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从写作学的角度着重论述了《红楼梦》的色彩描写的深度和创造性。这主要表现在对人物居住环境和服饰的色彩描写与人物思想性格的高度切合上;表现在景物描写的色彩调配对悲剧气氛的烘托和渲染上;也表现在色彩描写与情感拧发的高度融会上。全文通过色彩描写这个侧面探究了《红楼梦》的艺术性和美学价值,指出其可供借鉴的意义和途径。  相似文献   

2.
《南都学坛》2015,(6):38-42
中国人的吃不仅是满足果腹之需,还被赋予文化和精神,是中国伦理型文化的折射和外显。"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红楼梦》中描写了无数就餐和宴请场面,涉及了许多中国饮食中的深层问题。"茄鲞"是《红楼梦》中对中国菜肴极为精致的描写,反映了中国饮食文化的精髓,也演绎着中国伦理精神的和谐观、人格平等观以及道器论。  相似文献   

3.
《红楼梦》诗词的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红楼梦》的诗词表现出人物的个性,成为小说塑造人物性格的重要手段;《红楼梦》诗词在表现艺术上着重于写实,与小说中散文描写的曲折隐晦的虚笔相交映,在诗歌写实的艺术上,小说吸取了前人的大量创作经验。  相似文献   

4.
本文从叙事学角度对《红楼梦》做出了较为深入的阐释。作者认为,《红楼梦》是中国“天人感应”文化哲学的审美化,即天书与人书的诗意融合。从这一基点出发,本文对《红楼梦》的多元视角、非情节化描写、影子描写术、超现实叙事、预言叙事、时空结构的人文色彩等叙事特点做了分析。  相似文献   

5.
误会描写是文学作品中一种常用的艺术手法。曹雪芹在《红楼梦》中成功地描写了众多人物的误会。用这种手法表现儿女痴情,写得柔肠百转。喜剧性的误会写得谐趣横生,令人解颐开怀;悲剧性的误会写得凄恻悲怆,催人泪下,显示出高超的艺术功力。清代有人认为:“《红楼梦》之  相似文献   

6.
再论《红楼梦》的细节描写商志荣细节是文学作品的血肉,没有细节就没有艺术形象,也就没有小说。恩格斯把“细节的真实”列为现实主义文学的两个基本条件之一。因此,人们常常从“真实”的角度,去讨论《红楼梦》细节描写的艺术特色,惊叹于曹雪芹那精雕细琢的艺术手腕;...  相似文献   

7.
论《红楼梦》的人物对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对话描写,是曹雪芹刻划人物最主要的方法。这不仅由于人物的对话在《红楼梦》描写语言总量中占了最重大部分,还由于作者赋予了全书四百多个人物——上至王公侯伯、贵妃宫监,下至三站六婆、市井无赖——每人以独特的个性语言,产生了“能使读者由说话看出人来”的艺术效果,确立了《红楼梦》在对话之生动方面“并不亚于世界上任何文学大师”、甚至“略胜一筹”的独步文坛的地位。毫无疑问,《红楼梦》的对话是一个很有研究价值的领域。可惜的是,历代以来,对之的研究不多,至于从微观上研究《红楼梦》对话何以这样…  相似文献   

8.
《红楼梦》典型形象塑造二题马会超,吴云"艺术家的使命就是创造伟大的典型。"①曹雪芹的《红楼梦》之所以惹人喜爱,流传不朽,其根本原因就是在于它成功地塑造了一系列崭新的典型形象;曹雪芹在典型形象塑造上有着划时代的新贡献.多角度地塑造复杂的人物性格从描写单...  相似文献   

9.
《红楼梦》中有很多体态的描写,其中醉态描写虽然不多,但出现在不同的场合、不同的人物身上,就发挥了不同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晚清小说家李伯元对《红楼梦》关于封建等级制度罪恶的描写十分熟悉。出于揭露隶卒罪行的需要,他的小说模仿《红楼梦》官场故事,运用对比、悬念、陡转、反讽等方式设置情节;借鉴《红楼梦》以底层姐妹作为反衬人物的方法,突出女性贱民惨遭官吏压迫的悲剧命运;沿用《红楼梦》贾府等级色彩鲜明的环境描写方式,体现官府的显赫地位及其带来的心理压抑。李伯元在借鉴《红楼梦》封建等级制度罪恶描写的基础上不断深化拓展,适应了晚清政治改革的启蒙需要,获得了良好的创作效果。  相似文献   

11.
《红楼梦》文本语符充满了多义性,反映了汉语语符结合的基本规律。描写、分析《红楼梦》语符的转换机制,有助于较为深入地探讨汉语语符转换的系统规律。  相似文献   

12.
谢遂联 《南都学坛》2006,26(4):42-45
《红楼梦》中的口误描写构成了一个口误系列,并不是作者偶一为之。《红楼梦》中的十几处口误的描写揭示了人物最深层的心理,作者对人类心灵最为隐秘幽微的部分的揭示达到了让人吃惊的程度。人物口误描写都出自前80回,后40回几乎没有,这也可看作是前80回与后40回的一个显著不同点。  相似文献   

13.
<正> 一史求真同志在《论<红楼梦>的人的主体意识》文中,从人是《红楼梦》的美学和历史意蕴的主要载体、主体对象,和作家及其人物的主体意识,以及“人性的深度”和人物性格,等等方面,论证了《红楼梦》的主要美学意蕴是:“在作品所创造的人物形象体系及其人的主体意识的描写中,表现出人性的纵贯历史的深广度和横贯当时现实的丰富度,从而使作品充满了人性的魅力、充满了百读不厌的美学的魅力。”这是一个值得重视的见解,它抓住了当前《红楼梦》内容争论中的关键所在和症结所在。本来,构成历史的主体是人,让会的主体也是人;文学艺术描写的对象是人,  相似文献   

14.
翻译不仅是一种跨语言的,更是一种跨文化的交际活动。《红楼梦》中曹雪芹高超的服饰描写手法和服饰对人物角色塑造以及小说情节铺陈的作用揭示了服饰是《红楼梦》中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部分,也决定了服饰翻译研究是《红楼梦》文化翻译研究的重要部分。王熙凤是《红楼梦》中服饰描写着墨最多的女性人物,对其服饰的英译研究,是《红楼梦》服饰英译研究的重要部分。  相似文献   

15.
20世纪《红楼梦》艺术形象的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学者们对于曹雪芹的典型观、人物形象所取得的总体成就、人物形象多姿多彩的“特性”及各种特殊类型典型的塑造,如“第三者”、“过场人物”、“陪衬人物”、“严父”、“慈母”及“僧尼”等都有研究。同时,对于曹雪芹塑造人物形象的艺术手段,如肖像描写、心理描写、细节描写、动作语言描写以及各种艺术手法技巧也进行了研究。甚至有人研究了绘画、戏曲、诗词和医药在人物形象塑造上的作用。这为我们正确理解《红楼梦》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16.
著名作家刘心武对《红楼梦》小说人物秦可卿的分析研究和“揭秘”,不符合小说文本的实际描写,只是一种臆测和猜想;分析人物形象的唯一方法就是回到作品本身,从作品的客观描写中去分析、去体味、去研究。  相似文献   

17.
《红楼梦》后四十回为何神鬼妖魔增多诗词饮食减少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红楼梦》后40回出现了较多的神鬼妖魔描写,同时诗词明显减少,饮食和戏曲也比前80回少写。其实这是有可以理解的原因,不能作为前后不是出于同一作者的依据。  相似文献   

18.
《红楼梦》一部大书 ,书中吸烟描写仅有两处 ,但《红楼梦》中贾府人物其实是吸烟的。书中没有对吸烟作太多描写 ,其中既有主观原因 ,也有客观原因。弄清个中原因 ,有助于加深对《红楼梦》理解。  相似文献   

19.
首先分析《红楼梦》中袭人等8个女奴被改名的原因。进而阐述《红楼梦》对众多女奴被改名的描写的意义:反映了女奴的悲剧命运,表现了作家同情女性命运和关注女性问题的思想情感。最后阐明,曹雪芹对女性问题的关注,既是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有时代潮流的推波助澜,更有作家使命的强烈驱使。  相似文献   

20.
称谓,顾名思义就是人与人之间的称呼。古典文学名著《红楼梦》是中国古典文学宝库中一颗璀璨夺目的明珠,是一部描写中国封建时代末期的社会风俗画似的小说,可谓是集中国丰富称谓的一个“大观园”。《红楼梦》称谓主要存在于下面三种情况:第一,直接亲属关系之间的称谓;第二,旁系亲属关系之间的称谓;第三,配偶间的称谓。《红楼梦》中不同关系人物的称谓的细微之处无不反映出中国封建社会“内外上下有别、长幼尊卑有序”的实质。《红楼梦》给我们留下的这份丰富的文化遗产有其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