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地区专业化水平是区域经济学中的一个重点的研究领域,文章通过利用区位商对1978-2008年我国及29个省市农业专业化水平进行测算。并且利用1999-2008年我国29个省市的面板数据,分析了近十年来影响农业集聚的因素。从结果可以发现,我国农业专业化水平总体发生了增长,但总体水平较低,各个地区之间的农业专业化发展不均衡。农业资本投入和农业劳动力投入以及政府教育支农力度对农业集聚产生有明显正向推动的作用,我国政府财政支农的效果较弱还有待加强。  相似文献   

2.
农业的发展是国家生存的重要支撑,是国民基础性产业。根据发展经济学原理,农业经济的发展与人力资本的投资息息相关。现阶段,我国对农业经济的态度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不仅对农村地区开展了大力支持活动,还对其人力资本进行了大量投资。二十年来,我国农村人力资本在农业经济中发挥了关键作用。事实表明,农村人力资本决定并推动了农业经济的正向前进步伐。本文根据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分析了人力资本的作用,并对此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3.
<正> 泸州气候温和,光热资源丰富,发展农业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生态条件。农业和农村经济在泸州经济发展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九五”期间,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泸州农业和农村经济取得了长足发展,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显著提高,农业结构发生明显变化,农民生活水平有较大提高。农业科技进步对推动泸州农业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利用中国31个省级行政区2010-2019年面板数据,通过三阶段DEA模型对国内农业保险反贫困效率进行统计测度。结果显示:中国农业保险反贫困总体收效良好,农业保险反贫困效率逐年攀升。在剥离外部因素与随机干扰后,农业保险反贫困效率得到进一步提升。就区域维度而言,东部、中部、西部以及东北地区的综合技术效率、纯技术效率与规模效率均较第一阶段明显提高,但存在显著异质性。就时间维度而言,调节后的变量效率大多较第一阶段有所攀升。另外,在环境变量中,公共财政投入扩张会导致农业保险反贫困效率降低;农业固定资产投资、农用机械使用率、农业GDP经济增长、城镇化水平以及农村社会救济对农业保险反贫困效率具有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5.
张曼 《决策与信息》2010,(12):237-238
近年来,随着城市化的发展以及城乡差异的客观存在,大量农村优秀劳动力流向城市,农村出现人力资本空心化的现象。我国低素质农村人力资源的“富足”与人力资本的“空心化”这一现象的出现,使农村人力资本存量降低,阻碍了农业科学技术的进步和推广;使农村劳动力结构趋于老龄化,阻碍农村经济结构的调整,严重制约了农民增收和农业现代化的进程。因此加强农村人力资本投资,做好新型农民的培育工作,对解决三农问题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中国农村人力资本增收效应的空间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主要从空间相关性和空间异质性这两个角度实证分析了中国农村人力资本促进农民增收的空间特征。关于空间相关性的研究表明,农村人力资本对本省农民的工资性收入和非工资性收入均有正向促进作用,而对邻近省份两类收入的影响均显著为负,表现为明显的空间竞争效应。关于空间异质性的研究表明,农村人力资本能否有效发挥其增收效应,受制于当地的经济环境状况。就现阶段东部、中部绝大部分省份而言,随着城镇化水平提高、产业结构升级、农村医疗条件改善,农村人力资本提高工资性收入的作用增强、提高非工资性收入的作用降低;随着人均GDP的提高,农村人力资本对两类收入都具有更强的促进作用。但对于西部落后省份而言,农村人力资本的增收效应却随着某些经济环境的改善而有所降低。据此,中央财政并无包揽全国农村教育的必要,但应进一步向西部落后省份倾斜。  相似文献   

7.
构建财政科技支出、数字经济与经济高质量发展关系理论框架,借助2001-2020年省域面板数据,测度我国数字经济与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挖掘财政科技支出、数字经济影响经济高质量发展逻辑理路,结论如下:财政科技支出、数字经济显著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不仅产生独立影响,且关联效应强化上述因素对经济高质量发展影响效应;财政科技支出、数字经济作用经济高质量发展存在经济实力、人力资本、政府干预强度及经济开放度维度异质性,并受自身水平调节。高经济实力、人力资本存量、经济开放度及适度政府干预强度地区,财政科技支出、数字经济对经济高质量发展影响效应更突出。财政科技支出、数字经济跨越门槛后,对经济高质量发展影响效应也明显改观;财政科技支出、数字经济对地理和经济距离临近省份经济高质量发展也具有显著空间外溢性,但对经济距离临近省份的影响效应更大。  相似文献   

8.
国内外的实践已经和正在证明,科技进步是促进农业和农村发展的强大动力。首先,科技进步对农业和农村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显著增加。根据统计和框算,本世纪初科技进步对农业和农村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仅为5~ZO%;到SO年比之后,相应指标已上升为6O~SO%。在推动农业和农村生产力发展的各因素中,科技进步的作用已明显超过资本和劳动力的作用。我国建国46年来,在农业科技领域中成绩斐然。共培育出农作物新品种、新组合5000多个,农作物品种已更换了4~6次,在全国范围内每更换一次,可使农业总产大约增长Ic~15%。科技进步在我国农业和…  相似文献   

9.
借鉴人力资本外溢模型,实证分析了湖北省农村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实证结果显示:湖北省农村人力资本的产出弹性远高于物质资本的产出弹性,农村人力资本的外溢效应对产出也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但从要素产出贡献率来看,物质资本对湖北省农村经济增长的贡献率高达53%,人力资本存量和人力资本水平贡献率之和仅为10%,湖北省农村经济发展仍属于物质资本推动增长型,人力资本是湖北省农村经济发展的稀缺资源和短板所在,提升湖北省农村人力资本水平是促进农村经济增长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0.
十六大报告对全面繁荣农村经济,加快城镇化进程进行了全面部署,把“三农”问题放到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高度进行了深刻论述,这对我们做好新世纪新阶段农业和农村经济工作具有重大的现实指导意义。报告指出,“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建设现代农业,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任务。”提出的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我认为这是解决“三农”问题的一个重大理论突破,这个提法跳出了传统的把城乡经济社会相互分割,单纯就农业论农业,就农村论农村的局限,把农业和农村经济与城市经济放到一起,统筹进行考虑,指明了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方针;提出的建设现代农业,是推进农业向深度和广度发展的方向;提出的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是全面建设农村小康社会的根本途径和最终落脚点。这个论述表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重点在农村、难点在农民,没有农民的全面小康,就没有农村的全面小康,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就无从谈起。我区农业和农村经济工作贯彻十六大精神,一定要紧紧围绕全面建设农村小康社会的目标来展开,重点抓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相似文献   

11.
基于流动人口视角,运用流动人口动态监测数据,并结合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方法和空间计量模型,探究人力资本结构高级化与河北省创新能力之间的关系。研究表明:河北各市间的创新存在空间相关性,以高高聚集和低低聚集为主;总人力资本结构高级化、省外人力资本结构高级化、省内人力资本结构高级化,对河北省的创新能力呈现不同程度的正向驱动作用,但空间溢出效应均不显著。  相似文献   

12.
农业统计工作是农村社会经济统计的基础。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随着社会的深入发展和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基层农业统计工作的滞后现象越来越多的体现出来,对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产生了影响。近年来,政府相关部门对农业发展给予了高度重视。基层农业统计对保证农村社会经济健康发展举足轻重,它是农业统计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通过结合实际统计工作的分析研究,对如何加强基层农业统计管理的问题及解决方法作一个浅析。  相似文献   

13.
洪银兴  杨玉珍 《管理世界》2023,(5):1-8+53+9
农业农村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方面,其理论范式也是中国发展经济学的重要内容。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基础上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具体目标是:以农业高质高效为目标的农业现代化;以乡村宜居宜业为目标的乡村振兴;以农民富裕富足为目标的农民现代化。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关键是发展范式的创新或转变:由非农发展的带动转向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由追求农业剩余范式转向品质加附加值模式;农业发展基本要素由土地和劳动力转向科技和人力资本等现代要素;城市化的内涵转变为在农村城镇创建相当于城市水准的现代生活条件。发展范式这4个转变在推动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的同时能够实现农民的富裕富足。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新范式可以溯源到发展经济学的一般理论,但中国的农业农村发展范式的创造体现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新拓展,是中国发展理论对发展经济学新进展的新贡献。  相似文献   

14.
一、如何认识和把握农业发展新阶段 (一)今年以来河北省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态势 总的来说,今年我省农业农村经济保持了较好的发展态势。一方面,在有诸多不利因素的情况下,实现了农业和农村经济稳定发展;另一方面,农村特别是农业正在发生历史性深刻变化。这种发展态势,呈现以下几个主要特征:一是农业结构调整步伐明显加快;二是农业科技进步成效显著;三是农业产业化经营深入推进,农业市场化水平有新的提高;四是农业基础设施和生态农业建设取得新成效;五是乡镇企业保持了持续稳定发展。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取得的成绩,是克服诸多不…  相似文献   

15.
人口年龄结构的变化必然带来消费的变化,我国城乡居民旅游消费已经出现新的变化,本文从人口年龄结构视角对城乡家庭旅游消费进行理论分析,在微观家庭层面上,利用CFPS三期面板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家庭人口年龄结构对旅游消费支出的影响作用及传导机制,研究发现:我国城乡家庭旅游消费水平存在典型的生命周期特征;我国家庭旅游消费水平的生命周期特征与家庭的人口规模、青少儿抚养比、老年抚养比等年龄结构指标密切相关,城乡之间存在显著差异;城镇家庭旅游消费水平受年龄结构特征和家庭经济特征双重影响,农村家庭旅游消费更多受经济特征制约;青少儿抚养比影响城镇家庭旅游消费的过程中存在人力资本的中介效应,健康人力资本存在明显的正向中介效应,加剧了青少儿抚养比对城镇家庭旅游消费的抑制作用;教育人力资本存在明显的负向中介效应,缓解了青少儿抚养比对城镇家庭旅游消费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6.
陶颖 《管理科学文摘》2011,(30):189-190
哈尔滨市是农业大市,具有丰富的农业资源,近年来农村经济得到了较快的发展,但同时农村的生态环境却在迅速的恶化。如何改变农村现有的经济发展模式,寻求高效、稳定、持续的农村发展模式成为当前重要而紧迫的课题。本文主要基于哈尔滨市的现状,分析了发展农业循环经济的障碍,并进一步提出了相关的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17.
曹明贵 《决策探索》2007,(24):63-64
一、城乡分割的二元经济体制结构 我国城乡分割的二元经济体制结构,制约着农村劳动力向城镇转移的速度,从根本上阻碍劳务经济的发展.城乡二元经济结构一般是指发展中国家传统部门(如农业)比重过大、现代经济部门发展不足以及城乡差距明显的一种状态,是发展经济学对区域经济内部城市与乡村之间经济发展和产业布局上所呈现的二重性质的称谓.  相似文献   

18.
王启敏 《决策》2000,(3):22-23
调整农业结构,就是调整“三大结构”,即农业经济布局结构、农村所有制结构、农业产品结构  相似文献   

19.
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指出:"要深刻认识新常态下农业农村外部环境和自身内部发生的重大变化,善于在变化中捕捉机遇、逆境中创造条件,不断挖掘新潜力、培育新优势、拓展新空间……要积极推进结构调整,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不断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和竞争力。"鲁山县马楼乡无疑是这种精神的身体力行者、切身实践者和成果收获者。真抓实干见成效从上任伊始,马楼乡党委书记田朝阳就倡导该乡走农业产业化发展之路,通过广泛深入的调查研究,面对"马楼乡是一个农业大乡,农业资源优势明显,交通条件便  相似文献   

20.
农业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改善了农业的基本生产条件,提高了农业的综合生产能力,促进了农民增收工作的落实,使农民朋友真正得实惠。但由于种种原因,农业基本建设投资项目的管理相对滞后,投资效益不明显,影响了投资项目建设的积极性;为保证农业基本建设投资项目的有效运行和发挥良好的社会、经济和社会效益,建立一套高效良好的管理制度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