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试论领导干部的非权力性权威周胜良权威一词是马克思主义政治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恩格斯在《论权威》中对权威的含义及其在阶级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作了形象而生动的描述。第一,从权威的本身意义来讲,“权威是以服从为前提的”,①是指一方把自己的意志强加于另一方;第...  相似文献   

2.
权力和均势理论是国际政治学中现实主义流派的重要理论。该研究对权力和均势理论的由来与发展进行探究,分析了权力与均势理论的内涵,同时指出当面对以知识为主体的信息社会时,以国家为基础的权力和均势理论也面临着新的挑战。  相似文献   

3.
我国多数学者秉持的是宪法实施主体一元化的立场。将宪法实施主体限定在法院或者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等国家机关,必然会遭遇宪法实施动力不足、宪法实施不全面等困境。宪法的本质和目的决定了权力主体和权利主体是宪法实施的主要动力来源,权力多元化的发展趋势又导致权力主体的多元化。多元化是我国宪法实施主体的真实特征。据此,我国宪法序言最后一句关于宪法实施主体的规定,可以分别被归入到国家公权力组织、社会公权力组织以及公民和一般社会组织的范畴中。只有构建起权力主体和权利主体良性互动的制度体系,才能为宪法实施提供不竭动力。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社会各界对司法公信力问题呼声颇为强烈,与其将其定义为司法权力主体与社会公众之间信用关系,不如说是法治主义之下的意识产物。那么,既然作为法治主义的产物,以宪法权威之视角研究司法公信力似乎更为恰当。选择以宪法权威视角能够以更为清晰视角探究司法公信力问题,首先能够发现宪法权威与司法公信力具有内在关联,而后在此内在关联基础上探析可知惟有通过构建宪法政治体制、确保宪法地位以及唤醒公民理性意识三个方面方能达到构建司法公信制度之目的。  相似文献   

5.
廉洁政府的一般本质是:政府权力主体不滥用公共权力侵害公利以谋取私利的一种社会关系。它有四个基本要素:政府权力主体、不滥用公共权力、维护与实现公利、社会关系。现代政治学理论中与廉政建设有关的政治学理论主要是善治理论和廉政体系理论。国家廉政体系由三部分构成:目标系统、制度系统和价值系统等。明确廉洁政府的构成要素在廉洁政府构建中作用主要表现在:明确廉洁政府建设的方向、步骤和重点。  相似文献   

6.
传统政治学是研究权力的,但往往只局限于研究国家与政府中的权力。实际上,权力是人类社会中极为普遍的现象,不仅国家、政府中存在权力关系,其他各种各样的社会群体和社会组织中也同样存在权力关系。为了避免那种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片面性,我们有必要发挥米尔斯所说的“社会学想象力”,把权力放在各式各样的社会关系中进行考察,以便弄清各种权力的来龙去脉。一、权力与权威在分析社会单位中的权力关系之前,我们有必要先来分析一下权力与权威这两个范畴的含义。许多学者都从不同角度给权力下过定义,其中德国社会学家韦伯对权力的界说影响最大,他认为:“我们所理解的权力,就是一个或若干人在社会活动中即使遇到参与活动的其他人的  相似文献   

7.
依法治国与宪法司法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依法治国的核心是依宪治国 ,要发挥宪法在依法治国中的作用 ,不应只停留在强调宪法为依法治国奠定了法律基础、为广泛主体提供了根本行动准则等方面 ,更重要的是要把宪法引入司法领域 ,通过宪法司法化强化宪法的法律效力 ,真正树立宪法权威 ,以宪法的司法化限制公共权力 ,规范国家机关依法行使职权 ,保护公民宪法中规定的基本权利和自由 ,推进依法治国进程。当前需要从认识我国宪法监督制度的缺陷入手 ,通过纠正人们对宪法认识上的偏差和建立符合我国国情的宪法司法制度 ,有效推进依法治国进程。  相似文献   

8.
组织与权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认为,政治学应该研究组织及组织与权力的关系问题。文章从政治学角度归纳了组织的含义和特征,从逻辑的、现实的、历史的角度证明了组织对权力的基础性作用:组织为权力提供主体、力量、资源和合理性,是权力的主要来源和重要成分;组织与权力在性质上互动,不同的组织导致不同的权力,不同的权力可营造出不同的组织。文章对专制集权与社会的组织化间的关系以及如何推动民主化问题作了重点剖析。  相似文献   

9.
视角的"言说"——徐坤小说女性主义叙事模式解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坤前期作品中性别置换视角模式的运用与超越,是一种“花木兰替父从军”式的写作策略,是徐坤以迂回战术实现对男性权威的拆解与颠覆,同时作家也借助这一策略在主流话语中为自己赢得了一份言说的权力,树立了自己的话语权威;接着徐坤转用女性视角模式,以理性目光不断审视女性在男权社会中所处的逼仄境遇(失语、失声、失身)和女性自身所存在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10.
权威的来源及其合法化问题一直是古今中外政治学的研究重点。在论述这一问题时,对权威的基础进行分析是必要的,即暴力是权力的基础,而权力又是权威的基础。在了解了权威的基础后,就要分析权威的来源,不同学者对此有不同的见解,其中莱斯利.里普森、马克斯.韦伯以及卢梭的权威来源说具有较大的影响力。权威的来源明确以后,其合法性问题便成为研究的重点,目前影响较大的有经验性政治权威合法性理论、规范性政治权威合法性理论以及哈贝马斯和亨廷顿也对政治权威的合法性从不同角度进行了论述。通过借鉴权威及其合法性理论对论述中国政府的合法性权威是有所帮助的。  相似文献   

11.
权威意识和权威人格是传统社会中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的社会心理基础。通过回溯中国农村社会权威的结构及其教化功能的实现状况,可以看到,在中国传统社会,权威在社会教化的运行机制中具有特殊的重要作用。当前我国社区思想政治教育弱化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社区权威这一主体力量的缺位。社区思想政治教育机制的构建,必须重视社区权威的作用,在党组织的非权力性影响下,形成有社区党组织领导和参与、由社区正式权威主体和非正式权威主体构成的多元权威格局,从而重建社区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机制。  相似文献   

12.
通过宪法的权利保障来防止国家权力的恣意,以维护民众的切身利益,是宪法得以产生和维系的基础.随着行政国家时代的到来,行政对国家事务的参与力度与广度都是前所未有的,社会抚养费征收与上户口相捆绑的做法在地方上普遍存在.从宪法的权利保障功能的角度探讨征收社会抚养费与上户口相捆绑的过程中形成的国家权力配置问题,有助于反思政府行政管理上不足.在我国宪法对人民权利保障功能还需加强,对政府的监督功能还需强化的情况下,将社会抚养费与上户口脱钩,加强对政府工作的宪法监督,从根本上实现人民的权利应成为首选途径.在此基础上,宪法才能真正成为人民权利的保障,拥有宪法的权威.  相似文献   

13.
宪法实施监督制度是保证宪法正确实施并对违反宪法的行为进行监督的制度.它是维护宪法权威和尊严的一项重要制度,是现代民主政治的重要组成部分.综观当今世界各国宪法,依据宪法实施监督主体来划分,宪法实施监督的模式主要有五种类型:一是以英国为代表的议会型宪法监督模式;二是以美国为代表的普通法院型宪法实施监督模式;三是以德国为代表的宪法法院型宪法实施监督模式;四是以法国为代表的宪法委员会型宪法实施监督模式;五是以中国为代表的最高权力机关型宪法实施监督模式.五种宪法监督模式在世界范围内并存,从理论和实践上看,它们各有利弊.中国特色的宪法实施监督模式是根据人民主权原则,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行使国家最高权力,根据分权制约监督原则,应当在全国人大下设立法院、国务院、最高法院、最高检察院,分别行使立法、行政、审判和检察权的宪法实施监督体制.这种模式的优点主要是:(1)从根本上克服了人大或其常委会本身既立法,又审查自己所立之法是否合宪的不足;(2)有利于人大从繁重的立法任务中解脱出来,把主要的精力用在最高决策权的行使和宪法实施监督上;(3)立法院制订出的法律案由全国人大或其常委会对其进行合宪性审查后,做出批准决定,由国家主席公布实施,这样既符合人民代表大会的民主集中制原则,又兼有"两院制"立法的优点;(4)可以解决目前宪法解释和法律解释一个主体造成的效力判断标准难问题;(5)能够保证国家的法制统一.  相似文献   

14.
宪法监督是现代国家监督体系中最具有根本性的一种监督制度。我国“54宪法”初步确立了以立法解释为表现形式的宪法监督制度,1982年宪法建立了以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为主体的宪法监督制度。现行的宪法监督制度有其历史进步性,但仍然存在着不少缺陷和不足,突出表现为宪法监督不力,缺乏专门的宪法监督机关。因此,有必要加强宪法监督检查,维护宪法的权威,建立适应我国国情的宪法监督机关。  相似文献   

15.
大学管理中传统的"权威权力"运作方式,忘却了管理中人的意义和自由,加速了人对管理的被动化、从属化和工具化,导致权力主体与权力客体、权力主体际之间的决然对立,致使管理中的人被物化和异化而失去个性和创造力.一个"以人为本"时代的来临,重新审视"权威权力"的运作模式,在大学管理的权力运作中引入"对话权力".重视对话权力的运作方式,是大学管理场域中主体生命内涵及其价值的回归与再现.对话权力将为大学管理中权力的运用开启一个新的努力方向.  相似文献   

16.
宪法作为国家的根本大法,在法律体系中处于核心地位,应该具有最高的权威。宪法权威的内涵包括宪法在法律文本上的权威、在公民意识中的权威和在社会实践中的权威三个层面。考察当前我国的宪法权威现状,针对我国宪法权威缺失的问题,在宪法权威内涵的基础上提出法律制度途径、思想观念途径、社会实践途径等建构途径。  相似文献   

17.
宪法实践权威是一个尝试性概念。宪法要得到民众的认可,必须通过宪法实践切实保障公民的基本权利与自由。违完审查作为宪法实践的主要形态,其具体方式因不同的外来影响和政治司法传统而有所不同,但基本形态是一种高级的专门司法。每个国家实践违宪审查都会遭遇障碍,但只要保持尝试,规范操作,并持守自制的立场,终会确立起其他权力难以企及的完法实践权威。  相似文献   

18.
政治学与和谐社会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政治学是以国家政权或公共权力为主要研究对象的一门社会科学。政权问题,包括夺取政权(革命)和巩固政权(治国)。政治学既研究革命的理论和策略,也研究政权运作、施政为民的理论和策略。但两者矛盾的性质不同,解决的方式也不一样。当对立的阶级矛盾激化,爆发革命时,是用暴力方式解决矛盾;革命成功,并不能消灭矛盾,因为社会上不同利益的群体之间,群体与国家、社会之间,会因各种矛盾而不断失去平衡。保持和谐和稳定,就是要把这些矛盾不断摆平。但这时不是用暴力的方式,而是提倡妥协、维持稳定,以求得矛盾的化解和缓和。因此可以说政治学是一种摆平矛盾的科学或艺术。矛盾的对立和统一,是世界万物发展的普遍规律。所以和谐社会也不是静止的,一成不变的。和谐社会应该是一个不断克服矛盾的过程。随着矛盾的不断克服,国家社会才得以不断发展、前进。  相似文献   

19.
在宪政理论与实践中,往往把人大监督与宪法监督混为一谈,但这绝不是说,人大监督与宪法监督的主体、对象、内容、机构设置、监督作用、法定程序等的客观区别不存在。正确区分与运用这两件不同的监督理论体系,强化监督作用以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求,其意义深远而重大,为此,有上、要从理论和实践中加以分清。一、人大监督与宪法监督的主体人大监督的主体是指人大本身,它的监督从属于宪法监督,基于宪法文本规定的人大的性质、地位、职权而产生的监督权力,这在我国现行宪法中已有明确规定。在我国.各级人大有自己的监督权力,其主…  相似文献   

20.
香港特区终审权来自我国宪法与作为宪法特别法的香港特区基本法的规定,该权力具有权威独立性、特别宪法程序性、终审范围有限性等宪法特性。内地与香港特区法院对这些特性及两地法系背景差异性认识的不足,引发了特区终审权的宪法失范。时此,可由全国人大常委会解释基本法中“中央人民政府管理的事务”及“中央和香港特别行政区关系”条款之含义,亦可对基本法第一百五十八条进行修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