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钱学森回国50多年来,作为中国航天事业的重要奠基人,于"文化大革命"之后,在继续搞好自然科学工程技术工作的同时,兼而深入探索、研究社会科学与哲学等许多新的领域,对于如何更加科学而民主地建设社会主义祖国,提出一系列独创的、前瞻性的科学理论与设想,有些已产生巨大的社会效益,其价值和意义不亚于、甚至超过了他对中国"两弹一星"的杰出贡献.  相似文献   

2.
正钱学森是中国航天科技事业的先驱和杰出代表,被誉为"中国航天之父""中国导弹之父""火箭之王""中国自动化控制之父",他被国务院、中央军委授予"国家杰出贡献科学家"荣誉称号,获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颁发的"两弹一星"功勋奖章。作为新中国历史上享有崇高威望的人民科学家,钱学森的生涯  相似文献   

3.
高育红 《中华魂》2010,(3):21-23
1911年,钱学森出生在上海一个知识分子家庭。1929年夏,钱学森考入了仰慕已久的上海交通大学。 1935年夏,钱学森告别父母,前往美国,进入了麻省理工学院。 1936年秋,钱学森来到了加州理工学院,在世界著名力学大师冯·卡门指导和领导下进行了长达10年的学习与工作,成长为他的得意学生和不可缺少的助手。1939年6月,完成了《高速气动力学问题的研究》等4篇博士论文.取得了航空和数学博士学位。  相似文献   

4.
吴志菲 《中华魂》2013,(7):42-45
朱光亚,著名核物理学家,"两弹一星"元勋,中国核科学事业的主要开拓者。1924年12月出生于湖北宜昌,1945年毕业于西南联合大学物理系。曾任解放军总装备部科技委主任、全国政协副主席。系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原子弹、氢弹的试验和研  相似文献   

5.
《中华魂》2013,(8):61-61
钱学森被誉为“中国航天之父”、“中国导弹之父”和“火箭之王”,长期在科学研究的尖端领域呕心沥血,夜以继日的钱老,却能得享98岁高寿,奥妙何在?在饮食方面,钱学森没什么讲究。他说“四菜一汤就挺好”。从不抽烟,也不喝酒,这是他一生坚持的原则。  相似文献   

6.
1953年,我考入北京航空学院学习飞机设计。记得大学三年级时,教我们空气动力学的是女教授陆士嘉先生。她是学校里唯一的一位全国人大代表。她讲课生动而有条理,上课时穿一身当时很少见的浅蓝色的套装,风度翩翩。用现在的话来说,她就是我们学生的偶像。放暑假前,在校园里我遇到了  相似文献   

7.
《钱学森书信》1—10卷出版问世了。《书信》内涵十分丰富,从科学思想到科学精神,从人生哲理到人品风范,一位大科学家的内心世界展现在人们面前。作为本书的编者,我将要写一些文章,谈谈自己学习《书信》的体会,这也可以说是我对钱学森的研究和理解,供读者参考。[第一段]  相似文献   

8.
八十年代,钱学森辞去国防科研一线领导职务,开始在社会科学、产业理论、经济学等学术领域中开展研究,取得突出成绩。其中,海产业思想就是钱学森非常关注的领域之一。在近十几年的时间里,钱学森通过阅读著作、书信交往、学术会议、剪报批注等形式,形成了具有丰富内涵的海产业思想,其内容包括海洋渔业、海水淡化、海洋能源、海洋药物以及南海开发。与此同时,钱学森还提出实践海产业思想的具体措施。时过境迁,在各国竞相开发海洋资源的当下,钱学森的海产业思想对指导我国海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钱学森认为科学与艺术是结合的,技术和艺术是伴生的.他提出科技工作者要有一点文学素养,文学艺术家也要懂一些科学技术.科学与艺术的结合都不是简单的结合,而是文理相通、辩证统一的.钱老本人就是一个成功的典范,他是一位科学家,但在文学艺术方面有很高的素养,对书画、文学作品、音乐等方面都有深刻的见解.  相似文献   

10.
科学教育是中国女性科学群体产生的必要土壤,女院士是女性科学形象的高峰标志。文章以中国女院士群体为样本,试图厘清中国科学院、工程院与台湾中央研究院女院士的教育成长轨迹,以期为现当代女子科技教育提供借鉴参考,展示我国女院士的整体风采。  相似文献   

11.
志伟 《中华魂》2004,(8):23-26
大漠雄奇,神舟五号昂首矗立。2003年10月15日上午,中华民族几千年的飞天梦想就要实现了。 身着白色宇航服的航天员杨利伟健步走向飞船。一位满头华发的老科学家沉稳地迎了上去,当着杨利伟的面,在发射任务书上郑重地签下了自己的名字--戚发轫。签完字后,他握着杨利伟的手,满怀深情地说:"年轻人,放心飞吧,你一定会平安归来,我等着你平安归来!"  相似文献   

12.
康家林 《老友》2011,(7):26-27
从2006年8月至2010年底,我应邀为中共江西省委老干部局主办的《老友》杂志、南昌大学北京校友会《南昌大学在京校友风采录》一书采写报道了江西籍老干部通讯23篇(7万字左右)。报道的人物包括5位老革命干部(其中3位红军老战士)、3位中国科学院院士和1位中国工程院院士、4位部长级老干部、8位将军(包括1位上将)及2位文职军级干部。他们当中年龄最大的94岁,最年轻的也有60多岁了。在采写过程中,我尝到了艰辛,但更多的则是受到了教育。感到了乐趣,充实了退休后的生活。  相似文献   

13.
钱学森在2005年提出了“钱学森之问”或“钱学森难题”。“钱学森难题”是一个十分重要的教育命题,求解它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联系目前中国的研究生教育,必须站在时代的高度重新反思大学的本质、研究生教育的特性、研究生读书治学的态度等这样一系列根本问题。革新研究生教育观念是求解“钱学森难题”的关键环节和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14.
钱学森的国际战略思想萌生于以技术领导人身份开创中国航天事业、参加“两弹一星”研制的科技与工程实践,形成于从美苏争霸到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世界社会主义运动从蓬勃发展到遭受严重挫折的重大国际格局变迁历程中。作为一位战略科学家,钱学森认为中国应在政治上,以国家安全为中心,加强国际、国内两个大局的总体筹划和布局,创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良好环境。在经济上,着眼第五次产业革命,以尖端科学技术、信息技术和国土工程建设为战略支点,提高国家科技创新能力和产业竞争力,赢得国际“智力战”。在国防上,加强军事科学研究,着眼打赢信息化条件下的“陆、海、空、天、电一体化战争”,在保持有限战略核威慑力量的基础上,建立一支高科技武装起来的现代化国防力量;同时应处理好“战争与生产”的关系,做到“军民合一,平战两利”。钱学森的国际战略思想与中国的战略运筹理论具有独特的科学视角和战略眼光,  相似文献   

15.
中国科技事业的旗手——钱学森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简要介绍了钱学森院士的生平,回顾了半个多世纪来钱老为中国科学技术事业做出的极其重大的历史贡献.钱老公开申明,所有当代科学技术学科都应该归于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论哲学指导下的知识体系.钱老在50多年前就精辟地论述了科学与技术之间的辩证关系,这个论断对当前中国科技政策的制定仍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阐述了钱老对控制论和系统科学的贡献,介绍了钱老<工程控制论>的出版在全世界引起的轰动与产生的巨大影响.同时,钱老基于所承担的工作性质和经历,总结出系统工程的概念方法,发展了关于复杂巨系统的科学思想,已被科学界和社会各界中许多人所接受,并用于分析解决各类重大命题.  相似文献   

16.
<正>今天我和大家一起参加涂又光先生的追思会,以表达我对先生的哀思。涂先生的去世,是华中科技大学的重大损失,也是中国文化界的重大损失。我和涂先生接触很少,当校长之后,以官方身份拜见或到医院看望过几次,但从未真正地请教过先生。这是我的过错,也是我个人终身的遗憾。涂先  相似文献   

17.
试论系统工程的中国学派与钱学森院士的贡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系统工程在中国是学术界与领导人的共同语言。30多年来,得到了以钱学森院士为代表的学术界和从中央到地方的各级领导人两方面的积极支持和大力推动。系统工程与改革开放共生共荣,与时俱进。系统工程的中国学派已经形成,这是钱学森院士为代表的一大批学者的贡献。系统工程的中国学派就是钱学森学派。文章概括了系统工程中国学派的9个特点,提出了7点建议。  相似文献   

18.
通过1978年钱学森发表的《组织管理技术——系统工程》一文的历史考察,对钱学森关于系统论的科学定位及其核心内容进行了比较系统的介绍。  相似文献   

19.
钱学森首倡的知识密集型沙产业理论是开发西部沙漠的全新理论。它在防沙治沙用沙的关系、开发西部沙漠的思路创新和指导原则等方面对传统治沙理论有了全新突破,呈现出战略性和前瞻性的特色。它对于我国西部开发、构建社会主义新农村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
刚刚过去的2008年,是极不平凡的一年。我们抗击南方部分地区严重低温雨雪冰冻灾害和四川汶川特大地震灾害斗争取得重大胜利,北京奥运会、残奥会圆满成功,神舟七号载人航天飞行任务顺利完成,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取得积极成效,纪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30周年纪念大会隆重召开。2008年这些不平凡的历程,充分展现了中国共产党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力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