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汉字书法分古今二体,在汉魏之际进行了漫长的古今变化过程,其间产生了篆、隶、草、行、楷等今日依然存留的新书体。其中隶书是今体汉字的基本形式。古体今变既是文字进行规律的要求,也有时代,民族和书法家个人创造的诸多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通过文献中对"书家""书法家"概念的使用,清理书法家形象在文化史中的确立过程;通过对书法创作中不断增长的自觉意识的讨论,揭示书法创作心理与创作方法的历史变迁.此外,讨论"忘情"对于书法创作的重要意义以及它在书法史上地位的变化.  相似文献   

3.
文字,是一种表意的工作,书法则是一种纯粹的艺术,它靠摹拟自然万象,获得了艺术形式,同时又因为是人的自由创造,而获得了艺术意味(内容)。三国魏书法家钟繇云:“笔迹者界也,流美者人也。”很好地说明了书法是自然万象之美和人内心之美的统  相似文献   

4.
卫恒的书法美学从字的象形角度论述了“睹物象以致思”的命题,涉及书法创作与自然的关系、书法创作体验的玄奥性以及书法创作的“伫思”等问题。离开自然,人类无以创造。自然不仅给人类提供了生存的空间,而且还给人类提供了无穷无尽的创造源泉和创造灵感。卫恒关于书法(文字)创造的认识实际上是对人的生命体验和审美体验的认识,其中贯注着天人合一的创造哲思。这是富有启发意义的美学思想,对魏晋南北朝及以后的书法、绘画美学乃至文学理论的发展都有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从贾湖到仰韶,从大河文化到成熟的甲骨文,再到殷周青铜器铭文及族徽符号,中国文字走过了从中石器时代晚期到夏商周三代的漫长过程,这一过程的发祥地,就是黄河中下游地区的中原大地。中原,是华夏文化的源头,也是书法艺术的故乡。秦代诸代表性刻石,在字法上规范了中国文字,确立了书法艺术内在的规定性,影响了此后两千年书法的进程。唐代,书法艺术完成了篆、隶、草、行、楷五体书的创建,这全面奠定了此后中国书法的格局。在这一变革中,作为文化中心的中原地区起到了核心作用。北宋的《淳秘阁法帖》作为阁帖之鼻祖,在传播、普及书法以及确立帖学作为中国书法史重要一脉上起到了关键的作用。以北宋灭亡为界,在以后的数百年内,中原政治、经济、文化全面式微。中原自三代至北宋数千年间灿烂的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在瞬间衰落后再难重现。在此背景下,中原书法也失去了昔日的光彩。从南宋到清末,中原书坛除王铎外,乏善可陈。倒是清末出生而活跃于民国的一些书家不甘于其时下状态,力图有所作为,写出了一些既具传统功力又有新意的作品。  相似文献   

6.
书法艺术作品以其鲜明的时代特色、个性化特征和艺术水平的高低而得以区分,其中最为核心的是书法艺术家独具特色的个性化笔墨语言,在楷书艺术作品创作中书法艺术家受到来自多方面的影响:师授、家传的影响;地域性书法、美术风尚的影响;科学技术发展水平、社会需求、对外交流水平、所处时代大众审美观念的影响;书法家个性、志趣、爱好的制约等等。固然与古为新是创造的基础,但探寻书法家个性化笔墨语言的形成轨迹对于指导我们今天的创作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继承与发展的统一,理论与创作的结合,乃是唐代书法辉煌的直接原因。唐代许多书法家,同时也是书法理论家。孙过庭及其《书谱》就是一个明证。研读其人其书,不仅于继承传统书法,就是建构今日之书法框架,都有诸多启迪。  相似文献   

8.
作为中国历史上政治最为混乱,经济遭受很大破坏,社会又十分动荡的魏晋时代,却是思想上十分解放,艺术十分繁荣,并富有创造精神的时代。魏晋南北朝时期是我国书法艺术区的高度成就并有突破性发展的时代。书法在这一时期得到大丰收,书体在这一时期完备,文字也发展成熟。在这个特殊的时期,书法家的主体意识开始觉醒,出现了书法世家,书法真正开始了从实用性走向艺术性的转变。对后世书法的发展和演变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中国书法是中华民族永远值得自豪的艺术瑰宝,搞好书法创作,办好书法展览势在必行。如何认识和把握书法展览和当代书法创作的关系,决定了书法创作的走向,也和每一个书法家个体的书法创作息息相关。本文一方面肯定书法展览对当代书法创作的影响巨大,另一方面提出书法展览不是书法创作的唯一检验标准的观念,从而就如何处理好书法展览与当代书法创作的关系进行简要探讨。  相似文献   

10.
书法创作中的"笔性"和"悟性",是指作者在作品中所表现出来的才情、修养、气质、思维和艺术感觉,指书法家在创作时的形象思维活动,是丰富的想象和联想在书法创作中的具体反映.一个书法家,想象力丰富,在创作中充分调动自己的想象和联想能力,自然会创作出与众不同的艺术佳作.  相似文献   

11.
中国书法,是当今世界上别树一帜的一种造型艺术。它以极简单的工具(纸、笔、墨、砚),和几种不同的线条(点、横、竖、撇、捺),便可创造出各种不同风貌的动人心弦的艺术作品,与中国绘画并列于世界艺术之林而无愧色。我国的书法发展史,是与文字发展史紧密相连的。要谈书法的起源,就不能不先谈文字的起源。 我国文字正式形成于殷代后期。因为前期的文字,基本上还是处于图形阶段,到盘庚迁殷以后,文字才逐渐走向定型。内容多为贞卜记事,而且都是刻在龟甲兽骨上的。这就是我们现在所能见到的我国最早的文字——甲骨文。虽然那时的字数还不多,也还  相似文献   

12.
朴连生     
《阅读与作文》2010,(2):F0003-F0003
朴连生 男,1965年生,自幼爱好文学创作和书法绘画,其书法作品在吉林省劳动保障厅建厅五周年书法大赛中获奖。现为中国硬笔书法家协会会员,  相似文献   

13.
数学方法一直为书论家和书法家们所沿用 ,它表现在点线、架构和章法、意趣的理论、艺术实践与教学的各个方面。文字发源于符号 ,大篆 (含甲骨 )和草书 (含行书 )是圆形书法 ,其他书体是方形书法  相似文献   

14.
古希腊人所生活的地中海地区是地跨欧亚非的多民族聚居区。希腊人在频繁的对外战争和贸易当中不断吸收和借鉴其他文明成果,创造了不朽的古代希腊美术。古代希腊美术分为四个阶段:荷马时期、古风时期、古典时期、希腊化时期。荷马时期为古希腊美术启蒙时期,古风时期为古希腊美术发展时期,而古希腊美术巅峰状态出现在古典时期和希腊化时期。《驮小牛者像》为古风时期的作品,创作于公元前560年,雕刻的方法明显受到古埃及艺术的影响,雕像对称、肃立及正面表现是典型埃及雕像的特征,然而从驮牛这一形式及对人物肌肉精准的努力可以看出希腊人对既…  相似文献   

15.
在书法创作中,灵感是闪耀在创作过程中的光点。在此状态下,书法家思如泉涌,下笔如有神助。书法创作灵感的基本特征表现为:偶然性、突发性、易逝性。情绪性。创作灵感飘忽而来,悠然而去,十分神秘。但只要具备了一定条件,灵感还是有迹可寻的。创作主体渊博的学识,丰富的经历,良好的人格修养是获得灵感的基础。  相似文献   

16.
唐代孙过庭的《书谱》是在法度恢弘、书法家辈出的辉煌时代中撰写出来的,它站在历史的高峰和时代的前沿去观照书法,打破唐代初期为了应付科举考试和官场行文注重法度而失去灵气的书法教育模式,率先提出以情感因素为核心的书法教育学说,系统地阐述了书法学习的态度与方法、审美的观念和意趣、创作的主体与客体等方面的情感教育理论。  相似文献   

17.
书法在中国一般特指为汉字的书写艺术,然而东巴文字书法和汉字却有着一定的联系:这种文字比甲骨文更古老,还可能是同源,在早期都用于宗教活动。但当今的东巴文字书法创作却存在着明显的问题,且处于起步阶段,汉字书法中魏碑艺术自然、稚拙、生动的特点和其产生于民间,通过字体结构的生拙趣味、刀刻石痕和风化剥蚀的沧桑漫漶感形成了一种新的审美趣味,东巴文字的特点与此相合,可从魏碑中学习这种趣味并用于书法创作中。  相似文献   

18.
世人皆知陆游是我国南宋时期伟大的爱国诗人,很少有人知道他还是宋代杰出的书法家.本文以当时的书法时代风格为背景,对陆游的生活经历、艺术成就及传世作品进行简要评述,并以此为依据提出陆游书法创作的分期问题.  相似文献   

19.
王前教授     
王前教授,笔名童心,1922年9月生于辽宁省海城县。1942年毕业于海城师范;1957年毕业于东北师范大学中文系(函)。现任辽宁大学中文系教授,主攻古典诗词写作与书法美学。兼任辽宁大学书法研究会会长、北京陶然书画院书法美学教授、辽宁省老年书画研究会理事、辽海诗社理事、中华诗词学会会员等职。王前教授,不仅是学者、教育家,也是一位书法家、诗人。特长于中国古典诗词与书法。1990年12月辽宁大学出版社出版了他的书法美学理论集《论书绝句百首》,书写主张从诗中探索书之美学,提出书诗美学同源的理论,并主张学书从六朝入手,通达篆隶,独精行草,走碑帖结合之路,构成王前书派。人民日报海外版(二版),辽宁日报(五版)作了书评。均肯定由诗学中探索书学,是一大创造。京华艺出版社,将此书成就,评入1992年《中国人物年鉴》。  相似文献   

20.
雪域行     
主持语:李一是一位学者型的书法家,有宽阔的文化视野,他行走于艺术理论、书画、诗文之间,是当代书坛和书法美术研究界的中年才俊。就书法而论,草书章门法严规正,令进者很难走出。而李一却深领章草的精髓,他的书法表现出章草的典型风神,同时又具有自己独特的创造,堪称化经典法度为清新意匠的楷模。今天我们大多数书画家未必能兼诗人。而李一则善于以人文的视角把对生命和自然的感悟赋诗成文,再由手中画笔转化为书法的意境,令观者可得卷轶之中洋溢出来的书卷气息。本栏目刊发李一新近创作的书法和诗作,意在给读者提供一个对照观看方式,一个艺术创造上会通与综合的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