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周总理十分关怀各兄弟民族的繁荣发展,他老人家在《讲话》中指出:“历史遗留给我们的,是对民族繁荣的很多不利的条件。我们必须把这些不利的条件逐步地去掉。要去掉这些不利于民族繁荣的条件……就必须实行一个根本性的措施,就是进行社会改革”。并强调指出:社会主义制度比任何制度都优越,“在社会主义制度下能够有民族繁荣”,我们西藏发展的历史证明,总理的讲话非常正确。只有社会主义才能给各民族带来繁荣和幸福。  相似文献   

2.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大潮拍岸”,教育令人深深思索 历史的现实的观照 教育是一定历史阶段的发生物,教育的经济功能也是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时期才孕育产生的,资本主义的商品经济和以机器为标志的现代生产力则最后促成了教育和经济的姻缘,从而改变了经济与教育在古代作为两种独立的社会过程而互不相关,甚至是相互排斥的现象,形成两者相互影响,共同进步提高的良性互动局面。 传统社会如中国古代社会,学校教育以“经”为本,对经济和生产则疏远甚至排斥,学校教育和生产分离。以小农自然经济为基础的社会,其经济生产活动不需要接受学校教育影响。自然经济社会,由无以计数的彼此雷同、极端分散而又少有商品交换关系的村落和村镇  相似文献   

3.
胡锦涛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指出:"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发挥文化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作用."胡锦涛的这段论述,深刻揭示了社会主义文化的本质特征和社会功能,为当今我国的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指明了方向,值得我们好好学习,细心品味,努力将之付诸实践. 文化是社会文明进步的尺度.因此,文化建设对于社会文明进步至关重要.文化建设对于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性,可以概括为四个方面.  相似文献   

4.
裕固族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民族文化.随着社会的现代化发展,其传统文化面临着消亡的危险.本文通过对裕固族传统文化传承的困境分析以及对学校民族文化教育实践探索的叙述和归纳,本着继承创新的原则,总结了学校教育传承裕固族传统文化的有效途径;并在指出问题的基础上,进行了相应的对策思考.  相似文献   

5.
论高校教师的需要与积极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邓小平同志就指出:“一个学校能不能为无产阶级培养合格的人才,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有社会主义觉悟、有文化的劳动者,关键在于教师.”教师是人类文明的传播者和建设者,在我国科学文化发展、经济振兴和社会进步中,承担着教育学生、培养人才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历史使命,《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也指出:“改革教育体制要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最关键的是要调动教师的极积性。”然而,近几年来,特别是现在,出现了不少教师“厌教”,“弃教从商”和“出国  相似文献   

6.
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指出:要把我国建设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必须在进行物质文明建设的同时,大力进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民族传统文化是各民族人民千百年来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创造的宝贵精神财富,曾对少数民族的发展进步、对中华民族的繁荣昌盛都起过重要作用。在今天大力进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民族传统文化能否发挥作用?怎样发挥作用?是值得认真探讨的问题,本文就此略作论述。  相似文献   

7.
党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年规划和“八五”计划的建议》指出:“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一项根本任务。没有社会主义的精神文明,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方向和动力就没有保证,物质文明建设也搞不好。”“国家强盛和民族振兴靠人才,人才培养靠教育。”在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方面,学校是主要阵地,教师是负有特殊任务的人。在这里,回顾一下我国古代有关“师德”的一些论述,是有启发意义的。  相似文献   

8.
欧洲大学的兴起及其特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办好我国的高等学校,需要借鉴外国的经验,研究其现状和历史,防止全盘照搬和完全排斥两种倾向。本文试图对欧洲大学产生的历史及其特点略作介绍和分析。 近代欧美的大学是从欧洲中世纪大学脱胎而来的。中世纪大学是当时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发展的综合产物。公元四七六年,西罗马帝国灭亡,西欧开始进入封建时代。其时,文化和教育几乎全部为教会所垄断。教育、科学和文化处于衰退状态。罗马帝国时期的拉丁学校、希腊语和其他文化财富几乎消失殆尽。除了僧院和大主教学校以外,几乎没有任何学校和教育可言。诚如恩格斯指出的:“中世纪是从粗野的原始状态发展而来的。它把古代文明、古代哲学、政治和法律一扫而光,以便一切都从头做起。它从没落了的古代世界承受下  相似文献   

9.
周恩来同志在《关于我国民族政策的几个问题》一文中指出:“我国各民族的发展是不 平衡的”,“历史上遗留下来的经济、文化方面事实上的不平等今天还存在”。要把我们的 国家建设成为强大的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国家,我们各民族“需要共同努力”,“把我国各民 族经济、文化事实上的不平等的现状,逐步加以改变”,“逐步消除掉”。 消灭历史上遗留下来的民族间事实上的不平等,实现各民族的共同发展、繁荣,是马克 思主义民族理论上的一个重要问题,是社会主义时期民族问题的主要内容,是无产阶级解决 民族问题的根本任务之一。正确认识和处理这个问题,对于加强民族团结、巩固无产阶级专 政、建设社会主义、彻底解决民族问题,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0.
江泽民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下简称《报告》)中指出:“社会主义现代化应该有繁荣的经济,也应该有繁荣的文化”,“全党必须从社会主义事业兴旺发达和民族振兴的高度,充分认识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和迫切性”。《报告》还强调:“发展教育和科学,是文化建设的基础工程。”这说明文化建设对于民族的振兴与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而发展教育事业,又同文化建设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为此,本文拟就  相似文献   

11.
党的十五大指出:“营造良好的文化环境是提高社会主义文明程度,推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条件”。“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必须着力提高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为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要求的一代又一代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这是我国文化建设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面对二十一世纪,学校担负着培养跨世纪的全面发展的专业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的重任,而图书馆是营造学校良好文化环境的重要部门之一,在人才培养中有其特殊的地位和作用。学校应充分利…  相似文献   

12.
江泽民同志在国庆讲话中指出:“新生的社会主义制度在其发展过程中会有迂回和曲折,但是历史已经证明并将继续证明,社会主义制度具有强大的历史活力和蓬勃生机。”“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是真正的历史大趋势,是人类从必然王国进入自由王国的一个决定  相似文献   

13.
从主流意识形态的文化立场考察,新时期古代历史题材小说从四个方面呈现出民族国家视野下的大历史图景:首先,“汉唐明清”的“盛世叙事”,重建了中华民族精神,在叙述民族国家观念的现代性展现过程中对主流文化意识形态提倡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做出了自己的回应;其次,民族融和、共同和谐发展的历史面貌得到再现,成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第三,“汉唐明清”由衰转盛的变革历史书写契合了民族国家改革话题,表达了与主流意识形态文化一致的精神向度;最后,古代历史题材小说自身的工具性,导致它的价值取向与当前的主流文化意识形态有着趋同之处,晨现出一种“现世关怀”情结。  相似文献   

14.
现代化是进步的人们推动人类社会全面发展到一个新的历史阶段的实践,其基本内涵首先是物质资料生产方式的现代化;当比资本主义更为进步的生产方式出现以后,制度文明的现代化不是“资本主义化”,而是“社会主义化”。现代化既是世界各国生产经济你追我赶的局面,又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互动互补的过程,虽然伴随着经济全球化,但并不消除世界各国政治、文化的多样性,现代化使世界各国趋向一体的同时,也滋生着差异。观念现代化不排斥民族文化,弘扬民族文化既是历史运动之必然,又是社会发展之必须;体现观念现代化的新质文化,既是现代的,又是民族的。  相似文献   

15.
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苗族英雄史诗——《亚鲁王》,已成为我国著名的文化符号,其内容包罗万象,博大精深,是研究苗族古代社会的“百科全书”.党的十八大提出了“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的目标任务.为了实现这一目标任务,我们必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繁荣发展少数民族文化事业,充分发挥民族文化软实力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中的积极作用.打造《亚鲁王》文化品牌是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客观需要,是全面正确贯彻落实党的民族政策的内在要求,是推进民族文化与旅游产业发展相结合的重要举措.开发《亚鲁王》文化,要正确评估民族文化的开发价值,建好《亚鲁王》民族文化生态产业园,与开发攀岩等文化结合起来.可把《亚鲁王》民族文化生态产业园建成集旅游观光、休息娱乐、科学研究、学习考察、民俗活动等于一体的具有民族特色的多功能园区,把紫云格凸河打造为“国家攀岩公园”和“世界攀岩圣地”.  相似文献   

16.
伟大领袖毛主席指出:“中国是一个由多数民族结合而成的拥有广大人口的国家。”除了汉族以外,有“数十种少数民族,虽然文化发展的程度不同,但是都已有长久的历史。”从很早的古代起,我国汉族人民和其他兄弟民族人民的祖先就劳动、生息在辽阔富饶的祖国  相似文献   

17.
《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指出:“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社会主义建设必须依靠教育”。这一方针,总结了我国教育发展的历史经验,科学地阐明了教育与社会主义建设的辩证关系。在现代化建设中,高等教育越来越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高校参与社会经济建设的发展,从其相互关系和未来前景而言,可以说既是挑战又是机遇。挑战,是指高校面对现实的社会主义建设,必须主动参与到经济发展的主战场上,做出自己的应有  相似文献   

18.
民族迁徙是解读我国民族关系格局的重要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历史上中国少数民族的迁徙,不仅是认识和解读我国各民族自身发展的重要因素,也是认识和解读我国多民族格局形成、发展以及我国民族关系发展的重要因素。古代少数民族通过东西和南北向的迁徙,各民族之间的文化得到了广泛而密切的交流。社会经济发展、自然生态环境的变迁、战争和民族政策的变化促进了民族的迁徙。中国古代少数民族迁徙使有关少数民族社会经济发生重大变化,促进了有关各民族族体的交融和整合,促进了少数民族文化的“涵化”;少数民族内迁对中原政治、经济、文化也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9.
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中指出:“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宏伟任务,要求学校大规模地培养能够坚持社会主义方向的人才。这些人才,“应该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热爱社会主义祖国和社会主义事业,具有为国家富强、人民富裕的艰苦奋斗的献身精神,应该不断追求新知识,具有实事求是、独立思考、勇于创造的科学精神。”这是改革我国的教育制度、教育内容、教育方法的指导思想。  相似文献   

20.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保证培养出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具备必要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又红又专的合格的高级专门人才,这是时代赋予高等学校的历史重任.教师是人类文化科学知识和道德观念的传播者,担负着教书育人的社会职责.邓小平同志早在一九七八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就指出:“一个学校能不能为社会主义培养合格的人才,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有社会主义觉悟有文化的劳动者,关键在教师.”这充分说明,教师的劳动直接关系到培养人才的质量,关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成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