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前学术界对加拿大多元教育政策的实施理念和社会现实的相脱节,无助于消除族群间的实质性不平等以及不利于民族认同、不利于国家统一等批判的出现,与多元文化教育理论未能及时适应全球化时代加拿大社会出现的新变化有关.以跨国主义理论框架来重新审视多元文化教育中的文化、认同以及公民身份等核心概念,可以发现,混合的文化、动态叠加的认同,以及多维的公民身份和合一的国家认同等是全球化社会的新特点和新趋向.多元文化教育需要超越传统的民族-国家分析框架,重新建构其核心概念,以一种全球视野来培养学生在这个日益多元化和全球化的社会里更好地和谐共处的知识、价值观和技能.  相似文献   

2.
本文在简要讨论了加拿大土著居民的历史背景之后,审视了19世纪下半叶到20世纪上半叶加拿大出台的关于土著居民的教育政策,而这一时期正是加拿大民族国家的形成时期.起初,加拿大联邦政府试图通过为土著学生建立独立的教育机构将其同化,后来试图通过公民身份认同来达到民族融合的目的.后者给少数民族的文化发展留有一定的空间,但在某种程度上对国家团结、稳定构成了不利的因素.文中探讨了20世纪60年代以来由土著居民发起的教育改革运动以及加拿大的多元文化政策,提出多元文化教育应当在公民身份性和民族性之间保持某种张力和平衡,其中最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并将其从狭隘的民族情绪中解放出来.  相似文献   

3.
从民族团结教育课程看我国多元文化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梳理我国民族团结教育课程60年所经之历程,从中可以透视出我国多元文化教育课程模式经历了"自在阶段"(即多元文化萌芽阶段)与"自为阶段"(即多元文化探索阶段,开始尝试走向多元文化发展阶段),并逐渐成为新形势下世界多元文化教育模式中更有效的多元文化教育课程模式之一。在我国民族政策由强调"差异性"向"共性"的转换——即寻找各民族间的"重叠共识"的过程中,新时期多元文化教育课程-国家课程地方化课程-民族团结教育课程顺应了时代需求,担负起全球多元一体背景下促进未来公民的国家认同意识之使命。  相似文献   

4.
多元文化教育是当今世界经济一体化格局下人们对于保持各自文化特性所做积极努力的产物。将多元文化及其公民素质培养引入民族高校通识教育范畴去认真思考、丰富实践,是现代教育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本文在对西南民族大学在校本科生和研究生进行问卷调查的基础上,通过对所涉多元文化和通识教育情况的详尽分析,发现现状不容乐观。我们认为,随着经济一体化时代的到来,民族高校多元文化教育的深入开展,不仅为大学生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广阔视野和学习途径,也为培养具有民族传承意识、创新观念和远大理想的新时代大学生拓展了空间,还为以铸人为本的通识教育找到一个新视角——要重点关注多元文化社会之公民素质的培养,形成社会与校园、个体与族群、教师与学生、现实与未来"四维一体"协同推进的有效机制,同时在教育观念、教育方法、教育内容、教育渠道、教育模式等方面拓展与创新,以适应全球化推动下的多元文化社会的新形势、新要求和新需要。  相似文献   

5.
围绕公民身份与国家认同这一问题,形成了三种有代表性的观点:"维系论"、"切割论"和"匹配论"."维系论"在公民身份与文化认同之间建立起单线对应的关系;"匹配论"区分了两种公民身份和两种国家认同,并在它们之间建立起双线匹配的关系;"切割论"则主张彻底割裂公民身份与国家认同之间的关联.通过对政治制度与历史文化的关系、人类认识的特性、国家与民族的关系以及国际移民等要素的检视表明,公民身份与国家认同之间实际上是一种模糊和动态匹配的关系;通过对阶级属性、国际关系和全球化等国家认同的形成性因素的考察表明,公民的国家认同还表现在阶级认同、差异性认同、超国家认同和亚国家认同等方面;通过对人类认识过程中主客体关系的分析则显示,国家认同实际上是公民"理性地建构"与社会"结构性制约"双向互动的产物.由此可见,上述三种观点并不全面,公民身份与国家认同之间实际上是一种"动态匹配"、"多元认同"和"双向建构"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在多元文化背景下正确处理不同文化之间的关系,在发展中既继承中国传统文化又不失保守地将西方文化的精髓纳入其中,形成文化认同是高校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内容.然而,在当前的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中,关于文化认同的教学内容和方法仍然不足.为此提出如下建议,以改善高校思想道德教育,确立大学生的文化认同:充分认识文化认同在思想道德教育中的基础性作用;积极推进大学生对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认同;充分发挥教师在大学生文化认同中的作用;发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阵地作用.  相似文献   

7.
多元文化已不再是一个纯学术的理论问题,而是一个更具重要现实意义的教育问题。多元文化目前已经冲击到大学生的理想信念、价值观念和道德意识。加强我国高校教育对"多元文化教育"问题的关注,既是教学改革的有益尝试,也是培养我国公民全球意识的有力途径。  相似文献   

8.
美国音乐剧《演艺船》在加拿大多伦多上演引发了一场加拿大黑人质疑犹太权势的黑人权力运动,并由此引发了黑人对自己文化认同、身份认同的质询。《演艺船》事件折射出加拿大黑人盲目追随美国激进黑人的足迹,试图建立一个标志黑人非洲文化的社会,将黑人与犹太人的民族关系定义为受害者与霸权者的关系。在多元文化主义的语境下两个少数族裔的文化矛盾和文化冲突,深层次地揭示出多元文化主义的双重效应,也凸显出在多元主义文化下如何防止民族分裂和身份危机依然是加拿大政府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9.
当代民族国家的公民教育在培养公民主体意识与独立人格的同时,致力于帮助公民养成其对于民族国家的认同和忠诚,进而在保留民族文化差异与族群归属感的基础之上,使全体公民获得广泛参与国家公共生活的知识与技能。这种公民主体意识培育与民族国家认同的双重价值目标,使得边疆民族地区公民教育的实践必须从以国家认同意识为核心的国家意识教育,以公民身份意识为核心的公民主体意识教育,以及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多元一体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三个向度加以展开。同时,在边疆民族地区公民教育的实践过程中,需要我们发挥学校公民教育的主阵地、主渠道作用,建立健全制度规范,强化公民教育的机制保障,努力营造和谐有序的公民教育外部环境,从而为边疆民族地区公民教育的有效开展构建起一套行之有效的实践路径。  相似文献   

10.
中国是“多元一体”的多民族国家,政治认同始终是现代国家构建的核心主题.伴随现代社会的发展和变革,民族之间矛盾与冲突的变化,致使中国各民族政治认同面临新问题和新挑战.我国现代公民文化的培育和国家政治认同交织在一起,呈现出继承与创新、变革与重构的复杂态势.公民文化作为一种现代性、包容性的主导政治文化,成为加强和完善多民族国家政治认同的文化基础和新型资源.发展公民社会、培育公民意识、建构公民身份、维护公民权利,形成现代公民文化体系,是建构多民族国家的政治认同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1.
任何关于权利的讨论都涉及阶级差别。加拿大黑人作为多元文化主义政策下的少数族群,始终面临种族歧视并产生文化认同问题。这既反映了主流族群借民主、平等之名施行种族渗透策略,多元文化主义在本质上将走向最终的同化,也反映了黑人群体的认同更多是基于贫穷的经济地位。黑人学校教育已经产生的争议充分证明黑人少数族群在多元文化主义之下的权利之争应该是与种族主义、贫穷、边缘化做斗争。  相似文献   

12.
新疆高校中华文化认同教育的价值取向应坚持“一体”文化认同核心、确立“多元”文化并存共识,切实发挥增强少数民族地区文化软实力、构筑边疆文化安全屏障、建立和谐民族关系等重大功能,为此,应着重从新疆高校少数民族大学生中华文化认同教育内涵、注重培养其优秀人格、建立中华文化认同教育创新机制等方面探索实现路径。  相似文献   

13.
加拿大多元文化主义自20世纪70年代产生以来经历了不同的阶段.由于加拿大是移民国家,流动的多元性和文化的差异性构成了加拿大社会的重要特征.对此,加拿大多元文化主义政策力图通过政策作用,引导不同文化群体和族群参与到加拿大建设中来,以此实现加拿大的社会与政治的整合,但多元文化主义在现实中呈现出"虚假联合"的状况.本文以此为核心全面分析了加拿大多元文化主义政策不同阶段的重点以及局限,并以最新的加拿大政策研究方面的资料为基础,分析了加拿大多元文化主义政策在21世纪的走向.  相似文献   

14.
多元文化主义政策是战后澳大利亚现代化发展的产物。社会的需要导致移民的涌入,进而引发澳大利亚社会出现以族群认同为基础的文化多元化发展趋势,推崇多元文化主义逐步成为社会共识。因此,在"白澳政策"被废止后,作为战后澳大利亚政府处理族群和文化多样性问题的基本国策,多元文化主义政策逐渐形成,并在实践中不断变化与完善。针对全社会,其主旨是将澳大利亚国家利益置于首位为前提,不分民族与文化背景,尊重全体澳大利亚公民的平等和自由等合法权利,维护社会公正与公平。  相似文献   

15.
在经济全球化、文化多元化的时代,不同民族、不同国家之间的合作与交流日益频繁,培养具备全球意识和跨文化能力的公民已成为国际教育领域的热点话题。作为承担培养国际性人才这一重任的教师,自身必须具备良好的跨文化素养,必须努力提高跨文化沟通与合作能力。因此,如何培养职前教师的跨文化能力已成为各国高校教师教育的重要议题。基于这一背景,美国和加拿大部分高校为职前教师提供了一系列跨文化课程。这些课程主要包括多元文化课程、跨文化社区体验课程以及海外实习课程,旨在帮助职前教师获取丰富的跨文化知识与体验,提高其在多元文化环境中任教的能力。这些跨文化课程为我国的教师教育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16.
澳大利亚多元文化性使其公民教育具有独特的方式,多元文化是其民族国家不断向前发展的重要因素。本文通过研究多元文化主义和多元文化的含义,多元文化形成的原因来分析其公民教育的背景,通过研究澳大利亚公民教育的目标、内容、实施途径和特点等,揭示其在发展过程中经验和优势,以此形成对我国当下的公民教育的启示。  相似文献   

17.
人们为作为一种政治思想的多元文化主义叫好的时候,经常忽略多元文化主义背后的陷阱和问题,"多元文化主义"并不等于"多元文化的"。以移民流散文化为例,多元文化主义并非是协调少数族群和主流族群的政治策略法宝,这是因为多元文化主义本身就充满悖论,即它的"认同政治"和"差异政治","认同政治"和"差异政治"促使主流文化在对待移民文化方面因文化本身的差异性及对认同性认识的不同而无法协调。因此,世界主义可以作为超越多元文化主义的一种可能。  相似文献   

18.
如何在新疆高校推进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的和谐统一,根据新疆的特点,应突出以下几方面:坚持多元文化和谐发展;强化大学生四个认同意识;课程体系凸显地方特色;凝炼传递地域文化的大学精神,等等。  相似文献   

19.
在全球化时代,多种文化相互冲突、融合,导致当前中国公民教育出现了一定程度的文化危机,表现为文化认同危机、文化趋同现象明显等。中国公民教育应当回归文化,培养青少年的文化认同感和文化价值选择与判断能力,惟其如此才能肩负起自己应有的使命。  相似文献   

20.
美国是近三百年里发展起来的最大的一个移民国家,多种族、多民族、多文化共存成为美国教育中的一个难题,也成为多元文化教育产生与发展的主要背景。美国多元文化教育政策演进过程分为同化主义、平等且隔离主义、多元文化主义、强化国家认同等四个阶段。当前的发展趋势是在"承认差异"的基础上强调美国精神的共性形成。美国多元文化教育是美国民族教育发展的一种有效模式,同时面临诸多挑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