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张茂泽 《唐都学刊》2010,26(4):51-54
中国古代儒家的终极价值观,是古代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中占主导地位的价值观。它有重视人、重视理性而又不乏超越意义的特征;在认识天人合一的"道"这一终极价值本体时,强调天人之间、神圣价值和世俗价值之间的辩证统一;在实现天人合一的终极价值理想的过程中,强调人学习和克己、寡欲等理性的修养活动在事实上最为重要。这些特点对新时期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很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
人的价值的弘扬和提高是近代以来人类追求不懈的目标,是国家、社会和人自身跨入现代化门槛的条件和标志。市场经济则被证明是迄今为止促进经济发展的最有效的经济模式,是当前世界各国的普遍选择。然而,在赞扬市场经济对人的价值的正面促进效应时,我们对它的负面抑制效应保持清醒和警惕也是非常必要的。 人的价值的根本在于人之为人 的内在根据和意义 关于人的价值,目前理论界争议颇多。我们从整体上赞同这种观点:认为人的价值可分为工具性价值和本体性价值。工具性价值是人作为客体对他人、社会的价值和人被分成主客体后客体自我对主体自我的价值。这是人的外在的、相对的、形而下的价值。本体性价值是指人之为人的内在根据和意义。它是内在的、绝对的、形而上的主体人的价值,是人的价值的根本内涵,是工具性价值的依托。我们正是在这一层意义上使用“人的价值”的概念。就此而论,人的价值主要表现为人的独立和自由、尊严和个性、主体性及生命本身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吴业苗 《唐都学刊》2010,26(3):61-66
一定意义上说,转型期农村社会最大的变化当属农民观念。随着农村社会结构的同质向异质、单一向多样、封闭向开放、伦理向法理的转化,农民观念也发生了诸多变化。嬗变后的农民观念传统与现代、保守与开放并存,呈现出多样性、交错性和叠加性,并以其独特的乡土文化魅力动员、规约、引领农民参与农村社会建设。不过,处于新与旧、文明与愚昧复合交织观念中的农民,容易彷徨、焦虑,亟需我们加强教育工作和规范建制。  相似文献   

4.
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城乡居民的收入出现了日益扩大的现象,给社会和谐带来了不利的影响。究其原因,有政策和制度设计方面的原因,也有农村、农民自身的因素。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减弱其带来的负面社会影响,必须改革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城乡二元户籍制度,加大农村教育力度,统筹城乡社会保障体系建设。  相似文献   

5.
刘月平 《社会工作》2011,(19):30-32
农村社会工作是我国社会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现阶段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工作。农村社会工作是指“专业社会工作者”与“实际社会工作者”(代表政府的农村工作者)合作,以村庄为基础,以农村社会和农村居民为对象,持守社会公正、人文关怀和真诚信任的伦理情怀,以加强政府与农民间的信任关系和增强农民的自信、自尊和权利意识为根本宗旨,  相似文献   

6.
《社科纵横》2015,(4):56-58
公共行政价值实现政治性与社会性的融合,以合乎正义的行为方式催生出全员化的社会自治模式是实现公共行政价值终极目标的合理性选择。各国政府其统治职能的日渐衰弱是现代社会发展的一个必然趋势,因而对社会自治的呼声亦越来越高。而实现公共行政价值,最本质的要求是要实现正义制度的建设,要突出对社会公平的制度保障,突出对公平与效率之统一的追求,以实现全员化的社会自治宋保证传统价值观与正义及公平之间的协调一致。  相似文献   

7.
农民对30年不变的土地承包政策有着不同的理解,这集中表现为对土地调整的强烈诉求.但是,随着村庄利益分化的加剧、村庄治理环境的改变,30年不变的政策逐渐具有了被严格执行的社会基础.显然,这种土地制度形态的形成并非是农民基于生产需要而主动要求的产物,而是国家政策塑造的结果.这种产权的建立方式在完成国家总体战略的同时,也有脱离农村社会的危险.为此,土地制度转型需要以时农村社会的理解以及农民到底需要什么的深刻认识为前提.  相似文献   

8.
熊杰 《创新》2021,15(3):109-116
"反向春运"是"春运"发展到一定阶段产生的一种新现象,是经济因素、文化因素和社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反向春运"的出现,为参与"春运"的社会大众提供了更多出行的可能性,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现代社会给人带来的生存压力.与此同时,它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冲击,对伦理价值的挑战,并由此引发的出行安全问题、代际价值观和消费观念的冲突等仍是不容回避的问题.正确规范出行行为,创新出行方式,引导人们对价值观的科学把握是应对新时代"反向春运"现象的重点.  相似文献   

9.
20世纪的中国文学作为一种价值性存在,其价值走向经历了戊戌文学革新时启蒙社会、开通民智的文学救国论;五四时期以民主与科学实现人的启蒙与觉醒,文学完成了从古典形态到现代形态的整体转换;30年代在救亡背景下的文学社会化转向;40-70年代大众化的政治工具论;80年代在非艺术的轰动中复兴文学之梦,以找回人的尊严和文学自信;90年代在边缘中寻找本位,文学在非轰动的艺术坚守中回到自身等发展阶段.基于历史的逻辑和理论的逻辑,可以对百年中国文学的价值范式作出这样几种判断一是意义认同--社会本位的"世纪波";二是形态复归--构筑价值载体的"同心圆";三是本体认知--价值转型、价值游离、价值接轨的"三级跳"等.  相似文献   

10.
辛薇  周旭霞 《浙江学刊》2012,(4):122-127
社会核心价值观的迷失,是当今中国社会面临的最严重的问题之一。本文基于杭州"我们的价值观"的实践,阐述并分析了杭州把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学习型城市建设相融合,积极探索核心价值体系大众化的新途径。杭州的实践表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的"方向盘"、"稳定器"和"黏合剂",也是社会共同的思想基础;一种价值观只有真正成为民众言之于口、践之于行、刻之于心的价值认同,才能焕发出永久的生命力和强大的力量。  相似文献   

11.
刘进田 《唐都学刊》2004,20(1):87-91
价值是一个人学本体论范畴。本体既有认识论意义上的本质含义 ,又有价值化意义上的本真含义 ,但康德之后本体主要成为一个价值意味的范畴。事物的价值即事物的本真 ,本真即本体 ,从而价值即本体。价值作为本体既然不是认识论意义上的本质 ,那么价值便是人的生命本体圆境。价值源身、发自人的生命本体 ;价值即人性自身 ;价值是人的真实存在。价值是人的生命本性 ,而人的生命本性是自由 ,因而价值即是作为人的生命本性的自由。  相似文献   

12.
我国社会转型期制约农民政治参与的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李锐 《学术交流》2005,(12):165-167
社会转型期,我国农民政治参与有了新进展。但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社会博弈的加剧,给农民的政治参与带来的负面效应日益凸显,其中有中国农民自身素质因素,但更多的则是制度因素和社会因素等方面的制约。正视这些负面因素,才能促进农民政治参与,保证农村政治稳定。  相似文献   

13.
公平正义始终被视为人类社会最基本的理想追求和价值目标,是社会的主流价值观,也是作为社会基本制度的法律制度所追求的核心价值,法制建设的目的就是要实现法的价值.因此公平正义必然成为社会制度建设子系统的农村法制建设的核心价值和实现目标.我国长期存在的城乡二元结构,不仅造成了城乡贫富差距,也造成了城乡居民社会地位无论形式上和实质上都存在不对等的社会现实,与其他社会主体相比,农村主体尤其是农民在权利平等方面有所缺失.制度是社会公平正义的根本保证,因此在农村法制建设中绝不能将法制建设的平等原则简单地加以重复和适用,而应当通过健全完善的相对独立的农村法律制度体系;实现利益反哺,树立利益补偿理念;实现差别对待,立法向农民农村适当倾斜;完善立法程序,畅通农民立法参与途径,使农村法制建设的公平正义目标得到实现.  相似文献   

14.
《求是学刊》2019,(3):44-52
西方哲学史上形而上学本体论一直占据着主导地位,这种情况到马克思那里实现了转向:寻求世界始基的本体论转换为人类意义世界如何奠基的问题。在马克思看来,抽象地谈论本体没有意义;人类以社会性的连接方式进行实践活动,产生意义世界,哲学应以此作为本体。然而,马克思面对的却是意义世界遭到了严重破坏的资本主义社会。马克思从社会实践的角度批判资本主义,重建意义世界,其意义本体论的价值旨归是人的解放。  相似文献   

15.
《社科纵横》2019,(3):5-8
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社会主义的应有之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理应发挥出其价值引领和促进作用。在现实中,由于工具理性的凸显使得人们对价值观追求的价值性被遮蔽了,其价值引领和促进作用受到影响。从国家、社会和个人三个层面深入挖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价值性,特别是对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价值意蕴,有利于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进程中自觉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应有作用。  相似文献   

16.
袁松 《创新》2009,3(9):15-17
在打工生活中完成基本社会化的新生代农民工长期接受消费主义的熏陶,生活模式与意义世界都已城市化,在经济波动中失业返乡之后,他们面临着谋生、交往及情感满足上的诸多障碍。农村人多地少的结构矛盾与打工经济的社会基础决定了村庄对于青年农民的角色期待就是进城打工以完成家庭的再生产,因而返乡的少数青年农民难以形成群体以生产出自身的意义与价值。这些因素使得新生代农民工在返乡后的心理调适需要更长的时间。  相似文献   

17.
“文学是人学”,文学的本体存在与人的本体存在是一致的。文学活动从本体论角度看是人的自由自觉生命活动的一种实现方式,是主体精神本质的自我实现和确证,主体由此获得审美愉悦和审美自由感。文学活动既是个体精神的活动,同时又与人们的社会实践活动相关联,由此决定着文学的多重本质和多种关系。如文学的个体性和社会性、审美本质和社会本质、主体自我实现和社会责任感,反映与表现以及文学活动的主观精神特性与客观实践品格等。此外,由于文学本体存在与人的本体存在一致。文学观也必与人生观相通。与“独善”和“兼济”两种主要人生取向相对应,在文学观念上也通常有“为艺术而艺术”和“为社会人生而艺术”两种主要指向。  相似文献   

18.
社会相当性是德国学者提出的重要理论,自引入中国后便获得较大关注,在刑法解释中引入该理论具有重要意义。社会相当性自诞生之初便与法益难解难分,在德日刑法语境之下,刑法的本质在于保护法益,它是刑法解释的核心概念,是准确匹配事实与法条的前提,还是维系价值立场与刑法解释的媒介,而基于历史和社会的相对客观性,社会相当性成为理解和评价法益的重要依据。近年来,形式解释论与实质解释论之争饱受关注,本质是社会保护与自由保障何者优先的价值立场之争,然而涉及具体刑法用语,两大理论之间及其内部存在着价值立场相互矛盾的问题,而社会相当性理论则兼具社会保护与自由保障的双重价值,可以调和两大主张相互之间及各自内部出现的矛盾。结合刑法解释来看,对社会相当性的判断,可从社会性与相当性两大方面进行:社会性包括社会整体性、社会通识性与特殊性三个要素;相当性包括广泛性、常识性、与刑法的一致性三个要点。  相似文献   

19.
《社科纵横》2019,(5):58-62
田园综合体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载体和抓手。中央提出建设田园综合体,不仅是对农业农村生产生活方式的全局性变革,是引领未来农业农村发展的重大政策创新,而且也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抓手,是农民增收、农业发展、农村美丽的新路径。本文在分析兰州兰州田园综合体建设发展意义和制约因素的基础上,提出促进兰州田园综合体建设发展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张丽琴 《社会工作》2011,(12):68-74
以村干部的立场为视角,本文试图探析当前村民自治运作的实际情况及面临的主要问题,研究样本来自华中地区某小镇的12个村庄。这些村庄的经验表明,经历环境变迁和政策调整之后,村民自治主要是围绕着计划生育、维持社会稳定、上传下达与协助政府开展工作、开展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等内容开展的。转移支付不足以应付村组运作,农民难以整合以及实际运作中严重的形式主义是困扰村民自治发展的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