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乔兆红 《长沙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16(4):67-70
辛亥革命前湖南志士大量留学日本 ,由于留学日本这一迈向近代化的特定社会环境 ,湖南留日学生得以接触现代知识 ,并亲身体验出民族优越感的力量 ,因此激发出一种强烈的变革意识。留日学生对湖南的教育、军事、政治及社会的近代化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2.
陈丽华 《湖南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0(4)
禹之谟是湖南著名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者,他一方面以兴实业、办学校为掩护进行革命的宣传和组织,另一方面通过领导一系列群众运动,对抗帝国主义的侵略和清政府的黑暗统治.纵观禹之谟的革命轨迹,虽然不能说为湖南辛亥革命建立了丰功伟绩,但他在辛亥革命准备阶段以不同于职业革命者的方式为推动湖南辛亥革命作出了一定贡献. 相似文献
3.
答振益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21(6):136-141
本文论述了以兴办教育,倡导留学,设立社团,创建报刊为主要内容的近代回族文化运动。作者指出,民国时期回族文化运动,推动了回族伊斯兰学术文化的研究和发展,增强了回族人民的国家观念和爱国意识,在化解回汉隔阂,促进民族团结,培养造就一批回族人才和提高回族整体素质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杨晓军 《河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3):356-360,380
豫籍留日学生群体是近代中国社会衍生出来的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也是河南境内最早觉醒的知识分子阶层。清末民初时期,豫籍留日学生逐渐登上了政治舞台,并成为河南辛亥革命的中坚力量。然而,由于社会环境和自身因素的限制,留日学生主导的河南辛亥革命并未取得预期的社会效果,但其付出与努力仍值得今人学习与肯定。 相似文献
5.
辛亥革命与五四时期妇女解放运动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李本义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6)
辛亥革命时期和“五四”时期的中国妇女均以积极的革命姿态投身当时革命斗争的洪流,为妇女自身的解放运动进行了不屈不挠的英勇斗争。本文拟将这两个时期的妇女解放运动作一比较研究,旨在揭示出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与本质区别,从而证明“五四”妇女解放运动是一次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也是一次真正意义上的妇女解放运动,具有划时代的伟大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6.
邓廷良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81,(3)
辛亥革命提出“驱逐鞑虏,恢复中华”,以反满排满为号召,似仅为一场汉族推翻满族统治的种族斗争,而其实质则是一场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故它的意义远远超过了任何一次种族斗争,其虽未能取得彻底的胜利,但仍不失为中华近代史中极其光辉的一页。在中华民族的反帝反封建史上,尤其在辛亥革命中,各少数民族在不同程度上,以种种方式参与了斗争,他们继承和发扬了中华民族反帝反封建的光荣传统,与汉族人民一起,共同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结束了二千余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创造了这一历史伟业,其勋绩是值得大书特书的。可惜长期以来,在关于辛亥革命的研究中,对诸少数民族在革命中的位置、所作的种种贡献、以及因革命而引起的变化等问题,均缺乏较系统的阐述。本文试对以上诸问题作一初步探索。这本是一重大课题,笔者之所以不惴浅陋,敢以一管之见就正于识者,无非冀引起史界之重视,以奏抛砖引玉之效而已。 相似文献
7.
刘恩格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2,(4)
盛宣怀[1844年——1910年]江苏武进人,出身官僚地主家庭。他从1870年开始充当李鸿章的幕僚后,经办了轮船招商局、汉冶萍炼铁厂矿有限公司企业,并且担任了这些企业的督办、总办、董事长和铁路总公司督办。辛亥革命前夕官至清政府邮传部大臣。 盛宣怀所处的时代,是帝国主义和中国封建主义相结合,把中国逐步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和中国人民反对帝国主义及其走狗而进行斗争的时代。随着世界资本主义向垄断阶段过渡,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的侵略也逐渐向以资本输出为主要形式方面转化。中日甲午战争后,由于帝国主义在中国投资的合法化,继承李鸿章衣钵的盛宣怀便迅速成为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工具。帝国主义向中国输出资本的初期,是以向清政府提供财政借款、铁路借款和矿产投资为主的。自1895年到辛亥革命前,清政府借洋债约十亿元以上,其中由盛宣怀经手和 相似文献
9.
陈小亮 《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2014,(5)
清末民初的湖南留日学生数量在全国名列前茅,湘籍学子利用国外相对宽松的政治环境,积极创办新式报刊,向国内传播新思想.由于受到区域政治、文化等因素的影响,湖南留日学生呈现出地域分布的不均衡性、留学的集中性、留学经费来源的多元性以及学习科目的广泛性等特点.他们不仅在留学期间向国内介绍新知识,并在学成归国后积极投身于教育事业,推动了近代湖南新式教育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在民初浙江省宪运动的历史发展进程中,辛亥革命无疑是具有重大意义的里程碑,它给胎动中的浙江省宪运动带来了契机.浙省自治制宪运动是在省内外多种因素的推动下发生的,伴随着各方势力的激烈冲突,折射出浙江多重的地方政治权力结构,是省制隐患在浙江爆发的集中表现.运动中先后产生了九九省宪、三色宪法、浙江省自治法等三种不同的省宪,不仅是对辛亥革命作出的积极有益的回应,也表达了在中央无力保护浙人利益的情况下浙人谋求自立与自保、追求民权和希望国家统一的现实政治诉求. 相似文献
11.
姚远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41(5):24-32
通过新发现的原始期刊文献论证西北大学前身———晚清西安五学堂参与陕西辛亥革命以及西北大学诞生于辛亥革命的历史事实,为辛亥革命在西北的研究提供新线索。研究表明:西北大学的陕源前身陕西高等学堂、陕西法政学堂等五学堂均曾爆发以反清、保卫路矿权益为主的学潮,给行将覆灭的清廷以很大震动,是陕西辛亥革命的前奏;西北大学前身各学堂留日学生通过结社、办刊等形式,积极策应陕西反清斗争,还有马步云、张蔚森两位回国留日学生作为陕西代表参加了孙中山临时大总统就职典礼,并为陕西辛亥革命保卫战筹集军费;陕西辛亥起义的总司令部即设在陕西高等学堂内,教师和学生在组织炸弹队、攻克凤翔城、发动地方起义、维持地方治安、支持辛亥革命后军政府的财政等方面均发挥了积极作用;在秦陇复汉军政府的8个部16个正副部长中,5个部都由西北大学前身的学生或教师担任部长或副部长,正副部长中有6位出自西北大学前身;战事甫定,甚至西路战役尚未完全结束,张凤翙大都督即亲任西北大学创设会会长,由五学堂合组创设西北大学,并使其成为陕西辛亥革命失败后存留的唯一成果。 相似文献
12.
13.
潘洪钢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1,(5)
就辛亥革命史的研究而言,孙中山“民族主义”及“驱逐鞑虏”、“排满”等口号的研究,多半停留在理论上。民族资产阶级在实践中究竟如何对待满族?辛亥革命后,统治中国达二百数十年之久的满族,地位发生了根本变化,但其具体情况究系如何?辛亥革命后,满汉“融合”的趋势加强,速度加快,其究系如何“融合”?本文试图以驻防八旗在辛亥革命 相似文献
14.
段本洛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0,(1)
二十世纪初,中国资产阶级革命派曾经从意识形态上对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发起挑战,可是锋芒初试就偃旗息鼓,表明资产阶级革命派存思想战线上比在政治斗争中更加软弱。辛亥革命在庆祝“南北统一共和”的鞭炮声中,宣告了失败。封建传统思想仍然是中国社会前进的巨大思想障碍,以致遗留到我们今天,在实现四个现代化、建设社会主义的时候,还要肩负着清除封建思想残余的斗争任务。因此探讨辛亥革命时期资产阶级革命派批判封建思想的问题,有着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重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2,(1)
距今八十年的辛亥革命,是我国民主革命时期的一次伟大革命。这次革命,在伟大革命先行者孙中山领导下,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结束了延续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在中国大地上升起了第一面民主共和国的旗帜,使中国人民在精神上获得空前的大解放’为中国人民实现彻底的民主革命开辟了广阔的道路,立下了不朽功勋。 相似文献
16.
贾孔会 《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5,(4)
宜昌光复,有力地推动了辛亥革命在湖北中西部地区的发展,以实际行动响应、支援了武昌起义,在湖北辛亥革命史上占有较为重要的地位。本文论述了宜昌光复的历史背景,军政措施,及其对荆、沙、武汉乃至北伐战争的关系诸方面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方福祺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3,(2)
被孙中山先生誉为“革命之母”的海外华侨是辛亥革命强有力的支持者。缅甸华侨是其中之一。他们也同别的海外华侨一样,对孙中山先生领导的革命活动不但从经济上给予帮助,而且积极参加,在中国革命史上写下了瑰丽的篇章。 一 相似文献
18.
严昌洪 《重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4):5-11
辛亥革命作为20世纪中国三次历史性巨变的第一次,推翻了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民主共和国,推行一系列有利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政策法令,推动了中国社会的变革,使民国初年在社会结构、社会观念和社会生活等领域都发生了巨大变化,辛亥革命开启了中国社会进步的闸门。 相似文献
19.
阎锡山是中国现代史上的一个复杂而特殊的历史人物,他曾是一个落魄潦倒的商铺小店员,一个偶然的机会步入武备学堂,又东渡日本接受了新思想。在辛亥革命滚滚洪流中,他抓住机遇,一跃而成为一省至尊,成为山西第一任都督。 相似文献