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孙静 《中国民族博览》2017,(12):166-167
工笔花鸟画是我国传统绘画作品的重要部分,其发展历史漫长,从战国开始就有了它的踪迹,唐代自成一门.到了宋代,工笔花鸟画这一绘画形式达到了鼎盛时期,以黄氏画派和院画最为著名.宋代工笔花鸟画表现出的安静闲适的意境对后世影响深远.当今社会在全球化形式的推动下,工笔花鸟画不仅传承了宋代的构图形式,也渐渐融入了西方绘画的色彩,传统绘画技术与西方绘画技术交织相融,激发出独特的创作特色.本文将论述宋代工笔花鸟画对当代画作传承的影响,总结当代工笔花鸟画对宋代工笔花鸟画的改革和创新,传承和发扬工笔花鸟画的艺术特色.  相似文献   

2.
工笔花鸟画是我国传统绘画作品的重要部分,其发展历史漫长,从战国开始就有了它的踪迹,唐代自成一门。到了宋代,工笔花鸟画这一绘画形式达到了鼎盛时期,以黄氏画派和院画最为著名。宋代工笔花鸟画表现出的安静闲适的意境对后世影响深远。当今社会在全球化形式的推动下,工笔花鸟画不仅传承了宋代的构图形式,也渐渐融入了西方绘画的色彩,传统绘画技术与西方绘画技术交织相融,激发出独特的创作特色。本文将论述宋代工笔花鸟画对当代画作传承的影响,总结当代工笔花鸟画对宋代工笔花鸟画的改革和创新,传承和发扬工笔花鸟画的艺术特色。  相似文献   

3.
传统的中国工笔花鸟画色彩学习,讲究的是"随类赋彩",也就是根据物体的固有色来描绘。其外,是通过对古代名画家优秀作品的临摹,以及在大自然的写生中得到体会和认识。20世纪80年代初期,不少学者和学生到西方国家留学,带回了西方设计色彩的理念,从而影响和开拓了我国工笔花鸟画色彩表现的新时代。因此,工笔花鸟画从注重传统的中国画笔墨转向为注重色彩的表现。目前,我国的艺术院校美术学科,均以物体写生和创作课程作为色彩学习的途径。本文从工笔花鸟画色彩构成的和谐美和配色的色彩计划等方面,从新的角度领域,探索工笔花鸟画创作色彩构成高度美感的和谐配色。  相似文献   

4.
传统的中国工笔花鸟画色彩学习,讲究的是"随类赋彩",也就是根据物体的固有色来描绘.其外,是通过对古代名画家优秀作品的临摹,以及在大自然的写生中得到体会和认识.20世纪80年代初期,不少学者和学生到西方国家留学,带回了西方设计色彩的理念,从而影响和开拓了我国工笔花鸟画色彩表现的新时代.因此,工笔花鸟画从注重传统的中国画笔墨转向为注重色彩的表现.目前,我国的艺术院校美术学科,均以物体写生和创作课程作为色彩学习的途径.本文从工笔花鸟画色彩构成的和谐美和配色的色彩计划等方面,从新的角度领域,探索工笔花鸟画创作色彩构成高度美感的和谐配色.  相似文献   

5.
花鸟画是中国画中的一种,以花、虫、鸟为描绘对象,通过"工笔""写意""兼工"三种画法来展示花卉鱼虫的姿态和意境。宋代是花鸟画的成熟和鼎盛时期,临摹宋代花鸟小品是学生学习中国花鸟画的重要途径。在临摹教学中,教师要着重注意范本的挑选,要引导学生工写结合,达到"淡妆浓抹总相宜"的作画效果。  相似文献   

6.
花鸟画是中国画中的一种,以花、虫、鸟为描绘对象,通过"工笔""写意""兼工"三种画法来展示花卉鱼虫的姿态和意境。宋代是花鸟画的成熟和鼎盛时期,临摹宋代花鸟小品是学生学习中国花鸟画的重要途径。在临摹教学中,教师要着重注意范本的挑选,要引导学生工写结合,达到"淡妆浓抹总相宜"的作画效果。  相似文献   

7.
历史渊源的中国工笔花鸟画,从起初的存在但不受重视,到后来社会经济繁荣发展,亦或许是朝代的改变、帝王的喜好,它开始真正走上历史的舞台,接受人们的追捧.在宋代工笔小品画家们的笔下,一丝不苟的透视造型、精致的晕染设色、蕴含诗意的构图想象,都为后代的工笔花鸟小品画发展奠定了夯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8.
中国当代工笔花鸟画摆脱了传统花鸟题材的局限,语言层面强调传统的精神体验而不是枯燥的临摹,传统符号在画家审美重构中重新被认知。本文重点对马远《水图》中“水”的代表性符号进行阐释,当代工笔花鸟画家秦艾、陈小琴将“水”传统符号转化更得理性和观念化,绘画题材和画面图式都有新的创新,作品呈现传统的精神脉络。  相似文献   

9.
工笔重彩从传统中来,有着悠久的历史,花鸟画的"折枝"构图始创于唐代边鸾,影响久远,而平面构成形成于现代,是西方的艺术理念。现代重彩画家对新的造型语言体系创建,主要是借鉴西方平面构成艺术完成的,利用平面构成的构图法则在二维平面布局设计,形成新的图形,突出绘画的视觉冲击,和强调形式美。点、线、面在重彩花鸟画中也被重新打磨组合,巧妙地在画面中形成新的艺术语言,画家们在重彩花鸟画中的探索是永不止步的。  相似文献   

10.
中国当代工笔花鸟画摆脱了传统花鸟题材的局限,语言层面强调传统的精神体验而不是枯燥的临摹,传统符号在画家审美重构中重新被认知。本文重点对马远《水图》中"水"的代表性符号进行阐释,当代工笔花鸟画家秦艾、陈小琴将"水"传统符号转化更得理性和观念化,绘画题材和画面图式都有新的创新,作品呈现传统的精神脉络。  相似文献   

11.
工笔重彩从传统中来,有着悠久的历史,花鸟画的"折枝"构图始创于唐代边鸾,影响久远,而平面构成形成于现代,是西方的艺术理念。现代重彩画家对新的造型语言体系创建,主要是借鉴西方平面构成艺术完成的,利用平面构成的构图法则在二维平面布局设计,形成新的图形,突出绘画的视觉冲击,和强调形式美。点、线、面在重彩花鸟画中也被重新打磨组合,巧妙地在画面中形成新的艺术语言,画家们在重彩花鸟画中的探索是永不止步的。  相似文献   

12.
满族中年画家金鸿钧,北京市人,1962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系,师承著名画家田世光、俞致贞先生,现在该系任教。金鸿钧专攻工笔重彩花鸟画。他既受过严格的写生训练,又学得宋元花鸟画的优良传统,更广泛吸收日本和西方的构图技巧,形成了自己的新风格。他的《万紫千红》(1978年曾被选入联合国举办的中国现代绘画展)一画,正显示出了这种新画风的美感。  相似文献   

13.
文章通过对中国绘画色彩历史的研究,梳理历代花鸟画色彩的发展变化,立足于中国传统哲学和美学的标准上,探讨现当代工笔花鸟绘画在“随类赋彩”这一古代中国画艺术理念中的实践与发展层面上,与传统美学观点和现代艺术观点相结合,由“随类赋彩”衍生了“随意赋彩”理念,为的是让今天的艺术实践者在进行艺术创作的时候,扩大色彩运用的空间,而又不背离中国画的美学特征,更好地表现这个时代赋予我们的感受,体现这个时代的艺术精神。  相似文献   

14.
中国具有悠久的发展历史,深厚的文化底蕴在发展中形成了自身独有的文化表现载体,其中,国画花鸟创作就是极具中国味的艺术载体之一,在中国绘画表现体系中具有极为重要的地位。在国画花鸟创作写生表现上,主要掌握的是创作者对不同事物的感悟,花鸟画表现中的传统写生形式可以划分为工笔花鸟写生、白描花鸟写生等,绘画创作者主要是通过自身的观察,进而在纸张上创造表现出极具神态特征的形象内容。由此,本文以"国画花鸟创作写生方法及创作探究"为研究视角,希望通过本文研究,提升国画花鸟创作表现的整体水平。  相似文献   

15.
在我国传统陶瓷绘画艺术中,花鸟画的概念甚是广泛,除了表意花卉以及禽鸟之外,同时也涵盖了走兽和鱼虫以及树木等多种元素,人们习惯于将上述题材概括为花鸟画,其拥有着浓郁的民族特色。青花瓷花鸟画归属于花鸟画范畴内,和其他种类的花鸟画进行详细比对后可看出,青花瓷花鸟画装饰手法别具一格,并且题材多种多样,其在世界陶瓷历史上始终占据着至关重要的位置。本文将立足于实际角度,对明青花花鸟画的艺术特征予以详细分析和阐述。  相似文献   

16.
苗族题材工笔人物画作为少数民族题材工笔画的一个重要分支,对中国工笔人物画具有启示意义和借鉴作用.苗族服饰图案在纹样取材和民族文化的表现上具有艺术性,当代工笔人物画中苗族服饰元素具有装饰性色彩、趣味性造型、平面性构图的审美意趣.同时阐述苗族题材工笔人物画发展应从个性化的形象、光与明暗、虚实变化这三个方面展开.  相似文献   

17.
苗族题材工笔人物画作为少数民族题材工笔画的一个重要分支,对中国工笔人物画具有启示意义和借鉴作用。苗族服饰图案在纹样取材和民族文化的表现上具有艺术性,当代工笔人物画中苗族服饰元素具有装饰性色彩、趣味性造型、平面性构图的审美意趣。同时阐述苗族题材工笔人物画发展应从个性化的形象、光与明暗、虚实变化这三个方面展开。  相似文献   

18.
花鸟画自我国唐朝成为一门独立的画科,历经多年的发展,至宋代时期,我国花鸟画进入了鼎盛时期。宋人花鸟画不仅像明清时期重视意趣,更多是注重理法,且在描绘上更注重对自然美的描绘。在画面的主体位置放置花卉或是鸟类,借助空白对藏露、开合及疏密之间的关系进行处理,通过简约大气的布局呈现出多种多样的意境之美。  相似文献   

19.
50一个画家要深入到人民详众中去,体察人民的喜怒好恶.要培养自己具有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生活的饱满感情。怀着对祖国一草一木的暖恋之情深入f]]大自然的花鸟生活中去,在生活中发现美,汲取创作的养分;在生活中体验生活眼酿意境· 生活是丰富多彩的,有许多是前人多次表现过的传统题材,只要我们深入体验,发现其新的意境,那么老题材也可以画出新意趣。画家的话一传统题材的新意趣——满族画家金鸿钧的工笔花鸟画@金鸿钧~~  相似文献   

20.
当代工笔人物画伴随着艺术的发展和艺术理念的更新,以多样的装饰性艺术语言冲击着人们对工笔人物画的传统印象.在色彩、造型等方面给人们带来审美愉悦,使当代工笔人物画独具浓厚装饰性.装饰性作为一种风格而存在于当代工笔人物画中,丰富着工笔人物的绘画语言.我们应当积极吸收和借鉴其他艺术有益的方面,不断地创新和发展,为当今工笔画注入了新的活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