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6 毫秒
1.
一概念、判断、推理是有不同层次的我国过去的一些哲学著作和论文中,有这样一种观点:认识过程中的感性阶段是不使用概念、判断和推理的;一使用概念、判断和推理,那就进入了理性认识阶段,以是否使用概念、判断和推理作为区分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标志。这种看法值得商榷。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从来都认为,人的认识是一个由浅入深、由现象到本质的不断发展的过程。因此,人的概念、判断和推理的内容也是不断深化的。有不同深度的认识就有不同深度、不同层次的概念、判断和推  相似文献   

2.
我们肯定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是人类认识的两种基本形式,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构成基于实践的具体认识过程中前后相续的两个阶段。然而,关于这两种认识的本质区别,至今哲学界尚未确定一个统一的合乎实际的界限。下面两种观点是有代表性的:一种认为,“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的区別不在于用不用概念、判断、推理,而在于感性认识没有抓住事物的全体、本质和内部规律性,而理性认识则进入了对事物的全体、本质和内部规律性的认识。”另一种认为,“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原则区别,或者根本标志,就是概念、判断的运用。认识是否抓住了事物的全体、本质和内部规律,不能作为区别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标志,而是区别抽象概念和具体(理性的)概念的标志。”这两种对立的观点为我们提出两个问题:一、感性认识是否也运用概念、判断等思维形式?二、理性认识是否都反映事物的全体、本质和内部规律?弄清这两个问题是我们正确地揭示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本质区別的前提。下面我们就循着这条线索展开对于这个“本质区别”的探讨。  相似文献   

3.
<正> 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是反映认识过程的不同阶段的两个哲学范畴。感性认识是认识的低级阶段,是人们感觉器官直接感受到的关于事物的现象、各个片面和外部联系的认识。感性认识有感觉、知觉和表象诸形式。理性认识是认识的高级阶段,是人们借助于抽象思维把握事物的本质、全体和内部联系的认识。理性认识包括概念、判断和推理等环节。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关系是对立统一的关系,二者的结合构成统一的认识过程。古希腊最早的哲学家在探讨世界万物本原的同时,也研究了认识论问题,并对认识阶段作了初步的分析研究。赫拉克利特初步区分了感性和理性两种认识形式,分析了两者的特点及其在认识中的不同作用。原子唯物主义者提出流射说、影像论,奠定了朴素唯物主义反映论的基础。柏拉图提出的回忆说,反对唯物主义感觉论,奠定了唯心主义先验论的基础。但他在分析理性认识时,提出了解和理解两种认识方式,这是后来哲学  相似文献   

4.
<正> 在人类认识史上和人的具体认识过程中,根据认识程度的深浅和机制的不同,区分出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这样两个基本阶段,是必要的。但是,过去流行的观点却把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区别作了简单化的理解,片面地把感性认识等同于生理学上讲的第一信号系统,等同于动物式的感性直观,似乎在认识开始的初级阶段,只用感官直接接触客观事物,只限于感觉、知觉和表象,根本没有概念、判断和推理,没有分析综合等逻辑  相似文献   

5.
<正> 正确理解感性认识的“理性化”趋向的特点,对于正确理解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中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辩证关系的原理,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一、应该怎样理解感性认识具有“理性化”趋向的特点。从认识的过程来看,感性认识阶段必须以一定理性知识为基础,采取适当的理性思维形式及逻辑方法。人对认识对象的认识是一个能动的过程。客观事物往往是复杂的,输出的信息是多方面的,人不能通过感觉器官(或借助于科学仪器)将客观事物输出的各个方面的信息全部输入大脑,而只能有目的地选择其中的一部分。目的是根据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并根据头脑中已获得的理性知识,进行概念、判断、推理的思维而确定的。目的确定之后,以一定的理性知识为依据,采取一定的概念、判断、推理的形式,将认识对象输出的信息进行鉴别选择,将不符合目的的部分舍  相似文献   

6.
论价值判断的机制陈新汉与概念、判断、推理是认知活动的基本思维形式相对应,规范、价值判断、评价推理是评价活动的基本思维形式。在评价活动中,价值判断是规范的展开,价值判断的展开则构成评价推理。价值判断在评价活动中具有重要地位。本文研究价值判断的机制,以期...  相似文献   

7.
思维方式是人们运用概念、范畴等思维工具来反映认识对象的理性认识方式,是思维形式(概念、判断、推理、假说、想像、直觉等,也包括思维的程序)和思维内容(问题、对象)的统一。作为人们在实践活动与认识活动中形成的、对实践活动与认识活动的普遍方式及事物联系的普遍方式的反映,思维方式具有历史性和个体差异性。价值观念指人们对各种事物和现象的价值的认识和评价,是价值关系在人们意识中的观念表现。思维方式与价值观念之间是互相影  相似文献   

8.
<正> 以往,人们从认识形式上,将以求真为直接目的的认识过程划分为两个阶段(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或三个阶段(感性认识、知性认识和理性认识),这主要是以主体对客体的认识程度或以主体把握客体的观念水平来划分认识阶段的。本文则试图从认识过程中主客体相互作用的表现特征出发,对认识过程提出一种新的阶段划分模式,这就是从主客体的统一阶段到主客体的分化阶段。  相似文献   

9.
王英 《天府新论》2012,(1):31-36
康德基于单个判断中主词与谓词的关系将判断区分为分析判断与综合判断;而黑格尔基于判断之间的差异将判断划分为不同层级:质的判断、反思的判断、必然的判断和概念的判断.拷问黑格尔的这四个判断在何种意义上是分析的、在何种意义上是综合的,能够显明不同判断在辩证逻辑的逻辑环节中的地位,进而获得关于黑格尔的辩证逻辑的知性层面的认识:并不存在与知性无关的辩证逻辑,判断是黑格尔辩证逻辑的知性表达.  相似文献   

10.
<正> 理性认识是认识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阶段.过去,国内哲学界对于理性认识的具体形式研究颇多,但对理性认识自身的发展过程的研究却很不够.这种状况使人们对理性认识往往不能从动态上去把握、从过程中去理解.近来,关于理性认识发展的阶段问题已开始引起争论,有的同志提出了许多有益的见解.为了加强对理性认识的具体研究,笔者也就理性认识的具体发展过程及其阶段划分问题,谈一点个人的看法.我的主要观点是:1、理性认识是一个发展过程,它是对事物本质及其内部联系的从部分到整体的反映过程和从反映性认识到意向性认识的推演过程的统一;2、在理性认识的发展过程中,大体要经过知性,理性和意向性三个相互联接的阶段;3、理性认识过程以知性阶段与感性认识过程相联系,经过理性阶段,又以意向性阶段与改造客观世界的实践过程相联系.  相似文献   

11.
毛泽东同志在《实践论》中指出,从认识现象到认识本质,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这是认识的两个阶段,成为人们划分认识阶段的依据。而知性、理性的问题又曾是德国古典哲学中的重要问题,对知性、理性加以区分,得到过恩格斯的肯定,因此,在认识论问题上,又存在着知性、理性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二十年前,毛泽东先生发表了他的“实践论”,深刻而扼要地阐明了马克思主义关于认识发展过程的理论。大意是:在生活实践中引起感性认识,在感性认识上深入累积,使用判断和推理的方法,即达到了理性认识。但理性认识的正确与否,须再经实践的考验,才能作出判断。毛先牛以为认识过程两个阶段:在低级阶段认识表现为感性的,在高级阶段认识表现为论理的,也就是理性的。他以为:“通过实践而发现真理,又通过实践而证实真理和发展真理。从感性认识而能动地发展到理性认识,又从理性认识而能动地指导革命实践,改造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实践,认  相似文献   

13.
李步楼同志在《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区别》(见1981年4月9日《光明日报》第4版)一文中认为:“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区别不在于用不用概念、判断和推理,而在于感性认识没有抓住事物  相似文献   

14.
理性的灵魂学说竭力要证明关于"自我"的一系列知识。第一个目的就是要证明自我是实体。对此康德是这样阐释的:自我不在感性直观的范围内,它根本不是"实体"。因此,"自我"存在于知性的范围以外,我们凭借知性不能形成关于自我的任何知识。同时凭借知性企图认识"自我",只能依靠形式逻辑。但形式逻辑是有限的,它只适用于经验知识。因此,三段论推理服从的是知性同一律法则,它不能形成关于自我的真知识。由是知性在进行判断的时候,只能依靠"先天综合判断"。而关于自我的知识全部是"分析命题",因此先天综合判断不适用于自我。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在讨论辩证逻辑的思维形式问题中,有人按照对比研究法,认定形式逻辑要逐个地、分别地研究概念、判断和推理,辩证逻辑也是这样;形式逻辑关于思维形式的理论是如此,辩证逻辑关于思维形式的理论亦应当如此。我们认为,在一定的限度内对比说明两门逻辑科学的总特征是可能的,也是必要的。但如果用它来作为构筑辩证逻辑思维形式的基本前提和出发点,势必陷入这样的结局:在形式逻辑思维形式的骨架中填充辩证法的内容=辩证逻辑的思维形式。这种结局并非臆断,有人曾直截了当地说:辩证逻辑就是形式逻辑加辩证法,这是边缘科学发展的特点。而把“辩证逻辑的最基本内容”归结为概念、判断和推理的辩证法和辩证的概念、判断和推理,就正是这个简单相加公式的产物。  相似文献   

16.
现代认识论的发展有两个极为重要的问题:一是主客体的关系问题,一是知性和理性问题。这两个问题,既互相区别又互相关联。总的来说,知性和理性问题,仍然是探讨主客体的关系。近几年,知性和理性的讨论多集中在阶段的划分上:是把知性划入感性认识还是划入理性认识,还是单独列为一个阶段?这个问题当然是重要的。但我们认为,在解决这个问题之前,必须首先弄清知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区分及作用,否则阶段的划分便成为空的和盲目的。本文想就后一个问题谈谈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7.
本文旨在说明表象判断是认识过程由感性阶段上升到理性阶段的中间环节。但是,介于近些年来关于认识过程的讨论,在分析这个问题之前,必须首先确立这样一个前提,认识过程是分为感性和理性这样两个基本阶段的,这就形成了本文第一部分的内容。 人类认识过程究竟包含几个阶段?是感性和理性两个阶段呢,还是感性、知性、理性三个阶段?“知性”一般被规定为认识由  相似文献   

18.
论非理性因素对主体实践活动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马克思主义认为要认识客观事物内在联系,把握其本质、揭示其客观规律性,离不开逻辑思维,即主要靠理性认识的形式来完成.这是人类认识客观世界的一般情形,但是不是唯一形式,在特定的条件下,非理性因素也同样起到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的作用,具有相似于理性认识的功能.(一)所谓非理性因素是指那些与理性因素相对的,理性思维所难以理解、逻辑概念所不能表达的主体的心理形式.它可以具体地分为两种基本的类  相似文献   

19.
辩证思维形式是普通思维形式发展的必然结果,属于人类思维形式发展的高级阶段。它具有客观性、矛盾性、具体性、变动性和系统性五个特征。其中客观性是基础,矛盾性是核心,具体性、变动性和系统性则是矛盾性的展开、引伸和表现。辩证思维形式包括辩证概念、辩证判断和辩证推理等,其五个特征寓于辩证概念、辩证判断和辩证推理之中。  相似文献   

20.
“感性认识包含理性认识”,这是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一个基本原理。时至今日,传统观点(现行的哲学教科书、哲学工具书及有关的认识论论著)把“感性认识包含理性认识”仅仅解释为:感性认识是在理性认识的指导下取得的;感性认识要用概念等理性认识的形式来表达。笔者以为这种解释是不全面的。本文就此作些探讨。首先说明,本文的出发点是从个体认识的角度来谈“感性认识包含理性认识”的。因为,有无限认识能力的整个人类认识主体对无限发展的整个物质世界的认识,只能通过现实中的有有限认识能力的个体认识主体对一个个有限的具体事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