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谢飞是在刘少奇妻子何葆贞牺牲一年以后,1935年冬在陕北与刘少奇结婚的。如果算上由家里包办婚姻的周氏,谢飞就是刘少奇的第三任妻子了。1913年2月3日,谢飞出生在海南省文昌县湖山乡茶园村一个渔民家庭。中学时,谢飞受哥哥和学校进步教师的影  相似文献   

2.
为了了解天津市金融市场的情况,千家驹、章乃器于1949年4月间去了一趟天津,入住天津人民银行宿舍。一天,他们接到参加一个座谈会的通知。千家驹与章乃器赶到会场时,会议已开始,看见刘少奇正在听取天津资本家的意见,并且非常认真地在笔记本上记录。会开到最后,大家欢迎刘少奇讲话。  相似文献   

3.
刘少奇同志的故居坐落在湖南省宁乡县花明楼镇炭子冲。故居是一半盖茅草、一半盖青瓦的土砖屋。屋子坐东朝西,屋后青山,屋前水塘。1961年,身为国家主席的刘少奇,把故居分给三户生活贫困的农民住。“文化大革命”开始,刘少奇被打倒,故居也遭受厄运。1980年,中共中央为刘少奇彻底平反,刘少奇家乡的人民自发地对刘少奇故居进行修复。这里记载的是修复刘少奇故居过程中几段感人的故事。一块门匾刘少奇故居里屋大门上挂着一块门匾,上面写着“刘少奇同志旧居”。这七个字非名家手迹,只是普通的仿宋体。字是立体涂金粉的。“文化…  相似文献   

4.
一碗水端平的7子之家 谢飞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第四代电影中最有成就和最有国际影响的导演之一。他执导的《希望的田野》、《湘女潇潇》、《本命年》、《香魂女》等多部影片曾荣获金鸡奖、百花奖和多项国际大奖。但可能很少有人知道,谢飞1942年4月出生在延安,父亲是我党著名的”五老”之一谢觉哉——解放后曾任内务部长和最高人民法院院长。  相似文献   

5.
徐彬 《中外书摘》2000,(5):57-59
刘少奇和何葆贞烈士育有三个子女:刘允斌、刘爱琴、刘允若。刘爱琴是刘少奇的长女,早年在苏联生活。读者可以从书中看到,刘爱琴及其兄和弟弟,作为刘少奇的儿女,是怎样在个人幸福与国家利益之间作出取舍;刘少奇又是怎样以独特的方式爱着儿女们。  相似文献   

6.
陈少敏是中共女杰,颇具传奇色彩,她曾以“扮贤妻掩护徐老赴湘”等经历而闻名。“文革”中,她受到冲击和迫害,被说成“在中原工作时期执行过刘少奇右倾投降主义路线”。可她去世时,悼词却又说她“自觉抵制刘少奇右倾投降主义路线”云云。1983年清明节,刘少奇夫人...  相似文献   

7.
1959年,时传祥与刘少奇握了一次手。  相似文献   

8.
特赦令1960年11月18日,国务院第一百零五次会议决定向第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提交特赦第二批战争罪犯的议案。第二天,第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二次会议通过该议案;同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刘少奇签署特赦令。11月28日,《人民日报》公布特赦令。  相似文献   

9.
中国工人的总代表 刘少奇原名刘绍选,字谓璜。1898年11月生于湖南省宁乡县。1919年至1920年间,先后在长沙高等中学、保定育德中学附设留法预备班、上海外国语学社等学校学习。在长沙参加了五四爱国运动。1920年8月,刘少奇与任弼时、肖劲光等在上海外国语学校学习的同学一起加入社会主义青年团。1921年春,经上海共产主义小组介绍,赴莫斯科东方共产主义劳动大学学习,同年冬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  相似文献   

10.
正刘少奇当选国家主席后,亲戚纷纷要求解决工作、升学和生活困难等问题。为了纠正家人欲借他的权力谋私利的错误思想,1959年国庆节期间,刘少奇专门召开了一次家庭会议。在会上刘少奇说道:"现在在农村也好,当工人也好,生活都比  相似文献   

11.
谢飞,广大观众非常熟悉和喜爱的著名导演,先后拍摄了《本命年》《香魂女》《黑骏马》《日出》等多部影视剧,是我国第四代导演的代表人物之一。2003年4月,谢导不幸感染了"非典",在北京地坛医院接受治疗的20多个日日夜夜里,他与医护人员一道不畏病魔;共同唱响了一曲生命的赞歌,最终走出了死亡谷,于5月16日平安出院。5月18日,谢飞向笔者独家披露了他在"非典"梦魇中的日日夜夜……感染"非典",我感觉一只脚已踏进了死亡的门槛4月16日,我在北京一家医院检查身体时,不幸感染了"非典"。在此之前,我一直忙着给北京电影学院的  相似文献   

12.
何立波 《老年人》2006,(7):38-40
1942年3月,刘少奇离开华中抗日根据地,返回延安,日程长达近9个月,被人称为一次“小长征”。回到延安后不久,刘少奇成为实行党的一元化领导后的三位中央书记处书记(毛泽东、刘少奇、任弼时)之一,首次进入党中央核心领导层,并奠定了他作为党的第一代领导核心的基础。(一)早在1937  相似文献   

13.
半个世纪以前,刘少奇对新中国的社会主义教育制度和人才培养问题进行了执着的探索,提出了不少真知灼见,特别是两种教育制度的思想,不仅是对新中国教育制度的独特贡献,而且体现了培养新一代人才的战略远见。值此刘少奇诞辰百年之际,我们对他的青年人才培养观作一阐析,希望对我国目前的教育制度完善和人才培养有所启迪。一、人才培养──半工半读思想的基点刘少奇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教育理论,联系中国解放初期教育的具体实际,提出了改革当时教育体制的设想和措施,即实行两种教育制度。这不仅仅是教育制度的调整和改革,更主要的是…  相似文献   

14.
凌青 《中外书摘》2008,(11):60-64
中央外事组在山西临县诞生1947年国民党进攻延安前夕,美军联络组撤出延安。当时,美军组长是一位名叫赛尔斯的上校军官。他们是分批撤退的,最后只剩下几个人,赛尔斯最后走。撤退时间,我记得是在3月7日。就在美军联络组撤走前两个多月,赛尔斯上校还举行新年招待会,刘少奇夫妇、  相似文献   

15.
四见王光美     
我有幸4次见到王光美,感受到了她作为原国家主席刘少奇夫人那种伟大的人格魅力。1993年5月中旬,我以宁乡县志办副主任的身份,随主管县志工作的副县长易凤葵去北京,主要任务是听取王光美对《刘少奇传》的第四次修改稿的意见,并请她担任宁乡县县志顾问。易凤葵先...  相似文献   

16.
石海 《老年人》2008,(11):40-41
刘少奇一生共养育了9个儿女。其中何葆珍烈士留下二男~女,即长子刘允斌、长女刘爱琴、次子刘允若;王前留下一男一女,即次女刘涛、三子刘允真;王光美生育一男三女,即三女刘平平(王晴)、四子刘源、四女刘亭亭、五女刘潇潇。作为一个父亲,刘少奇对儿女们有着一个普通父亲的慈与爱;而作为一个政治家,刘少奇对儿女们也有着更多的严厉和约束。  相似文献   

17.
正刘潇潇乳名小小,1960年生,是刘少奇和王光美的幼女,被父母视为掌上明珠。文化大革命中,刘少奇和王光美在受到惨烈批斗时,最放心不下的就是她。1979年,潇潇以北京市总分第二名的优异成绩考入北大生物系,后赴德留学,1987  相似文献   

18.
要紧的是实话实说工作之余,经常翻阅一些领导人和名人的回亿书籍和文章。看得多了,总觉得这些回忆书籍和文章中缺点儿什么东西,直至读到王光美、刘源等所著《你所不知道的刘少奇》才解其中疑团,这就是少了点尊重历史、实事求是,秉笔直书的精神。而恰恰这一点,在《你所不知道的刘少奇》一书中有着鲜明的表达。以书中刘源所撰《忠直坦荡昭日月》一文为例,作为刘少奇的儿子,作者跳出私情,以严肃认真的历史责任感和深刻的理性分析评判刘少奇所犯的错误。刘源写道:刘少奇毕竟是凡人.非神非圣。他也犯过  相似文献   

19.
晨风 《老年人》2004,(9):34-35
20世纪20年代初,我国许多热血青年怀着救国救民的抱负和对俄国十月革命的向往,纷纷赴俄勤工俭学。刘少奇就是其中的一位。1920年冬,他由长沙船山学校校长贺民范介绍加入社会主义青年团后,直奔上海,到上海外国语学社学习俄语和革命理论,为到苏俄留学作准备。1921年5月,刘少奇与任弼时、罗亦农、萧劲光等登上一艘开往海参崴的邮轮,开始了他们的旅俄生涯。留学的艰苦生活1921年7月9日,刘少奇一行备尝艰险,历时3个月,行程几千公里,辗转到达苏联首都莫斯科。莫斯科的夏天风和日丽,绿树成荫,气候宜人。古老的城市在典雅的欧式建筑和未加雕饰的自然…  相似文献   

20.
方宏 《当代老年》2007,(1):30-31
2006年10月13日凌晨,中国前国家主席刘少奇夫人王光美在京病逝,享年85岁。王光美是20世纪中国最具传奇色彩的女性之一,她为人厚道,大度而无私。这则故事,可以折射出她的伟大人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