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针对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频发和消费者对优质绿色农产品有支付能力的情景,以及农产品供应链成员质量安全投入存在正外部性问题。根据农产品供应链中供应商和生产商不同行为策略的支付矩阵,构建了供应商和生产商质量安全投入的演化博弈模型,并对模型各个参数进行求解分析。最后,进行了算例分析。结果表明:农产品供应商和生产商的质量安全投入策略与双方质量安全投入的成本收益转化率密切相关,系统演化均衡随着双方质量投入成本收益转化率而不断变化。针对农产品供应链质量投入中存在"搭便车"问题,政府惩罚力度达到某一阈值才能促使供应商和生产商同时进行质量安全投入。研究结果对政府惩罚策略的制定和供应链成员质量安全投入具有一定的启示。  相似文献   

2.
现有供应链网络自发形成的数据共享模式存在诸多弊端,区块链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为供应链网络数据共享提供了新路径。通过引入区块链技术,构建政府与供应链网络上下游子群三方演化博弈模型,分析三方策略的动态演化过程及其博弈均衡策略,并进行仿真分析。结果表明:首先,在区块链技术赋能下,三方初始意愿强弱对形成最终稳定均衡状态具有显著影响,有助于提高供应链网络数据共享效率。其次,提高数据共享激励和惩罚力度能够提高上下游子群数据共享意愿,而降低数据共享边际成本和投机收益可有效抑制上下游子群机会共享。再次,当激励力度大于临界值时,政府宽松监管,上下游子群倾向于数据共享;当而惩罚力度小于临界值时,政府严格监管,上下游子群也会选择机会共享策略,此时区块链监管失效。最后,监管成本越低、社会正负面效应作用越显著,政府部门越倾向于在监管中持续发力。通过对供应链网络上下游子群和政府部门三方协同机理分析,为新发展格局下供应链网络数字治理提供了理论支撑和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3.
针对中小企业的环境污染问题,供应链核心企业参与治理已成为一条重要路径。为分析政府作用于核心企业实现中小企业污染共治的策略选择,揭示环保刚性约束下中小企业污染问题对各主体的影响,本文构建政府、核心企业及中小企业的三方演化博弈模型,系统分析了奖惩机制下的策略演化过程。在此基础上,分析了限产力度、激励补贴效果、惩罚等参数对演化结果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政府倾向于采用激励补贴策略,核心企业在策略选择上对激励更为敏感,中小企业对惩罚更为敏感。限产对核心企业及中小企业的影响效果不同,较低的限产力度无法影响核心企业的策略选择,反而加重中小企业的负担。只有将供应链环保激励与限产策略协同推进,才能有效实现核心企业参与中小企业污染共治。  相似文献   

4.
食品供应链中质量投入的演化博弈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频频出现的食品安全事件,以及食品供应链质量投入的外部正效应问题,建立了供应商与制造商食品质量投入的演化博弈模型,并进行求解分析。结果表明:食品供应商与制造商的质量投入策略与双方质量投入产出比密切相关,当双方质量投入产出比不断变化时,出现多种演化稳定均衡。如果"搭便车"行为从对方质量投入中获得的收益很大,则供应商或者制造商进行质量投入的积极性会大大降低。政府进行调控,对于"搭便车"行为进行惩罚,迫使供应商或制造商进行质量投入,对于质量投入产出比较小的供应商或制造商给予补贴,激励他们进行质量投入,增大食品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5.
政产学研协同创新是实施创新驱动,推动国家和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然而企业牵头、高校参与的协同创新机制存在弊端。鉴于此,本文构建了政府引导、高校牵头、企业参与的协同创新三方演化博弈模型,分析了政产学研三方在协同创新过程中的策略选择,并用仿真分析研究了政产学研协同创新策略选择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政府、企业和高校受彼此参与意愿的影响程度不同;政府不同的激励机制对企业和高校的影响存在差异;企业对惩罚力度和收益分配更加敏感。  相似文献   

6.
基于当前装配式建筑产业供应链的管理协同模式对于整体工程施工的工期及成本产生的影响,在供应商间信息不共享的二阶供应链系统模型中,研究不同维度下时间惩罚系数的设立对装配式建筑多源供应链的影响。从提高装配式建筑多源头供应链协同的角度,提出了时间强度惩罚模型,通过设置严重时间横向惩罚系数,激励供应商主动做出与供应链成本最优决策一致的交付决策,从而实现供应链最优供给。数值分析表明,在供应链中只有同时含一般时间惩罚和严重时间横向惩罚时,总承包方才能通过调节惩罚系数促使各供应商愿意选择与集中决策下供应链的最佳供货时间一致的到货时间,从而实现供应链的成本最小化。  相似文献   

7.
为破解不完全信息下平台电商的信用“监管困局”,本研究在平台电商、消费者与政府三元主体联动关系的基础上,分别构建政府动态惩罚机制与激励机制下平台电商与消费者的演化博弈模型,并分析平台电商与消费者之间策略选择的影响因素及演化路径。研究表明:在政府监管下,平台电商与消费者通过长期的反复博弈、调整的过程,最终博弈系统演化轨迹呈逐渐收敛的趋势。具体而言,政府动态惩罚机制下,当政府惩罚力度逐渐增加时,平台电商倾向于选择“自律”策略;政府动态激励机制下,当政府对平台电商的激励逐渐增加时,平台电商倾向于选择“自律”策略。更为重要的是,当政府的惩罚力度大于激励政策力度时,政府实施惩罚性政策但没有激励政策的效果要优于政府实施激励政策但不实施惩罚性政策的效果。而当政府的惩罚力度小于激励政策力度时,政府实施激励政策但不实施惩罚性政策的效果与政府实施惩罚性政策但没有激励政策的效果几乎接近。由此可见,政府应将惩罚机制与激励机制相结合适度监管,以此追求信用监管的动态平衡。另外,消费者对平台电商的声誉评价具有两面性:当消费者对平台电商声誉评价越高时,平台电商倾向于选择“自律”策略;而消费者对平台电商声誉评价越低,平台电商反而倾向于选择“不自律”策略。  相似文献   

8.
鉴于当前中国能源应急协同过程中暴露出的临时性和过度依赖政府的问题,构建了两种情况下政府和能源供应链企业的应急协同模型,一种是仅有当期应急协同资源投入,一种是有先期和当期两种应急协同资源投入。通过对两种情况的建模以及结果的比较分析,表明两种情况下政府和能源供应链企业的最优协同参与度一样,且受到边际协同收益及补偿力度等参数的影响;政府的补偿力度与能源供应链企业的应急协同参与度正相关,政府的协同参与度与能源供应链企业的边际协同收益负相关;应急协同资源投入与政府的协同参与度正相关,应急协同资源投入与政府的补偿力度正相关;高效的日常应急资源投入有利于提高当前能源应急协同收益,反之亦然。通过算例分析,对研究结果进行直观验证和说明。建议政府和能源供应链企业应加快建设常态化的应急管理体系;政府和能源供应链企业应权责分明,合理分工;加快构建能源应急补偿机制,调动能源供应链企业应急积极性,使其承担更多的责任,以此提高能源应急协同效率。  相似文献   

9.
逆向供应链的演化博弈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申亮  王玉燕 《管理评论》2009,21(1):124-128
本文研究了供应链中供应商企业关于实施逆向供应链(RSC)的演化博弈模型。考虑供应链中分别存在开放型与保守型两类供应商的决策情况,在市场机制下,只有当供应商实施RSC获得的额外收益大于0时.供应商才有积极性实施RSC;当供应商对RSC消极对待时,政府只有通过宏观调控:对不具有污染权的供应商采取惩罚机制迫使其实施RSC,而对具有污染权的供应商政府只能借助补偿机制诱导供应商实施RSC。最后,文章通过数值分析证明了结论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10.
随着公众在基础设施PPP项目实施过程中的作用显著提升,针对如何发挥公众在基础设施PPP项目绩效提升中的重要作用,本研究构建了政府激励、社会资本提升、公众参与的基础设施PPP项目绩效协同提升演化博弈模型,构建了考虑绩效提升目标区间的社会资本利益分配模型,并通过仿真分析探究了三方协同提升绩效的行为策略选择及其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任一方行为策略选择及其演化路径均与其他博弈主体的行为策略紧密相关,且它们对彼此初始策略的影响存在差异;公信力提升、上级部门奖励等收益、罚金对政府的激励行为具有正向作用,而政府的激励成本对政府的激励行为具有负向作用;提升绩效获得的收益与罚金对社会资本具有正向作用;参与绩效提升获得的收益对公众的参与行为具有正向作用,社会资本进行绩效提升获得的收益对公众的参与行为具有负向作用;社会资本的利益分配与目标范围、奖励因子和惩罚因子等参数息息相关,且随着绩效目标范围的增大,社会资本的利益分配逐渐减小。研究成果有利于丰富和完善项目绩效管理理论,为政府出台相关政策、设计PPP项目绩效提升机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技术和消费的“双升”加快了新零售服务供应链的形成和产生,同时也通过驱动其质量系统的协同改进及动态演化实现持续的发展。本文从创新驱动质量的动态视角,分析创新驱动下新零售服务供应链中多主体协同质量改进的运行机制和动态演化过程,运用演化博弈方法分析构建多主体协同的动态演化博弈模型,以此分析新零售服务供应链协同质量改进中各参与主体的博弈策略选择,并利用雅克比矩阵判断其策略稳定性。研究表明:在多元参与主体利益诉求得到满足的前提下,多主体协同质量改进能够保持系统稳定状态;多主体间的质量势差与协同质量改进稳定性呈现出反比关系;良好的质量协同效应、独立的内部监督机制等能有效的促进协同质量改进系统稳定。  相似文献   

12.
考虑政府监管下的正式契约与非正式组织监管下的隐形契约对集群企业间创新合作的约束作用,运用演化博弈方法,建立政府、非正式组织与集群企业的非对称博弈模型,分析了三方参与主体的演化稳定策略,并运用数值仿真分析进一步验证博弈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无论是政府的正式规章制度还是非正式的集群隐形契约,都能够对集群企业的合作创新产生良好的约束作用,其中正式规章制度相较于隐形契约的约束强度更大,并且在集群发展初期对集群企业间的创新合作行为起到重要约束作用,而隐形契约对集群企业的约束效果更加稳定持久。通过探究集群企业创新合作的行为过程,进一步了解产业集群的监管与约束机制,以推动我国产业集群的转型升级,引导集群企业间的创新合作,增强我国产业发展的核心竞争力。  相似文献   

13.
本文通过构建由地方政府、企业和消费者组成的绿色技术创新系统演化博弈模型,分析了不同现实情形下系统的均衡策略演化过程,并借助系统动力学实验方法进一步研究了相关因素对系统均衡的影响。研究发现:(1)在绿色技术创新演化博弈系统所有可能的均衡策略中,只存在三个稳定的均衡策略,即地方政府、企业和消费者的策略分别为(市场规制,不绿色技术创新,购买传统产品)、(市场规制,绿色技术创新,购买传统产品)、(市场规制,绿色技术创新,购买绿色产品)。(2)企业绿色技术创新品牌收益和消费者绿色产品消费的经济收益是影响博弈演化系统最终向不同稳定均衡策略演进的主要因素。(3)在第一种均衡状态下,产品的基础价值、绿色偏好收益、绿色消费意识和产品价格等是影响消费者购买绿色产品的主要因素;在第二种均衡状态下,政策收益、规制成本及产品市场需求量是影响政府采取市场规制策略的主要因素;在第三种均衡状态下,绿色技术创新补贴系数、市场规制强度和企业绿色技术创新品牌收益是影响企业采取绿色技术创新策略的主要因素,且各影响因素对博弈主体策略选择的方向和边际的影响均存在较大差异。上述结论将为进一步完善绿色发展理论提供参考,也为构建市场导向的绿色技术创新体系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4.
基于演化博弈的区域高耗能产业退出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耗能产业的退出是通过产业结构调整提高区域经济系统能效的基本途径,高耗能产业的退出是一个基于地方政府与相关企业间的演化博弈过程。本文运用演化博弈的基本原理,构建了区域高耗能产业退出机制,着重分析了影响各方博弈主体策略选择的因素,构建了不同策略下参与主体双方的支付函数,并建立相应的复制动态方程,寻求演化稳定策略。  相似文献   

15.
供应链式产业集群具备集群和供应链特性,这类集群的技术创新活动存在两种类型:供应链上下游企业创新活动和供应链间企业创新活动。从技术创新视角出发,将集群创新过程分成研发阶段和产出阶段,并引入技术溢出系数、研发资金、技术创新成功概率等变量,用动态博弈方法分别对供应链上下游企业及供应链间企业的技术创新进行分析,推导出企业利润均衡函数,最后得出如下结论:①供应链上下游企业不创新或同时创新的情况下,双方将共享利润;②由于存在技术溢出现象,供应链内某一企业进行创新,该企业及其上下游企业利润都将提高;③供应链内上下游企业采取合作创新的利润大于未创新和独立创新情况下的利润;④供应链核心企业间的竞争激烈,链间技术溢出程度变小,不创新的企业市场份额将降低,利润减少。  相似文献   

16.
低碳经济下企业的运作模式已由传统的资源-产品二维交易演化为资源-产品-碳排放权的三维交易模式,因此对三维交易模式下企业协同减排的研究变的越来越重要。本文利用Stackelberg博弈理论探讨了销售商驱动情景下低碳再制造闭环供应链分散决策模型、集中决策模型、合作减排模型的运作规律,分析研究了低碳产品市场和废旧产品市场中低碳产品销售价、交易价格、低碳废旧产品回收价格等重要变量和节点企业期望效用及整个链条期望效用的变化规律。并通过数值算例与灵敏度分析,分别对三种博弈关系下低碳产品的碳排放量、消费者的敏感系数、碳交易价格的变动带来的销售商和制造商的期望效用及销售价、批发价带来的影响进行了分析。研究显示:与非低碳化相比,低碳化下制造商和销售商的期望效用均提高;风险规避程度、碳排放交易价格、碳排放量及消费者对低碳产品的敏感系数的提高均降低了期望效用,同时市场占有率随之减少。研究验证了低碳再制造闭环供应链模型的有效性及实用性,彰显了模型的经济与管理启示。  相似文献   

17.
已有研究将发达国家高比例的企业专业化归因于其长期发展形成的强制度环境,那么,弱制度环境下的新兴国家如何推动企业采取专业化发展方式?现实中,中国一些地区(如深圳、广州)已表现出明显的专业化倾向,原因在哪?文章基于环境依赖视角探讨新兴国家的企业专业化问题,通过对深圳的三家专业化企业进行多案例研究,旨在识别该地区影响企业采取专业化发展方式的情境框架,并分析具体的影响机制。研究发现:(1)识别了支持型营商环境、高度市场化、敏捷供应链构成的企业战略选择情境框架。受到改革开放政策、内地庞大市场容量、近港区位优势和全价值链分工等外力作用,以及营商环境、市场环境、供应链之间相互作用内生关系影响,形成了螺旋演进式的情境正向优化模型。(2)外部情境会引致企业固化甚至暂时锁定在专业化战略上。支持型营商环境产生资源集聚效应,高度市场化引导行业分工出现,敏捷供应链形成专业化固化效应。研究解释了新兴国家为何会出现专业化比例提高现象,从情境构建角度拓展了企业战略选择的环境依赖理论,对新兴国家的产业政策调整和企业战略选择实践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将共性技术研发模式划分为市场机制模式、学研参与模式与政府参与模式,借鉴Stackelberg主从博弈思想,构建共性技术供给企业A、商业开发企业B及政府间的博弈模型,对三种研发模式下研发企业各自的最优研发努力水平、最优研发预期收益及政府最优补贴、政策引导等问题进行了分析比较。研究表明:除政府参与模式严格优于学研参与模式之外,共性技术研发模式选择需厘清各研发模式占优的关键因素及影响机理;三种研发模式下政府、企业A、企业B预期收益及研发企业A、B的努力水平受到共性和个性因素的影响,共性技术研发协同度是重要的影响因素;政府应通过补贴和政策引导支持共性技术研发,就政府补贴分配比例而言,技术弹性较大时政府应分配给企业A较大补贴比例,利润分享系数较大时政府应分配给企业B较大的补贴比例。最后,从研发模式选择、促进研发主体参与及政府精准施策等方面提出促进共性技术研发的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19.
Based on the environment-strategy performance perspective and dynamic capabilities framework, we develop a theoretical model and hypotheses specifying how supply chain collaboration as a response to environment context factors – competitive intensity, supply uncertainty, technological turbulence and market turbulence, using a lean and agile strategy may influence firm performance. We test the model using partial least square 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ling on data collected from a field survey with responses from 152 manufacturing firms representing a variety of industries. Empirical findings generally support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ollaboration and firm performance using a lean and agile strategy. Also, for firms in industries that face environments characterised by high supply uncertainty and competitive intensity with, technological turbulence, the study finds evidence of a direct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se environmental factors and supply chain collaboration. The findings provide an initial strategic response framework for appropriately aligning a lean and agile supply chain strategy through collaboration with environment context factors to achieve firm performance improvement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