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传统作文教学长期存在学生怕写、教师怕改的现象。其原因主要有: 1、学生作文读者少。主体写作、评改意识差。除极个别典型之作外,学生精雕细琢的作文向来只有老师一个读者,教师凭借个人意志掌握着评改的生杀大权。学生普遍产生“为改而写”的错觉.把作文当作被动的负担交卸,因而缺少自评自改的能力和主体意识,只重分数不重评改,评改的效用得不到发挥。  相似文献   

2.
作文评改是作文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作文指导的延伸、扩展和补充。“传统作文教学重指导、轻评讲。现在我们提倡写作指导粗一点,时间少一点;习作讲评则要细一点,时间要充分。”(《课标解读》)因此.在习作教学的过程中,我们把作文评改放在重要的位置.打破传统作文评价主体单一、评改过程封闭的旧模式。构建了“美文欣赏——范文引路——拙文导改——自改互评——改后师评”的小学作文多元互动评改课堂教学模式,以评价主体多元互动,评价过程开放发展,评价功能激励性.评价语言多样化等原则.引导学生在不断的习作修改之中发现修改带来的变化,体验修改带来的成功,享受修改带来的乐趣,从而提高学生作文能力。  相似文献   

3.
多元互动式作文评改,是指在教师精心、全面地指导下,学生个人自我评改和同伴互助评改相结合,同学互助评改和全班交流评改相结合,学生评改和家长评改、教师评改相结合的作文评改模式。这种模式既做到精批细改,一题多改,互批自改,评改互赏,还可以做到作文评改迅速及时,极大地缩短了信息的反馈周期,提高了作文教学效率,同时创设和营造了学生自主参与的环境,为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激发了学生写作的热情,逐步教会了学生自改作文本领,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相似文献   

4.
作文教学的难点之一就是评改。只练不改不评,达不到训练目的:抽查评改。又不利于全体学生的均衡发展;全批全改,对教师是一种负担,且主要工作由教师承担,缺乏学生自己的活动,效果欠佳。近年来,有不少同仁提出了各式各样的评改方法,给作文评改提供了一些新思路。在此.笔者根据多年的教学实践,在实施素质教育和合作学习理论的基础上,归纳一种作文评改的创新做法——合作型作文评改法。  相似文献   

5.
作文评改是作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搞好作文评改是提高学生写作的一条重要途径。我们在搞自能作文教学改革巾把倡导自批自改、评价文章作为一项重要能力来培养。那么,怎样摸索出一套科学合理、切实可行、快速高效的作文评改方法,就一直是我们课题组关注的重点。  相似文献   

6.
叶圣陶先生说:“改’与‘作’关系密切、‘改’的优先权应属于作文的本人。”可是,传统的作文教学要求:对于学生的作文,教师要精批细改。目前,许多学生家长和学生仍以这种标尺要求教师。遗憾的是,这把衡量作文教学的“标尺”实际上是套在作文教学上的枷锁,既约束老师,又危害学生。请再听听叶圣陶先生的谆谆告诫吧:“学生作文教师改,跟教师命题学生作一样,学生都处于被动地位,能不能把古来的传统变一变,让学生处于主动地位呢?”秉承叶老的教导,笔者从作文教学的实际出发,找到的答案是:让学生批改,把作文的批改权交还学生;教师应该指导学生积极发挥在作文评改中的主体作用,让学生直接参与评改,并从中体会“文章不厌百回改”、“精自改中来”的真味。  相似文献   

7.
批改是作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语文老师最头疼的就是作丈的批改了,往往花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却得到“学生写,老师改,写完改完一边甩”这样的结果。因此,要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改进作文的评改方法已势在必行。在这几年的作文教学实践中,我们结合本校作文课题研究,尝试运用新的理念对作文评改方式进行改革,努力探索出了一条既能减轻老师负担,又能提高学生作丈水平的路子,那就是变“教师改”为“学生改”。  相似文献   

8.
作文评改其目的是为了了解学生的习作情况,它是作文指导的继续,也是作文讲评的基础,是作文教学的重要环节。在传统的作文教学过程——“导、写、改、评”中,教师包揽了其中的三个环节,尤其是批改作文这一环节的工作占去了教师大量的时间与精力,极大地束缚了教师的手脚,而学生往往很少注意教师的评改。这一传统的作文评改方法,即使教师投入多,  相似文献   

9.
长久以来,语文教学中那种无视学生主体作用、缺乏学生积极参与的作文评改模式,不仅严重挫伤了学生的写作积极性,而且让教师本身深受其害,苦不堪言。为了扭转和改善这种状况,文章根据"小组合作学习"、"研究性学习"等理论,结合当前高中作文评改的现状及高中学生特点,探索并总结出一套切实可行的高中作文互评互改方法,让学生真正参与到作文评改的全过程中,使作文评改真正收到实效。  相似文献   

10.
作文教学的难点之一就是评改。只练不改不评,达不到训练目的;抽查评改,又不利于全体学生的均衡发展;全批全改,对教师是一种负担,且主要工作由教师承担,缺乏学生自己的活动,效果欠佳。近年来,有不少同仁提出了各式各样的评改方法,给作文评改提供了一些新思路。在此,笔者根据多年的教学实践,在素质教育和合作学习理论的基础上,归纳一种作文评改的创新做法——自主合作的作文评改方法。  相似文献   

11.
长久以来,语文教学中那种无视学生主体作用、缺乏学生积极参与的作文评改模式,不仅严重挫伤了学生的写作积极性,而且让教师本身深受其害,苦不堪言。为了扭转和改善这种状况,文章根据"小组合作学习"、"研究性学习"等理论,结合当前高中作文评改的现状及高中学生特点,探索并总结出一套切实可行的高中作文互评互改方法,让学生真正参与到作文评改的全过程中,使作文评改真正收到实效。  相似文献   

12.
传统的作文教学是“学生作文,老师改文”。教师是作文评改的主体,一度盛行的“精批细改”,使教师陷入作文批改的“苦海”,而学生对“满纸红”从心生厌倦然后漠视。事实证明,这种“苦行僧”式的传统作文教学事倍功半,是学生作文水平提高缓慢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3.
叶圣陶先生曾对“学生作文老师全批全改”这种传统作文评改方法一针见血地予以批评:“学生作文教师评改.跟教师命题学生作文一样,学生都处于被动地位。”而效果呢?叶老亦曾说过:“我当过教师,改过学生的作文不计其数,得到一个深切的体会——徒劳无功。”新课标倡导“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新的教学理念要求我们必须对传统的作文评改方式进行改革,学生应该是整个写作活动的主体,既是写作的主体,也是评改的主体。因此,作文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积极主动参与评改是非常重要的。为有效引导学生参与作文评改实践活动,我用了近3年的时间,开展了《学生自主评改作文教学模式探究》课题的实践研究,下面是我的具体做法和体会。  相似文献   

14.
师生互动进行作文评改,一改传统作文评改教师批改学生看、教师讲评学生听,学生始终处于被动地位的局面。实践证明,它是一种符合新课改精神、能够切实提高作文教学效率的新模式。  相似文献   

15.
语文教学中的作文教学是由作文前的指导、点拨,作文中的疏导和作文后的评改构成的一个完整的教学系统,教师对作文的评改是作文教学系统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因素。系统论的观点告诉我们,整体是由要素构成的,系统的质量以要素的质量为基础。要整体提高作文教学的水平和质量,就需要对作文评改进行必要的研究.以使作文教学的整体质量得到提高。从学生的作文心理看,学生每次作文后,最急于知道的就是教师对作文情况的反馈.以从作文评改的批语中找到自我和学业的成就感。但事实上学生作文本上获得的评语往往是:语句通顺,记叙具体,条理清楚,中心明确,或者就是以上几项不够怎样,欠怎样,以及错别字太多,离题等等。久而久之,大多数学生不再关心批语,作文上交就等于画上了句号。所以,教师作文评改的批语中每句话都直接影响着学生作文的心理.关切学生作文的兴趣和信心。因此,我在作文评改中,尝试运用情感化的作文批语.使评语作为作文评改的重要手段而充分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6.
传统的作文评改方式始终以教师为主导,学生只是被动的评改对象,不参与任何评改活动。正是由于没有学生的参与,教师辛辛苦苦的精批细改往往是劳而无功,收不到预期的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效果。本文将针对此现象,通过《学生互评作文实验》论证学生互评作文有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和写作能力的提高。  相似文献   

17.
作文教学向来是语文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而作文评改又是制约语文教学发展的瓶颈。笔者从随堂听课和与教师的交谈中发现,一般作文教学的模式为“教师指导——学生写作——教师批改——教师讲评”。教师的评改往往耗费大量的心血。然而作文发下去后,学生只关注几句评语。因此.评语如不讲求技巧,不是平等沟通,学生往往心灰意冷,收效甚微。一些教师的评改大体可分为以下几种形式:  相似文献   

18.
作文评改是语文教学中的重要一环,给学生下作文评语,则是这一环节的点睛之笔。同时也是教师对学生写作热情的回应。从学生的作文心理看,学生每次作文后,最急于知道的就是教师对作文情况的反馈,以从作文评改的批语中找到自我和学业的成就感,所以,教师作文评改的批语中每句话都直接影响着学生作文的心理,关切着学生作文的兴趣和信心。  相似文献   

19.
新课程标准对小学高年级的写作要求是:养成修改自己作文的习惯,修改时能借助语感和语法修辞常识,做到文从字顺。能与他人交流写作心得,互相评改作文,以分享感受,沟通见解。在实施意见中再次提出:不仅要注意考查学生修改作文内容的情况,而且要关注学生修改作文的态度、过程和方法。要引导通过学生的自改和互改,取长补短,促进相互了解和合作,共同提高写作水平。  相似文献   

20.
叶圣陶先生说:“文章要自己改,学生学会了自改作文的本领,才能把文章写好。”《语文课程标准》中也强调学生要“养成修改自己作文的习惯”,“能与他人交流写作心得,互相评改作文,以分享感受,沟通见解”。谈到语文教学的最终目的时,叶圣陶先生还有一句名言,这就是“自能读书,不待老师讲;自能作文,不待老师改。”二者目标都是一致的,都是强调学生的作文要让学生自己改,因此我们新“课标”下的作文批改,应该把主动权还给学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