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田野 《老年世界》2011,(22):17-17
他出生在山西晋城一个贫穷的农民家庭里。在他出生之前,他已经有了一位哥哥。因此,父亲蛮希望他是一个姑娘。这样,家里就可以省去给他娶媳妇的彩礼。可是,他是一个男孩。父亲要把刚出生的他送给别人,母亲不肯。  相似文献   

2.
千古奇案     
《现代交际》2007,(10):54-56
有有这样的一条大河,它的东西两岸各自是一个村庄,河东的那一个是陆家庄,河西的那个是曹家庄。曹家庄的青年曹甲和陆家庄的青年陆乙,是自幼就十分要好的朋友,长大以后更是成为了莫逆之交。几乎每一天的正午,陆乙都会过河去看望他的好朋友曹甲。从某年初冬的一天开始,每次陆乙的渡船在曹家庄靠岸的时候,他  相似文献   

3.
凡草皆敬畏     
李冬梅 《老年世界》2011,(24):17-17
儿时,与哥哥游戏的过程中,突然,他腹痛难忍。父亲请来了赤脚医生,他在当地算是一把能手。听诊把脉后,蛮有把握地断定:“是阑尾炎!”阑尾炎是要开刀的,不过,他有不用开刀的秘方。父亲跟随他,在田间地头转了一圈,手里捋着一把野草。父亲说,这是草头方子。 父亲带着一把铲子,去找草药了。夜幕降临,二哥为父亲送去一盏三用灯。村头的塘埂上,一点灯火,或明或暗,那是父亲在挖药草。记不得草药是什么模样了,但那盏寻草药的灯火,一直亮在我的心头。  相似文献   

4.
万长青 《老年人》2009,(8):24-24
家住长沙市河西的老市民,习惯称到湘江东岸为“过河”。这是为什么呢?原来,由于湘江从南向北贯穿长沙城,过去河西市民到河东乘车或购物,必须乘船过河,费尽周折。我在长沙市河西工作居住了近六十年,如今每每到河东办事,仍然使用着“过河”这一口头语,和我年纪相仿的人也莫不如此。  相似文献   

5.
编辑同志:我有兄弟姐妹4人,父亲去世后,由于哥哥生活困难,父亲留下的一套房产由哥哥代管(即居住),前不久哥哥也去世了,问哥哥的子女是否能全部继承  相似文献   

6.
老同学常浩     
何立伟 《老年人》2008,(6):30-31
那天到河西开会,午饭后抽了个空,特地开车去二纺厂看常浩。常浩的老婆我叫她胖嫂,因是二纺的挡纱工,又三班倒,所以常浩为照顾她,就要了二纺厂的宿舍,而把河东他原来单位的房子退掉了。从前他住河东时,我们几乎每周要见一次面,搬到那么远的二纺厂以后,过从就显得少多了。  相似文献   

7.
米亚是父母的掌上明珠,同学眼里的公主。她有很多骄傲的理由,除了家庭富有之外,她漂亮,有才华,年纪轻轻就在湖北省美术馆办过国画展。这样的女子,当然感觉良好了。米亚的先生丁志同样优秀,开了一家广告公司。夫妻俩在各自的领域里闪闪发光,回到家里,更是柔情蜜意,风花雪月。丁志扮演了丈夫、父亲、哥哥三种角色,对妻子极尽宠爱,不管米亚怎么撒娇、发火,他都是笑脸。床上的米亚也是这样,  相似文献   

8.
其实,我晚年的打算从不曾改变——更老的我,与老态龙钟的哥哥相伴着走向人生的终点,在我看来,倒也别有一种圆满的滋味在心头。我的哥哥大我6岁,如今已经68周岁了。从21岁起,他一大半的岁月都是在精神病院里度过的。"爸,我要考大学。"在我印象里,哥哥学习一直很好,老师说他是考大学的好苗子。那时候,父亲远在四川大西南当建筑工,月工资只有64元,他每月寄回家40元。一次,父亲的工友同情地对母亲说:"梁师傅太节省了,舍不得到食堂买菜吃,两分钱买一块豆腐乳,能  相似文献   

9.
疑心从何来     
王伟 《当代老年》2009,(10):39-39
一个男孩,12岁的时候,父亲带着他和哥哥去钓鱼。 看着父亲和哥哥一人一根钓竿钓鱼,男孩突发奇想,一个钓钩每次只能钓上一条鱼,这样太耽误时间了!如果把鱼线做成网状,在每个交结的地方挂上一个钓钩,放上鱼饵就能钓上很多的鱼。  相似文献   

10.
方林 《老年人》2010,(4):16-17
母亲病逝3年后,六旬老父与一名27岁的年轻女子再婚;女儿认为年轻女子是贪图父亲的遗产,极力阻止父亲再婚。阻止无效,女儿偷偷拿走父亲10万元存折和房产证。父亲将女儿起诉到法院,要求归还原物。与此同时,女儿也将父亲告到法院,索要已故母亲的遗产。父亲认为,他给前妻治病已花去了大部分积蓄,仅存的10万元是他的养老钱,不能“分”给女儿。一起父女财产纠葛,一场情与法的争斗。  相似文献   

11.
正2018年9月,一篇题为《男生676分考上清华,同学都没有他的微信,看到手机后全都沉默了》的文章在网络上刷屏。清华大学学生部工作人员证实,这篇文章的主人公单小龙确系该校刚入学的大一新生,就读于电子信息专业。单小龙的父亲是文盲,哥哥辍学才换来他继续读书的机会。曾经,他也懈怠散漫,最终在严父"一步一盯"的督促之下,他幡然醒悟,奋起直追……哥哥辍学弟弟散漫单小龙的家在宁夏西吉县兴隆镇马嘴村,父亲  相似文献   

12.
模范家庭 我的父亲邹韬奋是一个幽默又有情趣的入。他喜欢看电影,在一些聚会场合,还会去模仿卓别林的表演,逗得朋友们很开心。有段时间他还学跳舞,平时锻炼身体常做一套健身操。父亲幽默的性格也遗传给了我的两个哥哥。我们一家人在一起的时候经常开玩笑。  相似文献   

13.
吴学泓 《老年人》2007,(11):32-32
父亲节那天,世界上最疼最爱我的那个人走了。那个人不是别人,他是我的父亲。 儿时的记忆中,父亲是个既严厉又温和的“两面”人。在那个物资匮乏的年代,大凡家里好吃的、好穿的,父亲总是要我让着年长我10岁的哥哥。别人家的满妹子是父母的心头肉,只有我们家例外。那时,父亲的心思都放在哥哥的身上,父亲的儿子情结,让我妒忌和愤怒,我觉得自己就像一株长在田间地头的狗尾巴草,被父亲完全遗忘了。  相似文献   

14.
海意 《金色年华》2009,(6):50-50
几年前,父亲患了一场突发的脑溢血,治愈后,整个人变了很多,不仅行动迟缓手脚不再灵便,脾气也变得越来越像个孩子。吃饭再也不分时间,常常刚吃完又要吃,母亲耐心地告诉他等等再吃,他就会不高兴,而且中午12点一定要睡觉,不管家里有什么事,耽搁他睡觉是万万不可的,他会发脾气,还会摔东西。有一次哥哥3岁的儿子因为调皮吵了他午休,硬让父亲扯着胳膊关到了阳台上……  相似文献   

15.
律师楼     
律师楼脱离关系的父亲,能得儿子的遗产吗?编辑同志:我的朋友林某幼年丧母,父娶继母后与林某关系不和,1984年立据脱离父子关系。1990年10月林某病故,生前分别给父亲、从小把他抚养长大的叔叔和哥哥写了遗书,并将部分存款寄给哥哥。林某单位并不知他与父亲...  相似文献   

16.
《老年人》1996,(7)
这份口头遗嘱为何无效?编辑同志:上月初,我们厂退休老工人丁师傅病逝。他的两个儿子为老人遗留下的7000元存款分割问题发生了争执。做哥哥的说,去年夏天一次游园时,父亲曾许诺在其死后将这7000元存款归他继承。当弟弟的问有什么依据?哥哥说,当时在场听到的...  相似文献   

17.
三叔     
戈鲁 《中外书摘》2010,(2):92-92
我的三叔和我的爸爸只差1岁,据三叔说,小时候他老受大他1岁的哥哥欺负。同样吃饭,父亲离饭盆近,也让离饭盆远的三叔给他盛饭,如果不从,三叔就会吃拳头了。所有的活儿都是三叔干,父亲不但不干,还爱对干活的弟弟指手画脚,不听话,就对弟弟拳打脚踢。当然了,所有好吃的,基本都被哥哥吃掉了。  相似文献   

18.
深沉的父爱     
南凉 《老年人》2005,(6):26-26
在我的印象里,父亲是一个为钱活着的人。他把每一分钱都攒起来,凑够了一个整数,就立即存进银行。为了省钱,家里的开支总是压了又压,全家人成年累月地过着清汤寡水的生活。我和哥哥的学费,是一年当中最大的开支,父亲常常心疼地在我们兄妹面前唠叨,说读书用了多少多少钱,他啥时候  相似文献   

19.
要命的阑尾     
我的父亲以前是一名外科医生,他体格强壮,说起话来声音洪亮,经常在手术台前一站就是十多个小时。就是这样,他下了手术台以后脸上仍然没有丝毫倦意,走回家时脚步咚咚咚咚,响亮而有力。我父亲在他二十五岁那年,娶了一位漂亮的纺织女工做自己的妻子,他的妻子婚后第二年就给他生下了一个儿子,那是我哥哥,过了两年,他妻子又生下了一个儿子,这一个就是我。  相似文献   

20.
命运的转折点1962年11月下旬,傅敏到北京第一女中报到的那一天,他的心一下子就凉了。他的命运,又到了一个转折点。他羡慕过哥哥傅聪。当他的音乐之梦破灭以后,傅敏转向父亲,决心做一个像父亲那样的文学翻译家。高中毕业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