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互联网金融迎来全面监管的时代背景下,基于不同监管时期网贷市场综合利率和成交量数据,利用分形研究方法,讨论网贷市场利率与成交量关系的演变和复杂性问题。实证结果表明:无论哪个时期利率与成交量之间都存在着多时间标度的交叉相关性,与宽监管期相关性水平逐步衰减不同,严监管期各个标度上量价呈现出较高的相关性水平;宽监管期成交量和利率交替主导量价传导过程,而严监管期成交量完全占据主导者地位;较宽监管期而言,在严监管期网贷市场利率与成交量之间的的风险明显降低,但有效性水平改善并不显著。上述研究为网贷市场监管者提供了一个洞察微观市场结构的全新视角,拓宽了网贷市场复杂性讨论的范畴。  相似文献   

2.
系统性金融风险频发,其表现出的风险溢出效应受到国内外学者广泛关注。通过极大重叠离散小波变换和溢出指数方法,从静态和动态视角定量研究不同时间尺度和阶段下我国市场行业间系统性金融风险溢出特性,并构建多时间尺度和不同风险阶段下风险溢出网络,分析其拓扑结构演化规律。实证结果发现:行业间总体风险溢出水平较高,市场整体风险联动性强;原始尺度下国防军工、农林牧渔、有色金属行业为主要的风险溢出行业,资本市场及相关行业、化工及机电、部分服务业、医药生物行业始终是主要的风险接受行业;不同时间尺度下行业间风险溢出特性会发生明显的改变,且随着时间尺度的增加,整体风险溢出特性开始减弱;内生危机时行业间风险溢出水平要高于外生危机;同一社区下的行业之间会优先发生风险的传递。所得结果可为监管者和投资者提供一定的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3.
汇率机制和股权分置改革加强了我国汇市与股市一体化程度, 近期人民币升值压力不断演化和几大经济危机爆发进一步增强了两个市场间的关联性。本文采用小波多分辨分析与多元BEKK-GARCH(1, 1)模型相结合方式研究了国内汇市与股市之间的波动溢出关系, 实证结果不仅表明两大市场存在显著的波动溢出效应, 还发现在不同交易周期下存在着不同的波动溢出效应, 短期来看股市向汇市有单向传递效应, 随周期变长发展为双向溢出, 其中又以汇市向股市波动溢出效应更为显著, 长期则仅有小幅度溢出效应存在于股市向汇市波动传递过程中。  相似文献   

4.
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的全球股市震荡,油价波动剧烈和经济的不确定性使得研究不同市场间的风险传导效应具有重要的意义。在综合评价现有研究的缺陷和既有改进方法的情况后,本文借鉴Diebold and Yilmaz (2012)的研究方法探索国际原油价格、美国经济不确定性和中国股市的波动溢出效应。本文选取1986年1月到2016年12月原油价格、美国经济不确定性指数和中国股票价格的月度数据,分别研究了静态波动溢出指数,动态波动溢出指数并做出了非线性检验。实证结果表明:变量国际油价解释了大部分的波动。方向性溢出指数是双向的和非对称的。在整个样本阶段系统的波动主要来自其他变量的冲击,变量国际油价的溢出效应占比重较大。变量国际油价、美国经济不确定性和中国股价对其他变量的波动溢出都存在非线性效应,前两者的正向变量的溢出效应较大,负向变量的溢出效应较小;后者的正向变量的溢出效应较小,负向变量的溢出效应较大。  相似文献   

5.
汇改后不同市态下汇市与股市溢出效应的异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按照上证综合指数的走势将2005年7月22日至2008年10月28日的整个样本区间划分为牛市和熊市两个样本子区间,采用样本子区间内的兴业银行人民币综合汇率指数和上证综合指数对数收益率的日数据,通过VAR(p)-BVGJR-GARCH(1,1)-BEKK模型实证分析了2005年汇改后不同市态下中国汇市和股市间溢出效应的异化现象.结果显示,汇改后,牛市和熊市中的中国汇市与股市间溢出效应存在着显著差异.牛市时期,汇市和股市的条件方差对自身负冲击都具有非对称性,两市场间不存在均值溢出效应,但存在显著的双向波动溢出效应,且一个市场的条件方差对另一市场负冲击都存在非对称效应.而熊市时期,只有汇市的条件方差对自身负冲击具有非对称性,汇市股市间只存在股市对汇市单向的均值和波动溢出效应,且一个市场的条件方差对另一市场负冲击均不存在非对称效应.  相似文献   

6.
将独立成分分析(ICA)方法引入金融衍生品市场与基础市场之间的波动溢出研究,克服了传统方法解决高维金融时间序列波动问题时的障碍。通过与VECH、BEKK和DCC等传统多元GARCH模型的对比分析,本文所建立的ICA-EGARCH-M模型在解决高维问题时体现出一定的优势。在实证研究中,应用该模型考察了美国、英国、日本和中国香港的股指期货市场及其股票市场对我国股票市场的共同波动溢出。结果表明ICA-EGARCH-M模型不仅验证了波动溢出效应的存在,而且反映出了波动溢出的主要来源,能够较好地解决高维金融时间序列数据的波动溢出问题。  相似文献   

7.
上海与伦敦期铜市场之间的波动溢出效应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通过向量GARCH模型考察上海和伦敦两个期铜市场间收益率波动的溢出效应.研究结果表明:上海期铜与伦敦期铜市场之间存在双向的波动溢出效应.分阶段的进一步研究发现,在2001年前两个市场间,仅存在伦敦期铜市场对上海期铜市场的单向波动溢出;而2001年后,两个市场的联系加强,存在双向的波动溢出效应.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我国互联网金融发展迅猛,P2P网贷作为互联网金融的核心模式之一,是一种网络化、突破门槛和地域限制的投融资活动。然而,P2P网贷行业在经历了疯狂的扩张之后,风险和弊端开始显露。该文立足于P2P网贷平台,研究网贷行业目前发展现状及面临的问题,进而对我国P2P网贷平台及相关监管提出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9.
《经营管理者》2014,(6):21-21
今年4月以来,网贷平台跑路和诈骗再掀波澜,继钱海创投、旺旺贷之后,又有卓忠贷、福润汇鑫、易信云投、景煜贷四家平台相继出现问题。为什么会出现P2P网贷公司关得多,开得也多的奇怪现象呢?  相似文献   

10.
行业自律是政府“强监管”背景下P2P网贷平台违规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揭示行业自律机制下网贷市场主体间行为策略关系及其动态演化机理,建立了包括自律监管平台、网贷平台和平台客户三方主体的行为策略演化博弈模型,分析三方主体行为策略演化路径及其联动作用规律,并结合数值仿真讨论不同约束情景下模型系统演化均衡状态及关键因素影响。结果表明:网贷平台合规运营意愿会随激励水平、形象效应、客户流失量、行业危机风险的上升而增强。若网贷平台拥有较完善运营机制、较好口碑形象或较大客户规模,其更易实现基于市场途径的自我规制。违规惩罚力度、形象效应收益及平台客户规制策略敏感性会直接影响网贷平台合规运营趋势。结合仿真分析结果,提出了加大对违规平台的惩罚力度,强化平台信息披露与品牌形象建设,引导借贷双方理性选择入驻平台等治理建议。  相似文献   

11.
中国上海燃料油期货市场信息溢出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运用改进的信息溢出模型,对上海燃料油期货市场与国际石油市场的信息溢出关系进行了系统深入的研究.实证结果表明,WTI石油期货市场、迪拜原油期货市场对亚洲燃料油市场存在稳定的信息溢出,上海燃料油期货市场与新加坡燃料油现货市场有双向的均值溢出,从主要国际石油市场至上海燃料油期货市场还存在显著的波动溢出.上海燃料油期货市场的影响力正在增强,但尚不能替代新加坡燃料油市场的主导地位.  相似文献   

12.
构建了一个具有主导市场和追随市场的两市场综合模型(SpillMacro-GARCH),它允许主导市场对追随市场存在溢出效应和两个市场的波动均受本国基本面因素的影响.此外,在Radon-Nikodym导数为非单调假设条件下推导出新模型的欧式期权的封闭解价格,该研究框架适用于新兴市场的期权定价.实证结果显示:基于上证50ETF期权数据和隐含波动率均方根误差(IVRMSE)的评价标准,且在其它条件保持相同的情况下,考虑国际溢出效应可以降低期权定价误差约14.5%;增加宏观基本面因素的定价模型比传统HN-GARCH模型和滚动窗(RollWin)方法的期权定价误差分别下降7.9%和24.0%;同时还发现非单调的定价核能够显著地提高期权定价精度.以上结论对不同的定价效率评价标准、不同的宏观基本面代理变量、不同的研究样本区间和样本外定价分析等均是稳健的.  相似文献   

13.
近年我国互联网金融发展的愈加热闹,主要模式有第三方支付,理财平台和网贷平台。P2P网贷作为新兴模式,虽然负面新闻时有传出,但其发展已是大势所趋。在市场竞争愈加激烈的势头下,本文通过规范研究的方法从融资放贷环节,用户体验环节以及最终盈利点方面得出了提高竞争力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从两个角度考察了亚太股市间的关系: 同期的收益( 波动) 溢出效应和跨期的收益可预 测性( 领先—滞后关系) . 首先,通过构造溢出指数和滚动窗口分析,研究亚太地区股市的同期 收益( 波动) 溢出效应,发现近二十年随着各国金融合作与区域一体化进程加速,亚太地区股 市收益( 波动) 溢出效应均呈现波动上升趋势. 进一步研究中国香港对其他亚太地区股市的溢 出效应,发现中国香港股市收益溢出指数显示出其区域的领导地位及其影响力逐渐加强; 波动 溢出指数震荡幅度较大,金融危机时期呈现跳跃式变化. 结合经济、政治等事件分析,发现中 国香港股市的发展和国际区域合作会提高其溢出效应,而在危机中波动溢出效应大幅提升,社 会和政治稳定性会降低中国香港的溢出效应. 最后,通过全样本和分样本中中国香港与13 个 亚太地区股市收益的领先—滞后关系检验,发现中国香港处于领先地位. 但在全球金融危机 发生后,中国香港股市对多数亚太地区国家的影响力下降. 研究结论对人们理解国际市场之 间的风险传染机制、各国如何加强宏观审慎监管、如何保持中国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地位等都有 重要的政策含义.  相似文献   

15.
金融市场波动溢出分析及实证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于动态投资组合与风险管理来说,测度波动的溢出效应是非常重要的.在已有的文献中往往是检验不同金融市场之间是否存在波动溢出,对产生波动溢出的概率却未提及.文章在研究金融市场间影响概率的基础上,引入了分位数表示市场风险,证明了金融市场之间线性相关与相互影响概率之间的关系;随后给出了金融市场波动溢出的新定义,构建了回归模型,并证明了在不同线性相关下回归参数与相互影响概率的对应关系,最后进行了实证分析.  相似文献   

16.
期现货市场间信息溢出效应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采用2000年7月10日到2006年6月30日铜期货与现货价格的日度数据,运用GARCH 模型估计了两个市场的上涨和下跌的条件 VaR,并利用基于回归的线性-Granger 因果检验,基于核函数的均值-Granger 因果检验,波动率-Granger 因果检验及风险-Granger因果检验方法分析了期、现货两个市场间的信息溢出效应.这是首次采用基于核函数的检验统计量来研究期货与现货间的关系,由于本方法可以使用所有的滞后阶数,从而使得检验效力更强.考虑到期货市场买空卖空的运行机制,还提出了上涨 VaR 和极端上涨风险溢出两个新的概念.实证结果表明,期货市场与现货市场间存在双向的信息溢出效应,进一步的分析表明从期货市场到现货市场的信息溢出要显著强于从现货市场到期货市场的信息溢出.  相似文献   

17.
人民币汇率与股票市场波动溢出效应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BVGARCH-BEKK模型,结合LR似然比检验和Wald检验,实证研究人民币汇率与股票市场之间的波动溢出效应.采用1997年1月1日~2008年12月31日人民币对美元中间价和上证A股指数的日交易数据,并考虑到2005年7月21日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这一事件可能产生的结构性影响.划分为汇改前和汇改后两个子样本区间,深入分析人民币汇率与上证A股之间的波动溢出效应.实证结果表明,人民币汇率与股票市场之间存在波动溢出效应,且在汇改前和汇改后的表现不同;汇改前表现为显著的从汇率到股市收益率的波动溢出,汇改后主要表现为显著的从股市收益率到汇率变动率的波动溢出,汇改后汇率与股票市场之间的联系有所增强.针对实证结论,分析其背后的经济制度因素,并且得出一些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18.
本文选用2007年11月16日至2009年4月10日上证综指收益率和新浪网股票论坛上证综指吧的发帖量数据,通过构建收益率与异常发帖量的多元BEKK-GARCH模型,对收益率与异常发帖量间的波动溢出效应进行实证分析,并以此考察交易市场和股票论坛间的信息传递和相互关系。结果表明:收益率和异常发帖量间存在显著的双向波动溢出关系,收益率对异常发帖量方向存在正向的波动溢出效应,异常发帖量向收益率方向存在负向的波动溢出效应,故交易市场与股票论坛间存在双向信息传递关系;收益率和异常发帖量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关系,市场下跌提高了投资者的信息需求,股票论坛的信息交流与沟通对稳定金融市场、提高投资理性具有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9.
金融市场间波动溢出效应研究——GC-MSV模型及其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资本自由流动、信息充分的背景下,金融市场之间受相同宏观经济因素的影响,往往会表现出协同变化的特征,外汇市场和股票市场间波动溢出效应一直是经济金融界研究的热点。随机波动模型是随机微分方程的离散化表示形式,其通过一个不可观测的随机过程来描述金融时间序列的波动特征,更适合于金融领域的实际研究。本文引入GC-MSV模型对我国汇改后汇市与股市间的波动溢出效应进行研究。实证结果表明,整体上汇市与股市间存在负相关的动态价格溢出效应;在人民币持续升值阶段和持续震荡阶段均存在不对称的波动溢出效应,且随时间推移波动溢出效应有所减弱。  相似文献   

20.
为探索恒生指数期货与现货市场之间的跳跃溢出行为.本文利用贝叶斯MCMC推断的SVCJ模型对恒生指数期货与现货市场的跳跃溢出概率、跳跃强度与跳跃大小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恒生指数期货与现货市场均存在明显的跳跃特征,并且,两市场之间具有显著的跳跃溢出行为;相对与包含跳跃的波动变化和收益,不包含跳跃的波动和收益模型会过度估计恒生指数期货与现货市场之间的相关性;对同日或次日而言,恒生指数期货市场对现货市场的条件跳跃溢出概率均大于现货市场对期货市场的条件跳跃溢出概率,且跳跃引起负收益的跳跃溢出概率均大于条件跳跃溢出概率;此外,恒生指数期货与现货市场之间的同日跳跃强度与同日跳跃大小均是显著的,相对而言,恒生指数期货的平均跳跃大小要远小于恒生指数的平均跳跃大小,并且,彼此的跳跃溢出均可在同日或次日到达对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