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心理健康与道德健康的协调发展是个体精神成长的核心内涵,作为指向个体生命成长的心理教育,同样不能忽视与道德教育的互动与结合。心理健康离不开精神世界的提升,心理机能的发展难以脱离道德健康的引领。心理教育目标的价值定位应当是人的自然性与社会性的统一、个体取向与社会取向的结合及人的事实存在与价值存在的融通。  相似文献   

2.
张昱 《宿州学院学报》2013,(10):27-29,36
分别对个体的心理健康、心理成长的概念进行了界定,论述了心理成长的本质即人的社会化过程.心理成长教育的缺失,使得个体的社会化进程出现偏差,严重影响了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和人格发展,影响心理成长的因素主要有生物遗传因素和社会文化因素,个体的心理成长能力是后天获得的,家庭、学校等早期成长教育环境尤为重要.以独生子女教育为例,从动态角度分析了心理成长与心理健康之间相互影响、互为因果的的辩证关系,提出对青少年进行心理成长教育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个体自身价值取向和谐的内涵是价值取向的全面、协调和整合。当前我国部分人的价值取向不和谐,主要表现在空间向度上夸大个人价值而淡化集体价值;时间向度上重视当前功利满足而忽视长远价值追求;内容向度上强调物质价值、科技价值和知识价值而藐视精神价值、人文价值和道德价值。促进个体自身价值取向和谐要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个体价值观中的主导地位,大力发展精神文化,加强和改进价值观教育。  相似文献   

4.
为准确把握大学生思想动态和心理诉求,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主动性和有效性,课题组对大学生的政治观念、价值观念、道德水平、学习生活态度、就业观念、心理健康等现状展开调研,发现他们的思想动态和心理诉求主流是积极进取、健康向上的,但也存在政治观念不够成熟、价值取向功利性强、恋爱道德教育缺乏、学习动力不足等问题.应从创新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育形式、普及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强化大学生就业创业指导体系、发挥网络的教育功能等方面着手解决.  相似文献   

5.
关于素质教育价值取向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实施素质教育是国家对个体成为社会合格成员的要求,也是个体生命成长与和谐发展的需要.这一方针的公共取向体现的是社会的共性要求和价值导引,个体取向体现的则是个体的生命诉求和发展愿望,因此,应该将公共取向与个体取向有机统一,将外在规约与自主选择协调一致.人格品质是人的核心素质,素质教育应该将人格培育作为重点目标和促进学生自主发展的突破口,将促进学生的和谐发展作为评价的核心价值取向,注重过程的生成价值,注重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认知世界和完善自我过程中的作用,设定多维评价目标,综合运用评价方式,提升评价主体素质,从而有效达成唤醒人的生命意识、建构人的精神世界、提升人的生命价值、促进个体和社会和谐发展的终极目的.  相似文献   

6.
当代大学生人生价值观主流稳定、健康、积极向上、求真务实 ,与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主旋律一致 ;价值取向继续向多元化发展 ;消极心理情绪依然存在 ,部分学生倾向于自身价值的实现 ,功利主义明显 ,诚信意识淡薄 ,道德理想与行为存在较大反差。对当代大学生进行人生观教育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7.
通过随机抽样法对西安某理工科大学研究生心理状况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研究生的心理状况具有自尊心理与自卑心理并存、价值取向偏离加剧了心理冲突以及情绪反应的复杂性和多样性等特点。建议应从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机结合、发挥心理健康教育中各要素的作用、树立心理咨询意识等方面采改善研究生心理状况和提高研究生心理素质。  相似文献   

8.
评西方心理健康标准在中国的移植与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心理健康标准是学生心理健康研究中一个十分重要的理论问题。当前西方心理健康标准在我国的移植与应用中主要存在以下三个局限性,即内容上的西方文化倾向、研究取向上的局限于个体、价值取向上的偏重生存标准(社会适应标准)等,要使我国心理健康标准的研究有突破性进展,并成为有效指导我国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理论基础,宜着力克服上述研究中的局限。  相似文献   

9.
高职学生主观幸福感与自我价值感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主观幸福感是反映个体生活质量的重要的心理参数,是个体心理健康的重要尺度之一。研究高职学生这一特殊群体的主观幸福感、自我价值感的特点及其关系,对做好高职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促进学生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团体箱庭疗法是由团体成员共同制作箱庭作品,促进自我整合及心理成长的一种心理疗法。团体箱庭疗法显著提高低自我和谐个体的自我和谐水平。个体在团体箱庭制作过程中利用团体关系提供的自我成长动力,将习得的新适应方式应用于现实环境,以获得自我发展。在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方式的改革与探索中,针对特定心理问题的个体可考虑团体箱庭疗法与个体心理辅导相结合的形式来促进个体心理健康状况改善。  相似文献   

11.
从我国知识分子健康状况看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笔者根据2001年中国城乡居民参与体育活动调查结果,对当前我国知识分子的健康状况作了较细致的分析,并由分析总结得出:知识分子整体健康状况较过去有所好转,患病率下降,知识分子的健康意识逐步增强,但处于健康与疾病之间的亚健康状况的人数较多,所以当前知识分子的健康状况仍然不容乐观。改善知识分子健康状况的有效方法是开展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12.
本文运用心理健康促进理论,提出大学生心理健康服务应该优先关注大学生群体的正面心理健康促进,应将服务的焦点从个人层面的心理疾病转移到社区层面的影响健康的社会决定因素,以少数专业服务者作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服务的倡导者和组织者,通过促进大学社区的参与,整合多方资源,来培育大学社区支持性的社会结构,增强大学生非正式社会支持网络的资源,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的自我控制能力.  相似文献   

13.
浅谈保障图书馆员职业健康权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的图书馆向来提倡"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保障图书馆员的健康也是图书馆管理的重要方面。通过对1979年至2010年有关图书馆员健康问题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及对研究内容进行比较分析,着力探讨健康权、图书馆员职业健康现状,提出改善的措施及对策,建立保障图书馆员健康权益的长效机制,保障馆员的职业安全与健康。  相似文献   

14.
论公共健康的伦理本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伴随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及诸如"非典"、禽流感等流行病的不断发生,公共健康问题已经引起了各级政府和全社会的关注。对于公共健康的伦理本质,我们可以从公共健康的概念、公共健康作为起源与存在的合伦理目的性、公共健康作为社会制度的伦理正当性以及公共健康作为行为原则和规范的道德品格性四个方面来加以讨论。  相似文献   

15.
心理健康标准的质疑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心理健康的标准到底是什么 ?人们已经习惯教科书上的既定标准了。但是 ,近几年来 ,研究人员对此及问题与矛盾提出了不少疑问。文章对心理健康的标准提出了自己的思路。  相似文献   

16.
心理健康是人类的基本需求之一,管理者心理健康与否,心理素质高低直接决定其管理活动的成败。所以,管理者应通过培养自我认知及认知他人的能力、培养承受挫折的能力、培养自我调节的能力、培养人际沟通的能力保持心理健康。  相似文献   

17.
18.
我国公共卫生支出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公共卫生支出规模小,导致居民个人和家庭健康负担沉重,“看病贵”问题突出;公共卫生资源向城市、非贫困人群及大病医疗服务倾斜,导致健康公平性差、人口健康产出水平低。文章在分析我国公共卫生支出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指出作为卫生领域的主要参与者,政府应该通过扩大公共健康支出规模、调整健康投资方向、加大初级健康投入、对医疗服务提供者进行补偿等方式,减轻居民健康负担、提高公共卫生支出效率、提升民众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19.
关于公共健康伦理的思考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公共健康已经成为发展中国家面临的一个突出问题。公共健康伦理是公共健康体制、公共健康政策和立法的基础,无论在国外还是国内伦理学领域,它都是一个新课题。文章旨在对公共健康伦理作一尝试性探讨。  相似文献   

20.
健康乃是一种身体上、心理上和社会上的完满状态,而不仅仅是没有疾病和虚弱的状态,完整的健康包括生理和心理健康。心理健康的特征应是:智力正常、自我意识好、心境好、交往好、人品好、适应能力强等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