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目前,高校理论社团未能充分发挥推动“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的作用,因此需要进一步加强学生理论社团的建设,利用学生理论社团这一马克思主义宣传载体,将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主体传播者与受众群体统一起来,真正达到理论与实践、主体与客体的有机结合。高校学生理论社团所具有的桥梁和纽带作用,不仅使其成为“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实现路径不可或缺的补充,更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实现路径的全新探索。  相似文献   

2.
高校是"青马工程"的首重区域,做好新形下的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作,要充分利用金融危机反衬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中国的夺目显示了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性等机遇,充分考虑这项工作的长期性和复杂性,进一步突出重点,选好培养对象,打造梯队群体型大学生马克思主义者;明确培养目标,打造素质坚定型大学生马克思主义者;实施项目推动,打造全面发展型大学生马克思主义者。在具体推进过程中,要不断提高机制的系统化、措施的针对化和操作的务实化。  相似文献   

3.
“青马社”是为广大青年学生提供思想交流平台的理论学习社团,通过长效管理能使一批青年学生积极参与到学校“青马社“活动中来,并以“青马社”为纽带建立党团联动工作机制,优化“推优”机制,最大限度地发挥党组织的核心作用和团组织的先锋模范作用,形成强大培育合力,共同推进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培养。  相似文献   

4.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对培养坚定的青年马克思主义者,构建和谐社会,扎实推进学校各项事业的又好又快发展,培养和造就符合时代发展要求的高素质青年大学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大学期间是培养人各方面素质全面发展的大好时期,正是我们组织对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的黄金阶段。本文通过对科学发展观的剖析,阐述其在培养青年马克思主义者中的深刻作用与意义。  相似文献   

6.
高校学生党支部是党密切联系大学生的桥梁和纽带,是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学习、锻炼、提升的重要基地。不断提升新时代高校学生党支部组织力,对提升高校学生党员队伍质量、强化大学生思政引领、传承红色基因等具有重要意义。高校学生党支部组织力提升受大学生革命感触淡化和思想防线弱化、客体对象经验不足和引导需求迫切、支部党员流动性强和传承机制薄弱等因素制约。新时代提升高校学生党支部组织力要将培养大学生对思政教育的兴趣和引导大学生将党员精神与生活实践相结合作为落脚点,并借助教工党支部“一对一帮扶”和完善的传承机制作保障,为构建未来思政防线夯实稳固的基础。  相似文献   

7.
2006年6月5日,胡锦涛总书记做出重要批示:"重视并加强对学生干部的培训和实践锻炼是一件深远意义的事情,要注意总结各地行之有效的经验,引导一大批优秀学生干部健康成长。"同年10月,团中央下发了《高校学生干部培养规划(2006-2010)》,并明确提出要以此为契机培养一大批青年马克思主义者。2007年,胡锦涛总书记在《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的批示中指出:"要从赢得青年、赢得未来的高度,抓好大学生的理论学习。深入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工作。让青年知识分子了解和相信党的理论,在广大青年中培养一大批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  相似文献   

8.
胡锦涛同志指出:“青年代表未来,青年创造未来。只有赢得青年,才能赢得未来。”“一个有远见的民族,总是把关注的目光投向青年;一个有远见的政党,总是把青年看作推动历史发展和社会前进的重要力量。”大学生是青年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是培养和造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场所,是新思想、新价值观的发源地,是人类价值传播和交流的重要桥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指导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高他们的思想政治素质,  相似文献   

9.
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全国改革开放进入新的阶段,北京经济社会快速发展,青年科技人员的需求与供给矛盾十分突出.由于当时科研经费总量少,在科技项目方面存在明显的“论资排辈”现象,青年科技人才很难有机会牵头承担科研项目,独立开展科研工作.在这一时代背景下,北京市科技新星计划(以下简称“新星计划”)应运而生.新星计划是由北京市委、市政府批准设立,由北京市财政经费支持,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以下简称“市科委”)组织实施的,以培养高层次青年科技人才为宗旨的人才培养资助计划.  相似文献   

10.
<正>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是教育的根本问题。育人的根本在于立德。”不断提高人民对教育的满意度,将以人民为中心的高质量发展理念融入大学生的公共服务动机是“德育”的应有之义与组成部分。面向青年,习近平总书记在2023年新年贺词中专门强调:“明天的中国,希望寄予青年。青年兴则国家兴,中国发展要靠广大青年挺膺担当。”新时代大学生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有生力量和先锋力量。  相似文献   

11.
徐榕 《人才瞭望》2017,(4):206-207
中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明确提出:“百年大计,教育为本”.而教育大计,则以人才为本,人才资源作为国家重要的战略资源,是一个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建设的基石,因此加大人才的培养对国家科技发展与民族伟大复兴都具有重要意义.2016年初,中共中央印发了《关于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明确指出了当下社会对人才工作的方向,将人才的培养、引进提升到关乎国家命运的战略意义.笔者主要探讨国内高校对青年人才引进与培育方面的现状,并阐释了高校对青年人才引进与培育大格局的个人见解.  相似文献   

12.
人才是医院发展的核心竞争力,也是立院之本.无锡二院自2009年开展“人才树”工程以来,已经为医院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该项目曾荣获2013年度“亚洲医院管理人力资源项目卓越奖”.2015年无锡二院通过JC I认证,成为中国第48家JCI认证医院.医院在开展“人才树”工程的基础上,推行了JCI模式下的“人才树”工程接力行动,旨在培训与国际接轨的优秀医学人才,促进医院快速发展,使医院的医疗技术和服务质量逐渐达到国际化标准.  相似文献   

13.
笔者分析了供电企业青年员工岗位成才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供电企业青年人才成长与培养策略:以专业素质建设为根本,促进青年员工立岗成才;构建全方位、全过程的青年员工教育培训体系;深入开展师带徒活动,建立青年员工与企业的沟通平台;开展职业生涯规划设计,实现青年员工与企业共同发展.青年员工培训是一项系统工程,也是一项长期工程,供电企业必须结合企业实际情况,加强重视力度.  相似文献   

14.
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人才市场竞争的愈演愈烈、家庭结构的不断转型,城市中衍生出“周末父母”“城市留守儿童”这些大热新兴词,由此工作与家庭的关系再一次进入人们视角,引起社会广泛关注.工作与家庭两者间的相互渗透性标示着无法将它们彻底的分离,是相互促进或是相互冲突,就取决于“80后”青年夫妇如何对其进行平衡和应对.  相似文献   

15.
孔维  赵培峰 《人才瞭望》2017,(2):107-108
以某地铁公司为例,“95后”已成为公司用工的主流,并将在短时间内成为基层青年员工的主要群体,开始在企业的生产运营中发挥重要作用,“95后”的青年特色和知识特色需要企业管理者加以重视,并用科学有效的管理方式予以管理.  相似文献   

16.
李立 《人才瞭望》2016,(7):17-18
随着我国科技的不断发展,对于青年科技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大.科研院所作为我国科技研发的重要场所,在我国的科技建设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科研院所作为科技人才聚集的场所,青年科技人才是我国科技研发最有力的保障,如何有效提高这些青年科技人才的工作效率和工作积极性,更大地激发他们的创造能力,不断促进我国科技的稳健发展,这就需要科研院所采取一定的激励机制.本文首先分析科研院所青年科技人才激励机制的重要性,对相关的激励理论做一定的分析;重点对科研院所对青年科技人才激励机制中存在的问题和有效的激励措施做一定的分析,以此对我国科技稳步发展提供一定的保障.  相似文献   

17.
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进步以及科教兴国战略的不断实施,我国教育系统的素质教育改革日益深入.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背景和建设“双一流”高校的目标要求下,高校教师和大学生越来越重视创新型项目的开展.笔者通过分析当前创新型项目的开展现状,研究参与创新型项目学生和指导教师的成长,分析开展创新性项目对应用型教学团队建设的促进作用,旨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新形势下,在高校开展创新性项目,促进“双一流”高校的建设,为培养更多的创业创新型人才贡献力量.  相似文献   

18.
王丹 《人才瞭望》2016,(20):181-182
“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为我国工程企业“走出去”创造了难得的历史机遇.而随着中国工程企业走向海外,企业在经营过程中不得不面对海外陌生而复杂的经营环境,因此对工程技术人才的要求也将越来越高.通过调研天津大学工程管理专业培养模式,反思普通高校工程管理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措施,培养符合国际工程项目管理要求的人才,以期帮助学生抓住“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获得更多的机会.  相似文献   

19.
杨萍 《人才开发》2002,(11):18-19
到基层去,到艰苦的地方去,历来是我们党的干部的优良作风,无论是在战争年代,还是在和平建设时期,都有一大批有志青年响应党的号召,到边远艰苦地区,到农村,到工矿企业,到“三线”,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建功立业。通过在艰苦复杂环境下的磨炼,造就出一批国家的栋梁,甚至产生了一些党和国家的领导人。在进行中华民族百年复兴大业的新的历史条件下,教育鼓励新一代青年人才到艰苦复杂环境锻炼,同样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仍是我们党培养青年人才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20.
周俊 《人才瞭望》2016,(3):36-36
李金铠,博士,1973年10月出生于河南泌阳。河南省特聘教授,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中国科协青年科学家论坛主席。现任河南财经政法大学产业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所长、校学术委员,中原经济区“三化”协调发展河南省协同创新中心主任助理。2012年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2014年入选“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被授予“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荣誉称号。先后荣获河南省学术技术带头人、河南青年五四奖章、河南省优秀社科青年专家、河南省优秀青年科技工作者、河南省青年科技奖、河南省高等院校哲学社会科学年度人物和优秀学者、省级优质课教师(一等奖)等称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