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企业是以知识为内核的有机整体,企业成长是指企业的质和量互动发展的过程,是企业知识积累和规模扩张的统一,其本质是企业知识的创新和积累。在合作网络中,通过以个人为中介的知识转化,企业知识得以不断创新和积累,并由此实现企业的持续成长。网络的成员、治理结构、学习与沟通机制、文化氛围等对企业网络化成长起到关键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知识管理导向的企业核心竞争力动力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由于知识比其他生产要素具有更高的生产率和创造性,能大大增加产品和服务的价值,因而,知识已越来越成为企业增强核心竞争力最重要的战略性资源.知识管理是指企业采取一系列独特的管理方式和方法,促进知识的生产、积累、交流和分享,并通过对知识资源的有效管理和利用,来创造新价值和增强竞争优势的持续的管理创新活动.一个经济持续增长和健康发展的社会,应该存在从知识创新到技术创新再到经济创新这样一个创新链条,即,能够使先进的科学知识和技术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为人类和社会创造财富.  相似文献   

3.
我国旅行社目前面临着人才流动过快的问题.从分析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着手,进一步提出我国旅行社吸引人才的主要对策.  相似文献   

4.
联盟效应可分为两部分:学习剩余与联盟租金,但二者的获得都来自于知识的积累和创新。联盟成员的知识积累得益于联盟内企业间密切交流、信任和以合作为基础的高效地知识转移,得益于企业之间的专业分工和协作。联盟效应使得企业在获得联盟租金的同时,可以利用知识外溢效应,获得学习剩余,为企业联盟获得竞争优势提供必要的基础。  相似文献   

5.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无论对个体还是集体来说,观念创新与知识积累都具有越来越大的价值和作用,正确处理二者的关系对于创新人才的培养具有尤为重要的意义。文章从当前关于知识积累与观念创新关系的两种观点入手,结合知识与观念的关系,从知识积累的方式、知识的量与质、创新的专业性与多样性等角度分析了知识积累与观念创新的关系,提出影响观念创新的关键因素不在于知识积累的量,而在于知识积累的质、知识的组织与结构、知识获取的途径与方法。  相似文献   

6.
人才流动已经成为社会的一种普遍现象,社会资本理论对人才流动具有很强的解释能力.实证研究发现,共享的语言符号和共同的愿景期望作为认知层面社会资本的重要内容,对人才流动意愿有重要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共享的语言符号和愿景期望能够使成员之间易于产生意会知识和共同的目标,进而产生强大的团队凝聚力,有效抑制人才流动意愿的产生.这一研究成果有助于企业自觉提高共同的语言符号和愿景期望水平,防止人才流失.  相似文献   

7.
人才流动的经济学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改革开放以来,人才流动在我国成为有目共睹的经济和社会现象。人才流动有助于人力资本的优化配置,激励人才创新,并以其溢出效应影响社会生产力的全面发展。同时,人才流动也存在着风险,人才流失对流出地是一种成本或损失,并由此形成了流动人才与流出地之间的矛盾。本文深入分析我国人才流动的特点,解析人才流动的正、负效应,提出化解人才流动风险的现实措施。  相似文献   

8.
江瀚 《江淮论坛》2012,(2):63-68,153
我国是引进FDI总量最大和速度最快的国家之一,充分利用FDI的知识溢出效应对提升国内企业的创新绩效有着重要意义。本文基于企业层面的知识溢出效应,利用回归分析方法,通过对广东省珠三角地区272家企业的分析,认为:企业的创新绩效水平与下游企业知识溢出、本企业吸收能力呈正向关联关系;知识溢出与吸收能力对创新绩效的影响对不同性质企业呈现差异性特征。对于零部件和原材料供应商的创新绩效影响比其他供应商更为明显;对于出口导向型供应商的创新绩效影响相比国内市场导向型不明显。此外,本文还从供应商类型、市场导向性关系、产业属性分类、企业性质划分四个方面分析知识溢出与吸收能力对于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企业核心竞争力本质上是知识体系,而且是企业长时间积累和学习的结果,是需要组织内各成员不断学习和创新、激活企业内部知识存量的知识体系;企业核心竞争力是有机整合了企业内部各种基本要素,同时能够和外部市场环境相协调的强有力集束力,而不是单一能力;企业核心竞争力是企业能够长期保持的一种优势,它可以在企业内部进行延展以及在企业外部进行拓展,最终能给企业创造价值和超额利润,是企业获得优势地位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国以企兴,企以人旺。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正常的人才流动对石化销售企业优化人才结构,推动企业经营、管理和创新都是非常有益的。但是,如果人才的流动过于频繁,流动面过大,就会影响到企业的经营稳定性和可持续性,特别是在企业某一专业线中,就任关键岗位、掌握企业经营发展机密的管理骨干、营销骨干或技术骨干频繁离职时,势必影响企业的稳定和发展。因此,如何认真地分析石化销售企业现行的管理制度和人才战略,研判人才流失的因素,制定一套稳定人才、适合人才成长的管理模式是非常重要且有现实意义的。  相似文献   

11.
知识经济时代的最重要资本就是知识。对知识资本的开发、积累极其重要地影响和制约着企业经济的前进和发展。本文就企业知识资本的开发和积累,谈一些粗浅的认识。一、企业知识资本的开发企业知识资本的开发与积累有先后顺序,不做好企业的知识资本的开发,就没有任何知识资本可以用来积累,所以企业应该首先做好知识资本的开发工作。1、企业知识人才的开发人是知识信息的载体,要做好企业知识资本的开发,首先必须做好企业人才的开发。人才的开发工作主要应做好人才的聘用、培养和任用。聘用制为企业的人才开发提供了广阔的社会环境。在茫茫的人…  相似文献   

12.
知识的分类     
知识分类是知识积累和知识创新的重要前提 ,它能克服知识的局限性和零乱性 ,使知识系统化、条理化 ,从而确保知识的不断积累和不断创新。如果不对知识进行分类 ,人们就难以找到知识积累和知识创新的规律 ,难以提出和发展新兴学科和边缘交叉学科。由于知识的不断整理和分类 ,人类的知识得以以指数的速度增长。知识的分类使人们获得了生产知识的知识 ,这就极大地加快了知识的增长速度。知识的分类还为知识的存储提供了理论指导 ,为专业的设置和各类人才的培养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3.
高新技术企业人才流动的主要因素及模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个人因素、组织因素和社会因素三方面分析 ,建立相关模型论证高新技术企业的人才流动是由多种因素造成的。在此基础上 ,对长株潭高新技术企业的人才流动问题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4.
论图书馆与知识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积累、运用、传播知识是图书馆的主要职能 ,创造新知识是知识创新的主要表现形式 ,图书馆与知识创新之间以知识为纽带 ,二者有着密切的联系。本文从图书馆是知识创新的基础 ,知识创新推动图书馆的发展两方面论述了图书馆与知识创新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人才流动已经成为社会的一种普遍现象,社会资本理论以个人与他人之间的关系作为分析重点,对人才流动具有很强的解释能力。研究表明信任和规范作为关系层面社会资本的重要内容,对人才流动意愿有重要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信任和规范能够提高企业内部人与人之间的沟通协调能力和信息交流水平,进而产生很强的团队凝聚力,有效抑制人才流动意愿的产生。这一研究成果有助于企业自觉提高内部信任和规范水平,防止企业人才流失。  相似文献   

16.
市场经济的繁荣和人才流动的增强伴随着企业商业秘密的流失,人才流动已经成为引发企业商业秘密泄露的主要侵权渠道.针对此问题,许多国家的相关法律规定了劳动者竞业禁止义务,此义务的设定对于强化企业的商业秘密保护具有实际意义.我国法律对此有着相似但模糊的规定.有必要明确商业秘密的内涵、合理化竞业禁止义务的经济补偿标准、规定灵活的竞业禁止期限、规定合理的竞业禁止地域和行业限制、合理对待违反公共利益的情况,在借鉴其他国家有益规定的基础上完善我国的具体规定.  相似文献   

17.
新一轮工业革命的核心是智能化与信息化,知识将成为关键的生产要素。信息化的发展、大数据技术的应用、基于平台的数据共享等极大地改变了知识的生产方式和传播速度,加快了个人知识的组织化和社会化、隐性知识的表出化和形式化以及离散知识的系统化,由此实现价值链重构,并推动企业与产业共同演化。从知识视角出发,为加快新型工业化建设,抓住第四次工业革命提供的"机会窗口",应注重数据资源的积累以及数据信息的可兼容性,推动核心技术相关知识的生产与积累;通过构建大型知识网络增大知识存量,推动知识的显性化与表出化;在突出"硬数据"生产与积累的同时,注重高端服务业等"软系统"的发展,以加速知识扩散与创新;此外还应重视对专有技术人才的培养。  相似文献   

18.
有人才,就必然有人才流动。那么,人才流动这种社会运动现象是否有其内在的规律呢?如果有,它受哪些因素的影响?它是如何作用的?人们怎样才能利用这一规律为社会服务?本文不揣冒昧,试图就以上问题作初步探讨。一、人才及人才流动的概念为了能较顺利地对人才流动规律进行探讨,首先须对人才及人才流动的概念加以确定。所谓人才,是指经过正规的或非正规的、系统的或非系统的,自我的或环境的教育和训练,从而掌握了一定的知识、技能乃至专长,具有一定的品质和能力的  相似文献   

19.
论企业经营管理活动中的谋略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市场竞争环境的变化和企业生存压力的增加,谋略已经深入到企业的经营管理之中。从外部看,谋略为许多企业带来了市场竞争的优势。从内部看,谋略为企业内在的经营管理带来灵活性,通过一些看似小小的计谋就可以解决棘手的问题。传统谋略进入企业需要与来自其他方面的知识资源进行融合创新。管理文化视角对谋略的分析为我们提供了一个管理知识创新的背景。  相似文献   

20.
国家创新体系的主体是企业,企业生产、吸收和应用知识的能力,将直接决定国家创新系统绩效的高低,同时企业也是把握创新要素构成和有效组合的主体.由于我国企业处于现代企业制度改革和开放深化的双重进程中,企业与创新系统内部其他主体的合作互动还非常薄弱,政府必须针对本土和外资企业实行有差异的支持措施,尤其是跨国公司在华研发本土化进程加快的环境下,本土企业创新要素的国际维度的建立是推动一个积极的开放性创新体系的关注点,在这方面,引导本土企业在主动吸收、积极消化和集成的同时,提升自主创新的缋效的引导政策是非常重要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