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试论清代流人与东北社会变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东北地区很早就有汉族人口的迁入,尤其是清代以来汉族人口逐渐增多,并最终成为东北地区的主体民族。作为移民的先导——流人群体是东北早期的拓荒者,是东北社会变迁中不可忽视的一股力量。流人在经济、文化和社会风尚等方面给东北带来了深远影响,而社会风尚的变化对东北社会产生的影响,需要我们辩证分析。  相似文献   

2.
在以柳条边"封禁"和"军府制"管理机制为主导的诸多因素的综合作用之下,清代吉林地区流人的地理分布大体分为三个系统.这些流人吟诗著文、保卫边疆、开发土地、发展贸易,积极参与吉林的文化建设事业,与当地各民族一起为开发和建设吉林贡献了力量.流人在吉林的历史上应占有一席之地.  相似文献   

3.
试论清代的流人社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清代流人社会是在主流社会之外、由严格的流放制度而强制形成的一种畸形的另类社会。因此,它既具有一般社会所共有的特征,也具有自身的特质。这就是,流人社会中存在着彼此间相互联系的社会基本群体,如家族、家庭、友邻等等,也存在一些正在发育中的如诗社、文社、戏班之类的群体,更形成了一系列有着自己特色的功能群体,如犯屯、官屯和流人台、站等。  相似文献   

4.
乾嘉时期伊犁流人诗作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清代乾隆、嘉庆两朝伊犁流人诗作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5.
东北流人在清代特别是清前期东北的开发过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但因其为罪人等因,并未受到研究者应有的重视。流人研究自上世纪20年代被研究者关注,并在流放制度、文化流人与流人文化、流人社会和流人开发东北贡献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但也存在概念内涵理解不同、较少关注下层流人和档案文献利用不足等问题,影响了流人研究的进一步深入。  相似文献   

6.
西域是清代主要的流放地,流人作家将自己的所思、所见、所感以诗歌的形式呈现。面对自我内心,流人作家在现实中抒发思乡之愁情,在理想中以梦的形式回归故乡;面对戍地的他人,他们称赞上官渴求早日赦还,他们与同人互相宽慰帮助;面对国家与民族,他们感慨祖国历史与山河,赞美自然与西域民俗。清代西域流人流放经历令他们的诗歌表现出与中原诗歌迥异的诗歌主题与情感表达。  相似文献   

7.
清代新疆自乾隆朝统一之后的一个半世纪内,一直是重要的流放地。本文主要依据流放官员的诗文·从吟咏新疆各民族风情、赞同各民族友好交往、重视加强与协调民族关系这三方面论述清代新疆流人与民族关系。意在阐发新疆自古以来就是我国的一部分,是多民族与多宗教并存的地区,是各民族共同开发建设的。特别是清统一之后,更是促进了民族友好交往,获得了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  相似文献   

8.
有清一代,伴随清廷流人政策的调整,发遣齐齐哈尔的流人在康末雍初、乾末嘉初、同末光初等几个历史时期,呈现相对集中的态势。因其所处地域、环境、待遇的趋同,一定程度导致文化流人行为、心态均具备较强的向心力,由此形成了文化流人的集结活动。依据史志资料,就齐齐哈尔文化流人在齐齐哈尔的三次集结进行梳理总结,以揭示齐齐哈尔文化发展走向。  相似文献   

9.
儒学在古代东北地区的传播,是"用夏变夷"与"忻慕汉化"合力的结果.但在清前期,源于少数民族建立大一统王朝的性质,东北儒学有着自身独特的发展历程.在清初"旗民两属二重管理体制"与封禁政策所构成的基本框架与空间内,为了维护本民族特质,官办儒学发展滞后,为文化流人儒学教育活动所补充,特别是在吉林、黑龙江地区,儒学的传播主要是由文化流人推动的.文化流人传播儒学的活动,最初与维护"国语骑射"等满洲习俗并不相悖;但随着儒学的传播,八旗子弟学习儒学热情的高涨,有碍满洲风俗,导致东北儒学政策有异于汉地儒学,由此可见统治者维护本民族特质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清朝初年宁古塔流人是在特定的社会条件和历史背景下产生的一个人数众多、规模庞大、文化素养高、特色鲜明的诗人群体,对东北地区文化的开发和传播作出了重要贡献.而饱经风霜的方拱乾流放所作的诗文,不仅记录了在宁古塔的社会生活,也反映了知识分子之精神状况,在清初诗史和东北文学史中都占有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1.
<四库全书总目>每类皆为之序,每书皆学术的发展演变,其精神不可避免地对清代中后期的学术思想产生深远的影响.考察其中的<诗>类部分,既能理清清初百余年<诗经>研究的发展脉络,又能捕捉到其<诗经>研究思想对清中后期<诗经>研究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大清民律草案>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民法草案,其"亲属"、"继承"两编的规定中既有一定的西方资本主义法律精神,也承继了传统中华法系中以父系家族为本位的宗法思想.作者认为这是缘于三方面原因:一是晚清时期社会结构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二是西方法律思想已在一部分知识精英和洋务派官僚中深入人心.三是晚清统治者仍是当时世界上最保守的统治集团之一,我国传统的封建礼教思想在社会意识形态中的影响还极为深远.<大清民律草案>中的这种矛盾性真实地反映了我国近代社会的变迁和法律文化的转型状况.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从中晚明一批学者对理学的批判、重视小学研究、强调博学博证、提出初步的考据学术规范等方面进行分析论述 ,阐明了清代考据学启蒙于中晚明的观点 ,并对清人为何不视晚明考据学为起源作出了合理的解释。  相似文献   

14.
本文按照时间的流程,以晚清风云变化为线索,对晚清及"五四"一代的文学发展的某些方面--晚清充满"侠士气"的诗人与"五四"散文作了较系统的探讨.  相似文献   

15.
清代满洲人简称满人,为今日满族的先民。满人的姓氏与命名,是其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曾被清朝统治者提到“满洲根本”的高度而极力维持,但在汉文化影响下仍不免发生深刻变化。本文依据清代官书、契书、碑刻、家谱、私家笔记,对清代满人姓氏命名系统,从七个方面作了初步考察。旨在说明:满人的姓氏命名系统,在内容上具有丰富多样、时间上具有流变性强、受汉文化影响强烈等特征。这些特征的形成,与满人传统文化的源远流长、社会发展的独特环境、外部条件的多样性以及满汉文化日益陶融的发展趋向是分不开的。不过,迟至清末,满人的姓氏命名系统,仍在一定程度上保存着自己的特征。这不仅是满人有别于其他族人的一个文化符号,也是其实现自我认同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6.
张兵等著《文化视域中的清代文学研究》体现了文学思想和实证研究的密切结合.该著以文化视角对清代文学发展中的一些突出文学现象如群体性、地域性、文字案狱与文学、艺文幕府与文学等加以统摄,进行了系统的开掘和研究,是近年出版的一部清代文学尤其是清代诗歌研究的力作.  相似文献   

17.
学界皆知,清代考据学曾在当时的思想文化领域掀起一场复古主义思潮,其影响至深且广。然而学界一般仅停留在这个认识水准,至于如何至深且广,则很少有人去探索。有鉴于此,笔者本文拟对当时的篆刻艺术界进行微观研究,通过阐述和剖析篆刻艺术在清代的发展状况及其特点,藉以揭开和凸显考据学对篆刻艺术影响的全部具体细节,从而深化人们对考据学的认识和理解,推动清代文化史研究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经历了明清鼎革的明朝遗民留下了丰富的关于明清易代的历史著述,在这些史著中,对死难女性的著录和书写成为引人注目的内容,高宇泰的《雪交亭正气录》就是其中的代表。该书为专记明清更替之际死难人物的传记汇编,涉及死难女性的著录共六十二篇,所著录的死难女性在出身阶层、内容等方面特点鲜明,同时对死难女性的模式化书写表现的也尤为明显。这种著录和模式化的书写一方面是缘于作者著述目的的需要而有意为之,另一方面则归因于作者受到了当时社会思想文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潮人以善于经商而闻名遐迩,而学术界对此的研究却并未十分重视,本文作者有见于此,以大量翔实的资料探讨了清末潮汕地区商会的起源和演变状况,并对其原因、特点和主要领导人物作了详细阐述,填补了当前潮学研究的空白。  相似文献   

20.
2004年,柳宏教授以其博士论文《清代<论语>诠释史论》初步开拓了清代《论语》学研究,并使这一课题逐渐受到重视。历经十数年的坚守与耕耘,作者又于2018年推出了由他主撰的《清代地域学派<论语>诠释研究》。新著一反历时性散点研究的做法,通过考察地域学派知识群体《论语》诠释之面貌,直观描绘了清代《论语》诠释版图,深入分析了不同地域《论语》研究之个性与成因。作者的这一研究方法与理念,不仅是对此前博士论文的超越,更是对断代经学史传统研究模式的反思与开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