上的对事物的认识,辩证地论证了认识和实践之间的关系,也就是知和行之间的关系,即是“通…  相似文献   

15.
试论实践唯物主义和哲学根本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论实践唯物主义和哲学根本问题[日本]岛崎隆日本一桥大学社会科学部教授一、什么是实践唯物论众所周知,“实践的唯物论”这一用语,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使用的:“……实际上和对实践的唯物主义者(diepraktischenmaterialisten),...  相似文献   

16.
毛泽东哲学的历史地位,应得到正确评价和充分肯定。这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探讨。一 毛泽东哲学在哲学的体系和内容上,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这是毛泽东哲学的第一大贡献。毛泽东哲学在其体系和内容上的最鲜明特色,就是以实践理论和矛盾理论为核心。毛泽东在《唯物论辩证法提纲》中,以巨大篇幅论述了这两部分  相似文献   

17.
在毛泽东哲学思想中,人的问题占有突出的地位。他有一句名言:“世间一切事物中,人是第一个可宝贵的。”(《毛泽东选集》一卷本,第1401页)这句话不仅仅表达了一个具体理论观点,而且深刻反映了他整个哲学的重要特点。可以说,他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运用和发展,主要是集中于解决人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中的地位和作用问题。他讲唯物论、辩证  相似文献   

18.
毛主席的《改造我們的学习》,是一九四一年五月在延安干部会議上所作的报告。这篇报告对于全党的学习方法和学习制度的改造,已经起了和继绩起着巨大的指导作用。现在,当我們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正在自觉地掀起一个重新学习馬克思刻宁主文、  相似文献   

19.
杨献珍同志的《唯物论的命运》是答复我的《辩证法的命运》的;《辩证法的命运》又是我答复近年来杨献珍同志和其他几位同志对艾思奇同志和我的批评的。有一个读者看了这些文章以后,写信对我说,他现在担心起“哲学论争的命运”来了。他的意思是:杨献珍同志并没有针对我的问题作出答复。这使我想到,我也不应该回避杨献珍同志对我的批评。本来,“唯物论的命运”是应当和“辩证法的命运”一致的:辩证法的胜利只是意味着形而上学的失败而不会意味着唯物论的失败;唯物论只有和辩证法携手前进,才能真正战胜唯心论。这是哲学史证明了的真理。现在,为什么唯物论的命运和辩证法的命运冲突起来了呢?这里面总有值得探究之处。本文首先从学术角度同杨献珍同志讨论;至于这个问题的政治方面,既然杨献珍同志坚持他的批评,我也准备在后面答复。不当之处,希望得到杨献珍同志的指正。  相似文献   

20.
导论中国古典哲学导源于殷周之际,到春秋战国时期而达到高度的发展。其后经历汉唐、宋明以至于清代中期,前后延续发展了二千多年。在中国古典哲学中,有一些学派比较重视客观实际,肯定自然界即是最根本的。这些学派的学说,用现在的名词来讲,可以称为唯物论。关于唯物论的意义,恩格斯在《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中曾提出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