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中国传统节日是我国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传承民族精神的重要载体.然而,当代大学生对中国传统节日意识已逐渐淡化,而热衷于西方的节日.造成此现象的原因主要是由于外来文化的冲击,高校教育的失误,商家、媒体的争相炒作以及社会对我国传统文化的宣传力度薄弱等.因此,提高大学生传统节日意识主要依靠政府部门、商家媒体、高等院校等...  相似文献   

2.
本文从符号学视角解析中西方具有相似主题的节日符号及所意蕴的文化内涵。分析显示,西方节日文化重在"娱人",而中国传统节日注重"团圆",崇尚消费。解读分析旨在希望我国的传统文化在借鉴、传承中创新和发展。  相似文献   

3.
跨文化视野中的我国传统节日变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跨文化的差异及传播角度,分析中外节日的多元共存。我国传统节日自身有必要顺应文化交流与融合的趋势,吸纳西方文化元素和思想精华;同时应保护和传承作为非物质类文化遗产的我国传统节日,复兴民族文化与传统,努力维护我国文化的特色和个性,发挥传统节日的积极价值及健康功用。  相似文献   

4.
自传统节日法定假日化以来,传统节日的保护工作多层次地展开:政府决策导向、社会媒体推介传播、学校教育普及等。其中,作为基础工作之一的高校人文类选修课程的设置,对普及民俗知识、培养青少年文化自觉、传承节日文化有积极作用。本文从教学实例出发,对传统节日文化如何在大学生中普及和深入教育进行了探索和思考。这对完善传统节日教育与科研体系,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中国传统节日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和表现形态,其文化形式多种多样、内容丰富、寓意深刻,其庞大深厚的体系,成为民族文化传统传承的重要载体。但是,随着"洋节日"搭乘西方文化的快车迅速传入中国,中国传统节日的文化留存及其在民众中的影响力日渐衰微。所以,在当前"西学东渐"的潮流中,对待西方节日文化应保持理性的文化自觉,不但要充分认识传统和现实,实现传统节日文脉精华的传递,还要与西方节日文化进行和谐对话,通过现代化的调试,为传统节日文化注入时代的血液和丰富的营养,不断地提升其与时俱进的品质。  相似文献   

6.
传统节日:文化、仪式与电视传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传统节日文化的内涵包含自然文化、社会历史文化、个体生命文化三个层次,但是自然文化与个体生命文化一直被掩埋和遮蔽.节日仪式是节日文化的重要表征和载体,我国传统节日仪式具有生活化、日常化特点,但狭义的真正的仪式比较欠缺,呼吁创建真正的节日文化仪式.在传统节日的电视传播中,除去文化内涵、文化仪式的不足,还有电视仪式特别是其中节目仪式的缺失,这大大影响了节日文化的传承.  相似文献   

7.
传统节日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蕴涵着民族成员广泛认同的文化价值观念,是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和传承中华美德的重要载体。面对全球化进程中的文化冲突,必须重新审视本土文化,增进大学生对传统节日的文化情感,组织开展有意义的节日文化活动,以此加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导与培育,使其在正确的核心价值观的指导下成长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相似文献   

8.
我国传统节日文化是各民族在其历史长河中逐渐积淀而成的民族瑰宝,对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建设有着特殊重要性。随着城镇化的推进,传统节日文化在农村文化建设中面临着节日氛围的淡化、传统节日商业化等新的挑战,传承与发展传统节日文化需要发挥政府的引导和支撑作用、充分利用媒体力量、鼓励农民自觉提高文化素养、挖掘农村特色文化、创新传统文化、保持传统节日文化的生命力,从而更好地丰富我国农村文化建设内涵,增强我国文化软实力。  相似文献   

9.
"文化空间"的意义、性质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定义具有同一性,它是一种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类型。传统节日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当代社会具有重要的传承作用。节日文化空间是非物质文化遗产最为典型、集中、生动的活态表现。社会转型期,传统节日文化空间受到严重冲击,人们的节日情怀日渐淡漠,节日内容变得空洞。这迫切需要社会各界对传统节日文化空间的关注与保护。文章以旧时天津老城玉皇阁重阳节"登高"习俗为例,探讨传统节日文化的精神意义和对"文化空间"的整体性保护。  相似文献   

10.
中国经久不衰的吃传统传统节日、花样繁多的“洋节”、各种“世界某某日”和行业性节日……我们的节日似乎越来越多,生活被各类节日带动得越发多彩。不过,不管过什么节日,以“吃”相庆这一传统在我国似乎历久不衰,这使得口腔在节日期间非要背负“不能承受之重”。  相似文献   

11.
随着改革开放和全球化进程的推进,我国的传统节日受到了来自西方“洋节日”的冲击.“洋节日”作为中国传统节日的有效补充,是了解东西文化差异的重要载体,两者的并存体现了中西文化的融合,这种冲击从接受群体、节庆周期以及文化符号等方面有它的必然性.在文化视域下,以兼收并蓄的心态,建立客观公正的标准,将两种不同的节日进行分析,对我们科学理性地对待冲击、培育高度的民族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尊重和弘扬中国传统节日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以“圣诞节”和“情人节”为代表的西方洋节以其“时尚、娱乐、狂欢、人性”等时代特征,并借助西方强大的经济实力,同时伴随全球化的浪潮迅速传入中国,很快赢得中国年轻一代的青睐和追捧。西方节日中国的盛行对中国社会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它甚至触及到了中国人的民族情感和文化认同。从时尚文化角度来探讨西方洋节的中国化问题,以期更好地解读西方节日在中国传播的文化现象。  相似文献   

13.
“如今,城市的发展对传统文化的忽略、西方强势文化的冲击以及商家对洋节的炒作让人们对传统的年俗文化越来越消褪,中国应当尽快启动春节申遗工程。”春节将至,南京大学民俗艺术研究所主任、中国年俗文化研究资深专家陈竟教授近日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激动地表示,。中国现在还不启动春节申遗工程,还要待到何时?”对于春节这个中国传统节日中最普及、最盛大、最隆重的节日,已引起越来越多的人士的关注,老南京春节间又是如何一副景象呢7.本期我们特邀许亚洲先生为我们准备了从。小年”到。年初五”之间老南京丰富多彩的节日生活图。  相似文献   

14.
端午节习俗的边缘化和我国传统节庆文化的现代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端午节是我国三大传统节日之一,它承载着丰富的节日文化内涵,并发挥着特殊的民俗功能。然而,现今的端午节等传统节日文化却在慢慢衰落甚至消亡。端午节文化衰落是其内外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为了传承传统节日中优良的民俗文化,必须建立传统节日文化的保护机制,加强传统节庆文化的创新与开发。  相似文献   

15.
作为我国少数民族文化重要表征的节日文化,是展示民族特色、寄托民族情感、传承民族文化、昭示民族认同感的重要窗口和载体,是各少数民族文明发展过程中最具魅力和个性特色的文化符号。以恩施州节日文化为个案,探讨民族传统节日文化的当代价值,发现节庆文化开展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应对措施与策略,对民族地区节日文化的保护与创新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基于笔者2015年8月西藏堆龙德庆县顶嘎村、桑木村望果节和拉萨雪顿节的田野调查,考察藏族传统节日对藏戏传承的影响,认为节日对藏戏的传承有着重要的作用。其成因在于人有自我展示、相互沟通和自我认同的需要、藏戏历史的发展成为节日仪式的组成部分、民众基于习俗的需求和政府对节日的重视等四个方面。其作用方式包括节日提供了藏戏演出的文化环境,通过营造情境对演员和受众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节日本身的传承和传播扩大了藏戏的影响力等三个方面。将对藏戏传承的研究,纳入节日传统的视野之下,使藏戏还原到原本的生活场景,在其文化语境中突显它的意义和价值,才真正有利于藏戏的传承与发展。  相似文献   

17.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反复强调要“突出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形成新的节日习俗”,并将传统节日列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重要传统节日是中华传统节日中最具广泛性与代表性的节日,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创造,其中蕴含着丰富的优秀传统文化元素。但是由于受到社会生产方式的变革、社会发展对节日文化功能的消解、城市化以及西方节日文化的冲击等因素的影响,重要传统节日文化的继承创新在时代发展中陷入了困境。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这既是探讨新时代重要传统节日文化继承创新价值的标准,更是探索其路径选择的方法指南。因此,新时代重要传统节日文化继承创新要强化重要传统节日的载体功能、重塑文化功能、统筹城乡节日文化资源以及弘扬民族精神。  相似文献   

18.
[主持人语]近年来,节假日的过法与传统节日的保护成为社会热点问题,相关政府部门、学术界、媒体、社会各方人士纷纷发出自己的声音。传统节日文化的保护有丰富的内容、多样的措施。其中最引人关注也是各方争论最激烈的问题之一,是国家法定假日制度的改革问题,即是否给传统节日增加法定假日的问题。这一问题涉及一系列关于传统节日遗产保护的策略性、原则性问题,如对日益衰落的传统节日是任其自然,还是采取有力措施使其重振雄风?是倡导传统节日维持原有风貌,还是鼓励甚至策划、组织节俗的推陈出新?怎样才能防止洋节占据我们民族节日体系的主…  相似文献   

19.
传统节日的复兴与发展正受到社会越来越多的关注。传统节日放假,只是给过好节日提供了条件,传统节日能否"回归",关键还在于节日的形式和内涵是否适应人们的文化需要。以端午节为例,端午节经历了从"恶日"到"节日"的转变,其文化内涵由驱毒禳灾发展到纪念圣贤。端午节千年的风俗流变说明了以民俗为主的传统节日,必须适应民众生活需要,这就要求我们要重视传统节日的现实意义。传统节日的"回归"与兴盛必须走创新与发展的道路。  相似文献   

20.
对中国传统节日习俗的文化特质进行了概述,即节日内涵:以天人合一为"精神植被";节日形式:基于农历的"可视化"社会生活节奏;节日活动:民间瓦肆里的"活态文化"。继而对中国传统节日习俗的当下困境进行了分析,即节日内涵被"转型"尘封化;节日形式被"商业"快餐化;节日活动被"城市"架空化。最后对中国传统节日习俗的现代传承给出了具体思路,即节日内涵上,对原生态意义系统进行朝花夕拾,令其成为民族的"精神安全阀";节日形式上,重启农历的"文化记忆"功能,形成新的民族生活节奏;节日活动上,推广民间传统节日体育活动,使其成为传统节日习俗的"活态文化环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