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伴随着社会主义在苏联东欧的陷失,资产阶级及其学者们也唱起“马克思主义正在死亡,马克思主义已经死亡,社会主义万岁”的挽歌.难道马克思主义真的死亡了吗?社会主义真的被证伪了吗?不!马克思主义没有死亡,社会主义也没有被证伪.相反,苏联东欧巨变从另一个侧面、另一个角度证明了马克思主义的真理性,证明了科学社会主义特别是马克思恩格斯关于未来社会发展段理论的真理性,并给世人留下深深的启示.本文试图从对马克思恩格斯关于未来社会发展阶段理论的历史分析,对苏联东欧巨变的原因进行一番探讨,从而证明作者所持的上述看法.  相似文献   

2.
论谭嗣同的人道主义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谭嗣同既是戊戌变法运动的中坚,又是近代中国宣扬人道主义思想的代表人物之一。他以“仁”为理论旗帜,提出了要求人的平等、价值、权利的人道主义思想,并对封建专制制度和宗法礼教展开了极其猛烈的抨击。他这一思想与18世纪法国启蒙思潮既有联系,又有显著的差异;但在本质上也未跳出资产阶级人道主义的窠臼。  相似文献   

3.
衣俊卿《人道主义批判理论·东欧新马克思主义述评》探讨"东欧新马克思主义"对"斯大林主义"的"人道主义"的深层批判.东欧新马克思主义认定,斯大林的"国家社会主义"从根本上违背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则.斯大林化时代的斯大林主义的实践后果损害了苏联东欧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实践,客观上造成了苏联的解体和东欧的剧变,对我们今天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实践具有重要的的启示.  相似文献   

4.
论两种对立的人道主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粉碎“四人帮”以来,我国学术界出现了人道主义热,各种报刊杂志发表了数百篇文章,讨论人道主义问题。基中一个带有根本性的问题,就是马克思主义与人道主义的关系问题。在这个问题上,大致有三种不同的意见。一种意见认为,人是马克思主义的出发点,人的解放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最终目标,因而,马克思主义不仅包含有人道主义的一般内容,而且是最“彻底的人道主义”、“最高的人道主义”。这种观点,显然是不正确的,它混淆了马克思主义与资产阶级人道主义的界限,把马克思主义降低为一种人道主义,把它看成是人道主义发展的一个环节,或一个派别。另一种意见认为,马克思主义是同人道主义根本对立的两种不同的思想体系。青年马克思虽然也使用过人道主义的概念,那是不成熟的表现,成熟时期的马克思则抛弃了人道主义概念,并对人道主义作了批判。因此,马克思主义与人道主义毫不相干,是根本对立的。  相似文献   

5.
一“趋同论“的根本指导思想是在于用资本主义同化社会主义,希望社会主义向资本主义和平演变。“趋同论”是盛行于当代西方的一股资产阶级思潮。它的基本思想是认为:“由于科学技术革命和整个工业化进程所产生的作用,美国和苏联这两个截然不同的社会,必然愈来愈互相接近,直至在两者之间的某个中点上会合,结果形成一个既不是资本主义也不是社会主义的社会,而是两者的混合社会。”这种理论观点,在西方世界经历了一个酝酿、形成和发展的过程。根据西方“趋同论”者自己的阐述,最初,它表现为西方一些人希望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苏联,会在西方的政治、军事、经济的“遏制政策”面前垮台,“从社会主义体系退回到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在思想理论战线上出现了一股抽象地宣传人道主义的思潮。它不仅没有帮助人们去认清马克思主义和资产阶级人道主义的根本对立与本质区别,反而传播了错误的观点,引起了理论界的思想混乱,造成了实践上的不良后果。为了澄清思想,划清是非界限,本文试图对资产阶级人道主义的实质和宣扬抽象人道主义的危害问题谈些看法。这对于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清除精神污染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7.
本世纪20年代以来,在西方出现了一些以发展马克思主义为名而否定马克思主义的反动思潮。在东方社会主义国家,一些鼓吹资产阶级自由化的所谓“精英”,为了达到他们否定马克思主义的目的,也在积极地贩卖和宣传这些反动思潮的理论观点。萨特存在主义的人道主义,是否定、歪曲马克思主义反动思潮的具有代表性的理论观点。一、萨特的存在主义是彻底的主观唯心主义在萨特看来,以往的所有哲学,不论唯物主义还是唯心主义,都存在着根本缺陷,  相似文献   

8.
与现实对话是当代马克思主义研究课题中的应有之义。在我们依赖马克思的一手文本时,包括前苏东在内的传统解释框架在理解上存在着严重的缺陷。特别是(18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下简称(手稿))问题具有典型性质,本世纪30年代《手稿)发表以来,西方资产阶级学者“发现”了“人道主义”的马克思,并以此指责现实的社会主义运动中的不足。前苏东也急于依据(手稿》和现实进行对话,从理论家到政治家也都大谈异化,在一种“全人类的利益高于一切”的口号下,紧跟“人道主义”思潮涌动,形成蔚为大观的对社会主义异化的批判运动。文本学历史…  相似文献   

9.
<正> 法兰克福学派是当代西方马克思主义思潮中的主要流派.它最为重视意识形态批判,号称当代资本主义社会的“意识形态批判学派”.因此,本文主要通过考察霍克海姆、马尔库塞、弗海姆、哈贝马斯这些法兰克福学派代表人物对资产阶级“自由”“民主”观念的批判,来廓清资产阶级“自由”“民主”的实质.  相似文献   

10.
一个时期以来,人们之所以对马克思主义关于“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论断发生怀疑,一方面是由于受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潮的影响,另一方面则同在关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理论的研究中认识上的偏颇有关。人们简单化地认为,在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的代表是无产阶级,落后的生产关系的代表是资产阶级,生产力同生产关系的矛盾就表现为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的阶级斗  相似文献   

11.
自本世纪初到五四以前,西方文化对中国学术界和思想界的影响,主要来自两种思潮:一是自文艺复兴以后逐渐形成的西方人文主义文化思潮,它在思想上带来理性主义与人道主义,在政治上带来民主主义与共和体制,这一切都为中国资产阶级推翻满清王朝的斗争树立了榜样,直接推动了中国的资产阶级革命。继而兴起的五四新文化运动中所高标的“民主”和“科学”两大旗帜,也可以说是这一种西方文化思潮在中国思想文化领域的集中体现。另一种是自十九世纪以来逐渐形成的西方现代反叛文化的思  相似文献   

12.
今年上半年,我校干部师生认真学习乔木同志文章《关于人道主义和异化问题》,基本上掌握了文章所阐述的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划清了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主义同人道主义历史唯心主义这两种世界观,历史观的界限,划清了作为社会主义伦理原则和道德规范的社会主义人道主义同资产阶级人道主义的界限,认清了资产阶级人道主义和所谓“社会主义异化论”在理论上和实践上的危害性,进一步坚定了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信念。  相似文献   

13.
新中国诞生以来,各方面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但是,由于建国以后党和国家在若干问题上的重大失误,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没有充分发挥出来。资产阶级自由化者抓住这一点向我们发难,抛出了“社会主义超越论”,说什么旧中国现代生产力发展不充分,搞社会主义革命超越了历史发展阶段。这一资产阶级自由化观点的影响,加上东欧和苏联社会主义制度的演变,人们的心头也蒙上了阴影:用马克思主义的生产力标准来衡量,象中国这样的原来现代生产力不发达国家能不能搞社会主义革命?革命成功了能不能建成社会主义?显然,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科学地回击资产阶级自由化观点的挑战,解答人们心头的疑问,是非常必要的。  相似文献   

14.
<正> 江泽民同志在“七一”讲话中,从反对和平演变、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战略高度,深刻阐明了在全党普遍深入持久地进行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教育的极端重要性,并强调指出:“要通过学习和教育,划清马克思主义与反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无产阶级思想体系与资产阶级思想体系的界限。”在反共反社会主义大合唱中一直扮演着重要角色的当代民主社会主义,就是资产阶级思想体系中一股危害极大的反马克思主义思潮。近些年来,随着帝国主义加紧推行“和平演变”战略,这股思潮更加猖獗和泛滥,不仅继续强化其维护资本主义制度的作用,而且重点已转移到改变社会主义改革的性质和方向,加速了一些国家由社会主义向资本主义的蜕变。因此,弄清它的基本特点和阶级实质,划清它同科学社会主义的界  相似文献   

15.
每一个时代都需要有自己时代的伟大人物.在世界社会主义发展因苏联东欧社会主义失败而面临困境的时候,当代无产阶级杰出代表邓小平,以敏锐的政治洞察力、科学的创新精神和非凡的革命胆略,创立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使占世界人口五分之一的中国开始了一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大进军,使社会主义建设、巩固和发展的理想在一个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东方大国开始变成现实,从而揭开了21世纪世界社会主义更加辉煌的篇章.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既是当代中国社会主义胜利的旗帜,也必将是当代世界社会主义胜利的旗…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主义自称是一种人道主义。然而,从一开始它就不同于任何种类的哲学人类学,哲学人类学把人的统一性或所有人的统一性置于社会差别之上。因而,马克思主义者认为,人道主义在历史舞台前台的每一次出现——作为一种理论、一种思潮或一种意识形态,都与既存社会的危机相关。例如,基督教人道主义出现在奴隶制度正在崩溃的时期,资产阶级人道主义出现于封建主义发生危机之际;同样,资本主义社会矛盾的发展以及人们对其历史暂时性的认识促成了马克思主义的即无产阶级的人道主义。  相似文献   

17.
科学社会主义的创始人马克思、恩格斯和列宁在谈到未来社会发展阶段问题时曾作出过大致的设想和初步的探索.但后来由于种种原因,在社会主义社会发展阶段问题上,苏联和东欧以及中国等社会主义国家较长时期内普遍发生了重大失误.改革开放后,以邓小平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根据马克思主义关于未来社会发展阶段的理论,总结国内外在社会主义发展阶段问题上的经验教训,提出了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这一理论是马克思主义未来社会发展阶段理论在当代中国的新发展.  相似文献   

18.
苏联、东欧剧变 ,世界社会主义运动遭受重大挫折 ,引发人们对马克思提出的跨跃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的论断产生怀疑。本文认为 ,苏联、东欧“回归欧洲”,“跨跃”失败 ,是“跨跃”途径和方法上的失败。要实现复正的“跨跃”,就必须找到正确的途径和方法。从东欧剧变 ,中国改革开放的实践以及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中我们可以得到这样的启迪 :制定切合实际的方针、政策快速发展生产力 ,实行全方位的对外开放占有资本主义所创造的一切积极成果 ,坚持共同富裕目标牢牢把握社会主义方向 ,是实现真正“跨跃”的必备要件。  相似文献   

19.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是我国一项基本政治制度。它既不同于欧美资本主义国家的“两党制”或“多党制”,也不同于苏联和东欧一些社会主义国家的“一党制”,它是我国政治制度独具的特点和优点,无论从形式到内容都洋溢着中国的特色。考察这一制度的形成过程,正确认识其历史发展的必然性,并把它长期坚持下去对于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这是一部大型的资料性与科学性并重的综合性社会科学的工具书,全书共分九篇:一,社会主义基本原理;二,社会主义革命;三,社会主义建设;四,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五,80年代以后的苏联东欧;六,社会主义流派与思潮;七,社会主义主要会议;八,社会主义组织与重要人物;九,社会主义重要文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