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我国农产品物流要素贡献率实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根据1991-2005年我国农产品物流行业投入产出数据,利用生产函数拟合法对影响农产品物流行业发展的劳动力、资本、技术三大要素贡献率进行计算与分析:资本投入和技术进步是推动我国农产品物流行业增长的主要力量,劳动要素对农产品物流行业的贡献相对有限。我国农产品物流行业面临劳动要素贡献低,而资本、技术要素虽贡献率高但起点较低的困境。因此必须完善硬件设施、提高技术水平和劳动者素质。  相似文献   

2.
基于CES生产函数分解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考察技术进步偏向性对要素结构和全要素生产率的作用效应,证明技术进步偏向性变动会通过改变要素结构从而影响全要素生产率增长。数据显示,我国整体经济和东中西部地区技术进步偏向于资本程度逐年减弱;技术进步偏向性变化趋势提高了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且技术进步偏向性与要素结构适配性逐年增强,并呈现出愈加有利于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趋势。  相似文献   

3.
借鉴人力资本外溢模型,实证分析了湖北省农村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实证结果显示:湖北省农村人力资本的产出弹性远高于物质资本的产出弹性,农村人力资本的外溢效应对产出也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但从要素产出贡献率来看,物质资本对湖北省农村经济增长的贡献率高达53%,人力资本存量和人力资本水平贡献率之和仅为10%,湖北省农村经济发展仍属于物质资本推动增长型,人力资本是湖北省农村经济发展的稀缺资源和短板所在,提升湖北省农村人力资本水平是促进农村经济增长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4.
要素产出弹性与技术进步贡献率的测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技术进步对推动中国当前经济的快速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技术进步贡献率则是对这种作用的有效衡量.测算技术进步贡献率首先需要确定要素产出弹性,针对当前要素产出弹性和技术进步贡献率估计存在的分歧问题,利用参数方法,借助经济增长与技术进步关系的计量经济模型,在对C-D生产函数进行扩展的基础上,改进了要素产出弹性的估计方法,提出利用灰色理论和非参数局部线性估计相结合对要素产出弹性进行动态估计的方法,并用该方法估算了1986年一2006年中国制造业贫本和劳动的产出弹性,测算中国制造业分时期的技术进步贡献率.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制造业技术进步贡献率小于50%,经济增长主要还是靠增加要素投入驱动,属于粗放型增长方式.用本研究的方法估计的产出弹性来测算的技术进步贡献率对非技术因素具有一定程度的过滤作用,有效消除了索洛余值中的非技术进步因素,为技术进步贡献率的测算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5.
吴超  景禹 《决策咨询通讯》2012,(2):33-38,78
技术进步在地区经济增长中起着决定性作用,经济增长是否依靠和实现了技术进步是区分粗放型和集约型经济增长的一个重要标志。近年来,环渤海地区经济发展势头强劲,本文从经济增长贡献率的角度出发,通过实证研究,运用柯布—道格拉斯动态生产函数和索洛经济增长速度方程模型,得出环渤海地区三省一市的技术进步和要素投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从而判定了该地区主要经济增长方式,并且通过比较借鉴提出依靠技术进步实现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6.
赵玲 《决策与信息》2009,(3):109-111
本文运用索洛余值法对近年来技术进步对甘肃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进行测算,选取1998-2007年宏观经济基础数据作为实证样本,通过对经济增长三大重要因素的分解分析,证实技术进步对甘肃民营经济增长的贡献较大,从而为民营经济长期增长的要素投入结构调整和路径选择提出可供借鉴的方向。  相似文献   

7.
本文以大连市为例,从经济理论角度论述了技术进步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并运用柯布-道格拉斯动态生产函数法和索洛增长速度余值法对技术、资本和劳动三者对经济增长的作用进行了比较,分析了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判定目前大连市经济发展方式,并借鉴上海市在经济转变过程中的经验。  相似文献   

8.
中小企业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国内外概莫能外,就连一向拥有大企业著称的美国,也有中小企业2000多万家,占企业总数的98%,就业人员占全国劳动力的54%。中小企业在发展经济,扩大就业范围,促进技术进步,合理配置社会资源等方面是功不可没的。我国资本相对稀缺,劳动力相对充裕,但资金的机会成本比较高,其资本密集部门———主要是一些国有大型企业———往往赢利能力比较差,对资本积累和经济增长的贡献比较小;而符合我国要素禀赋特点的劳动密集性产业———主要是中小企业,对资本积累和经济增长做出的贡献较大。199…  相似文献   

9.
索瑜  郝东明 《经营管理者》2014,(14):163-164
本文引入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并对其进行数学变换,依据1993~2011年的统计数据,运用计量的方法对模型进行参数估计及检验,并计算出各资本投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研究发现,人力资本具有可以使得资本和其他要素对经济增长的产出弹性得到提高的作用,并且其所具有的外部性作用远远超过了人力资本存量本身。但相对于物质资本而言,我国的人力资本贡献率较小,需加强对人力资本的积累,发挥其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0.
作为推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技术与自然资源、劳动、资本的表现形式有很大不同。技术进步是经济增长的核心动力源之一,所以有必要通过分析投入要素利用率研究生产函数,并对技术进步的组成进行分析分解,从而研究技术进步与经济增长二者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
货币政策对M2的动态效应时滞分析及危机效应测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学测算金融危机期间已出台货币政策对货币供应量M2的效应时滞和贡献程度具有一定的现实价值。文章利用Markov状态转换及HP滤波模型识别不同货币政策状态的时间区间;利用多项式滞后分布模型分析政策工具变量对货币供应量影响的滞后效应,并以此为先验信息,建立了货币政策的Bayesian-PDLS动态效应分布模型,对金融危机期间已出台的货币政策效果进行了实际测算。主要结果表明:(1)外汇储备为M2的决定性因素,存款准备金率为M2主要的限制性因素;(2)货币政策变量M2总体对利率的弹性变化呈"U"型分布;在紧缩型情况下M2对利率的弹性变化呈"W"型分布;在扩张情形下M2对利率的弹性变化呈"v"型分布。  相似文献   

12.
在充分考虑农民工和城市非农产业工人的生产率差异的基础上,本文利用新经济增长理论中的生产函数模型来分析农民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并给出了贡献率和年平均贡献率的定义及测算公式,最后利用我国1995 -2005年的数据进行了实证分析。实证结果表明,在考察期内,农民工在我国经济增长的平均贡献率达到13.2%。  相似文献   

13.
利用批发价合同构建了一个包含国外零售商、国内零售商、制造商与供应商的博弈模型,其中制造商面临着进出口双边汇率风险。通过模型均衡,研究了双边汇率波动性及其相关性结构对供应链节点企业运作变量的波动性、期望业绩和业绩方差的影响(传导机理和结果)。结果表明:当进出口汇率波动负相关时,随着进(出)口汇率波动性程度的增加,(1)供应商和国外零售商运作变量的波动性、期望业绩和业绩方差,制造商对供应商和国外零售商的均衡批发价方差,制造商期望业绩均增加;(2)制造商对国内零售商的均衡批发价方差,国内零售商运作变量的波动性、期望业绩和业绩方差均先降低后增加,风险传导呈现出U-型特征;当进出口汇率波动正相关时,随着进(出)口汇率波动性程度的增加,(3)供应商和国外零售商运作变量的波动性、期望业绩和业绩方差,制造商对供应商和国外零售商的均衡批发价方差,制造商期望业绩均先降低后增加,此时风险传导也呈现出U-型特征;(4)制造商对国内零售商的均衡批发价方差,国内零售商运作变量的波动性、期望业绩和业绩方差均增加。  相似文献   

14.
基于VAR模型的油价波动对我国经济影响分析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本文运用VAR模型,构建了原油价格与经济增长、物价水平、货币政策、失业率之间的动态关系系统,着重探讨油价波动对我国一些重要经济变量,特别是经济增长的影响规律。Granger因果关系分析表明,油价波动是引起经济增长率、物价水平、货币政策等经济指标变化的Granger原因。通过VAR(2)模型及脉冲响应分析,油价上升对我国经济的主要影响有:不会使国内生产总值减少,但会使经济增长速度变缓;通过对总需求的拉动及成本增加这样两条途径使物价水平上升;长期内会使失业率增加;增加了有效实施货币政策的难度。整体来看,尽管国际油价及我国的经济变量复杂多变,由国际油价、经济增长、物价水平、货币供应量、失业率这五个变量所构成的经济系统是稳定的,也就是说,通过市场经济的自动调节和政府的宏观经济调控,我国的经济能够平稳有序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中国债券市场债券风险溢酬的宏观因素影响分析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研究了从1997年8月至2005年12月,中国债券市场利率和债券的超额回报率与货币政策变量、宏观经济变量的关系.发现市场利率综合反映了官方利率、货币供应量的增长率、通货膨胀率和实际消费的增长率.根据金融理论,它们的不确定性变化可能影响到债券的预期超额回报率.实证分析发现它们可以显著解释债券的超额回报率.市场短期利率或官方利率越大,债券的超额回报率越大;通货膨胀率越高,债券的超额回报率也越大;实际消费增长率越大,债券的超额回报率越小;货币供给量增加越快,债券的超额回报率越小.由于各个债券超额回报率的样本区间不同,还基于MCMC方法提出一种合适的参数估计方法.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从经济学角度定义了老龄化率,以便更好地刻画社会进入老龄化且老龄化程度不断变化这一现象,并将人口结构参数定义为老龄化率与人口增长率的比例。人口结构变动除影响技术进步率外,还影响家庭对未来的看法,将人口结构参数引进Ramsey模型分析对经济的影响,发现在鞍型的平衡增长路径上,人均产出增长率取决于技术进步率与老龄化率之差,而由于人口结构参数影响时间偏好,经济增速最大化与社会福利最大化所要求的人口结构参数出现了不一致,本文给出了两种情形下的必要条件,并进行数值模拟。  相似文献   

17.
“一带一路”的国家发展战略引导企业走出国门的同时也使企业面临着更多的汇率波动风险。本文刻画了一个跨国二级供应链,引入了供应链运作的主导结构,探究汇率风险的承担机制对供应链决策与绩效带来的影响。我们对比了供应商与零售商主导下的汇率风险承担机制,发现:虽然供应商或零售商承担汇率风险对供应商主导下供应链不会带来运作差别(这与Arcelus (2013)研究结论一致),但零售商主导下的汇率风险承担对供应链运作产生实质影响与冲击。进而,建议了收益共享契约来调整汇率风险承担的影响,发现了风险应对的合作途径。  相似文献   

18.
电商平台通常对入驻企业征收技术服务费、推广费用和促销活动费用等,这部分费用占销售额的比例即电商平台扣点率成为影响入驻企业定价的重要因素。有鉴于此,本文研究了电商平台扣点率影响下的双渠道供应链协调定价问题。首先构建了追求供应链整体利润最大化的集中式定价模型,得出最优线上、线下渠道销售价格,分析了扣点率影响下的价格、销量与利润变化,逐步确定了扣点率的决策范围。然后以分散式决策下企业最优利润为基准设计基于Shapley值的协调定价方案以确定最优线下渠道批发价格,给出了协调后的最优定价,最后使用Mathematica 11软件进行了数值分析与仿真。这一研究对解释电商平台扣点率影响下的双渠道供应链协调定价机制与相关指标的变化,实现企业和电商平台的良性互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The Fine (1986) quality-based learning curve model is extended to include the consideration of speed of quality improvement. The model demonstrates that under different circumstances rapid quality improvement effects are either beneficial or detrimental to improvement in quality-related costs. Hypotheses are developed from the analysis of this speed of quality improvement model. The hypotheses are tested in an automotive parts manufacturing company with five similar plants. Results show that with an increase in the speed of quality improvement, the rate of growth in prevention and appraisal costs decrease and the rate of growth in failure costs are unaffected. Rapid speed of quality improvement does yield lesser decreases in failure costs than slower, steadier improvement. However, rapid speed of quality improvement does not yield the predicted lesser decrease in prevention and appraisal costs than slower, steadier improvement. Rapid speed of quality improvement might or might not benefit the organization, perhaps an explanation for some Total Quality Management (TQM) failures. A more deliberate, learning organization is suggested from this research.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环境保护与经济增长之间的"两难悖论"引起了广泛的关注,环境规制强度如何影响经济增长的问题亟待解决。本文基于代际交替模型(OLG),将环境规制、健康人力资本及生产性资本纳入分析框架,指出环境规制通过影响健康人力资本和生产性资本投资的方式对经济增长产生正负两方面影响。当环境规制强度较低时,环境规制强度与经济增长率正相关;当环境规制强度过高时,则与经济增长率负相关,存在一个最优环境规制强度。在此基础上,利用我国1997-2015年30个省级的面板数据,通过广义矩估计进行实证研究,验证了在我国存在这种显著的"倒U型"的非线性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