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海德格尔认为建筑的本性即让人居住,而思想作为建筑的哲学意叉也存在于居住之中,所以居住是存在的基本特征,它规定了建筑和思想的本性.只有为了居住而思想,我们才得以在思想中居住.然而,思想作为道说与诗意的同一,因而诗与居住有着其内在的关联,这里的关键之点在于,居住的本性是诗意的.因此,这种对于居住本性的遮蔽和显现意味着对居住本性的体验.  相似文献   

2.
1951年8月的一个星期天,海德格尔面对一屋子的建筑师做了一个题为对建筑安居功能的思考的报告当时的德国正面临着房子紧缺的问题,建筑师们都在忙着重建家园,忙着探索新的住房样式,这时海德格尔告诉他的听众,安居的困境并不是房子不够用,而是人们需要探索建筑的意义,最终他把居住的物质问题引向了一个与天、地、人、神相关联,与人的存在本身相关的精神世界,于是那句名言人,诗意的栖居被传颂而今在中国,利化主义盛行,浮躁之风遍布各个行业,但在北海,却有一个地产项目做着海德格尔一样的思考,以创世纪的手笔营造传世宅第梦想,徐徐创造诗意栖居之地。  相似文献   

3.
诗意的栖居和思想都是海德格尔的人的生存样式,它们都归属于存在,受存在的召唤,停留、显现并通达于存在。同时,海德格尔指出了人执着于自身,受自身计算和功用意图的限制,突显了人的栖居的非诗意性以及遗忘存在,从而揭示出生存无家可归的状态,并提出了他著名的天、地、神、人一起存在的世界观。他试图消除人与自然和世界的那种对立的关系。同样,海德格尔分析了从柏拉图以来所有的传统哲学都是主体性哲学的特点,指出了当今时代思想的特点在于不会思,而他的思想是一种显现,是通过绽出生存的方式来显现存在的。因此,思想在海德格尔那既是生存,同时复是现象,突显了海德格尔思想的划时代性。诗与思被海德格尔通过生存而奇特地结合在一起。  相似文献   

4.
为了向“思想贫乏”时代的人们提供一个精神的家园 ,海德格尔走了一条由“存在”到“道说”的哲思之路 ;“道说”———本质的语言就是存在之家 ,体现了海德格尔语言观的最大特色 ,即从存在论和世界观的角度揭示语言与存在的本质联系 ,重新奠定人与存在、人与自然新关系的基础 ;正确面对和接受现代科技文明的挑战 ,改变“无家可归”的命运 ,人应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之上 ;“诗意地栖居” ,就是在“倾听”自然这个“神圣者”的“道说”中通达存在之真理 ,进入精神之家园。  相似文献   

5.
海德格尔诗学是当下人类魂灵救赎的武库,它从建筑、生态和审美三个维度所揭示的“人诗意地栖居”思想是海德格尔所倡求的人的生存论主题。而在此主题视野下反思人们当下之“居”,却是脱物、脱自然、形而上和人类中心主义的种种遮蔽。对于人们当下之“居”,应追求人与自然的平等、和谐和统一,从建筑、生态、审美三个维度来努力实现人之为人应然的诗意地栖居。  相似文献   

6.
“人类诗意地居住在这地球上……” 这是海德格尔援引的荷尔德林的诗句。作为一个20世纪首屈一指的哲学大师,海德格尔一生所思考的问题是:存在。他从对存在的追问走向诗化哲学,从而昭示了人类生存的道路指向:人如何诗意地栖居!人在异化、沉沦的非本真生活中如何争取过一种本真的、自由的、有意义的生活!同时也启迪诗人用诗去言说世界性的生存,敞明存在的真理,寻找精神生活的家园。 (一) 海德格尔的全部哲学都是围绕“存在”问题而展  相似文献   

7.
王凯 《东方论坛》2014,(3):9-15
"澄明"是海德格尔哲学的一个重要词语。在心物一体的神秘境界里,获得显现的世间一切是被世界化、澄明了的事物,而不是没有灵性的生硬之物。世间万物是在心物一体之境域中舒展着,在这一境域中天与人、心与物聚集为统一的空间,海德格尔将这境域称之为澄明。庄子的"性命之情"与海德格尔的"澄明之境"有着共通之处。庄子之性命之情,指的是人素朴真纯的自然本性和原初天性,是人的生命与天地万物浑然一体、融通会合的诗意情境。  相似文献   

8.
对雕塑空间的思考让海德格尔说出了“无蔽的存在的真理”。通过对技术空间与艺术空间界限的厘定,海德格尔祛除了技术空间对艺术空间的遮蔽。在海德格尔看来,那个先于技术空间和艺术空间的空间更为真实,而空间化发生的方式是诸位置之允诺,允诺是最真实的空间自身的本性。摩尔的孔洞理论与贾科梅蒂的逆向思维是对海德格尔空间理论的佐证与补充。“雕塑乃对诸位置的体现”使人“诗意地栖居”成为可能,而这种虚无的意义在作品中却获得了自身的存在。  相似文献   

9.
海德格尔要人们重新关注人存在的意义问题,而澄清存在意义的哲学之思则必须通过语言、诗的研究路径。海德格尔强调人的存在与语言具有密切关系,其语言观是对传统语言观、更是对传统哲学观的解构。海德格尔向往的语言是诗意语言。从诗意语言出发,海德格尔生发出了他的文学艺术观。  相似文献   

10.
建筑是人类的创造,它的规律以及表达,不仅取决于建筑的现实性质,而且还取决于完成这些的人类本性。尤其是现代人的无根可依、无家可归的漂泊感,实质上也就是与时俱进而不断变化的"安居"理想。情感化室内设计以存在主义为哲学依据,追求让人感悟在这特定物化生活空间中的质量和品质。空间在情感介入下具体地表现出其独特的性状:形式多样性、体验的恒常性、文化的差异性、语言的开放性、评价的整体性,构成情感化室内空间的五个特质。其中,形式多样性是其本质属性。情感化设计概念的提出和空间特质分析,讨论了物质与心灵之间的交互关系,追求诗意的栖居设计理想,探索未来室内设计方向。  相似文献   

11.
人道主义的追问是一种思想的冒险:因为追问人道主义意味着要追问人的本性,而追问人的本性就必须从形而上学对人的规定着手。对于形形色色的人道主义的形而上学特性,海德格尔进行了人道主义的批判,从而显现出人的本性:人是存在的邻居。  相似文献   

12.
二战后,建筑学与哲学的互动催生了德国海德格尔建筑哲学。它对建筑本质"属人空间"的揭示使人类对建筑本质的认识跃上新阶段。德国包豪斯与美国芝加哥学派结合后产生的现代主义建筑学大大提升了人类的居住水平,但它因为无视海德格尔建筑哲学及其体现的建筑新发展而落伍。后现代主义建筑学批判其无视建筑地域性和历史性是合理的。但它很难推倒以钢筋混凝土作为技术基础的现代主义建筑学,只能以批评的形式为其重生提供帮助。后现代主义建筑学的装饰主义也有欠妥之处。  相似文献   

13.
现代人的无家可归——析海德格尔对现代人类历史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现代人的无家可归——析海德格尔对现代人类历史的思考刘敬鲁(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一对人究竟是一种怎样的存在者、人的生存究竟由何而定的思考,是海德格尔历史之思的出发点。从柏拉图以来的西方传统形而上学认为,人具有现成的固定的本质,这个本质即是理性,人与动物...  相似文献   

14.
诗意地生活     
海德格尔说:“人应当诗意地栖居。”当飞鸟翱翔于天际,当鲜花盛开于大地,当人们脸上绽放出微笑,诗意便开始在生活中流淌。人应当诗意地生活。  相似文献   

15.
相比于前期把时间看成存在之领悟的境域,海德格尔后期则把空间看成与栖居-体相关的问题,出现了从"存在与时间"到"栖居与空间"的转移.海德格尔的空间化转向,一方面表现在更加强调本真时间的"同时性"与"时-空"本性;另一方面则表现在突出强调空间问题的源始性,并力图在与"大道"的关系中从空间本身思考空间问题.而大道是通过"道说"成其本质的.从"大道道说观"出发,空间是天地神人四方世界澄明、切近和自由游戏的场所,人的栖居也就是在"四重整体"中存在并"保护"四重整体.海德格尔这种与栖居相关的空间化转向联系着他对现代技术造成的"新时代的无家可归状态"的深层忧虑,对生态美学文化建设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6.
海德格尔通过追问技术的本质,提出了两种解蔽方式:产出式解蔽,人与物和谐相处,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促逼式解蔽,人疯狂地掠夺着大地,世界进入黑夜时代。海德格尔的这种技术观对当今世界发展科学技术仍然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7.
海德格尔用现象学的方式来追问艺术作品的本源,即让事情自身显示出来。因此海德格尔将问题还原到艺术作品本身,寻找其本源即真理。海德格尔的真理是生成性的,艺术作品是真理的发生,真理是在世界和大地的争执中产生,是人与物进入其无遮蔽状态,也是各自本性的显现,发生的真理海德格尔称之为林中空地,林中空地是黑暗与光明、遮蔽与显现生成的游戏。  相似文献   

18.
“人,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海德格尔之所以非常喜欢荷尔德林的这句诗,因为在海德格尔看来,它道出了生命的一种本真的、自在状态。人原本就栖居在大地上,与自然存在,过着自由自在的“天然的”、本真的生活,但科学技术的发展使人控制自然的欲望不断膨胀,以致忘  相似文献   

19.
本文围绕海德格尔的存在观、真理观和诗意观以及三者的内在统一,以散文札记的形式,表述了作者对海德格尔美学理论的理解。  相似文献   

20.
基于对荷尔德林诗的阐释,海德格尔揭示了在贫乏时代,荷尔德林诗在克服语言的技术化,把语言保存在其纯粹性之中,实现诗与思的合一等方面具有独特的意义.诗作为接受的尺度,意味着思想对语言的倾听.诗人是存在之家的守护人,只有在语言家园中,才能实现诗意的居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