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北京时间2003年10月15日上午9时,我国自主研制的“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在中国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二号 F”运载火箭发射成功,将中国第一名航天员送上太空,飞船准确进入预定轨道。这是我国进行的首次载人航天飞行,标志着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取得历史性重大突破,中国已成为世界上第三个能够  相似文献   

2.
1992年1月,党中央作出实施我国载人航天工程的决策之后,为这个举世瞩目的“中国第一船”取什么名称,备受国人和世界关注。1993年,当时的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向参加飞船研制的各单位发出了“为中国飞船征集名称”的通知。很快,“华夏”九州”‘腾龙”“神舟”等众多带有中国特色的名称被推荐出来,送到载人航天办公室。经慎重考虑,载人航天办公室建议用“神舟”为我国飞船命名。  相似文献   

3.
高占 《决策与信息》2003,(12):19-20
“神舟”五号载人航天飞行的成功,使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能够独立开展载人航天飞行活动的国家。这是我国继“两弹一星”之后振国威的又一伟大成就,表明我国在世界高科技领域内已占有一席之地,有关专家分析认为,中国实施载人航天工程,意义深远,具有六大价值。  相似文献   

4.
保婷婷 《科学咨询》2003,(19):12-13
北京时间2003年10月15日上午9时,我国自主研制的"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在中国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发射成功,将中国第一名航天员送上太空,飞船准确进入预定轨道.这是我国进行的首次载人航天飞行,标志着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取得历史性重大突破,中国已成为世界上第三个能够独立开展载人航天活动的国家.  相似文献   

5.
神舟七号拟于今年10月份发射的消息甫一传出,便受到了国人的广泛关注,也成为代表委员们关注的热门话题。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工程院士、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神舟”号飞船系统原总设计师戚发轫3月11日在搜狐网接收记者采访时表示,神舟七号关键技术已经取得突破。  相似文献   

6.
张柏楠: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空间技术研究院飞船系统总设计师,毕业于国防科技大学飞行器设计专业,参与中国载人航天工程论证工作和“神舟一号”至“神舟七号”飞船的设计及技术管理工作。历任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总体设计部副部长、副总设计师,现任飞船系统总设计师。先后获得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中国航天科技集团载人航天功臣称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享受国家政府特殊津贴待遇。  相似文献   

7.
《领导文萃》2011,(14):138-138
苏联解体后,太空开发本是美国一国独霸的领域。而到了2003年和2007年,中国先后成功发射载人宇宙飞船和进行反卫里武器试验,以超乎世人想象的速度向太空领域进军。中国2003年10月成功地将“神舟五号”载人飞船送入太空轨道,  相似文献   

8.
卢柯,38岁,2003年当选为中科院院士,是我国最年轻的院士。2004年3月30日,在中国青年年度人物评选中,他荣膺年度科学家奖。  相似文献   

9.
半月回眸     
我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获得圆满成功我国首位航天员杨利伟乘坐的“神舟”五号载人飞船,于北京时间10月15日9时,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升空。按照预定计划,飞船绕地球飞行14圈后,于16日清晨返回。我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获得圆满成功。(据新华社北京2003年10月16日电)中央领导同志对云南抗震救灾工作作出重要指示10月16日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大姚县发生6.1级地震后,党中央、国务院对地震灾情十分关心,胡锦涛、温家宝等中央领导同志作出重要指示,要求有关地方和部门一定要以对人民群众极端负责的精神,做好抗震救灾工作。(据新华社北京2003年10…  相似文献   

10.
飞天     
《新世纪领导者》2008,(10):16-16
胡锦涛为我国研制的舱外航天服题名我国空间技术发展实现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大跨越神舟七号载人飞船安然飞回祖国怀抱综合信息: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传来“飞船着陆成功!”的喜讯,控制中心大厅内顿时一片欢腾,人们为神舟七号载人飞船返回舱安然着陆而兴奋地拥抱在一起。专程前来观看飞船回收实况的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和在场的载人航天工程指挥、技术人员一起热烈鼓掌,共贺神舟七号载人航天飞行获得圆满成功。  相似文献   

11.
程刚  张妮 《决策探索》2005,(11):22-23
神舟六号的两名航天员在飞行115小时32分钟后。成功返回地面,神六的圆满成功不仅创造了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史上的多项纪录.而且为我国未来载人航天事业的发展树立了巨大的信心。目前,中国的载人航天技术在世界上到底处于什么水平?未来的发展方向是什么?  相似文献   

12.
这次发射的“神舟”五号载人飞船,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所属的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和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为主研制。飞船由推进舱、返回舱、轨道舱和附加段组成,可以乘载3名航天员,具有在轨自主应急返回、人工控制等功能。发射“神舟”五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 F”型运载火箭,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所属的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为主研制。它是我国为载人航天工程而研制的捆绑式运载火箭自发射“神舟”一号飞船以来,已连续五次发射成功。  相似文献   

13.
1月6日,由524位两院院士投票评选的1999年中国十大科技进展和世界十大科技进展揭晓。中国最高学术权威们挥笔评点的科技进展无疑将改变我们未来的生活。 中国加入太空俱乐部 “神舟”号的成功发射与回收使我国成为世界掌握载入航天技术的第三个国家。人类载入航天已有38年历史,而中国载入航天工程自1992年启动实施以来,仅用了7年时间就突破了航天最高技术。这是中国人与时间赛跑的精彩表现。也是中国努力追赶世界航天发展的成功一步。 未来动力:纳米材料 纳米是一米的十亿分之一,作为未来最有前途的“超级纤维”,近年来科学家发现碳纳米材料可能是一种优异的储氢材料。美国等国科学家也曾根据实验推测单壁碳纳米管的储氢能力在10%以上。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36岁的研究员成会明率领科研小组近年来在这一领域屡创佳绩,脱颖而出。成会明等人勇于创新,另辟蹊径,采用与众不同的新方法,快速合成氢气,并可能做成燃料电池驱动汽车。  相似文献   

14.
科技新闻     
2003,我们的事业波澜壮阔,我们的情感迭宕起伏。——我们战胜了病魔,战胜了洪水,战胜了灾难;——我们经受了磨难,经受了考验,经受了锻炼;——万众一心战胜非典,实现首次载人航天飞行,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社会各项事业蒸蒸日上,中华民族在伟大复兴的征程上又向前迈出了坚实的一步。2003,一个让中国人大惊大喜的年头,一个在惊恐之后欢乐开怀的岁月。风雨过后见彩虹!我们在困难中成长,在险阻中发展,中国风采让世界向往。在这些令世人瞩目的成就中,中国科技闪亮出耀眼的光芒。在航天工程、生命科学与技术、古生物研究、大科学工程、SARS科研、高性能计算机与核心技术、科技政策与科研体制改革、重大科技活动与科学人物等领域,一个个亮点表明:2003,一个属于中国的科技年。今天,我们回首不平凡的岁月,向2003年挥手告别,并与全人类一起静静地迎接2004年的光临!  相似文献   

15.
中国现有人口12.6亿,人均耕地面积不足1.4亩。预计到本世纪30年代。中国人口将增加到16亿。人均耕地将减少到不足一亩。前些年,美国曾有人断言,中国今后粮食不能自给。需要大量进口。从而引起全球性的粮食短缺和粮价暴涨。这一言论引起了世界一阵恐慌——“未来谁来养活中国人”?袁隆平院士乐观而自信地回答:“依靠科技进步和全国人民的努力。中国人完全有能力养活自己!”袁隆平院士,2000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奖者。1930年9月出生于北京。1953年毕业于西南农学院农学系。毕业后,一直从事农业教育及杂交水稻研究。1980-1981年赴美任国际水稻研究所技术指导。1982年任全国杂交水稻专家顾问组副组长。1991年受聘联合国粮农组织国际首席顾问。1995年被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1971年至今任湖南农业科学院研究员。现任中国国家杂交水稻研究中心主任、湖南省政协副主席、全国政协常委。  相似文献   

16.
当年考入北京大学,她学习空间物理专业,这是偶然;研究生毕业后,她成为中国科学院的一名科研工作者,这也是偶然;之后,她成为中国载人航天工程中的一分子,这还是偶然;  相似文献   

17.
9月19~20日,由《中国远程教育》杂志社主办的“2007中国国际远程教育大会”将在京隆重举行。这是《中国远程教育》杂志社主办“2002中国远程教育发展论坛”、“2003中国高等教育信息化论坛”、“2004中国远程教育大会”、“2005中国国际远程教育大会”、“2006中国国际远程教育大会”后第六次即将主办的远程教育年度盛会。  相似文献   

18.
她,2002年荣膺第三届中国“杰出青年法学家”称号,当选为2003年度《中国妇女》时代人物。2005年入选“中国当代法学名家”。中央电视台《东方之子》栏目、《法制日报》、《人民法院报》等全国媒体都曾专题报道过她,她就是现任湖北省高级人民法院副院长、兼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法学院教授、民商法博士生导师、武汉大学环境资源法博士生导师,并任中国法学会环境资源法研究会副会长,全国普通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地——环境资源法研究基地学术带头人的吕忠梅。  相似文献   

19.
三年之内载人航天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日前表示,在未来三年内,即2005年前,中国将实现载人航天飞行。探测月球卫星先行中国的月球探测计划将分两步:第一步将发射探测卫星在气空中对月球进行探测,第一步将使用探测器在月球上"软件着陆"。目前正就如何"快速实现"向月球轨道发射探测卫生进行论证,一个方案是:利用我国现有的运载火箭、现有的卫星,稍加改进,即可直接向月球发射探测卫星。  相似文献   

20.
2004年2月20日,人民大会堂里,灯光璀璨,鲜花如簇,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胡锦涛向获得2003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的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刘东生颁发奖励证书和500万元奖金,当总书记同他热情握手表示祝贺时,大会堂内掌声雷动,经久不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