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投资的区域乘数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投资的区域乘数是投资的每次增加所导致的某一特定区域社会国民收入增加的倍数。投资区域乘数可用特定的公式予以表达计算。针对投资流动到特定区域比例和社会边际消费倾向的变化,投资区域乘数有特定的波动区间。投资区域乘数的决定因素为投资流动到特定区域的比例和社会边际消费倾向,且与此两因素均呈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2.
投资的时段乘数是投资的每次增加导致某一特定时间阶段内社会国民收入增加的倍数。投资时段乘数可用特定的公式予以表达和计算,投资时段乘数的决定因素为社会边际消费倾向和特定时间阶段内投资的轮数,且与此两因素均呈正相关关系。针对社会边际消费倾向和特定时间阶段内投资轮数的变化,投资时段乘数有特定的波动区间。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由于居民边际消费倾向急剧下降,我国宏观经济乘数效应几乎消失,投资对国民经济的推动作用越来越差。促进经济发展必须想方设法提高居民边际消费倾向,降低边际进口倾向和税费率。  相似文献   

4.
在后危机时代,各国经济发展缓慢,外部需求普遍减弱,为了刺激经济增长,内部需求成为重要的影响因素之一。Archibald(1967)提出的地区消费法,可从行业角度探索居民对本地产品的边际消费倾向,同时结合居民的边际收入效应,计算出各个行业的乘数效应,从而探索扩大内需的对策。分析结果表明,产业链较长的资金密集型、技术密集型制造业乘数效应明显,而产业链相对较短的资源依赖型、劳动密集型产业乘数效应较弱。  相似文献   

5.
我国作为一个发展中的大国,明显的城乡二元结构和较大的地区差距是其空间经济的基本特征.上世纪90年代初以来,我国地区差距不断扩大的问题引起了国内外学者的普遍关注,并形成了丰富的研究成果.总的来看,对我国地区差距成因的解释大都建立在新古典增长理论或新增长理论的框架之上,基于需求角度的分析较少.笔者运用Archibald(1967)提出的本地消费方法,从需求角度分析城乡居民对本地产品/服务的边际消费倾向及其乘数效应,结果表明,我国各地区之间城乡居民对本地产品/服务的边际消费倾向及其乘数效应差异明显,从而构成了地区经济不平衡增长的原因;另外,农村居民对本地产品/服务的边际消费倾向明显大于城镇居民,农村居民的边际收入税率为负,城市居民的边际收入税率为正,这些都决定了农村居民消费支出的乘数效应大于城镇居民;而且,各地区之间农村居民消费支出的乘数效应差异也大于城镇居民.因此,农村税费改革和加大对农业的支持力度对缩小城乡差距的意义重大;在全球金融危机的背景下,积极开拓农村市场对于保持区域经济增长的现实意义十分突出.从长远来看,如果中西部地区重视非专业化部门的发展,提高本地产品和服务的边际消费倾向,减少进口及输入漏出,同时,中央加大对中西部地区农民的补贴力度,会缩小中西部地区同东部地区经济发展的差距.  相似文献   

6.
投资乘数不大是制约积极财政政策发挥作用的重要因素。当前影响我国投资乘数增大的因素有投资结构不合理所造成的吸纳劳动力不足 ,人们的消费倾向低 ,腐败所造成的投入资金的流失 ,市场交易费用的过高  相似文献   

7.
利用我国2000-2011年农村居民与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支出的全国平均数据,采用梯次回归法得到了我国农村与城镇居民2000年以来的边际消费倾向递减的变化曲线,同时农村居民边际消费倾向低于城镇居民;深度分析了2002—2011年我国农村与城镇居民不同收入阶层相应的边际消费倾向的变化,得出收入差异是制约我国居民边际消费倾向进一步提高的重要因素。此外,我国居民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还有多方面原因,如传统的节俭观念、财富和收入分配差距的扩大、社会保障制度不完善、消费信贷不发达等,同时针对完善市场经济体系、调节收入分配以及完善社会保障制度、重视三农问题等方面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8.
面对通货紧缩 ,中国政府首先采用适度扩张的稳健货币政策 ,继而以扩张的财政政策为主刺激消费和投资需求。投资乘数因边际消费倾向的下降而不断下降 ,削弱了财政政策的扩张作用。在中国资本市场化程度低的情况下 ,货币乘数无法通过存款创造机制体现政府扩张经济的货币政策 ,从而制约中国景气的回升。在自发的、内生的经济增长启动前 ,积极的宏观政策仍有必要 ,而且相关政策措施随经济的再运行主动进行调整更有其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文章认为我国农村居民消费行为在不同时期存在显著差异,而传统计量经济模型是无法解释的.于是尝试将非参数估计理论引入到回归模型中,通过建立非参数回归模型及普通的线性回归模型对我国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及消费支出之间的关系进行比较研究.并且分析了反映可支配收入与消费支出关系的时变边际消费倾向及弹性系数.  相似文献   

10.
本文认为我国农村居民消费行为在不同时期存在显著的差异,而传统的计量经济模型是无法解释的。于是尝试将非参数估计理论引入到回归模型中来,通过建立非参数回归模型及普通的线性回归模型对我国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及消费支出之间的关系进行比较研究。并且分析了反映可支配收入与消费支出关系的时间变边际消费倾向及弹性系数。  相似文献   

11.
对广泛用于电能计量,功率测量等仪器装置中的时分割乘法器进行了研究,阐述了其电路的工作原理,并就影响电路输出精度的主要因素时分割周期T的变化作了详细分析,结果表明:若选用性能优良的运放等元器件并选取适当在数值,则时分割乘法器的准确度可控制在0.2%以内。  相似文献   

12.
随着电子货币的迅速发展,对货币乘数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极大地影响到了现有的货币供给和货币政策.面对着货币介质的变化,中央银行必须不断调整传统的政策手段,来适应电子货币给现行金融体系带来的变革.  相似文献   

13.
本文证明了在m是奇数时,每一个形如(m,n,m,m/n)的相对差集都有m+1为它的乘子。  相似文献   

14.
应用拉氏乘子法消除Hellinger-Reissner变分原理的约束关系时,在识别拉氏乘子的过程中,会出现拉氏乘子为零的现象,这种现象称为临界变分现象,本文提出了一些新的观点来解释这种现象。  相似文献   

15.
基于乘数理论,选取1991—2014年甘肃省旅游业的统计数据,使用计量方法,建立甘肃省 GDP 与旅游收入的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研究甘肃省旅游业对国民经济增长的贡献。研究表明:甘肃省旅游业对区域经济贡献巨大,近五年旅游收入乘数平均值大于6;旅游收入乘数变化剧烈,呈现1997年、2003年、2008年三个拐点;甘肃省因基础设施等因素与旅游业的发展不同步,导致旅游业经济边际效应呈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16.
介绍了使用 VHDL语言设计的 4位乘法器 ,给出了功能仿真波形 ,举例说明了实现电子设计自动化 ( EDA)的过程。  相似文献   

17.
电子货币对货币定义及乘数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计算机和通讯技术的发展,以电子信息为传递媒介的电子货币引入对金融产生巨大影响。文章简要介绍了传统的货币定义、货币乘数及其影响因素、电子货币的三种形态。然后分别讨论以这三种形态的电子货币对货币定义及货币乘数的影响。电子货币的引入,使传统的货币定义和货币乘数存在理论基础将发生根本性动摇,本文拟就在传统理论基础上,就前两种形态电子货币对货币定义、货币乘数影响作了数理性分析,对难以基于传统理论基础上纯粹电子货币(未来的发展方向)作了前瞻性预测分析。   相似文献   

18.
基于多区域投入产出模型对长江经济带上、中、下游地区最终需求的经济和碳排放乘数进行分解分析.结果表明:2002—2010年三地区中消费的增加值区域内乘数最大而碳排放乘数几乎都是最小,出口的增加值区域内乘数最小,调出中间品的碳排放区域内乘数最大;资本形成以及调出中间品具有相对较大的增加值和碳排放溢出乘数,农林牧渔业及大部分服务业部门的区域内增加值乘数较大而碳排放乘数较小,增加值溢出乘数较大的部门多属于制造业,碳排放溢出乘数较大的部门多为能源密集型部门.扩大内需特别是消费的比重、调整出口结构、改善能源密集型部门的碳排放效率、提升各地区之间的服务业贸易往来,是促进长江经济带低碳协调发展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9.
基于拓展的凯恩斯绝对收入假说理论,运用东、中、西部三个地区31个省份1997—2008年的面板数据,按照农村居民收入来源,实证分析了工资性收入、家庭经营性收入、财产性收入和转移性收入各自对消费支出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农村居民收入结构的改变,工资性收入对消费的影响日益显著,与家庭经营性收入一并成为农村居民消费的双动力,财产性收入和转移性收入对消费的影响虽然有限,但却具有乘数效应;不同地区的收入结构对消费支出的影响存在差异。据此,提出了在不同地区促进农村消费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