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正> 1.马克思主义认为,“文化”是人类社会历史范畴的基本概念之一。马、恩在创立科学社会主义学说的过程中,得力于大量的人类文化史的深湛的研究。列宁在建设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时也反复强调过吸收过去文化的必要性。他说;“应当明确地认识到,只有确切地了解人类全部发展过程所创造的文化,只有对这种文化加以改造,才能建设无产阶级的文化……无产阶级文化应当是人类在资本主义社会、地主社会和官僚社会压迫下创造出来的全部知识合乎规律的发展。”(《列宁选集》第四卷第348页)毛主席关于研究文化史、创造新文  相似文献   

2.
近代中国社会发展脉络纵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代中国社会发展脉络纵论孙占元近代中国社会的发展脉络,代表和体现着中国近代史发展历史趋势和前进方向。在近代中国,反抗外国资本主义的侵略以拯救民族危亡并争取改变和延缓中国的半殖民地状况;打击清王朝的封建专制腐朽统治以扭转中国的衰败局面并谋求和争得社会的...  相似文献   

3.
中国女性期刊的发展脉络剖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观中国期刊20年发展的三次浪潮,我们不难发现,走在第一次、第二次浪潮前面充当领军作用的都是女性期刊。如:第一次浪潮大众浪潮中涌现出的《读者》、《知音》、《家庭》三大品牌期刊。这三大品牌期刊的发行量都在几百万份,年营业收入都在几千万元之间。这其中的《知音》和《家庭》杂志分别是由湖北省和广东省妇联在80年代创办的女性杂志。第二次浪潮时尚浪潮中涌现出的《时尚》、《瑞丽》、《世界服装之苑》三大时尚品牌期刊,又全部都是引领女性时尚潮流的女性时尚期刊。据有关资料统计:2002年9月份在时尚类杂志广告刊登额最高的前10名中,…  相似文献   

4.
三十多年来,中国近代文化史的研究极其薄弱,几乎是一张白纸,即使是属于文化史领域的一些专史,也是风毛麟角。这种状况,确实不能继续下去了。 我们的祖国是一个具有光辉的悠久文化历史的国家。中华民族是有着优秀文化历史传统的民族,对世界文化的发展作出了卓越的贡献。她使她的后  相似文献   

5.
中国文化史分期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对本世纪以来有关文化史著作中分期状况的分析研究,提出中国文化史分期应该从四个方面加以考虑,即:首先要考虑中国文化独有的延续性和自我完结性;其次,应关注中国文化与外来文化之间的整合、互补;第三,要充分关照到文化内涵的各个层面;第四,应注意中国文化内部自身的运动规律。据此,作者提出中国文化史应分为六个阶段:(1)前文明期——智人到大禹传子;(2)文明奠基及元典创制期——夏、商、西周至春秋、战国;(3)一统帝国文化探索、定格期——秦汉;(4)胡汉、中印文化融合期——魏晋南北朝至唐中叶;(5)近古文化定型期——唐中叶至清中叶;(6)中西文化交汇及现代转型期——清中叶迄今。  相似文献   

6.
<正> 中国古代文化,源远流长,光辉灿烂,不仅国人引以自豪,也使国际友人为之惊叹。然而对于中国文化史的研究,在相当长时期内我们未予重视。所以《文史哲》今年第一期刊登一组研究中国文化史的文章,颇能引起人们的注意,现在把我的一些粗浅想法谈出来,也算是参加讨论。  相似文献   

7.
在中国近代思想史上,胡适常常主要被视为旧文化的批判者或激烈的反传统主义者。这种看法当然并非毫无根据,然而,这仅仅触及问题的一个方面,作为近代文化史上的风云人物胡适所扮演的并不仅仅是一个破坏者的角色。在文学革命的八不主义之中,即包含着运用新的语言形式(白语)的要求,换言之,胡适的“破”一开始即伴随着“立”;同样“重新  相似文献   

8.
<正> 中国近代文化史是中国近代史的一个分支,也是一门交叉综合的独立学科。学术界对于这个领域的研究,一直很薄弱。这种状况直到1983年才有所改变。这年5月,在长沙举行的全国历史学科“六五”规划会议上,一些同志对推动和加强中国近代文化史的研究,提出了许多建设性的意见,成为开展这一研究的新起点。之后,有关方面陆续编撰出版了《中国近代文化史丛书》,举办了全国性的学术讨论会,并招收了一批研究生,等等。这些表明,中国近代文化史的研究已经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学习中国近代文化史,或者说学习文化史,首先遇到的问题是:什么是文化?文化史研究的对象、范围是什么? 较早提出文化的定义并产生颇大影响的,是被称为“人类学之父”的英国学者泰勒(E·B·  相似文献   

9.
10.
艺术意境理论的发展,从先秦时期的萌芽到晚清时期理论体系的初步建立,其漫长的衍变过程映射着中国艺术独有的气息与韵味。意境理论的产生不是偶然的,而是在艺术家的情感、感悟变化与外界文化环境影响以及每个时代具有代表性的经典艺术创作实践等诸多因素的融合交错中产生的。艺术意境理论浓缩融会了千百年来中国艺术家基于人生的、宇宙的哲学思考,具有深厚的中国文化传统积淀和浓厚的中国本土特色,是中国艺术的最高境界。  相似文献   

11.
刘蕙孙教授的《中国文化史稿》共473000字,已由文化艺术出版社出版。这一部新型的《中国文化史稿》,填补了新中国文化史研究在专著领域内的空白。马克思主义认为,文化是政治经济的反映。广义的文化指人类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狭义的则指某种思想意识形态和与之相适应的制度与组织机构。在这一思想指导下,《中国文化史稿》把中国文化按如下五条线索加以叙述:一是科学技术;二是政治制度;三是社会生活;四是学术思想;五是文学、史学和艺术。均是以某一时代或朝代的重点为中心,上溯渊源,适当下联。以见发展。如书法艺术,就以王羲之为中心,写在魏晋南北朝一节中,上溯隶、篆、金、甲文字,下联六朝碑版,这就把我国书法  相似文献   

12.
中国近代文化史学术讨论会于1984年11月3日至9日在郑州举行。这次会议是由《中国近代文化史丛书》编委会、河南省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和河南省历史学会联合举办的,这是建国以来举行的第一次近代文化史学术讨论会,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学者七十余人,参加了会议。会议期间,中共河南省委副书记,省委理论领导小组组长刘正威同志会见了部分专家,省委理论领导小组副组长、省社联主席张树德同志出席了会议并讲了话,向来自各地的代表表示热烈欢迎。著名历史学家刘大年同志出席了会议并讲了话。  相似文献   

13.
中国文化史宜从尧舜讲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在很多人喜欢讲“炎黄文化”,专家们治中国文化史也往往从炎黄讲起。其实这个“炎黄文化”的提法有问题。说炎黄是中华民族的最早祖先,我们这众多黄皮肤黑眼珠黑头发的中国人是他们的后代,这很正确,事实就是如此。可是若说中国文化史从炎黄开始,则证据显然不足。对后世影响深远的诸多文化内容,都可以在尧舜那里寻到源头,再往前推就困难了。我认为讲中国文化史(原始文化除外)宜从尧舜讲起。以下约略地讲讲我的道理,错了也无妨,有赖方家指正。  相似文献   

14.
戴金波 《船山学刊》2013,(3):177-178
目前对书院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书院史研究、书院制度研究及书院文化研究等方面。《儒学.书院.社会——社会文化史视野中的书院》试图将书院置于社会文化的广阔背景之中,从社会文化史的视野对书院进行研究。内容涉及书院产生的社会文化环境、发展的社会动力、书院与学术及社会政治的关系、书院的祭祀文化、书院与地域文化的发展等方面,在研究视野上有其独特之处。  相似文献   

15.
付玉成 《南方论刊》2006,(10):81-82
对中国近代文化史的研究日益成为当代中国学术研究、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关注的热点。本文对近代文化史研究中的动因、起点问题、五四精神、传统文化特性及其与现代化的关系、区域文化、近代社会文化史等方面不同意见的诸多见解稍加整理,并总结与评述,给读者以更多的思考。  相似文献   

16.
文化史的研究非常重要,记得我们的老师翦伯赞先生曾经说过:“经济是历史的骨骼,政治是历史的血肉,文化艺术是历史的灵魂。”他还告诫我们:“不要把历史写成一个无灵魂、无生命的东西。”可是,现在的中国近代史著作和教学,大多主要讲政治史、阶级斗争史。近几年虽然也增加了  相似文献   

17.
巴蜀哲学是整个中国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脉络主要体现在,汉代巴蜀哲学在长期孕育中崛起,蜀汉至隋唐五代巴蜀哲学在流传兼容中演进,两宋巴蜀哲学发展形成高潮,元明清巴蜀哲学对理学做出批判性自我反省,近现代巴蜀哲学在批判传统中走向兴盛而具有新时代特点,而四川彝族、藏族哲学的发展丰富了巴蜀哲学的内涵.通过对巴蜀哲学发展脉络的考察,可见其在中国哲学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18.
理学是对我国公元10世纪到19世纪中叶哲学史上的重要学术体系。它肇端于唐中期的儒学复兴运动,主要的思想家集中于宋、明两代,理学思想一直绵延至清代中叶。宋明理学是立足于继承先秦儒学,整合儒、道、佛三教,为中国后期封建社会奠定新型意识形态的学说,在中国古代政治思想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19.
<正> 山东教育出版社委托王绍曾、罗青主编的《中国文化史知识丛书》(以下简称《知识丛书》)第一批十种,最近已由该社出版。《知识丛书》的内容特点,从书目选题的取向上即可明显地表现出来。编者有意在我国历史固有的文化景观中,努力展现那些可能越出近年来文化热参  相似文献   

20.
流质易变的梁启超对史学的热情和研究二十余年不辍实属罕见。在1922年之后,随着对文化问题的关注和文化观的递嬗,梁启超历史研究的具体内容发生转变,开始以文化为重心,做中国文化史便是这一转变的结果。梁启超做中国文化史的构想不仅流露出对文化史的内容、分类和演变等基本问题的看法,而且秉持坚守民族性的文化理念——既是其文化观的贯彻,又是其国学研究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