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基于老年人的系统性服务需求以及个性化的服务便利程度需求,提出养老服务平台应提供差异化便利程度的多服务项目组合。在对养老服务项目不同服务模式的差异化便利深度进行刻画的基础上,从顾客、养老服务平台运营商以及服务提供商三方的利益均衡角度出发,在同时考虑了服务组合的效用、柔性以及服务提供商自身资源使用情况的基础上,对养老服务平台不同便利特征的服务组合资源整合过程进行分析,建立资源整合优化模型,并搭建了算法进行求解。通过算例验证了方法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2.
面向顾客的供应链目标成本管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蒋卫东  周英  贺芬 《管理科学》2003,16(1):25-28
供应链管理是以顾客需求为出发点的管理,有效的供应链成本管理必须面向顾客和顾客价值增值,因此以顾客需求为导向的目标成本法就成为比较理想的供应链成本管理方法.根据顾客需求和供应链关系的不同,面向顾客的供应链目标成本管理包括基于价格、基于价值、基于作业三种模式.  相似文献   

3.
供应链管理是以顾客需求为出发点的管理,有效的供应链成本管理必须面向顾客和顾客价值增值,因此以顾客需求为导向的目标成本法就成为比较理想的供应链成本管理方法.根据顾客需求和供应链关系的不同,面向顾客的供应链目标成本管理包括基于价格、基于价值、基于作业三种模式.  相似文献   

4.
产品服务供应链在向客户制造高质量产品的同时,也提供了产品全生命周期的专业服务,服务的嵌入增加了供应链协调的复杂性。考虑产品服务的双重需求,在分析各主体的运作行为的基础上,构建了包括多个制造商和多个销售商的多主体供应链网络;运用变分不等式刻画了制造商层、销售服务集成商层和需求市场的最优运作行为及其达成均衡的条件;最后,通过修正投影算法对数值算例进行了仿真。研究结果表明:产品服务供应链网络中的产品与服务均衡流相互影响,其中,服务水平直接影响到了产品需求;降低产品的售价将有利于服务价格和效益的提升。研究结论进一步印证了在产品服务供应链网络中承载于产品的服务将逐渐成为价值创造的主体。  相似文献   

5.
基于顾客渠道偏好的服务竞争模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由传统零售渠道和在线直销渠道组成的双渠道供应链中,两种渠道带给顾客不同的购物服务体验,能更好地满足不同渠道偏好的顾客需要,但两种渠道之间又存在竞争关系。针对两种渠道带给顾客的服务体验的差异性,构建考虑顾客渠道偏好的双渠道供应链服务竞争模型,研究制造商的最优渠道选择策略以及在线渠道的增加给传统单渠道供应链和顾客带来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能否扩大市场需求是判断制造商是否选择双渠道策略的充分条件,但是增加在线渠道之后,供应链存在服务歧视现象,可能造成市场需求减少;在线渠道的增加始终损害零售商的利益,并且可能导致供应链整体收益减少和顾客整体效用水平下降,最终导致社会福利的损失。借助数值分析发现,如果存在大量未开拓的潜在市场需求,顾客对在线渠道偏好程度的提高将有助于提升供应链整体收益和顾客整体效用水平,反之亦然。  相似文献   

6.
为客户提供满意的个性化服务是网购企业提升客户体验价值和竞争力的关键,满意的个性化服务需要对网购企业后台运行的供应链资源进行有效整合。在网购供应链资源整合特征分析基础上,从网购供需服务能力动态协调与均衡的角度出发,基于网购个性化服务模式分析并挖掘出资源整合的主导因素,建立了整合决策的优化数学模型,搭建了改进的蚁群寻优算法来实现整合决策优化的求解。最后通过算例验证了方法的有效性与可行性。  相似文献   

7.
食品安全问题受到我国各界的关注,超市作为主流零售模式和重要的零售终端,在保证食品从田间到餐桌的供应链安全上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从探讨超市食品供应链的结构出发,分析每个环节上的安全风险,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应对建议。  相似文献   

8.
具备提供服务的供应链博弈分析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8       下载免费PDF全文
考虑在只包含一个供应商和一个零售商的供应链中,用提供给顾客的服务来提升实际需求,以提高供应链的局部或整体效益.但是服务的提供或者由其中一个成员提供,或者由他们共同提供.基于服务提供者的不同,分别研究了在Stackelberg和Nash博弈中供应商和零售商的决策.研究表明,当供应链中有提供给顾客的服务时,在Stackelberg博弈下,供销双方都能从中得到更多的利润;但是在Nash博弈下,服务提供方只有在一定的条件下才能从中受益.当只有一个成员提供服务时,文中给出了一个成员愿意由自己提供服务或愿意让对方提供的条件.得到了两个主要结果:在Stackelberg博弈中,由供应商和零售商共同提供服务对他们来说都是最好的选择;在Nash博弈中,并没有类似的结果,在某些条件下零售商更愿意作Stackel-berg跟从者.  相似文献   

9.
本文通过引入价格-需求函数描述产品价格变化对消费者需求的影响,构建了一个由制造商、仓库和消费者组成的三级供应链网络。在此基础上,以最大化供应链总利润为目标、以定价和需求为决策变量,建立了混合整数非线性规划(MINLP)模型。基于该模型目标函数非线性的复杂性,采用外部近似法将目标函数近似线性化,即切割成有限条切线,使其可以求解。最后通过不同规模的算例分析验证了模型和算法的可行性与有效性,从而指导供应链上的企业权衡其成本和收益,提高顾客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0.
存在差异性产品的双渠道供应链协调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存在差异性产品条件下,网络直销渠道与传统零售渠道并存的双渠道供应链系统的协调问题.分别建立了存在单一产品的双渠道供应链需求模型和存在两种差异性产品的双渠道供应链需求模型,并分析了两种情形下供应链最优协调策略,最后进行了算例分析,探讨了网络渠道接受程度、产品差异性程度参数对于供应链及其成员利润的影响.结果表明,双渠道供应链中差异化产品的引入将导致供应链系统利润减少,但更高的产品差异程度能够给Stackelberg博弈占优的制造商带来更高的利润.  相似文献   

11.
具有遗憾值约束的鲁棒供应链网络设计模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考虑不确定性环境,研究战略层次的供应链网络鲁棒设计问题,目标是设计参数发生摄动时,供应链性能能够保持稳健性。基于鲁棒解的定义,建立从上游供应商选择到下游设施选址-需求分配的供应链网络设计鲁棒优化模型;提出确定遗憾值限定系数上限和下限的方法,允许决策者调节鲁棒水平,选择多种供应链网络结构;通过模型分解与协调,设计了供应链节点配置的禁忌搜索算法。算例的计算结果表明了禁忌搜索算法具有良好的收敛特性,以及在处理大规模问题上的优越性;同时也反映了利用鲁棒优化模型进行供应链网络设计,可以有效规避投资风险。  相似文献   

12.
传统的关于供应链牛鞭效应的研究,仅关注供应链上游成员间(供应商、制造商或零售商)的协调运作,而忽略缺货发生后顾客缺货反应对供应链动态性的影响。本文利用高层级Petri-net对包含两个制造商、两个零售商的供应链系统进行建模与仿真,定量地研究不同的缺货强度下顾客缺货反应对两条相互竞争的供应链牛鞭效应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顾客缺货反应对缺货品牌及其竞争品牌的牛鞭效应均存在显著影响,但各种缺货反应对牛鞭效应的影响程度有所差异,且供应链中断强度(主要体现为发生缺货的品牌市场份额以及缺货持续时间)亦对牛鞭效应产生显著影响。我们建议不同产品类型(对应不同的顾客反应组合)的管理者根据品牌的市场占有率、缺货持续时间等因素对不同类型的顾客进行购买行为的引导,以缓解牛鞭效应并保持市场份额。  相似文献   

13.
分销网络优化模型及算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优化网络结构,寻求最佳配送策略,最终找出成本最小的供应链,针对需求拖动式供应链中,多供应商、多产品、多客户分销配送网络的优化设计问题,在考虑需求分配的情况下,提出了分销配送网络的优化模型。为了求解优化模型,提出了基于混合遗传算法求解混合0-1整数规划问题的算法,它是用遗传算法搜索0-1变量的最优解,将其他算法融入遗传算法中,对非0-1变量进行求解的一种算法。最后通过两个算例进行了仿真实验,初步验证了优化模型和算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4.
European food retailers have increased their scale and scope while concentrating sales into large stores. Strategic implications include the need for scale to compete and organisational relationships to move from supply push to demand pull retailing. Consequences are different for private label and for branded manufacturers, who must respond to the demands of retail supply chains whilst retaining control of product development. Further concentration in both sectors is likely. Consumers are more mobile, but more captive to the retailer in store. Public policy makers are challenged to find new measures of retail power and both allow for innovation and ensure equitable shopping opportunities.  相似文献   

15.
本文针对两个制造商和一个零售商构成的产品服务供应链,以制造商提供服务为视角,研究了产品服务能力竞争问题。运用Stackelberg动态博弈,分别从制造商Stackelberg、零售商Stackelberg和垂直纳什三种不同权利结构情形,求解了供应链成员企业的均衡策略。通过分析服务成本与不同渠道权利结构下均衡结果之间的变化关系,提出能够满足不同客户需求特征的产品服务能力竞争策略。结果表明,当价格与服务能力水平都比较低时,RS价格领先型策略能够满足实惠型客户需求;当服务能力水平比较高时,VN服务领先型策略能够满足经济型客户需求;当价格比较高时,MS产品领先型策略能够满足专业型客户需求;当价格与服务能力水平都比较高时,产品服务融合策略能够满足品质型客户需求。最后,结合批发价格、服务能力水平、零售价格与服务成本之间的数值变化关系,分析了产品服务能力竞争策略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6.
在新零售模式下,本文针对双渠道生鲜供应链,考虑供应商与传统零售商之间的物流合作以及在此基础上的价格整合情形,基于消费者效用理论,综合考虑价格和产品新鲜度对消费者购买决策的共同影响,建立整合前后的定价和协调模型,采用线性补偿契约与收益共享契约进行协调,得到相应的最优协调策略。通过最优决策量数值模拟,对比分析三种不同程度渠道整合情形下生鲜供应链个体以及供应链系统的最优定价决策以及最优利润水平。研究发现:线上线下的物流合作会使对线性补偿量具有强势决策权的传统零售商在利润分配中占优;在进行物流整合的基础上,各供应链成员是否应开展价格整合,取决于消费者对产品时效性要求的高低以及其自身的讨价还价能力;对系统来说,渠道整合可以扩大消费者群体,提高供应链的总利润。  相似文献   

17.
Abstract

Retail networks are striving to achieve competitive advantage by increasing value through loyalty and efficiency with a focus on service operations. As sales promotions have become an integral part of the retail supply chain planning, customer behavioural aspects based on loyalty and service operations have been challenged greatly. Subsequently, management capabilities, such as planning and timely replenishment, have become complicated tasks for many retail store managers. This study develops a model integrating retail network value and efficiencies with customer behaviour and performance. We validate the model using survey data from prominent U.K. retail store customers. Our data analysis shows that both loyalty and service operation attributes have positive significant impact on customer behaviour, while the service operation mediat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loyalty and customer behaviour. This result gives a new outlook to build managerial capability based on customer loyalty and service operations. Our results specifically show that the service operation attributes will indirectly influence the customers’ buying behaviour even in the presence of loyalty attribute such as promotion schemes. This result sends a strong signal to retail supply chain managers to offer customised promotions considering local community rather than having uniform sales promotion nationwid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