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本文概述历史上不同时期的佛教与基督教文献翻译,回顾了翻译在这两大宗教进入中国文化后的表现,从宏观文化背景及微观文化背景两个角度剖析翻译与佛教在中国的接受和对基督教在中国的拒绝之间的关系,论证翻译在一定文化背景影响下对文化传入的反作用。  相似文献   

2.
以中国文化为视角的霍夫斯泰德跨文化研究及其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陈东平 《江淮论坛》2008,(1):123-127
霍夫斯泰德提出了基于中国文化的长期导向/短期导向文化维度.他的文化维度模型也被研究者借鉴来研究中国文化.文章以中国文化为视角探讨了霍夫斯泰德跨文化研究的完善过程,结合中国文化的实际特点评价了利用文化维度模型对中国文化研究的可取之处和不足.旨在使我国企业正确地认识跨国经营中的文化差异问题,寻求符合中国文化特点的企业跨文化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3.
文化背景对语言交际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作为交际手段,语言受制于使用者的文化背景。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人运用语言进行交际时.跨文化敏感度是成功交际的关键。本文旨在通过实际调查,了解有着东方文化背景的中国人在运用英语同英美等西方国家的人交往时,为了达到成功交流的目的,对对方文化的关注程度。  相似文献   

4.
以RFID - SIM技术为支持的移动支付方式是我国借鉴国外近距离非接触式支付模式的成功范例.以年轻消费群体这一最主要的移动电子商务参与者作为对象,以科技接受模型作为基础构造假设模型,实证研究年轻消费群体接受RFID - SIM支付方式的影响要素,并提出提高年轻消费群体对RFID - SIM移动支付方式接受程度的对策.  相似文献   

5.
金艾裙 《学术界》2012,(4):218-226,289
心理契约反映员工各种心理需求,在一定程度上受到文化因素的影响。借助霍夫斯泰德的文化模型,对中美两国不同文化背景下员工心理契约类型、内容以及违背后反应等方面的差异进行了对比分析,为探讨适应中国本土文化的心理契约管理模式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6.
当代美国社会和中国传统文化共同造就了当代华裔美国文学,使其呈现出多元文化背景下独特的内容和表现形式,它既丰富了美国文学又弘扬了中国的传统文化.  相似文献   

7.
在当前文化大发展的中国语境下,农民工的语言问题不容忽视。本文以青海省西宁市为个案,就青海省青藏文化背景下农民工的语言使用和语言态度的变迁情况进行调查,全方位、多角度分析了该群体目前的语言状况并揭示了当前农民工的主要语言问题,提出了相应措施与策略。  相似文献   

8.
从文化角度谈英汉颜色词在使用中的差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语言是文化的组成部分,同时也是文化的载体。本文旨在通过从文化角度谈英汉颜色词在使用中的差异,探讨不同文化背景下语言的使用差异及重视词汇教学中的语用层面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9.
徐圻 《贵州社会科学》2007,215(11):60-64
中国的改革开放正日益走向深入,文化的转型与重构是绕不开的话题.就当今中国来说,最大的文化背景是经济全球化及市场经济法则的普适化,这是任何关注中国思想文化建设的人不能不面对的.因此,要么我们不接受全球化、不选择市场经济体制,要么我们积极地接纳其有生命力的文化内涵,同时对之进行适合于中国国情的解读、整合与吸纳.  相似文献   

10.
企业文化与人力资源管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金融企业文化建设与人力资源管理刚刚起步,如何建立现代金融企业文化与人力资源管理来提高自身竞争能力,应对入世,已成为摆在我国每一个金融企业面前的新课题。   一、文化背景不同决定了企业文化与人力资源管理的差异   任何管理都有其特定的文化背景,人力资源管理的文化背景尤为重要。中国是个具有悠久历史的东方大国,五千年历史文化的积淀形成了独特的管理文化背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从西方引进大量的管理思想和管理方法,但由于没有对中国文化背景进行深入的研究,产生了一些不正确的观点和方法。例如有人把管理中的一些…  相似文献   

11.
张劲梅 《学术探索》2012,(8):105-108
人格反映了个体间存在的差异,涉及文化普适性和文化特殊性的方面。多元文化背景下的企业家人格受到社会文化、价值观念、文化距离等因素影响,也呈现出文化普适性和文化特殊性。  相似文献   

12.
中美称赞语的语用差异及其文化意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中国和美国的跨文化交际中,称赞语的使用频率是比较高的,但是由于中美文化背景的不同,中美的称赞语在使用上存在着一定的差异。这些差异主要体现了中国“含蓄”、“尊人卑己”和美国“张扬”、“尊人”但不“卑己”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3.
在研究Kachru的英语世界化理论的基础上 ,本文主要研究英语作为全球性语言在世界各国的变化和发展的特点 ,指出世界英语是在多元文化和语言环境中发展并变化着的语言 ,并形成了各种带有不同地域色彩的语言变体。英语不再为所谓的“标准英语”使用者所独有 ,而是属于具有不同语言文化背景的世界各国的使用者。  相似文献   

14.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建设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的任务,传统音乐文化无疑是其重要内容之一.本文通过探究中国传统声乐之具体艺术形式——中国说唱音乐的专承、发展、创新,在梳理中国说唱音乐发展历史轨迹的基础上,对其在现代文化背景下的生存和发展进行了思考,并延伸至音乐教育视域,思索当代多元文化音乐教育背景下,实现中国传统音乐文化传承的应然思路及实然问题,寻求其对现代音乐教育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5.
每一个民族的文化进步,都离不开特定文化背景下的文化选择和文化适应。20世纪以来,文化选择的主题不仅意味着传统文化向现代的转型,而且还包括了许多更新的问题。基于这样一种现实,中国当前的选择应该是,在保持自己文化传统模式的独特性的前提下超越“国家”发展的平台,站在一个更高的水平上,从全人类的良性发展出发,充分考虑国际经济政治文化等领域中的发展趋势,寻找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16.
黄宁 《南方论刊》2006,(6):51-53
绘画艺术与思想文化背景息息相关,如果说文化是一棵大树,那绘画就是枝叶。借改革开放之契机,在“八五思潮”的催化作用下,中国思想文化界变得异常活跃,现出“百家争鸣”之态,中国画处身其中,自是一派繁荣景象。然而,繁荣背后是否失去了一些东西呢?现代中国画对形式美的过分依赖,使中国画处在了一个非常尴尬的位置。本文试图从文化背景的变更去分析、阐述当前中国画重形式轻精神的现象。  相似文献   

17.
和而不同:多元文化背景下文化的和谐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古已有之的处理人际关系的“和而不同”的理念,既为多元文化背景下文化和谐发展的理想境界,即多元一体,亦可为文化和谐发展之理路选择,即和谐对话。  相似文献   

18.
文化多元化是当前世界发展的时代特征,多元文化对传统美术教育产生了巨大冲击。文章通过对多元文化时代特点的分析,阐述了当前世界多元文化背景下的美术教育现状及最新理念。在此基础上对中国多元文化的自身特点进行分析总结,对美术教育如何适应多元文化的时代发展提出了新的理念及建设性的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在全球广泛使用的移动端社交媒体,为世界民众提供了重要的交流和互动平台,移动端社交媒体的发展也为我国文化的走出去带来了更积极的前景。从现实情况来,当前我国通过移动端社交媒体进行文化走出去已经取得了一定程度的进展,但仍面临文化接受过滤性的存在、国外民众长期以来对我国形成的刻板印象、西方对我国社交媒体“文化渗透”的疑虑以及政府在推动社交媒体进行文化走出去方面发挥的引领作用不足等一系列问题。有效解决这些问题将有利于进一步优化和推进我国移动端社交媒体在文化走出去中发挥出更积极有效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吴江 《兰州学刊》2008,(4):204-205,191
中国的民族传统文化艺术是最具个性的文化滥觞,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世界文化宝库中一颗最耀眼的明珠。在全球西化的文化背景下,中国高校的民族传统文化艺术教育已经渐趋式微,对此我们必须给予足够的关注和重视,甚至警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