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周易》与《文心雕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晚年仍然努力学《易》的孔子,他在暗引《易·恒·九三爻辞》“不恒其德,或承之羞”两语以后,讲了一句极为准确的话:“不占而已矣。”①孙卿同然一词:“善为《易》者不占。”②治《易》不为占卜,而在领会其中的哲理。我们就卦、爻及其经、传考索,知道《易》的作者,深入自然,并且通过长久、细致的观察,发掘万物发生、发展的根本规律  相似文献   

2.
《易·屯六二》:“屯如,邅如,乘马班如,匪寇婚媾。” 《易·屯六四》:“乘马班如,求婚媾。” 《易·屯上六》:“乘马班如,泣血涟如。” 《易·贲六四》:“贲如,皤如,白马翰如,匪寇婚媾。” 上面几首爻辞都是反映远古社会,一个氏族到别一氏族求婚也可能是抢婚的情景。歌辞句尾都用“如”字。只就这个“如”字略加考释。  相似文献   

3.
一、孔子与《易》有关论质疑——向冯友兰、张岱年先生献疑孔子是否研究过《周易》?孔子以前有没有《周易》?这是迄今为止学术史上聚讼纷纭的问题。认为孔子研究过《周易》,孔子以前有《周易》的人,主要依据是: (1)子曰:“加我数年,五十以学易,可以无大过矣。”(《论语·述而》) (2)子曰:“南人有言曰:‘人而无恒,不可以作巫医。’善夫!”“不恒其得,或承之羞。”子曰:“不占而已矣。”(《论语·子路》) (3)曾子曰:“君子思不出其位。”(《论语·宪问》) 第(1)条材料,说明孔子学过《周易》,第(2)(3)两条材料,说明《论语》引用了《周易》的话,由此得出孔子与《易》有关,孔子以前有《周易》的结论。  相似文献   

4.
一中国古笈,向称“六艺”(《周礼·地官·保氏》)。汉司马迁云: 孔子云:“六艺于治,一也。”《礼》以节人,《乐》以发和,《书》以道事,《诗》以达意,《易》以神化,《春秋》以道义。(《史记·滑稽列传》)儒家独尊,故称“六经”。究其意蕴,庄子亦云:  相似文献   

5.
驻足街头,放眼人海,一股“哈利·波特”潮正悄然涌起:各大书店门口的巨型条幅上大写着“哈利·波特”的名字;畅销书排行榜上《哈利·波特》高高在上;各大报刊纷纷大篇幅介绍《哈利·波特》;全国知名电视台几乎都对此进行了专题报道;玩具商店内“光轮2000”销售一空,其受欢迎程度是显而易见了。也许你不禁要问是什么使《哈利·波特》如此走红,是它的文学地位?是商家炒作?还是流行时尚?几乎都不足以说明问题。这也不难回答,咱们还是先看一下往日在“儿童书籍”的名目下的书籍吧:《十万个为什么》、《儿童必背古诗》、《儿童英语》、《作文选》…  相似文献   

6.
《辞源》最重要的特点之一可以概括为一个“源”字——追溯辞的根源。新版《辞源》在选用例句时,对很多条目都做到了这一点,但也有少数条目,所引例句出现的时间是比较晚的。例如“一日千里”第一义,选用的例句是《荀子·修身》的“夫骥一日而千里……”,但《庄子·秋水》中就已经说过“骐骥骅骝,一日而千里”了。又如“中正”一词第二义,选用的例句是《离骚》和《管子·五辅》中的。《管子》是后人伪托之作;而《易·乾文言》早就有“刚健中正,纯粹精也”的话,其中  相似文献   

7.
《文心雕龙·知音》:“然后能平理若衡,照辞如镜矣。”——贾谊《新书·道术》:“如鉴之应,如衡之称。”又王充《论衡·自纪》:“如衡之平,如鉴之开。”《序志》:“各照隅隙,鲜观衢路。”——前辈杨明照先生《文心雕龙校注拾遗》  相似文献   

8.
《老子》是我国先秦时期第一部体系完整、哲理宏富的重要著作。它发端于春秋末年(由老(耳冉)遗传),成书于战国前期,是我国西周至春秋战国之际哲学思维发展之集大成。它之成书,广泛吸取了前人思想之精华,尤其同《易》有着不可分的血缘关系。关于《老子》同《易》的血缘关系,历来的研究者多次提到过。宋人邵尧夫曰:“老子得易之体,留侯得易之用。”(转引自陈和祥评注《老子读本·老子总论》)这里所谓“老子得易之体”,画龙点睛地揭示了《老子》对《易》的继承关系。近人李大防在《老子姚本集注·自序》中曰:“老子  相似文献   

9.
《周易·说卦传》究竟成书于何时?论者或付之阙如,或含糊唐突,皆不能令人满意。笔者想作一些新的探索。一、对“先秦说”的重新考察《说卦》书名最早见于《史记·孔子世家》:“孔子晚而好《易》,序《彖》、  相似文献   

10.
一《甘(艹诸)疏序》是明末徐光启为其农学著作《甘(艹诸)疏》所写的序言,最近选入全日制十年制学校初中语文课本第六册。语文课本的第一条注释说:“选自明人王象晋《群芳谱·谷谱》。”这是错的。《甘(艹诸)疏序》不见于《群芳谱·谷谱》,而是在《群芳谱·蔬谱二》之中。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一九六二年十二月版《中华活叶文选》九十号所载《甘(艹诸)疏序》的“说明”云:“这篇序文保存在《群芳谱·谷谱》卷二里”。语文课本的错误可能即承此而来。  相似文献   

11.
高亨先生《商君书注译·垦令第一》 :“声服无通于百县 ,则民行作不顾 ,休居不听。”亨按 :声服当作声技 ,技服形近而误。声即声乐 ,技即今语所谓“杂技”。说详新笺。笔者按 :“技”、“服”除了皆从“又”外 ,字形并不很相近 ,要误也只是一种可能性 ,且即使在《新笺》中 ,高氏也没有提供直接的书证 ,如果严谨一点 ,也只能说“服”疑为“技”之误。其实“服”未必是误字 ,《诗经·小雅·六月》“共武之服” ,《笺》、《尔雅·释诂》并云 :“服 ,事也” ,窃以为“声服”之“服”亦当训为事。又《诗经·大雅·灵台》“瞍奏公” ,《传》 :“…  相似文献   

12.
郭锡良等先生编写的《古代汉语》,是一部水平颇高、影响较大的高校文科教材,但笔者在使用中也发现该书文选的注释偶有疏漏欠当之处,在此试陈一得之见,就教于编者和读者。 一、《竹头木屑》:“陶公性检厉,勤于事”。注:“检厉,仔细认真。”按:两词理解皆欠当。首先,“检”无“仔细” 义,随文释义不可取,在这里应是“检束、检约”的意思。《字汇·木部》:“检,检束也。”《尚书·伊训》:“与人不求备,检身若不及。”《北史·裴骏传》:“(骏)弱冠,通涉经史,方检有礼度,乡里宗敬焉。”“检”还可构  相似文献   

13.
清人胡承珙编著的《小尔雅义证》,虽经刘世珩校勘(聚学轩丛书),引例出处仍发现许多错误。卷一广诂三页《尔雅·释诂》:“班,赋也。”按:应为“释言”。九页《襄十年》:“遂灭逼阳。”按:应为“春秋经襄十年”。十八页《小雅·桑柔》:“告尔忧恤,诲尔序爵。”按:应为“大雅”。十九页《小雅·桑柔》:“逝不以濯。”按:应为“大雅”。卷二广言二页《礼记·大行人》:“归脤以交诸侯之福。”  相似文献   

14.
《诗经》中,“于归”和“有行”的意思都是“女子出嫁”。但是二者的使用对象和时间却截然不同,决不混用。“于归”一词见于《诗经》的《周南·桃夭》,《周南·汉广》、“召南·鹊巢》、《邶风·燕燕》、《豳风·东山》五首。《桃夭》篇中凡三用:  相似文献   

15.
《西南师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78·1期刊载尹君《“二毛”解》一文,读了以后,有些不同的看法.因为牵涉到怎样理解古书文意的问题,所以提出来与尹君同志商榷.《“二毛”解》的论点是:《左传·僖公二十二年》(按原文误作二十三年)“不禽二毛”的“二毛”,“不是就黑白两色毛说的,而是就须发两种毛讲的,侧重点在胡须”.文中,首先从“事理上”作了一番“推究”;接着引《周礼·秋官·司仪》注为论据;最后据《国语·楚语》注以“毛”为“须发”作旁证.下面就这三点来略陈鄙见.  相似文献   

16.
一、“中寿,尔墓之木拱矣!”这是秦穆公因蹇叔哭师,出语不祥而诅咒他的话.“中寿”是古籍中常见的划分老人年寿等级的习惯用语.如《庄子·盗跖》、《淮南子·原道》、《吕氏春秋·安死》、《抱朴子·至理》等都有“中寿”的说法.“中寿”具体所指,说法不一,姑不论.至于“拱”字,几乎所有的本子(包括中学语文课本)都注为“合抱”,有的更注为“两臂合抱”.这些注,其实都不准确.古代比拟树木的粗细往往用“拱把”.“把”是只手一匝,也就是一手合围,“把”与“握”义同.“拱”是两手合围.如《后汉书·崔骃传》:“伐寻抱不为之稀,艺拱把不为之数.”《聊斋志异·聂小倩》:“又顾殿东隅,修  相似文献   

17.
一、《诗品》正名《梁书·钟嵘传》云:“嵘尝评汉、魏、六朝五言诗,名曰《诗评》。”《南史·钟嵘传》则称此著作为《诗品》。《隋书·经籍志》有著录,云:“《诗评》三卷、梁钟嵘撰。”注云:“或作《诗品》。”《新旧唐书·艺文志》则承《隋志》之旧。南宋以还,官私书目著录则仅署《诗品》之名,不复有《诗评》之称。是书名称沿革,大致如此。《梁书》作者姚思廉、《隋书》作者魏征等,均初唐间人,而此两书同时在唐贞观三年  相似文献   

18.
消息(一) 消,消减;息,增长。谓生灭;盛衰。《易·丰》;“日中则昃,月盈则食,天地盈虚,与时~。(~:同词头,如消息条中所有~均为消息二字代号)《隋书·礼仪志五》:“今之玉辂,参用旧典,~取舍,裁其折中。”唐顺之《与人论旱荒》:“是以苏松荒而得常州以相补,常州荒而得苏松以相补,民实国税两相~,造化者亦有裁成之意云耳。”郭沫若《奴隶制时代·关于周代社会的商讨》:“把视野专一  相似文献   

19.
《诗经》五首篇名试解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诗经》共有305首诗。其中299首诗均是截取诗中词、句或略加改动以名篇。但其它六首,即:《小雅·雨无正》、《小雅·巷伯》、《大雅·常武》、《周颂·酌》、《周颂·般》、《周颂·赉》的篇名为另外拟定,颇为特殊。对此,诸家说解各异,迄无定论,故很有必要作一番考证。现就其中的五首谈一点个人的看法,以就正于方家。一、《雨无正》此篇名“雨无正”最难索解。“雨”无所谓“正”与“无正”,而名“雨无正”岂不怪哉!《诗序》:“雨自上下者也。众多如雨,而非所以为政也。”此属强解,实迂曲难通。陈奂云:  相似文献   

20.
一、篇名《尧典))是《尚书》的首篇。《左传·文公十八年》在引述它的文句时,浑称为《虞书》。《礼记·大学》又称之为《帝典》。先秦文献中,最早出现《尧典》这一篇名的,是《孟子·万章上》:“《尧典》曰:‘二十有八载,放勋乃殂落。百姓如丧考妣,三年,四海遏密八音。’”而据汉初伏生《尚书大传》,孔子曾经对他的弟子颜回说:“《尧典》可以观美。”那么,《尧典》这一篇名早在孔子编次《尚书》时就已经出现了。《孟子》所引《尧典》之文,实在今《尚书·舜典》之中。清代学者已经考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