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孙纯福 《老年人》2010,(11):28-29
一个花甲老人,竟敢与年青人“打擂”?他打的是什么“擂台”,结果又如何呢? 这位“打擂”的老人名叫刘景遂,今年66岁,是工商银行郴州市支行的一名退休干部。  相似文献   

2.
何炳堂老人是浙江省桐庐县城的一个普通居民,他做了十多年的好事,媒体也跟踪报道了十多年。与我们长期崇尚的“做好事不留名”的行善方式有所不同:他每年做好事后,常会提出给他“宣传一下”的要求。为此,曾有人说他做好事是为了“出风头”。 老人对此并不在意,好事照做不误,老人说:“我曾说过我‘做好事要做到做不动为止’的话,这是我面向全社会作的承诺啊!做人要信守承诺,我就是希望通过媒体告诉大家,老头我可没‘食言’……”  相似文献   

3.
飞鸣镝 《老年人》2008,(8):24-25
吉林长春老人王树芳,在帮儿子找对象的时候,偶然发现孩子们的婚事已成为许多老人的一块心病。于是,他灵机一动,在公园内办起了“父母相亲会”,义务为那些老人的子女当“红娘”。两年多来,他先后帮助500多位青年找到心仪的对象。  相似文献   

4.
李娜 《当代老年》2013,(2):24-24
你会用PS吗?如果答案是不,很遗憾,你已经被76岁的老人远远落在了后面。长春市二道区四通社区有一位专爱PS的“潮”老头,他就是任增基老人,退休后的他迷恋上了用photoshop图像处理软件(简称“PS”)创作图片、动画,他通过鼠标手绘的“四大美女”充满了古典韵味,而制作的逐帧动画调侃现实,机智幽默。  相似文献   

5.
老人的秘密     
古保祥 《老年世界》2014,(11):25-25
我是一家保健中心的资深按摩师。一天,一位年近花甲的老人来应聘按摩师,我问他:“您有几年经验?”他摇摇头说:“从零开始。”我又问:“您要求薪水多少?”他说不要薪水,就是想来学习,我想了想没答应。3天后,大堂经理带着老人找到我:“大爷交给你了,认真点教。”我只好点点头。  相似文献   

6.
郭桢 《老年世界》2009,(4):14-15
日前,记者来到80岁的刘一民(化名)老人家里,老人向记者讲述了他和老伴被骗购买了一万多元“药品”的经过。就在2008年11月28日,刘一民老人和老伴出去散步,走到街口的时候,路边一年轻人特别热情地给两位老人每人发了一张免费身体健康普查卡,并告知老人这次活动是“北京协和医院”和“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联合举办的,现场会有“北京协和医院”的专家坐诊,  相似文献   

7.
谈方,华南师范大学理论部副主任、教授,他的另一个身份更为人所称道:“中国好人网”、“好人基金”的创办者。2011年3月5日,他又发起成立了“搀扶老人风险基金”。  相似文献   

8.
据《海峡导报》报道,59岁的“进城老人”周锦华,不久前突然离家出走,家人找遍了周边街巷,连市区、郊区的山都没有放过,依旧没有踪影。作为一名“进城老人”,他从农村进城后,变得焦躁、唠叨,甚至压抑,直至今日发生无法预知的严重后果。如何帮助“进城老人”融入城市生活,引起越来越多人的关注。  相似文献   

9.
在夏日里一个美好的早晨,我在上海市普陀区交通路的一个寓所见到了百岁老人黄东林。他祖籍浙江余姚,生于1910年,今年整好100岁。老人听到我叫他“世纪老人”,哈哈笑道:“新世纪有那么多老寿星,我只好算小弟弟啦!”  相似文献   

10.
请大夫     
云江 《金色年华》2007,(12):14-14
有个老人,是全国闻名的大作家。他临终前,突然感到十分难受,秘书就说:“我去叫大夫。”不料,老人极其艰难地说了一句:“不是‘叫’,是‘请’……”说着老人就昏迷过去了,而且再也没有醒来……这句话就是他的遗言——这遗言纯洁无比,厚重无比。  相似文献   

11.
哈哈境     
《金色年华》2008,(8):9-9
老人看病一位80岁的老人向他的医生诉说膝盖的疼痛。医生仔细检查后说:“您也知道,膝盖已经活动了80年,您也别抱太大期望了。”“确实是的,”老人附和道,“但是,医生,另一只膝盖也活动了这么久,却没有这么多问题。”  相似文献   

12.
《老年人》1994,(8)
八十不做寿心惦五保户“八十大寿,该摆摆酒席了吧?”在湘潭县青山桥镇马栏坝村,几个老伙计碰上唐与谋老人,就劝开了。可老人摇着头硬是不答应。他早就告诉了儿女和一家亲戚:“坚决不做寿酒。”寿日这天,邻里乡亲果真发现,唐与谋老人的儿孙没有一个在家里张罗请客的...  相似文献   

13.
“党政主导、社会参与、全民关怀”是中央对老龄工作提出的指导方针,在青岛市委、市政府对老龄工作的高度重视、大力支持和积极倡导下,敬老爱老养老助老在青岛蔚然成风。“如果您是一位成功人士,请率先垂范,与老人分享您成就的甘甜;如果您是一位有识之士,请献计献策,为老年人营造金色的家园;如果您身边有一个老人,请走近他,让他感受到晚年的温馨;如果您家里有一个孩子,请告诉他,孝敬老人乃做人之本;如果您是一位阳光老人,  相似文献   

14.
张勇 《当代老年》2011,(7):20-21
沈国生老人是某医院的退休医生,老伴7年前去世,两子一女均已各自成家与老人分开生活。由于子女们各有各的事业,很少顾及到父亲,沈国生老人生活过得很孤单。惟一让他欣慰的是正在读大学的外孙小凡十分孝顺,放假时经常来看老人,并曾在老人患病期间特地请假从外地回来照顾他,为此,沈国生于2004年暑假期间,亲笔写下遗嘱:“我死后,房屋、财产归外孙小凡所有,任何人不得侵占。”  相似文献   

15.
上海市虹口区凉城新村街道的76岁独居老人应靖忠老先生,今年已是第六次受邀参加由该区老龄委举办的“感受亲情·共享关爱——虹口千名老人迎新春年夜饭”活动。每次吃完年夜饭,吃饭的情景都要在他脑海里重复“回放”若干遍,那个开心劲儿一个春节过完还有余热。记者在采访中不时见到与应老有同感的人,一顿“年夜饭”给老人带来的幸福感真是弥久恒远。  相似文献   

16.
世上同一天走了两个老人,天堂却因此多了一对厮守的人。 这一天,广东省中山市一位叫郑庆逵的老人,在告别人世的最后时分,依旧像近半个世纪里一直以来那样,恋恋地呼唤他的老妻:“婶婶,婶婶。”而仅仅半个小时后,他的“婶婶”不堪悲痛,也追随他离开了人世。  相似文献   

17.
柏华 《中外书摘》2006,(8):55-55
梁宗岱曾被吴宓称为“中国的拜伦”,他自己却说:“我只有坏脾气这一点像他。”老人从小就脾气火爆。最爱打抱不平。一生打架的次数颇多,在欧洲留学时,一次在一个华人餐馆吃饭,一个德国人骂中国人是懦夫。老人一听便按捺不住,冲上去便打。“文革”时被红卫兵殴打,一次他怒火上来。飞起一脚将一个红卫兵踢出一丈多远。  相似文献   

18.
爱隋与亲情是一对矛盾,老年再婚子女是一关。儿子是婆媳关系的“双面胶”,而对于再婚老人来说,他则是老伴和自己子女之间的“双面胶”,“双面胶”做得好坏,直接影响再婚的幸福。  相似文献   

19.
周斌 《职业》2013,(22):47-49
新修订的《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强调,“与老年人分开居住的赡养人,要经常看望或者问候老人,子女‘不经常’回家看望老人,老人可以诉诸法律。”此事一经报道便引起东莞网友围观,在有数以千万计外来打工者的某沿海城市成了热门话题。网友“一气种田”在阳光网发帖说,他也想常回家看看,可是“1个月最多4天假,清明、元旦只有1天或者2天假”,并称如果回家就要付出辞职的代价。网友“saikenki”以“老板!我爸把我告了,你是第二被告!”为题发帖,调侃若自己被老爸告上法庭,老板应该是第二被告。  相似文献   

20.
每个老人都有属于自己的“激荡百年史”,都是他那个时代的丰碑;每个老人都是阅历深久的活化石,知道关于长生不老的梦想是多么可笑、荒唐;每个老人都是一部绝不轻易打开的秘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