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公有制市场经济的历史价值及其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条件下,公有制内在质的规定性使它具有社会主义的特殊内涵,它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战略目标确立,市场经济方向的选择以及经济基础的巩固具有巨大的作用。同时,公有制市场经济对社会主义的所有制结构模式和经济发展模式有其重要的历史价值。根据中国现有的生产力发展水平,从社会发展、现实体制等方面来考察,选择公有制市场经济是历史发展的必然。  相似文献   

2.
社会主义的模式、特征、本质之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确认识社会主义的模式、特征和本质之间的关系,直接关系到搞清楚什么是社会主义和如何建设社会主义这个基本理论问题.因此,对这三者的关系,需要作进一步的探讨.一、关于社会主义的模式社会主义模式是指社会主义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结构的具体形式.即社会主义的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其中经济体制是其主要内容.社会主义的经济体制,既包括社会主义所有制的形式和结构(公有制形式以及其它辅助的所有制形式;各种所有制形式在社会所占的地位、比重及相互之间所发生的作用),又包括国家对国民经济的管理体制(计划管理的结构和方式;经济利益的结构和分配方式;经济的组织结构;与所有制相联系的经营管理方式等).社会主义的政治体制包括党和国家的领导体制以及国家政权的组织形式.社会主义的文化体制,则包括党和国家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对科学、文化、教育事业实施的领导和管理的具体制度.一个国家选择什么样的体制是由这个国家的客观条件  相似文献   

3.
田明孝 《浙江学刊》2012,(4):128-132
生产资料所有制问题在社会主义思想中占有重要地位。马克思提出在社会主义思想中包括与资本主义社会彻底决裂的思想,其物质基础就是生产资料的社会所有制。社会民主主义在所有制问题上经历了从坚持、认同公有制,到逐渐修正关于所有制问题的主张的演变过程。民主社会主义甚至放弃了将生产资料社会化的目标。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中,基本形成了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所有制格局。  相似文献   

4.
“按劳分配”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薛为昶现阶段,我国正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生产资料所有制是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并存,资源要通过市场来配置,生产要素要以商品形式进入社会化的生产过程,这种生产方式要求在分配体制上必须有与市...  相似文献   

5.
由于中国建立市场经济体制、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进程所具有的外生后发型的特点 ,政府在现代化进程中起着强大的推动作用。再加之中国社会转轨时期所面临的任务和所处的环境 ,决定了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过程中 ,必须强化政府的经济职能。转轨时期政府的经济职能包括宏观调控、保障运行和监督管理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6.
《社科纵横》2019,(9):42-46
施韦卡特提出的经济民主的市场社会主义模式有工人自主管理、投资的社会控制和有竞争的市场经济三个显著特征。作为被提出的资本主义的替代模式,经济民主的市场社会主义有其显著的优越性。同时,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该模式也有相通之处。基于此,从理论背景、现实背景、内涵和可行性方面进行分析,探究该模式对我国加强企业民主管理、推动企业发展,加强国家宏观调控、处理政府与市场关系,协调社会各阶层关系、缓解贫富分化现象,促进就业、应对失业难题等的重要作用,以及对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的借鉴意义,能够充分体现其对中国的当代价值。  相似文献   

7.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完善过程中人文精神的构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追求崇高的价值理想模式和塑造健全完美人格为核心内容的人文精神的构建,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走向完善的过程中凸显着举足轻重的重要性。构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发展要求的人文精神必须要有切实可行的方法,即:重视科学技术的人文关怀,重视人文社会科学的发展,重视弘扬中华民族精神,重视道德建设。为此,必须在道德建设上做出努力。  相似文献   

8.
《求是学刊》2021,(1):21-29
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探索取得成功,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体系成为一项迫切而重要的任务。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五中全会都提出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可谓适逢其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完善包括一系列基本制度的构建,其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纳入其中,这是一个伟大创造。它不仅是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与实践探索的结果,也是社会主义为提高资源配置效率与发展生产力的现实选择,还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逻辑和社会主义发展的实践逻辑演进的结果。让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成为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与生产力发展水平适应性以及党和人民的伟大创造性。其中,与生产力水平相适应并推动生产力发展是寻找其根据和发现其逻辑的基础。  相似文献   

9.
钱弘道 《浙江学刊》2004,(4):127-133
公共选择理论给我们这样一个启示:为了防止权力滥用,必须进行宪制选择;宪制选择的方向是有限政府.中国市场经济的实践表明,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从全能政府到有限政府,是市场经济和政府发展的必然规律.产权保护是市场经济发展对现代宪政和有限政府提出的必然要求.中国修宪,对公民合法的私有财产进行保护,合乎从市场经济到有限政府、法治政府、现代宪政的理论前提和必然逻辑.  相似文献   

10.
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是关系全局的历史性变化,对党和国家工作提出了许多新要求。在经济上的新要求就是必须确立以人民为中心的经济发展思想,推动经济发展朝着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方向前进;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实现人民共同富裕的必要手段,这一手段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的作用和更好地发挥政府的作用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为此必须建立一个强大的有为政府、理性政府,形成创新驱动的经济增长模式,提高劳动者获取新生产技能的能力,确保中国共产党的纯洁性。  相似文献   

11.
How to effectively integrate the basic economic system of the primary stage of socialism in which public ownership is the dominant and diverse economic sectors develop side by side with a resource allocation model in which the market plays a decisive role is a fundamental issue in building a socialist political economy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Western bourgeois economics and the traditional understanding of Marxist classical writers reject the possibility of such integration. In the transitional countries of Central and Eastern Europe, the practice and theoretical exploration of combining the two ended by abandoning public ownership. The fundamental feature of socialist economic reform practice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is to uphold their organic unity. This approach has already achieved great progress but at the same time is confronting a series of new problems.  相似文献   

12.
邓小平提出的“三个有利于”的根本标准,是我国现阶段确立和完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所有制结构的基本理论依据。妥善处理公有制经济与非公有制经济的相互关系,使两者统一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关键在于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不断探索并积极采用公有制的有效实现形式。“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其量的优势丰要应指公有经营性净资产在社会经营性净资产中占优势,其质的优势应集中表现在与公有经营性净资产相联系的社会主义经济能够创造出高于资本主义经济的劳动生产率。要巩固和发展我国的公有制经济,进一步发挥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就必须正确认识和把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国有经济布局的特殊性,合理规划并不断优化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着力打造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国有或国有控股的大型企业或企业集团。  相似文献   

13.
In the autumn of 1987, the State Commission for Restructuring the Economic System organized eight units including the Research Group of the Chinese Academy of Social Sciences (CASS) to submit reports providing an outline economic reform plan for China for 1988-1995. The CASS Research Group recommended that enterprise reform and pricing and ownership reforms and their operational mechanisms should be carried out alongside each other in a two main lines approach. China’s deepening economic reforms have adhered to these two main lines throughout the last forty years. The first main line includes the revival and development of the individual economy, followed by the private economy, the introduction and utilization of foreign capital, and the reform of public ownership, including the state-owned system. In 1997, the 15th National Congress of the Party proposed the establishment of a socialist basic economic system with public ownership as the main body and simultaneous development of multiple forms of ownership. “Public ownership as the main body” is reflected in the dominance of public assets among total social assets and the fact that the state-owned economy controls the lifeline of the national economy and plays a leading role in economic development. The dominant role of public ownership has not changed in the forty years of reform and opening up. The second main line covers price reform, building a modern market system, reforming macro-control mechanisms and perfecting the macro-control and regulation system. From 1979 to 2017, our GDP grew at an average annual rate of 9.5 percent, while the CPI grew at an average annual rate of less than 5 percent: a perfect match. The two main line approach is in line with the provisions of economic reform in the new era proposed in the report at the 19th National Party Congress, which focuses on improving the property rights system and market-oriented factor allocation. There is no distinction of primary or secondary in the role of the two main lines; both are equally important. They are united in the establishment and improvement of the socialist market economic system.  相似文献   

14.
在社会主义市场机制中 ,企业购并应该由主体根据自身利益作出选择 ,政府不宜介入 ;政府必须拥有独立的国有资本投资机构 ,该机构没有行政权利 ,只作为市场中的平等民事主体。在我国目前市场经济发展初期 ,公司法对公司转投资行为施以一定程度的限制是很有必要的。对于公司合并的债权人保护程序 ,我国公司法的相关规定可能会加重合并当事公司的负担 ,不利于合并进行 ,因此应加以修改。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 ,我国企业购并公司立法在未来应向鼓励交易、促进投资和资源优化配置的目标转变。  相似文献   

15.
信访制度是最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政治制度之一,为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60年来,信访制度随着国家政治经济的发展而变化,始终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不断制度化、规范化、法制化。信访制度之所以长期存在,是由于传统与现实多方面综合因素造成的。创建中国特色的信访制度从根本上要依靠发展,同时总结、学习、汲取国内外各种经验教训,立足现实、深化改革,走法治化道路。  相似文献   

16.
市场经济条件下伦理秩序建设的基本维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怀红  于永成 《唐都学刊》2004,20(1):98-100
当代中国社会能否建立起一种和谐、健康、稳定发展的现代化社会 ,固然涉及到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等领域的整个社会生活 ,就伦理道德而言 ,面临着建设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新的伦理秩序之任务。鉴于此 ,应从规范建设和制度建设两个基本维度入手 ,关注市场经济条件下伦理秩序建设 ,使二者健康互动并形成一个动态的伦理秩序建设系统 ,从而充分发挥其社会功能。  相似文献   

17.
提高司法效率是实现司法公正的必要条件和有力保障 ,也是建立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必然要求。要提高司法效率 ,就应当改革法院内部管理体制、提高审判质量、缩短审案期限、建设高素质的法官队伍  相似文献   

18.
现阶段我国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国有经济的功能要重新界定和判断。国有经济在转轨时期功能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国有经济在动态中更好地体现控制力的功能;国有经济在转轨时期克服市场失效的功能;国有经济协调地区之间经济发展的功能;国有经济承担支付制度变迁成本的功能。  相似文献   

19.
马举魁 《唐都学刊》2004,20(5):77-79
确立非公有制经济在西部地区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主体地位,是由西部地区的区情和体制创新的要求决定的,不会损害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和国家的根本利益。西部地区非公有制经济存在的问题主要是步子不快,绩效不尽如意。据此,当前拟通过加快一般竞争性领域国有中小型企业的民营化进程,从存量和增量等方面,大力发展西部地区的非公有制经济。  相似文献   

20.
中国要加快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第三步战略目标,要建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实现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要巩固稳定的社会政治局面,要增强综合国力,要实现和平统一祖国大业,要维护世界和平,都要靠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经验已经证明,1992年以来,中国在很困难的条件下成功实现了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21世纪初中国实现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条件是改革开放,科技进步,产业结构调整,作为一个发展中大国的某些优势,已经积累的丰富的宏观调控经验,可以保持稳定的社会政治局面和国际和平环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