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古籍只有在利用中才能实现其艺术价值、学术价值、文物价值和文化价值。古籍的保护和利用是"一刀两面"的关系,本文在充分分析影响古籍的保护和利用因素的基础上,提出配备专门古籍书库、古籍再造以及古籍数字化等举措,促进古籍的保护与利用得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2.
民族民间古籍是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和宝贵财富,五峰土家族自治县民间散落隐藏着大量民族古籍。通过田野调查发现,五峰土家族的古籍文献资料主要有民间家谱类、金石铭刻类、稀少珍贵的文书类古籍和讲唱类古籍等四大类,这些珍贵的古籍资料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价值。然而,由于这些独特古籍文献长期散落留存于民间,加上当地少数民族古籍保护和整理人员极度缺乏,其古籍文献面临失传的危险,因此,必须进一步采取措施抢救、整理和保护五峰民族民间珍贵的古籍资料。  相似文献   

3.
河东古籍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应在"藏用并重"的古籍管理理念指导下,对现存的河东古籍进行全面普查,尽最大努力抢救保护;借助现代电子技术,对传统古籍资源进行有效转换,有效缓解古籍"藏与用"的矛盾;利用各种手段,使河东古籍数字化,科学保护、承传、开发、利用河东古籍,挖掘河东文化的精髓。  相似文献   

4.
云南少数民族古籍修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云南少数民族古籍资源丰富,各民族在历史长河中所形成的古籍具有鲜明特点,是我国古籍资源中的奇葩。由于自然和非自然的原因,许多民族古籍在流传过程中遭到损坏。因此,对这些古籍的修复是十分必要的。传统修复技术是在对汉文古籍的修复过程中总结的,但却不能完全应用于少数民族古籍的修复。  相似文献   

5.
中文古籍数字化建设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下载免费PDF全文
按照<古籍著录规则>中的定义,古籍主要是指1912年以前在中国书写或印刷的、具有中国古典装订形式的书籍.中文古籍是前人留下的宝贵文化遗产,对后人进行科学研究和文化传承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宝贵的文化遗产变得相当脆弱,从而限制了大部分用户的使用.古籍数字化就是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将古籍转化为电子媒体的形式,通过光盘、网络等介质予以保存和传播[1].古籍数字化是古籍整理工作提出的新要求,也是古籍整理发展的方向.本文试图就中文古籍数字化建设现状、古籍数字化建设样式、古籍数字化建设技术、古籍数字化建设存在的问题等内容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6.
八思巴字古籍文献是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本文介绍了八思巴本人以及八思巴字古籍文献产生的历史、发展和现存情况,并对国内外八思巴字古籍文献研究的缘起进行了挖掘。阐述了国内有关八思巴字古籍文献研究的崛起、八思巴字古籍文献研究的深化、细化以及八思巴字古籍文献研究的进一步拓展情况。  相似文献   

7.
复旦大学中华古籍保护研究院是在国家古籍保护中心提议和支持下,由复旦大学图书馆、古籍整理研究所、历史地理研究中心、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中心、文史研究院、文物与博物馆学系、外国语言文学学院等院系共同组建的学科平台,挂靠图书馆。研究院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国家急需的古籍保护高端人才,保护、整理和传播中华古籍资源与中华文明。研究院将重点建设国家古籍保护人才培训基地、中华古籍书目数据研究中心以及中华古籍保护技术基础科学实验室等学术机构,创  相似文献   

8.
古籍收藏是继字画、瓷器、邮币卡后又一百姓收藏投资热点。了解一些基本的古籍版本知识,提高自己的鉴别能力,能从浩瀚的书海中挖掘出具有投资升值潜力的古籍,对于我们鉴藏古籍、选准投资方向具有重要意义。我国的古籍图书总体是以雕版印刷形式为主的木刻本。木刻本又根据不同情况分成原刻本、翻刻本、写刻本、套色刻本几种不同的版本系列。  相似文献   

9.
古籍是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承载着我国丰富的历史和人文信息,保护古籍就是保护我国的文化瑰宝。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数字信息技术被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也为图书馆古籍的整理与保护提供了新思路和新方法。图书馆通过数字化建设手段保护古籍,对古籍进行数字化处理、保存、呈现和传播,既利于读者的使用和传播,也保证了古籍的安全和完整,因此,图书馆古籍数字化建设成为当前古籍保护领域的主要手段。本文阐述了图书馆开展古籍数字化建设保护的意义,在研究数字化建设保护应用技术和步骤的基础上,分析了目前古籍数字化建设保护中面临的困境,探讨和总结出几点建设保护路径,以期为图书馆古籍数字化建设保护提供理论参考和实践指导。  相似文献   

10.
以苏州大学图书馆古籍资源现状和古籍资源建设原则为例,探讨如何将多元化的古籍文献资源融为一体,提出重视原本古籍和影印古籍以及电子古籍文献三者的协调互补、开拓新的古籍资源获取方式、开展读者分析培训及跟踪调查活动、加强古籍资源采访团队建设等4点建议,以期在实质上增强馆藏古籍资源。  相似文献   

11.
中央民族大学图书馆藏有大量的古籍文献资料,特别是民族古籍,内容丰富,种类繁多,有着不可估量的价值和作用。如何整理、研究与开发是图书馆古籍工作者的责任。本文试图结合图书馆古籍工作的实际,谈谈馆藏古籍的特色、价值与利用,以求同行指正。 一 图书馆藏书是图书馆的基本构成要素之一,是图书馆开展各项业务工作的物质基础,也是满足读者需求的基本保证。所谓馆藏特色,即本馆的重点藏书,它反映在馆藏各类文献的  相似文献   

12.
古籍注释的起源是春秋战国时期用口语对前代典籍作注解。古籍注释在战国时期即已初具雏形 ,在两汉有较大的发展 ,而在东汉末达到成熟。汉代古籍注释的发展和成熟是通过古文经学派的注释逐渐发展 ,以取代今文经学派的注释来实现的。汉代的古籍注释在古籍注释史上具有特殊的地位 ,它从注释途往、注释方法、注释内容和注释体式等方面为汉以后的古籍注释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3.
少数民族古籍是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社会的发展,少数民族古籍流失损坏情况严重,保护工作刻不容缓。文章论述了少数民族古籍文献的保护问题,包括对破损古籍进行修补装帧的辅助性保护以及利用现代技术对古籍文献进行再生性保护。  相似文献   

14.
蕴藏丰富、独具特色、弥足珍贵,是四川民族古籍工作的基本情况及重要特点;大量民间古籍急待整理、 经费严重缺乏、组织机构不顺等,是四川古籍工作的基本情况。为进一步做好这项工作,应积极探索,拓宽领域,统 筹规划,确保投入,利用数字化、网络化带来的信息服务方式实现与全国少数民族古籍文献资源共享。  相似文献   

15.
古籍数字化是对古籍进行科学保护和有效利用的重要手段,是古籍整理的发展方向。文章在对安徽馆藏古籍数字化情况进行调查的基础上,分析了古籍数字化工作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16.
从内容到功能对《中国基本古籍库》与《雕龙古籍全文数据库》进行综合性对比研究。因收录古籍范围的不同,两大古籍库的分类系统存在差异;针对两大古籍库使用的版本类型,对二者的应用环境进行比较;因古籍库的主要功能在阅读与检索,故为论述重点所在;《基本古籍库》配备的辅助工具和特别机制是《雕龙古籍全文数据库》所不具备的,故另立章节阐述。古籍数字化已蔚为大观,学习利用古籍库进行文史研究,乃必备"预流"之术。  相似文献   

17.
论鲁迅整理古籍的动因及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鲁迅先生对于中国文化的贡献是多方面的,对古籍的整理是他学术生涯的重要内容.鲁迅整理古籍一方面是出于对古文化的热爱,另一方面是出于责任感和使命感,再加上浓郁的故乡情结和深厚的古籍功底,使他整理了以<嵇康集>为代表的大量古籍.他整理古籍的方法有汇辑法、略校法和汇校法.  相似文献   

18.
现在,在南京图书馆古籍部阅览大厅里,经常可以看到一些不同肤色的外籍读者埋头在中国古籍里。他们那种认真和钻研精神不亚于中国一般读者。 南京图书馆是在原民国中央图书馆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是中国收藏古籍最多的大型图书馆之一。在其150万册古籍藏书中,以明、清两个王朝时期出版的各类珍贵古籍为主;当今传世的8000多种中国地方志中,有5000多种藏于这里,是收藏中国地方志最多的  相似文献   

19.
中国汉文佛教古籍与四部书古籍相比有共性,也有个性。在制定国家古籍定级标准的时候,应该摆脱传统的"四部书文化范式"的影响,为佛教古籍制定相应的标准。在制定佛教古籍定级标准时,要注意与四部书"古籍"定级标准、与国外收藏的佛教古籍及相关定级标准、与文物定级标准取得平衡。  相似文献   

20.
最近,中央号召抓紧古籍的整理,这是一件具有巨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的工作。整理古籍,就是对古籍进行校勘、标点、注释、翻译、辑逸和辨伪,以便古为今用,这些工作,都与训诂学的运用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