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全日制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全日制工程硕士研究生教育是为了培养学生具备一技之长,成为能够适应现代化生产所需要的应用型人才。全日制工程硕士研究生培养过程主要集中在高校和科研单位,基本上脱离企业,提高学生的学术水平和科研能力有优势,但很难培养出符合实际需求的专业人才。学习借鉴国外产学研相结合的培养模式是培养应用型人才的一种有效模式。实现学校、企业双导师制,弥补单一学校导师在指导学生实践方面缺乏经验的缺点,利用学校与企业不同的教育资源与教育环境,发挥各自优势,把课堂传授间接知识为主的学校教学与直接获取实践经验和岗位能力的生产现场相结合。就目前国内产学研结合的现状而言,即全日制工程硕士研究生的学校导师应该承担企业科研项目,或与企业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这样才能为研究生提供更多实践机会和专业指导,弥补工程硕士实际经验缺乏等薄弱环节。  相似文献   

2.
全日制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是针对应届本科毕业生的一种新的招生类型,其培养目标是在基础理论研究的同时更加注重实践研究,为社会培养出高水平的专业型人才。通过与学术型硕士研究生的比较,分析了全日制工程硕士应用型存在招生宣传力度不够、招生模式单一造成生源局限、适合其发展的培养方案和实践环节尚未形成及其培养模式尚未完善等困境,提出应采取创新招生模式、制定培养方案、注重实践环节、规范校企联合管理等措施,加强全日制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  相似文献   

3.
教育部于2009年开始面向应届本科毕业生大规模招收全日制工程硕士,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通过调查分析、科学研究及改革实践,逐步形成了以改革招考奖助机制、创新特色培养模式、落实工程实践环节、建设专职导师队伍及建立质量监控体系为主要内容的全日制工程硕士创新培养体系。  相似文献   

4.
以某大学2009级和2010级全日制工程硕士研究生为研究对象,分析全日制工程硕士的生源特征,学生对工程硕士的认识及其对课程设置和实践过程的理解。研究结果表明,全日制工程硕士的生源不足,学生多来自于工学硕士调剂,学生对工程硕士的认识严重不足,全日制工程硕士的课程设置和社会实践与工学硕士教育的差异很小。经过一年多的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决策能力等并没有得到明显提升。  相似文献   

5.
实践能力培养是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促进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全面发展的有效途径,通过实践教学,可以进一步培养研究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科技创新意识。通过对研究生实践能力内涵的阐述,明确了其实践能力培养的重要性,并从实践课程体系、实践教学基地、双导师制和学位论文等方面提出如何科学构建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能力培养体系。  相似文献   

6.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全日制工程硕士培养的探索与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面对研究生教育的重大改革,在总结十余年工程硕士教育经验的基础上,发挥优势、明确定位,积极探索并建立起"立足航空航天、面向国防工业和国有企业"特色的全日制工程硕士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7.
本文通过对全日制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必要性进行探讨,就全日制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目标、课程设置和教学方法进行论述。同时根据全日制专业硕士学位硕士研究生的培养特点,加强实践教学基地建设,以此为主导重视实践和应用,培养高水平、动手能力强的高层次应用型人才,并构建全日制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新模式。  相似文献   

8.
为适应全日制工程硕士研究生教育规模不断发展的需要,科学合理地制定全日制工程硕士培养方案,实现培养方案的优化设计,是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重要环节。通过培养目标、课程设置以及实践环节的优化设计研究,对我国工程型研究生教育的发展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9.
面对目前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和对培养多样化、创新型的卓越工程科技人才的需求,全日制专业硕士教育即将进入飞速发展的阶段,也在国家人才培养体系中显现出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以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机械专业为例,分析机械专业全日制专业硕士招生人数及生源质量、培养现状和培养体系特点.基于资料分析和访谈的方法,发现目前存在的培养方案和课程设置不能紧跟社会需求的变化、缺乏专门的实践基地和相应的人才培养机制、双导师制度作用发挥缺失、工程意识和工程实践能力的缺乏等问题.提出应以社会需求为导向,调整专业人才培养定位、争取政府和企业支持,加强校外校内实践基地建设、设立专门管理机构,充分发挥双导师制度作用,系统培养工程意识,提高工程实践能力的建议,以期推进机械专业全日制专业硕士培养模式改革,促进机械专业人才培养与行业需求衔接.  相似文献   

10.
在分析近几年发展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面临的问题基础上,西南科技大学以“共建与区域产学研联合办学”体制为背景,结合自身实践,探索创新全日制工程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坚持“重理论、强实践”的人才培养理念,从培养方案、导师组制、实践环节、学位论文以及质量评估等六个方面,就进一步做好全日制工程硕士研究生教育工作进行探索与实践,达到了促进全日制工程硕士研究生培养水平不断提升的目标。  相似文献   

11.
培养工程硕士是国家面向生产第一线培养高层次人才采取的重大举措,也是高等工科学校研究生培养工作中的一项重要任务.培养高素质工程型创新人才,不仅要注重对科学研究能力、工程实践能力、组织协调能力、技术创新能力等进行全面的训练,同时还要为他们提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试验平台,给他们自由思考、自主探索的空间,培养工程硕士的团队精神和领导才能.  相似文献   

12.
会计学专业实践能力的培养关系到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以及毕业后的岗位适应性。目前,会计实践教育中存在实践教学内容和形式单一、教师实践经验不足、对实践的评价规则不完善等问题。高校应切实采取措施,解决会计学专业毕业生动手能力不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在追求优质教育的全球性教育变革的浪潮中,培养高质量的教师成为教师教育的理想诉求,而师范生专业实践能力是影响教师教育质量的关键。提升师范生的教育理论素养,加强教师教育类课程和教学方法的改革,强化教育实习,寻求与中小学的合作,是培养师范生专业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4.
培养工科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对于高等工科教育来说至关重要。文章分析了工科学生专业实践能力培养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措施。  相似文献   

15.
如何满足现代社会对高校艺术设计专业人才的需求、如何制订切合实际的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真正提高艺术设计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是艺术设计专业亟待解决的问题,也是提高艺术设计专业学生就业率的关键。实践能力的培养在高校艺术设计专业教学过程中具有及其重要的地位,把实践能力培养贯穿到整个艺术设计专业的实践教学环节中,能够有效提高艺术设计专业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为学生顺利走向工作岗位打下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6.
我国工程硕士教育诞生于中国经济体制转型期,是一种适合我国国情的人才培养模式和学位类型,也是研究生教育发展的必然结果。本文从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创业精神三个方面,提出了工程硕士应具备的综合素质和通过优化知识结构,突出工程特色,提倡学科交叉等形式,来培养高素质工程硕士的方法与途径。  相似文献   

17.
文章根据实践能力的内涵,运用教学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从教材教案、实习指导、具体环节和能力训练方面论述了电子专业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18.
自2009年中国扩大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教育以来,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重点向专业实践能力转移。中国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起步较晚,其在继承了学术学位研究生培养中知识体系性强、理论基础扎实等优点的同时,也存在实践能力培养体系不健全、专业技能培养不系统、教师的实践能力缺乏、企业对培养过程参与度低等问题。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应从课内教学、课外锻炼、实验实训、校企合作实践四个方面全过程提升研究生的专业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19.
针对目前我国全日制兽医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体系进行了初步研究,提出了全日制兽医硕士专业学位培养体系应以培养目标为中心,以改革课程设置,重点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动手能力和分析问题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培养环节;以建立新型的实践教学考核评价体系为导向;以校企联合培养提高培养质量和扩大规模为有效途径;以实施导师、学校、学院3级分权管理体制等建议。  相似文献   

20.
工程硕士研究生培养实践探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我国工程硕士研究生的培养作为研究生教育的新模式正逐渐被社会所认同。它创造和开辟了新的研究生教育与经济、社会联系的渠道和方式 ,形成了培养高层次应用型、复合型人才的有利局面。本文通过阐述发展工程硕士研究生教育的必要性、工程硕士与工学硕士研究生的差异 ,分析了工程硕士研究生培养质量的影响因素 ,并结合我校工程硕士研究生的培养实践 ,认为“弹性培养机制”是为工矿企业和工程建设部门培养高层次人才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