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时下,“跳槽”两字恐怕是使用频率最高的词汇了。如果把招聘和应聘比作“恋爱”的话,那么人才交流部门则是“红娘”了。作为“红娘”都希望“恋爱”双方一见钟情,“跳槽”者如愿以偿。可是,往往却不尽人意。何以好事多磨?招聘者和应聘者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为此,笔者采访了几位在浦东新区从事人才交流工作的同志,从“红娘”的角度来说“跳槽”,这些评头论足或许应验了一句老话“旁观者清”,对“跳槽”者和招聘者如何两厢情愿皆大欢喜不无启迪吧! (一) 他年近半百,稳重老练,是位多年从事人才交流工作的基层领导,有着丰富的经验。说起“跳槽”,他兴奋不已,仿佛立即进入角色。 对于跳槽的背景、根源及其原因,我暂且不论,这里着重谈一下如何跳槽,提高人才交流的成功率。作为“跳槽”者谁不想一举成功,而要马到成  相似文献   

2.
如果把人才交流比作恋爱的话,那么人才交流部门则是“红娘”了。 大凡是进入人才市场交流的都想“恋爱”成功。作为择业者想找到称心如意的工作,作为招聘者想觅到各副其实的人才,作为人才交流机构——“红娘”何不想她(他)们一见钟情,“相爱”成功?出于成人之美,浦东新区人才交流中心热心为人才流动提供“一条龙”服务,使“恋爱”双方相互了解,迅速进入角色”。据统计,“中心”成立一年多来,共举办25次人才市场,进入市场洽谈的有4万余人次,“成交”4000余人次,成功率达10%。然而本市大多人才市场正处于启动阶段,尚需要发展和培育。人才交流并不尽如人意。择业者物色“对象”,往往要求高工资待遇大单位,而招聘者物色“对象”往往要求高学历高职称低年龄,越年轻越好,这就难为了“红娘”,就象谈恋爱那样,结果往往是高不成  相似文献   

3.
在人才市场日益红火,人才的合理流动成为一种时尚的今天,科技人员的“跳槽”已经是一种正常现象。但是,“跳槽”决不是毫无规则的,随心所欲的,一句话,“跳槽”也要讲“跳德”。 何谓“跳德”?不妨试举几例说明之。某君欲“跳槽”,在事未如愿之前,便消极怠工,抱着“混日子”的态度,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某君要“跳槽”了,搁下手中“半拉子”的研究课题,屁股一拍,扬长而去了,致使单位的科研项目搁浅,已投入的经费造成损失。某君“跳槽”了,一  相似文献   

4.
当今社会,人才作为一种资本在人才市场上流动频繁,招聘也日益增多。面对日新月异的世界,许多人才招聘新观念,是值得人事经理们认真思索的。选好招聘工作人员招聘者是未来雇员接触的第一个组织代表,招聘者形象实际上就是组织的形象。应聘者往往根据招聘者的印象来评价该组织。招聘者穿着得体、富有涵养,是其组织管理严密、团结向上的最好说明。调查表明,应聘者喜欢具有下列品质的招聘者:诚恳、热情、友好而富有同情心。有些招聘者在与应聘者面谈时,居高临下、机械呆板、敷衍塞责,使应聘者认为该组织死气沉沉、缺乏朝气,从而失去加…  相似文献   

5.
在上海春季人才交流会上,某外资公司的接待小姐边嚼口香糖边记录,使许多应聘者认定这家公司的管理并不怎么样,因而,前去问津者寥寥无几,可见企业形象在人才市场中的重要性。 有个比方说,人才市场中的人才交流中介组织、招聘企业,应聘人员好比“月老”、“婆家”、“媳妇”的关系,“婆家”有贫有富,“媳妇”有俊有丑,能否找到意中人就要看各人的招数了。 首先,受限于人才市场特定的时间和空间范围,用有限的文字和图片,展示出“婆家”的“婆情”和“婆心”并不是一件易事。而事实上在人才市场众多的竞争者中,关键在于招聘者如何推销出自己的形象,突出比较优势。如名牌企业、新兴产业、市场销售量、市场份额、区位优势、人才优势、政策优势、用人环境等。二要表诚心,就是诚心求才、真心用才,有良好的惜才、爱才、育才环境,给人才提供施展才华的舞台和优厚的待遇。尤其是急需人才、家底  相似文献   

6.
猜想一:人才市场上演“多国演义”中外合资人才服务机构的“新鲜出炉”,无疑会成为我们对2002年人才市场的第一猜想。据有关部门的一项调查,目前在中国大陆以企业管理顾问、人力资源咨询名义开展“地下”业务的“洋猎头”,至少有300多家。目前尚未登陆的外国人才服务机构,乘中国入世的东风,来“瓜分”中国人才市场也在预料之中。据悉,一些“洋猎头”已向北京、上海、广州等地有实力、有影响的中国人才服务机构放出“合资”的探测“气球”。所有这些“亲密接触”,其中必定有“情投意合”者会在2002年形成“完美结合”。中国人才服务业的“跨国姻缘”离走入新婚殿堂的日子不会太远了。据此,专家认为:“多国演义”将成为2002年人才市场一道独特的风景。  相似文献   

7.
根据我国《人才市场管理规定》,从今年10月起,一定条件下的国外猎头公司可在中国从事人才中介服务,国人求职有了更大的范围。事实上,随着就业范围的扩大和机会的增加,越来越多的人不再只求拥有稳定的饭碗,而是“哪里有食飞哪里”,在求职中表现出更大的灵活性。这样,对于那些在职人员来说,跳槽的机会会更多,这被形象地称为“鸟式就业”。 “迁徙”进行时 记者在采访中得知,今年进行职业咨询的人数比往年要多,大部分都是已经参加过工作的人,那么,这些准备跳槽或者频频跳槽者到底找到了自己理想中的工作了吗?企业对那些频跳者持什么态度? 毕业…  相似文献   

8.
人才队伍不稳定、“跳槽”频繁,恐怕是国有企业最常见也最无奈的普遍现象之一。 细细分析,一种是由于专业不对口、无用武之地等原因而“跳槽”出走;还有一种是由于企业内部管理不善、挫伤了一些人才的工作积极性等原因而不得不“跳槽”出走。我以为,前者是正常的“人才流动”,这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的必然结果;后者是不应该出现的“人才流失”,这是需要我们反省并加以研究的问题。 “所有‘跳槽者’都是冲着外面的高收入而去的"?回答是否定的。据我调查,有相当部分“跳槽者”的离去是一些国有企业管理尤其是人力资源管…  相似文献   

9.
在人才流动日益频繁的今天,人才跳槽已是司空见惯的事。但日前,“方正高层人事地震”,周险峰带领PC骨干“集体跳槽”海信;清华同方4员销售猛将转投长城电脑;还有发生在猫人、波司登、青啤等的“团队跳槽”事件……集体跳槽的故事接踵而至,层出不穷,一波未平,一波又起,且呈愈演愈烈之势,成了中国企业界塑造的一道独特风景线。“集体跳槽”成为公众舆论关注的焦点,对人们习以为常的视线和惯有的思维方式形成强烈冲击,并引发了社会对其背后人才问题审慎的思索。 “集体跳槽”甚嚣尘上 “集体跳槽”并不是鲜见和个别的事  相似文献   

10.
时下,跳槽之风颇盛。跳槽者中,不乏为高薪所动。尤其是中国加入WTO之后,外国公司长驱直入,纷纷就地高薪招聘中国的软件人才,造成中国软件企业人才大量流失。大兵压境,直面人才竞争,软件企业如何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稳定人才呢?浪潮软件在积极探索中演绎了人才“三乐章”。  相似文献   

11.
密友小王“跳槽”吃了大亏,悔恨不已:本来在原企业工作月薪3000元;哪知跳槽一次,月薪1000余元;再跳一次,月薪不足1000元。我们常常拿他取笑:“你从‘米槽’跳进了‘糠槽’,原来‘吃米’,现在‘吃糠’……” 小王的教训,就错在跳槽前对应聘的企业缺乏了解,“这山望着那山高”,轻信企业在报纸招聘广告上吹嘘的“高薪”谎言,盲目跳槽,铸成大错。  相似文献   

12.
如今,不管是北京还是广州的用人单位,倘若要在上海招聘高级人才,只要进入新近正式运转的中国上海人才市场正宽带网,就能称心如意地一个一个挑选。应聘者的学历、外语程度、身高、音容笑貌以及自我介绍的口头表达能力都能在电脑屏幕上动态地显现出来,使招聘者较全面地了解所需人才的情况,最终满意而归。 上海IP宽带网上人才市场试运转半年来,先后有来自国内外的高级人才2000余人上网浏览,人才交流成功率比传统的网上人才市场高出一倍左右:中国上海人才市场的网址为:http://WWW·hrm·sh·cn我国首家IP宽带…  相似文献   

13.
上海市闵行区在发展经济中,加快人才市场的建设,通过市场机制的运行,达到人才资源配置与经济发展协调联动的目的。目前该区的人才市场,有固定场所,开放频率较高,并逐步完善了社会化服务功能,已成为用人单位与择业者的纽带和桥梁。 闵行区各级领导十分重视人才市场建设。区委书记、区长黄富荣同志多次听取区人才市场运作情况汇报,亲自为区人才市场题词,并责成政府有关部门在硬件上给予保证,在工作中予以支持。他还在百忙中亲临人才交流洽谈会现场给予指导。区人事局提出了“面向市场育人才,振兴闵行作表率”的要求,确立了以市场取向为人才资源配置方式,逐步扩大人才交流的市场含量。为加快人才的合理流动,为他们施展才华创造条件,去年初,该区利用区委党校现有场所,建立了“上海闵行人才市场”。为适应闵行经济开发区用人单位的需要,在闵行老城区建立了分市场,除每年举办四次大型洽谈会外,还不定期地与招聘单位联手举办小型洽谈会。1994年与浦东发展银行闵行办事处联合招聘20名业务员,报名人数达460多名,区人才开发调节中心还  相似文献   

14.
被誉为日本四大“经营之圣”之一的世界顶级企业松下公司创始人、总经理松下幸之助,可谓天下闻名。然而,其门下也有“跳槽”者。那么,他是如何对待“跳槽”的员工呢?惯于听取逆耳之言的松下幸之助认为,“跳槽”的员工总是希望到更好、更强、能够充分发挥才能的企业就职,这是有进取心的一种表现,这些人往往已经  相似文献   

15.
人才市场广告作为常规型人才市场的“软件”之一,对创造良好的人才交流环境、增强人才市场的吸引力、促进人才和选人单位之间“联姻”的效益效率作用十分明显,正确运用广告语言是发挥人才市场广告作用的基础。一、人才市场广告语言的几种应用类型 1.创造“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氛围。现代社会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这类广告语如“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知识分子是先进生产力的开拓者”。引起人才和选人单位之间的共鸣,为“一拍即合”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16.
1999年10月22日,就杭州商界名人厉玲经理“跳槽”一事,浙江省人才开发中心与《之江晨报》社联合举办“人才流动研讨会”。高等院校、省社科院的专家学者,大型企业集团负责人以及新闻界代表共40余人,从不同角度深入分析和研讨有关人才流动问题。 厉玲跳槽引起轰动的思考 按一般人的思维,人才的”跳槽”尤其是高级管理人才的“跳槽”,不是新单位的高薪诱惑,就是与原单位关系搞僵。然而,厉玲的“跳槽”是在她于杭州大厦购物中心功成名就之后,至银泰百货追求做一名职业经理。对此,在研讨会上大家谈了自己的看法。 省社科院…  相似文献   

17.
笔者最近从报上读到这样一则消息,杭州某公司为鼓励人才流动,制订了一项特殊政策:本单位只要职工被其他单位看中并被调出去的,奖励5万元;如果其职位比现在提升的,每升一级,再奖励5万元。不久前,该公司一位科长,被调到另一家单位任分管领导,公司果然没有违背诺言,奖励他10万元。这则消息无不让人感慨万千。在“人才流动难”的悲叹声中,在许多“跳槽”员工不为人们理解的时下,该公司的举措无疑为促进人才流动注入了动力,让所有欲“跳槽”而跳不出去的人才看到了黎明的曙光。 近年来,一些单位为避免人才“跳槽”而造成专业…  相似文献   

18.
租你好商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某地媒体竞相报道了人才市场成功地为当地一家中型企业租赁6名工程技术人员的新闻,为本地风风火火的人才市场再投“燃烧弹”,把社会各界的目光又一次聚焦到了人才交流中心,并由此引发了一场关于人才租赁的讨论。 租赁人才:润物无声雨如油 面对“人才可以租着用”的新潮流,企事业单位、科研院所、人才服务机构,均表示出了极大的兴趣。 黄海制衣有限公司黄总经理认为,人才租赁为企业在不同发展阶段的人才“补缺”提供了难得的机会。这家公司长期以来的技术引进一直停留在“走出去”和“请进来”两条腿走路上,一些技术性的难题虽然在…  相似文献   

19.
2月13日,上海《人才市场报》记者董世杰、周丁电话采访了中国科协主席、著名物理学家周光召院士。围绕“知识经济”这一已经并且必将在更大程度上影响人类文明历史进程的新概念、新思维,周光召院士以一位科学家的严谨治学态度,谈了他对知识经济与人才建设的看法。本刊特此转载,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20.
叶剑英元帅历来重视人才,爱惜人才。他经常强调,每个领导干部都要甘当伯乐,善当伯乐,要有伯乐那样的“慧跟”来发现人才、识别人才。无论是在革命战争年代,还是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叶帅始终模范地执行“任人唯贤”这一党的人才路线,以其丰富的知人善任、选贤任能的理论和实践,为我军军事人才队伍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让我们从叶帅几十年戎马生涯中,采撷几件他“慧眼识英雄”的感人故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