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白族约有1,035,000余人,主要聚居于大理、下关、邓川、洱源、剑川、鹤庆、云龙等地,部分散居于丽江、碧江、保山、南华、元江和昆明等地。白族是云南省历史悠久的少数民族之一,经济和文化都较发达。在漫长的封建统治时期白族就已形成以信仰本主为主的多神崇拜。本文将概括地介绍一下白族本主崇拜的基本特点。  相似文献   

2.
对空间的理解和运用体现着一个地区的文化观念和行为原则,白族本主庙的选址与建设正反映了村民们的精神世界和宇宙观。本主庙宇是村庄的神圣空间,其中的建筑模式、空间分割和配置、神像布局反映了白族的神灵崇拜、洁净仪式与神庙空间的关系。村庄的居民在本主庙内共同操办仪式以维持一个相对完整的信仰世界,而跨村庄以及与更广阔的世界的联系也能从与本主庙有关的仪式活动中发现。  相似文献   

3.
饶峻姝  李艳萍 《南方论刊》2014,(4):52-53,56
本主信仰是白族特有的一种民族民间宗教信仰。"敬畏自然"的思想确立了人与自然和谐共荣的生态伦理观,"以德养性"的思想有利于地方秩序的和谐发展,"和谐共生"的思想有利于生态文化系统的形成与发展。深化本主信仰的生态伦理思想研究,进行现代诠释,构建生态伦理文化系统,推动民族文化良性发展。这是学界的重要使命,也是当局的职责所在。  相似文献   

4.
本文揭示了白族本主崇拜的丰富内涵,分析其特征,阐明其研究价值。作者认为,剔除宗教迷雾,把本主崇拜看作是白族传统文化的一个储存库,可以从中领略到白族风采的若干侧面,可以发现白族人民内心世界许多闪光的东西。  相似文献   

5.
试议将白族的本主崇拜定为民族宗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白族本主崇拜历史久远,在群众中有着深厚的基础,并具有一般宗教的刍型,与封建迷信有着明显的区别。在这种情况下,对其强行加以制止或取缔,既不可取,又不可能实现。为此,建议自治地方立法机构通过合法程序,将本主崇拜定为白族的民族宗教,作为正式的合法的宗教信仰。这样做,在当前和今后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对白族地区的两个文明建设,对民族的繁荣发展,将会起积极作用。在正式批准为合法宗教信仰时,要对现有的信仰与活动做好改革、提高和规范化工作,并在进行工作时遵循三条原则:一是保持本主信仰固有的特点,二是不能超出国家宪法和法律允许的范围,三是尽量减少教徒的经济负担和时间浪费。  相似文献   

6.
白族本主神系接纳了一部分佛教神祗,从而形成这一部分佛教神祗以佛教神祗和本主神祗的双重身份在大理地区被佛教徒和本主信徒同时崇奉,却未引起任何宗教冲突的奇异现象.究其原因,当与两种宗教的相互认可、白族本主崇拜特性、本主选拔标准及信徒的认可有关.  相似文献   

7.
大理乡间的本主庙里留存有一些刻制于明清至民国年间的碑文,在历史人类学看来,通过碑文,可以理解彼时此地的信仰世界并进而了解到本主崇拜背后的社会状态.作为一种地方性策略,当地必须将自己崇祀的神明从"淫祀"的嫌疑中解脱出来,当地人一般都会按照国家推崇的逻辑方式对象征资源进行操作,从而使国家礼制和民间信仰之间的紧张关系得到调和.本主庙碑文的说法和内容反映了儒家思想对士绅进而是普通民众的信仰世界的整体塑造,本主信仰的发达同时也是儒家意识形态在民间推广的结果.  相似文献   

8.
《理论界》2015,(10)
本文把大理本主庙纳入国家祠庙系统,因祠庙与礼制有着深厚渊源,以此角度观之,不难发现本主庙的发展实则是国家礼制与民间信仰共同作用的结果。本主庙与戏台构成的祭礼空间,确保了礼制在地方社会中的传播及接受,从而使国家对地方信仰的控制得以强化。本主庙及戏台的构形亦受到礼制的影响,并呈现出相应的特征。  相似文献   

9.
最近 ,我们对我省的 6个民族自治州的 11种少数民族聚居地进行了调查 ,被调查的5 0个村寨中 11个村寨信仰伊斯兰教 ,9个村寨信仰本主 ,2 2个村寨信仰原始宗教 ,8个村寨信仰佛教。综合归纳他们的信仰状况 ,有以下一些特点 :第一 ,在我们调查的 5 0个村寨中 ,每户都有宗教信仰 ,都信仰某种宗教 ,仅仅是在信仰的程度上、教规教礼的遵循上存在差异 ,即有的虔诚严格 ,有的随意松散 ,比如信仰伊斯兰教的村民对教规教仪的执行严格认真 ,信仰原始宗教的村民在祭祀礼仪时虔诚庄重 ,信仰本主的村寨在过本主节时仪式隆重 ,信仰小乘佛教的村民在他自己的…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挖色村进行实地调查,笔者发现白族地区民间宗教信仰与村民日常生活联系十分紧密,特别是居民建筑中所体现出来的民间宗教信仰色彩颇为浓厚.文章立足于当代白族居民建筑中驱邪符号之上,对其进行调查、分类与总结,并揭示白族人民在对驱邪符号信仰的基础上所产生的保家观念与形成的保家体系.  相似文献   

11.
“天道”信仰作为中国古代传统精神信仰体系的基石,维系着传统社会基本的纲常伦理,构成封建君主专制和社会信仰体系的思想基础。近代外敌入侵,西学东渐,巨舰大炮加上现代化的生产方式和科学知识在客观上冲击了中国传统的信仰体系,造成“天道”信仰的崩塌。社会革命,催生思想革命。在“再造信仰”的过程中,自我意识的唤醒与对国家、民族命运的自觉认知推动各种“主义”兴起。其中,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和中共建党实践,在标识出近代信仰走向的同时,所孕育的伟大建党精神成为近代以来重塑信仰的精神表征,构成百年信仰和道路的精神总结。  相似文献   

12.
杨楹 《东岳论丛》2023,(3):100-104+191-192
“马克思主义信仰”,就其本质而言,是坚信马克思主义所揭示的“人民的现实幸福”之科学性和现实性。在人类信仰谱系中,马克思主义信仰,其理论基础、价值立场、着力的场域、价值目的及其思维逻辑,都有别于宗教信仰,从而标示着马克思主义信仰的独特性。其独特性之根本点则在于其科学性所内蕴的坚实真理性、真理性所涵括的价值性、人民性所彰显的崇高性,从而表明“马克思主义信仰”内在于无产阶级追求自由、解放的实践逻辑中,内在于追求“现实幸福”的人类文明进程中,具体内化于中国人民追求美好生活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如此,“马克思主义信仰”,则是“我们的”信仰。  相似文献   

13.
现代西方神学的人性思考是从对上帝问题的重新审视而展开的。上帝问题的存在决定着现代神学不可能找到人性问题的答案,因而也没有最终回应西方社会的人性危机。基督教神学试图藉信仰之爱获致人性的圆满,表明神学有着“信仰的傲慢”。以神学信仰批评理性传统,只是以“信仰的傲慢”置换“理性的傲慢”。文章认为,如果把基督教神学“信仰的傲慢”与新儒学“良知的傲慢”加以批判性比较,或可领会到中西方人性论思想的对话可能。  相似文献   

14.
论信仰是人生的最高需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信仰是人生的最高需要陈建国邓小平同志在1984年指出,“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是中国革命胜利的精神动力。”①1986年,小平同志又号召我们,“用坚定的信念把人民团结起来。”①信念和信仰不同,但信念中必然包含着信仰的因素。共产党人不相信任何宗教,但决不...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某高校的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和分析,发现一部分大学生的信仰出现迷茫。究其原因,主要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低潮、国内腐败现象以及市场经济浪潮中价值取向的偏差和以前信仰教育的问题等。基于此,并考虑到现在对大学生进行信仰教育的必要性,根据信仰教育的“认识——信念——行为”的规则,提出了“懂、信、行”的教育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16.
青年毛泽东科学信仰的形成和特色高玉春青年时代的毛泽东①,并非天生的“圣哲”、马克思主义者。他的信仰也有一个演变、升华的过程。而今,考察青年毛泽东科学信仰的形成及其特色,不仅有助于深入了解青年毛泽东与确立了“毛泽东思想”的毛泽东的关系,而且对于加强马克...  相似文献   

17.
白族源于滇僰、叟、爨考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白族来源的讨论,主要集中于藏缅语族诸民族的来源研究的课题中,本文认为,“昆明”是汉、唐间西南的大族,唐、宋称之为“乌蛮”,其主要部分在元明以后又称为“罗罗”,他们是今天彝族先民的主体。而与之相对并行发展的“滇僰”、“叟” (“爨”)、“白蛮”(包括“西爨白蛮”)、“民家”,则是今天白族先民的主体。滇僰、叟、爨三者是不同时代对于同一族体的不同称谓。云南地方史和民族传说历史,是经过千百年的社会政治变迁和各种文化渗透的产物,它始终曲折地、顽强地反映了一个历史事实,即白族源于滇僰的实质尚沉淀于后人的脑海中。  相似文献   

18.
张晓芒 《晋阳学刊》2002,(5):111-112
近期,“社会哲学研究丛书”第二批著作(山西教育出版社1999年12月)出版,其鲜明的特征是,由第一批著作所相对侧重的“观念”研究向具体“问题”深入,其中引人注目的是荆学民博士撰著的《社会转型与信仰重建》。不妨以其为典型,在评价这本书的同时,探讨一下该“丛书”的“问题”意识。一、信仰问题是目前处于社会转型期的重大的、迫切的、大众最为关心的现实问题。作者以锐敏的眼光和理论研究的勇气抓住了这个大问题、真问题。早在1922年,梁启超就说过:“信仰是神圣,信仰在一个人为一个人的元气,在一个社会为一个社会的…  相似文献   

19.
80年代,就有“三信危机”(信仰危机、信任危机、信心危机)之说。仔细辨别起来,“三信危机”各有不同指向:信心是自我指向自我的(自信);信任是自我指向形下之非我的(信任政党、政府等等);信仰是自我指向形上之非我的(宗教之拜神教信仰、意识形态之观念信仰为真信仰,而拜物教——权力、金钱拜物教信仰等等则为假信仰或信仰危机)。90年代,又有精神危机、文化危机、精神文化危机之说。因为文化无非是精神的映射,所以精神为内在之本质方面,而文化则为外在之现象方面。笔者在本文中,取“精神危机”为研究课题,从精神本身内…  相似文献   

20.
二 战后 尤其 是近 三 十年 来 ,发达 资 本主 义国 家 在生 产、分配 、经 济运 行等 方 面出 现 了一 些新 的 变化 。这 些变化 的 产生 是迫 于生 产 力发 展 的客 观要 求。资 本主 义在 其 自身 矛盾 的 推动 下,不断 地进 行 自我 扬 弃。这种 自我调 整 ,却为 社 会主 义提 供 了“现 实 的形 式”和完 备的 物 质基 础 。人 类社 会正 沿 着马 克思 所 揭示 的社 会 发展 规律向 前 发展 ,社 会主 义、共产 主义 必 将最 终取 代 资本 主义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